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分阶段接菌对中药残渣堆肥腐熟度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环境科学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堆肥通常用于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可通过接种木质纤维素降解功能菌群提高堆肥进程及产品品质.然而,堆肥过程中传统的功能菌群一次性添加方式,不仅造成了堆肥过程中较低的堆肥效率,而且堆肥产品品质也并不稳定.为了探究基于不同接种方法对堆肥过程腐熟度和品质的影响,设置M0(不接菌)、M1(分阶段接菌)及M2(一次性接菌)3个好氧堆肥处理,考察各处理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木质纤维素降解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M1处理下,堆肥至第20天,堆体温度达到51.2℃且拥有最高的嗜热温度(67.8℃);堆肥至第67天,发芽指数达到83.61%.此外,M1处理下腐殖质增长率、总有机碳降解率、纤维素降解率和木质素降解率均最高,分别为50.20%、53.86%、59.87%和40.61%,远高于其他2个处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显示,在嗜热期,真菌种群对于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的作用比细菌种群更加突出,并且受到总磷含量、pH、碱解氮含量和碳氮比的显著影响.研究显示,分阶段接菌可以显著提高堆体温度及堆体中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促进堆体腐熟进程及堆肥产品中腐殖质等养分积累.

关键词: 堆肥 功能菌群 微生物多样性 物理化学参数 腐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蓬子皂苷甲调控SHP/STAT信号通路抗肝癌的研究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研究海蓬子皂苷甲(bigelovii A,BA)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使用MTT实验检测B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B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p-STAT3、STAT3、p-STAT5、STAT5、SHP-1、SHP-2的表达.结果 20和40μmol·L-1 BA可诱导HepG2细胞发生凋亡,具有剂量依赖性.10、20和40μmol·L-1 BA可抑制IL6诱导的STAT3和STAT5磷酸化,但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过钒酸钠可逆转该抑制作用,且20μmol·L-1 BA能激活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和SHP-2.结论 BA可能通过SHP-1/SHP-2和STAT3/STAT5通路诱导HepG2细胞凋亡.

关键词: 海蓬子皂苷甲 HepG2细胞 细胞凋亡 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 白介素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3个杨柳品种指纹图谱构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杨树与柳树优良品种的指纹图谱,对不同品种进行准确鉴定。【方法】利用柳树EST-SSR标记对33个杨树与柳树优良品种进行通用性检测及基因分型,通过核心引物间的组合构建品种指纹图谱。同时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各品种间亲缘关系。【结果】12个EST-SSR标记共扩增出97条等位片段,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5~13个不等,平均为8.1个。12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637 2~0.834 8,平均为0.781 7。优选的3对核心引物中,SALeSSR0340与SALeSSR0346组合可完全区分12个杨树品种,而SALeSSR0259、SALeSSR0340与SALeSSR0346的组合可完全区分所有的33个品种。聚类分析显示33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8~0.96,并分成杨属与柳属两大类,与传统的杨柳科系统分类学一致。各品种间亲缘关系聚类结果与遗传背景相吻合。【结论】对33个杨柳树优良品种进行指纹图谱构建与亲缘关系分析,表明EST-SSR标记可有效反映品种间的差异,建立的基因分型体系准确、高效,可为杨树与柳树品种鉴定、保护与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杨树 柳树 SSR标记 指纹图谱 亲缘关系 基因分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C-MS测定不同品种小麦中氨基酸含量及PCA分析

生物加工过程 2021 CSCD

摘要:小麦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为人体主要蛋白的来源之一。高蛋白含量的小麦育种,同时改善其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是当前研究热点。本文中,笔者采用LC-MS测定小麦中游离和水解氨基酸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37个不同品种小麦中游离和水解氨基酸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7个小麦品种中游离和水解氨基酸种类无差异,但是含量差异较大。PCA分析表明游离氨基酸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2.17%,水解氨基酸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8.19%,可以代表小麦中游离和水解氨基酸的主要趋势,扬辐麦5号、扬大180、扬麦13、镇麦168和望水白的游离和水解氨基酸综合评价均较高,为氨基酸品质较优的品种。

关键词: 小麦 游离氨基酸 水解氨基酸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曲病病菌Zn2(Ⅱ)Cys6型转录因子UvZC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Zn2(Ⅱ)Cys6型转录因子UvZC1在稻曲病病菌中的功能,利用CRISPR-Cas9结合同源片段双交换的方法,诱导野生型菌株Jt209发生UvZC1基因缺失突变。结果显示,与Jt209相比,UvZC1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量均显著下降,且突变体中部分与稻曲病病菌其他产分生孢子相关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此外,该基因的缺失导致突变体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更敏感,而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性增强;在稻曲病病菌接种水稻后24 h、48 h的侵染早期,UvZC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升,但基因缺失突变体接种水稻后形成的稻曲球数量与野生型之间没有差异。综上所述,UvZC1基因参与稻曲病病菌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侵染水稻过程,还与稻曲病病菌细胞壁的完整性和响应氧化胁迫相关。

关键词: 稻曲病病菌 Zn2(Ⅱ)Cys6转录因子UvZC1 基因敲除 基因功能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肥正位深施对直播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基肥施入深度对化肥利用率和水稻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1)、基肥施入深度0(T2)、5 cm(T3)、10 cm(T4)、15 cm(T5)5个处理,对比研究基肥施入深度对机直播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施入深度对各生育期水稻叶生物量无明显影响,对成熟期茎生物量影响明显,基肥表施和深施5 cm时可显著增加水稻茎生物量,深施10,15 cm时,茎生物量明显低于基肥表施(P<0.05);不同生育期水稻叶的氮、磷、钾吸收量受基肥施入深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成熟期茎的氮、磷、钾吸收量因基肥施入深度差异显著(P<0.05);氮素和钾素收获指数受基肥施入深度影响显著(P<0.05),且随施肥深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磷素收获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氮、磷、钾各元素利用率最高时的施入深度不同,氮素收获指数最大时,基肥施入深度为10.5 cm;钾素收获指数最大时,基肥施入深度为7.0 cm;基肥施入深度对水稻茎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大于对水稻叶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适当增加基肥正位施入深度对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基肥施入深度在7.0~10.5 cm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

关键词: 水稻直播 施肥深度 收获指数 化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硒乳酸菌的筛选和体外活性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富硒乳酸菌,利用其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用于开发富硒产品,实验以现存的15株乳酸菌为实验材料,将质量浓度为20μg/mL的硒加入MRS培养基中,检测菌体OD值筛选富硒菌;通过测定生长曲线和检测培养基中硒含量不同时的菌体密度来确定富硒菌合适的加硒时间和富硒浓度;使用3, 3’-二氨基联苯胺(3, 3’-DAB)比色法测定菌株富硒量;通过检测菌体抗氧化活性和耐胆盐、耐人工胃液的能力来评估富硒乳酸菌的体外活性以及在人体肠道内的生存能力。结果表明,从15株菌中筛出9株富硒菌,适宜的加硒时间为2 h,加硒浓度为40μg/mL,硒转化率最高的菌株是JX5,高达81.80%。9株菌富硒之后对自由基DPPH和ABTS的清除效果和耐胆盐和人工胃液的能力均呈现升高趋势,其中,菌株JX5在富硒之后对自由基DPPH和ABTS的清除率和耐胆盐和人工胃液的能力均显著升高,说明乳酸菌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之后可提高菌体的体外活性。

关键词: 富硒 乳酸菌 筛选 富硒率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肉制品中4种羟基十八碳二烯酸异构体的含量

食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同时测定肉制品中13-羟基-92,11E-十八碳二烯酸(13-hy droxy-9Z,11E-octadecadienoic acid,13-Z,E-HODE)、13-羟基-9E,11E-十八碳二烯酸(13-hydroxy-9E,11E-octadecadie noic acid,13-E,E-HODE)、9-羟基-10Z,12E-十八碳二烯酸(9-hydroxy-10Z,12E-octadecadienoic acid,9-Z,E-HODE)、9-羟基-10E,2E-十八碳二烯酸(9-hydroxy-10E,12E-octadecadienoic acid,9-E,E-HODE)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肉制品中的13-Z,EHODE、13-E,E-HODE、9-Z,E-HODE和9-E,E-HODE经甲醇提取、采用Sep-Pak C18柱净化浓缩后,在硅胶柱Absolute SiO2 (250 mm×4.6 mm,5μm)上以正己烷-异丙醇-乙酸(98.3:1.6:0.1,V/V)为流动相进行分离,选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34 nm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3-Z,E-HODE、13-E,E-HODE、9-Z,E-HODE和9-E,E-HODE分别在质量浓度为0.520.0、0.2510.0、0.7512.5μg/mL和0.57.5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 4、0.999 2、0.999 2、0.999 6),检出限分别为0.075、0.035、0.090、0.060μg/g,定量限分别为0.25、0.12、0.32、0.20μg/g,不同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03%、89.03%、89.33%、87.93%。对18种肉制品含量分析表明,所有样本都含有13-Z,E-HODE、13-E,E-HODE、9-Z,E-HODE和9-E,E-HODE,含量分别为1.739.10、0.565.79、2.3711.02、0.785.82μg/g。综上,建立的检测方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肉制品中13-Z,EHODE、13-E,E-HODE、9-Z,E-HODE和9-E,E-HODE的含量。

关键词: 羟基十八碳二烯酸 脂质氧化 亚油酸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肥组合对辣椒植株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明不同肥水组合对辣椒植株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效应。以‘苏椒五号’辣椒为试材,通过研究不同水肥组合对植株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最终提出辣椒有机基质栽培水肥管理的最佳技术。结果表明,当每株辣椒施N量0.88 g、施P2O50.40 g、施K2O3.31 g和含水量63.53%时,辣椒植株生长最旺盛,当每株辣椒施N量0.88 g、施P2O50.40 g、施K2O 22.23 g和含水量63.53%时,植株茎粗最大。结合之前水肥耦合对产量的研究结果,辣椒基质生产中建议基肥中每株添加N 0.88g、P2O50.40 g、K2O3.31 g和控制基质含水量63.53%;辣椒苗期吸收最多的为氮肥、钾肥次之、磷肥最少,从开花期至结果初期吸收最多的钾肥、氮肥次之、磷肥也最少;增加基质含水量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肥总量可以增加植株株高、茎粗及植株干鲜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辣椒基质栽培的肥水精确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辣椒 ‘苏椒五号’ 水肥耦合 基质栽培 生长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千粒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千粒重是油菜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高通量SNP芯片对496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考察群体在3个环境(14NJ、15TZ、16TZ)中的千粒重表型,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和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本群体在3个环境中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为63.12%.MLM模型检测到6个显著位点,解释28.92%的表型变异;GLM模型检测到61个显著位点,解释47.08%的表型变异.合并共同位点后得到62个显著位点,联合解释47.31%的表型变异.这些位点分布在基因组所有染色体上,在A07、A03和C06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数目最多的9、8和7个位点.其中效应最大的位点Bn-scaff_17526_1-p1066214位于C09染色体,在MLM和GLM模型中表型贡献值分别为5.55%和15.26%.21个位点与前人报道的QTL重叠,其中8个位点得到至少2个群体的验证.其余41个位点为新鉴定的位点,其中多个位点效应高且在多环境中被检测到,如位点Bn-A03-p560769、Bn-scaff_15743_1-p599416和Bn-scaff_15743_1-p590955等.在11个位点附近找到DGAT、EOD3、AGL61、WRI1、DA2、RAV1等拟南芥已报道千粒重基因的同源基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甘蓝型油菜千粒重的遗传基础,为研究千粒重的调控机制、指导千粒重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千粒重 产量 关联分析 SNP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