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冰温技术在我国水产业中的研究和应用

中国水产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大国,2010年的产量约为5400万吨左右,近20年来水产品产量长期保持世界第一,在我国农业中的贡献率很大;水产品出口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2011年水产品出口额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9.3%,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水产品贸易国。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水产品贮藏保鲜技术和冷链物流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水产品保鲜工艺技术可分为物理保鲜法和化学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家系遗传多样性与性状相关性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合浦珠母贝12个家系的遗传多样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等位基因数(Ao)、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等遗传参数与性状的表型参数总体上呈凸形曲线关系,表明中等遗传参数的家系性状表型普遍较好。但总体上,生长较快的家系,各遗传参数平均较大。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遗传多样性 表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条件下施氏鲟(♂)×达氏鳇(♀)杂交后代的生长特性

水产学杂志 2013

摘要:2008年~2011年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杂交后代(俗称大杂交)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7龄大杂交体长、体重相对增长率及生长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呈"异速生长-等速生长-异速生长"的变化趋势。不同年龄大杂交的体长与体重均呈幂指数关系,R2值变幅为0.95~0.99。其中,1~3龄大杂交a值>3,呈强异速生长。此后随年龄的增加,异速生长减弱,发育趋向均匀。5龄时a值为2.94接近3,7龄a值为2.63<3。大杂交肥满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其与体重的相关性(R2=0.94)高于与体长的相关性。采用7种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大杂交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进行拟合,其中Gompertz、Quadratic、VBGF和Cubic 4种生长方程式对大杂交体长生长的拟合效果较好,除Cubic生长方程外,其它6种生长方程对其体重生长的拟合度均较低。7种生长模型中,均以Cubic生长方程对大杂交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的拟合R2值最大,RSS值最小,说明Cubic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大杂交的生长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拐点体重、体长和年龄分别为28.53kg、82.11cm和4.22龄。

关键词: 施氏鲟(♂)×达氏鳇(♀)杂交后代 人工养殖 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七带石斑鱼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成熟肽的克隆及原核表达与活性分析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T-PCR方法扩增七带石斑鱼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esIGF-Ⅰ)成熟肽序列。该成熟肽序列由210个碱基组成,编码70个氨基酸,包括B-C-A-D 4个结构域。将此成熟肽片段导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在IPTG诱导下成功在E.coli BL21(DE3)中融合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大小为11 ku,在IPTG诱导后3 h表达量最高,占菌体总蛋白的51.8%,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对重组蛋白进行变性、纯化和复性,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可特异性地被6×His抗体识别。细胞增殖实验表明,纯化的IGF-Ⅰ融合蛋白能促使人乳腺癌细胞MDA231细胞增殖,表明具有生物活性。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 成熟肽克隆 原核表达 生物活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鲥与孟加拉鲥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营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孟加拉鲥(Tenualosa ilisha)分别属鲱形总目(Clupeo-morpha)、鲱形目(Clupeiformes)、鲱科(Clupei-dae)的西鲱属(Alosa)和鲥属(Tenualosa).美洲鲥分布于北美洲东西沿岸的河流和海洋中,孟加拉鲥分布在波斯湾之孟加拉的北孟加拉洋,包括孟加拉东海岸和西海岸,是每年春夏之交准时溯

关键词: 美洲鲥 孟加拉鲥 肌肉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哲罗鱼消化道中黏液细胞的发生和分布

水产学杂志 2013

摘要:本实验采用光镜技术观察了哲罗鱼(Hucho taimen)仔、稚、幼鱼期消化道中黏液细胞的形态和密度。结果表明:哲罗鱼黏液细胞共有三种形态,不同发育阶段黏液细胞的分布明显不同。哲罗鱼黏液细胞最早出现在仔鱼期口咽腔部,为囊状;稚鱼期口咽腔部的黏液细胞多为囊状,少量为梨状细胞,消化道前部有少量的囊状细胞;幼鱼期黏液细胞数量和种类剧增,口咽腔部囊状和梨状较少,杯状细胞数量增多;胃与肠以梨状和杯状细胞较多。从仔至幼鱼期消化道黏液细胞的数量、种类和发育特点为:早期的黏液细胞为囊状细胞,随着发育呈梨状细胞,数量逐渐增多,最终发育到杯状细胞。

关键词: 哲罗鱼 消化道 杯状细胞 器官 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州湾连云港邻近水域蟹类的分布特征

海洋湖沼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根据2009年5月、9月和12月海州湾水域生物资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州湾水域蟹类资源密度的分布,多样性及蟹类优势种对蟹类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9月和12月蟹类质量密度分别为36.15、53.85和44.91kg/km2,尾数密度为6.33×103、3.13×103和35.88×103ind./km2。5月、9月和12月蟹类以质量计算的物种多样性分别是0.95、0.64和0.65,以尾数计算的物种多样性分别是0.96、1.01和0.61。海州湾水域以广温广盐性蟹类为主,5月、9月和12月的最重要的优势种分别为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和豆形短眼蟹(Xenophthalmus pin-notheroides)。春季蟹类的密度分布规律不明显;秋季蟹类的密度分布除湾外个别站位很高之外,其余站位分布均匀;冬季蟹类的密度分布沿岸稍高于湾外。季节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势种的改变。不同季节,蟹类优势种类的绝对优势,使得蟹类多样性平面分布与蟹类密度分布存在差异。

关键词: 海州湾水域 蟹类 密度分布 优势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点叉尾呼肠孤病毒诱导斑点叉尾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斑点叉尾呼肠孤病毒(CCRV)诱导斑点叉尾肾脏细胞(CCK)发生凋亡的机理,以CCRV感染的CCK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DNA片段化检测、TUNEL反应、亚G1期细胞检测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检测等方法进行实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病毒感染斑点叉尾肾脏组织细胞后,细胞变圆、皱缩,随后细胞脱落,细胞单层呈网状,感染72h后出现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感染48 h后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细胞的染色质固缩、核边缘化或破裂,可观察到凋亡小体,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增加;DNA片段化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感染细胞12 h后细胞基因组DNA出现片段化,随后逐渐增强,72 h达到最高;TUNEL反应结果表明,病毒感染细胞72 h后细胞基因组DNA断裂,有大量游离3'末端自由羟基(-OH)存在。亚G1期细胞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感染48 h后,约53.44%细胞处于亚G1期;利用JC-1检测试剂盒检测病毒感染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病毒感染细胞24 h后线粒体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膜电位变化显著。紫外线灭活与热灭活的斑点叉尾呼肠孤病毒不能诱导斑点叉尾肾脏细胞发生凋亡,表明细胞凋亡依赖于病毒复制。

关键词: 斑点叉尾 呼肠孤病毒 肾脏组织细胞系 细胞凋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滤食性贝类对牙鲆的粪便、残饵及网箱养殖区沉降物的摄食行为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静水法,研究了虾夷扇贝、栉孔扇贝、长牡蛎、紫贻贝及菲律宾蛤仔对不同浓度、质量的牙鲆粪便、残饵、沉降物的摄食行为,从摄食生理角度,分析了基于滤食性贝类的鱼+贝IMTA养殖模式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显示,这5种贝类对鱼粪、残饵及网箱周围沉降物都可摄食,但是,不同贝类对食物可获得性的反应不同。菲律宾蛤仔、长牡蛎、栉孔扇贝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2种贝类;5种贝类的吸收率、吸收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饵料对贝类的摄食行为影响显著。吸收效率(AE)都随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有机物的吸收率(AR)与有机物浓度(POM)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颗粒物TPM浓度达到26.24,21.64,27.00 mg/L时,长牡蛎、栉孔扇贝、虾夷扇贝会产生假粪来调节摄入的能量。在牙鲆+滤食性贝类的IMTA养殖模式中,菲律宾蛤仔、长牡蛎、栉孔扇贝是比较好的候选种。

关键词: 总悬浮颗粒物 有机物含量 摄食行为 滤食性贝类 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须菜风味海藻酱的加工工艺优化

食品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型经济海藻龙须菜为实验原料,研究龙须菜风味海藻酱的加工方法。在高压均质、高压蒸煮、真空包装等原料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以发酵曲中蛋白酶活力和发酵后酱粕的综合感官评分为重要指标,研究米曲霉和鲁氏酵母制备发酵曲的最优发酵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发酵组合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接种量1.0%、鲁氏酵母接种量0.8%、发酵时间5d、发酵温度35℃,在此条件下发酵所得酱料蛋白酶活力达6.08g氨基态氮/100g(干基),综合感官评分达到4.1分。研制的4种不同口味配方的产品,各项品质指标良好,符合国家相关海藻即食食品标准规定。

关键词: 龙须菜 海藻酱 风味 即食 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