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施肥模式对麦稻两熟农田磷素径流流失和麦稻产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农户习惯性施肥(CK)、减量施肥(T1)及优化施肥(T2)等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麦稻两熟农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特征和麦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稻轮作农田地表径流排水主要分布于强降雨集中的水稻生长季,与降水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磷素径流流失集中在稻季,各处理的流失量占周年流失总量的66.65%—75.05%。在农户习惯性施肥(CK)条件下,麦季径流总磷平均质量浓度(0.36 mg∕L)显著高于稻季(0.19 mg∕L),但磷素径流流失量(0.47 kg∕hm2)却显著低于稻季(1.40 kg∕hm2)。减量施肥(T1)和优化施肥(T2)模式处理可显著降低麦季、稻季径流磷素质量浓度和麦稻周年磷素径流流失量。与CK相比,T1和T2处理显著降低麦稻周年TP径流流失量,降幅达22.62%和44.54%。在CK条件下,麦稻两熟农田磷素周年径流偏流失率达119.06 mg∕kg,T1和T2处理显著降低,偏流失率降幅达17.95%和41.22%。与CK相比,麦稻产量在T1、T2处理下均显著下降,T1与T2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可见,麦稻轮作种植模式下,稻季不施磷具有养分减排与作物稳产的协同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踯躅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旨在研究羊踯躅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功能,为其花瓣着色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羊踯躅瓣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花瓣cDNA中克隆获得到2098 bp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cDNA序列,命名为RmPDS。序列分析表明,RmPDS基因包含一个长度为1743 bp编码580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利用NCBI分析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Blast序列分析结果显示RmPDS与其他植物PDS蛋白氨基酸的相似性达到87.80%。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羊踯躅PDS与茶树PDS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RmPDS基因在羊踯躅花蕾期和膨大期表达量较低,在初花期表达量最高,盛花期表达量有所降低。RmPDS基因参与羊踯躅花色的形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在花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构建杜鹃VIGS体系提供报告基因。
关键词: 羊踯躅 PDS基因 花瓣着色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树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树是中国园艺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果树的花、叶、枝、果实、根等可用于食疗、观赏,同时对果树进行种植、施肥、采摘等果园活动也是园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系统分析了果树的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和观赏价值,详细介绍了果树的色彩、叶型、树型、花型、果型在园艺疗法中的具体运用,以及果树食疗和果园活动中的园艺疗法,以期为中国果树功能价值开发提供新思路,为丰富园艺疗法理论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特异性单链抗体磁珠的制备与评价
《中国食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特异性单链抗体捕获磁珠(scFv-IMBs),通过用人工污染的方式评价scFvIMBs的效果。方法:在不同的增菌培养体系中以市售磁珠(Dyna-IMBs)作为对照,通过定性、定量培养技术和PCR检测技术,分析scFv-IMBs在法兰克福香肠中捕获与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英诺克李斯特菌的能力。结果:在BHI培养基中,scFv-IMBs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捕获率介于15%~55%之间,优于Dyna-IMBs(0.85%~1.27%),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在MOPS-BLEB培养基中两种磁珠的捕获率在62%~88%,捕获率高于在UVM培养基(<5%)和FB培养基(<53%)中。人工污染样品经scFv-IMBs捕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菌落数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的比例有显著性提升(P<0.01),可从高浓度英诺克李斯特菌(1∶1 000)中有效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磁珠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可达1 CFU/mL。结论:与市售免疫磁珠产品相比,scFv-IMBs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显著降低体系中英诺克李斯特菌的干扰,具有更好的分离能力。
关键词: 免疫磁珠 单链抗体片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英诺克李斯特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不同西瓜品种产量与品质评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的专用西瓜品种,为西瓜设施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有机基质配合有机营养液的袋式栽培方式,对分属于京欣(8个品种)、西农8号(7个品种)、早春红玉(2个品种)、小兰(3个品种)和红小玉(4个品种)5个类型共计24个西瓜品种进行试验观察,其中前2个类型的15个西瓜品种采用爬地栽培模式,其余3个类型的9个西瓜品种采用吊蔓栽培模式.通过分析伸蔓期、坐果期、果实发育期和全生育期等重要的生长发育周期,第一朵雌花节位、生长势和坐果难易等生长特性指标,单果质量、每公顷产量等产量指标,果实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采用主观层次分析法、客观熵权法对各单一指标进行赋权,再利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最后采用TOPSIS分析法对各西瓜品种的果实产量与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爬地栽培品种中早熟性最好的为金城5号,第一朵雌花节位为7.80节,果实发育期28 d;吊蔓栽培品种中早熟性最好的为1807WME167,第一朵雌花节位为6.60节,果实发育期27 d;参试西瓜品种普遍生长势强、坐果易.爬地栽培品种中1712WME237果皮厚度最小,为6.92 mm;吊蔓栽培品种中的1807WME339果皮厚度最小,为3.04 mm.爬地栽培品种中单果质量最大且每公顷产量最高的为西农8号,分别达6.08 kg和9.1×104 kg;吊蔓栽培品种中早春红玉单果质量最大且每公顷产量最高,分别达2.23 kg和5.58× 104 kg.24个西瓜品种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的为1807WME338,其中心可溶性固性物含量为11.32%,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77%;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最高的均为美都,分别为25.19和35.42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为1812WME023,达90.04 μg/g;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为小兰,达57.26 μg/g.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的各指标最终权重排序为:单果质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每公顷产量>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基于TOPSIS分析法对西瓜果实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得出,爬地栽培模式下京欣类型中美都综合评价值最高,1812WME006次之;西农8号类型中西农8号综合评价值最高;在吊蔓栽培模式下,早春红玉类型中的早春红玉、小兰类型中的小兰、红小玉类型中的红小玉综合评价值最高.[结论]京欣、西农8号、早春红玉、小兰和红小玉5个类型中适宜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的西瓜品种分别为美都、西农8号、早春红玉、小兰和红小玉.
关键词: 全有机营养袋式栽培 西瓜栽培 西瓜品种筛选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羊PLAG1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及其与早期体重的关联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克隆湖羊PLAG1基因5′调控区序列,明确PLAG1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与湖羊早期体重的关系,寻找用于湖羊生长性状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5′RACE技术鉴定PLAG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以456只断奶湖羊为对象,利用测序法筛选PLAG1 5′调控区SNP位点,使用SPSS 18.0软件分析不同基因型对湖羊初生体重和断奶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PLAG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均位于g.30535位点,测序发现,PLAG1基因5′调控序列存在15个SNPs位点,在湖羊群体中均有3种基因型,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关联分析发现,g.28888A>T位点AA型、g.28901G>T位点GG型、g.30802C>T位点CC型、g.30825A>G位点AA型的初生体重均显著大于相应的杂合基因型(P<0.05),g.30737T>C位点CC型断奶体重显著小于TC型(P<0.05)。连锁分析发现,g.28888A>T、g.28901G>T、g.28913T>A、g.29717G>C、g.29724A>C、g.29725G>A、g.29768T>C、g.29771A>G、g.30141T>A、g.30144A>G、g.30691C>A、g.30694A>T、g.30737T>C、g.30802C>T、g.30825A>G, 15个位点连锁且有18种单倍型。将样本量较多的5种单倍型与湖羊早期体重进行关联分析发现,AAGGTAGGAAGGTTAATTAACCAATCCCAA单倍型初生体重显著大于ATGTTAGCACGATCAGTAAGCAATTCCTAG单倍型(P<0.05),断奶体重显著大于AAGGAAGGAAGGTTAATTAACCAACCCCAA单倍型(P<0.05)。上述结果表明,湖羊群体中PLAG1基因5′调控区存在15个连锁的SNPs位点,其中g.28888A>T、g.28901G>T、g.30802C>T、g.30825A>G位点与初生体重显著相关(P<0.05),g.30737T>C位点与断奶体重显著相关(P<0.05),AAGGTAGGAAGGTTAATTAACCAATCCCAA单倍型与初生体重和断奶体重显著相关(P<0.05),说明PLAG1基因可作为湖羊生长性状选择的候选遗传标记。
关键词: 湖羊 PLAG1基因 5′调控区 SNPs 初生体重 断奶体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药凝胶体系的3D打印特性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山药粉含量对山药凝胶体系3D打印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流变特性分析、色泽测定、质构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测定山药粉含量对凝胶体系的动态黏弹性、3D打印特性、微观结构及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药粉含量对凝胶体系的黏弹性、3D打印成型性、色泽、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及官能团均有明显影响。随着山药粉含量的增加,凝胶体系的储能模量(G’)及损耗模量(G")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硬度、胶着性、a*值及b*值增加,弹性及L*值降低,孔隙逐渐减小,多孔网状结构趋于致密。当山药粉含量为40%时,获得的凝胶体系3D打印成型效果最优,其打印样品高度偏差及直径偏差达到最小值分别为-1.8%和0.2%,且样品放置1 h内直径偏差最小为-2.8%。此研究为食品3D打印材料提供的理论依据,对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控制效果
《植物保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小麦籽粒DON毒素(包括DON、3-ADON和15-ADON)的控制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药剂对禾谷镰刀菌野生型菌株PH-1的室内活性,同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测定了这些药剂对DON毒素的抑制效果,并开展了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种原药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氰烯菌酯>氟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井冈霉素A。氟环唑EC50和EC90离体胁迫均刺激DON毒素产生,其他杀菌剂EC50和EC90胁迫均抑制DON毒素产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30%丙硫菌唑OD和20%叶菌唑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87.68%~94.77%;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45%咪鲜胺EW、25%氟环唑SC、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57.63%%~85.49%;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嘧菌酯SC病指防效分别为72.18%和51.98%,DON防效分别为43.06%和-7.96%;24%井冈霉素A AS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42.37%和62.87%。药剂离体和田间控毒效果不完全一致,赤霉病有效防控是DON防控的前提,病害防效与DON防效不完全一致,本研究为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毒力测定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菜碱对宫内发育迟缓仔猪生长性能、肝脏损伤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甜菜碱对宫内发育迟缓(IUGR)仔猪生长性能、肝脏损伤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从6窝符合正常初生重(NBW)和IUGR选择标准的新生仔猪中,每窝选择1头NBW和2头IUGR雄性仔猪(共18头),自然哺乳至7日龄,随后分至NBW对照组、IUGR对照组和IUGR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NBW对照组和IUGR对照组饲喂基础配方乳,IUGR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配方乳中添加1.0 g/kg甜菜碱(以乳粉干物质计)的试验配方乳。试验期15 d。结果表明:1)与NBW对照组相比,IUGR显著降低了仔猪7和21日龄体重以及7~21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2)IUGR对照组仔猪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较NBW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UGR试验组仔猪血浆ALT活性较IUGR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与NBW对照组相比,IUGR对照组仔猪肝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和肝脏丙二醛(MDA)、蛋白羰基(PC)以及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肝脏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γ-GCL)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总谷胱甘肽(T-GSH)、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S-腺苷蛋氨酸(SAM)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IUGR对照组相比,IUGR试验组仔猪肝细胞ROS水平和肝脏PC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γ-GCL活性以及T-GSH、GSH和SAM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添加1.0 g/kg甜菜碱可改善IUGR仔猪肝脏抗氧化功能,缓解氧化应激和组织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个子莲品种观赏性和莲子品质的综合评价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个子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主栽品种‘建选35号’(‘Jianxuan 35’)、‘建选31号’(‘Jianxuan 31’)、‘建选17号’(‘Jianxuan 17’)、‘金芙蓉1号’(‘Jinfurong 1’)、‘鄂子莲1号’(‘Hubei Seed Lotus 1’)、‘蓝天6号’(‘Blue Sky 6’)、‘寸三莲’(‘Cunsanlian’)和‘太空莲36号’(‘Space Lotus 36’)以及1个子莲新品种‘子莲1号’(‘Seed Lotus 1’)为研究材料,比较其观赏性和莲子品质,并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芙蓉1号’和‘子莲1号’的花为粉红色,重瓣;其他7个子莲品种的花为白色或粉色,单瓣。‘建选35号’的莲子百粒质量最高(470.35 g),‘金芙蓉1号’和‘子莲1号’的莲子百粒质量低于均值。‘建选35号’的莲子为圆形,其他8个品种的莲子为椭圆形。‘寸三莲’和‘金芙蓉1号’的单蓬生莲率较高,分别为70.94%和69.39%。‘建选35号’莲子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6.20%),‘鄂子莲1号’莲子中直链淀粉含量最低(21.13%),‘金芙蓉1号’莲子中VC含量最高(98.61 mg·kg-1),‘建选31号’和‘建选17号’莲子中Ca含量较高(分别为1 668.39和1 637.11 mg·kg-1),‘建选17号’莲子中P、Fe和Zn含量最高(分别为3 790.21、28.79和19.87 mg·kg-1)。‘子莲1号’莲子中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最高,分别达11.55%和1.29%,多酚、水分和灰分含量与其他品种无显著差异,直链淀粉、支链淀粉、VC、Fe和Zn含量高于均值,可溶性糖、Ca和P含量低于均值。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金芙蓉1号’和‘子莲1号’主要观赏性状和莲子品质相关指标的加权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62和0.58,位于前2位。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金芙蓉1号’和‘子莲1号’的花部观赏价值远高于其他品种,莲子品质符合食用要求,可作为赏食兼用型子莲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