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长三角地区54份粳稻种质食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影响长三角地区粳稻食味品质的主要因素,根据2015年和2016年分别测定的54份粳稻种质的稻米食味理化指标、快速黏度仪(Rapid visco analyser,RVA)谱特征值及米饭食味值,考察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两年的结果均表明:粳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AC)与胶稠度(Gel consistency,GC)呈极显著负相关;二者与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中冷胶黏度(Cool paste viscosity,CPV)、消减值(Setback viscosity,SBV)、回复值(Consistence viscosity,CSV)、崩解值(Breakdown viscosity,BDV)及米饭食味值相关性极其显著。两年主成分分析均表明,这些指标可归为一类,为影响粳稻稻米食味性状的最重要的要素。其中RVA谱特征值中,SBV是反映稻米食味品质的最重要评价指标。

关键词: 粳稻 食味 相关性分析 直链淀粉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L808单双核菌丝Cx活性和IGS1序列比对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比对分析由双核菌丝L808制备的两个原生质体单核菌丝L808P65和L808P78与双核菌丝L808之间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Cx)活性和IGS1序列差异。结果表明:L808双核菌丝生长速度快,分泌胞外酶快且含量高,Cx比活居中,拥有两个长度不同的IGS1序列:L808-c1(1003 nt)和L808-c2(1041 nt);L808P65单核菌丝生长速度居中,分泌胞外酶含量和速度居中,Cx比活最低,拥有与L808-c1一样的IGS1序列;L808P78单核菌丝生长速度最慢,分泌胞外酶含量和速度最小,但Cx比活最高,拥有与L808-c2一样的IGS1序列。

关键词: 香菇 单核菌丝 双核菌丝 互作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发对不同温度下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在15℃、20℃和25℃条件下,研究了固体基质引发与哈茨木霉菌结合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基质引发显著提高了不同温度下各处理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提高了幼苗出苗率、出苗指数、幼苗株高、根长和鲜重,缩短了平均出苗时间;显著提高了萌发种子中α-淀粉酶的活性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相比于单一固体基质引发,固体基质引发与哈茨木霉菌结合提高了番茄种子发芽指数、幼苗株高、根长及萌发种子中α-淀粉酶的活性。SMP+T2处理显著提高了20℃下番茄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株高,其他指标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 固体基质引发 哈茨木霉菌 番茄 萌发 出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朱顶红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倍性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以朱顶红新生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染色体制片,对朱顶红属品种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倍性鉴定。结果表明:0.002 mol/L 8-羟基喹啉水溶液4℃预处理朱顶红根尖9—24 h,1 mol/L HCl溶液60℃解离根尖9 min获得的染色体制片效果最好。首次对朱顶红品种'柠檬冰糕'进行核型分析,发现其为三倍体朱顶红,核型公式为K(2n)=3x=33=12 m+12 sm+9 st,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70.19%,核型类型为3B型。根据染色体制片结果对6个朱顶红品种进行倍性鉴定表明:'凤蝶'为二倍体朱顶红,'特伦蒂诺'为三倍体朱顶红,'粉色惊奇''快车''苹果花''樱桃妮芙'均为四倍体朱顶红。

关键词: 朱顶红 染色体制片 核型分析 倍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抑制素免疫对崇明白山羊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利用重组抑制素蛋白对崇明白山羊进行2次免疫,并利用CIDR-FSH-PGF2α-LH进行常规超数排卵处理,探讨抑制素免疫对超排效果和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单侧卵巢排卵点个数和冲胚数分别为11. 69±1. 40和9. 88±1. 64,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8. 20±1. 44和6. 92±1. 62);试验组血清中FSH和AMH的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H、孕酮及雌二醇水平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试验表明:抑制素免疫可以提高崇明白山羊超数排卵后的FSH和AMH的激素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其超数排卵效果。

关键词: 崇明白山羊 抑制素免疫 超数排卵 激素水平 排卵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4G无线传感网络的大田土壤环境远程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基于4G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一套土壤环境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ARM嵌入式处理器采集农田土壤温湿度和p H数据,使用DTU通过TD-LTE模式的4G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的远程实时传输,利用数据库技术、云服务器技术和B S架构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发布和多终端可视化展示。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试验田内运行稳定,使用方便,可以满足现代农业对土壤环境实时监测的要求。

关键词: 土壤环境 远程监测 4G通信 无线传感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丛枝菌根真菌分子多样性

微生物学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多样性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AMF在全球的分子多样性及其分布已引起关注,但在我国关于AMF分子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状况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究我国AMF分子多样性及其分布,研究不同气候区域以及不同生态系统中AMF分子多样性并揭示其分布规律,为我国AMF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Davison于2015年发表于"Science"上的一篇有关全球AMF分子多样性的数据库,选用中国AMF多样性的数据,并补充了近年来已发表的该数据库中未涉及的数据,建立中国AMF分子多样性的新数据库。【结果】共得到145个分子生物学鉴定出的虚拟种(Virtualtaxa,VT),隶属于8科12属。对于不同生态系统而言,草地生态系统中AMF的分子多样性最高,占到总VT数的60.7%,人为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也分别达到55.2%和43.4%。同样,AMF的VT数也随气候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温带气候区域所占比例最高(64.1%),亚热带气候区域次之(60.7%),极北气候区域最少(20.7%)。而对于根系和土壤样品中AMF的分子多样性而言,根系样品中发现的AMF分子多样性(80.0%)高于土壤中AMF的分子多样性(48.3%)。进一步对不同生态系统、气候区域和样品来源分别在属的水平上进行研究,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我国具有丰富的AMF分子多样性,且不同气候区域、生态系统以及样品来源都影响着AMF的分子多样性及其分布。

关键词: 丛枝菌根 虚拟种(VT)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及安全利用方法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镉(Cd)超量累积是人体中镉的主要来源。研究镉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及安全利用方法对保护生态环境及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镉对植物的毒性效应与其生物有效性密切相关,且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决定其植物根系吸收量,因而基于土壤镉生物有效性调控原理的修复技术是农业环境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此外,植物镉含量也与植物自身特性密切有关,故筛选不同镉累积特性的植物可为镉污染土壤修复和安全利用提供重要生物质资源。文章综合评述了镉生物有效性的物理和化学调控方法,并分别就超累积植物和低累积作物介绍镉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和安全利用方法。物理方法如水分管理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环境的Eh等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土壤镉的形态转化过程,进而影响植物镉的吸收量;化学方法如施用钝化剂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的pH及土壤镉吸附特性,从而改变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低镉累积作物通过减少根系镉吸收或降低地上部镉转运的方式减少可食部镉累积量;镉超累积植物的修复效率主要取决于其镉富集系数的高低及生物量的大小。化学和生物联合调控方法主要通过降低土壤镉含量或阻止镉进入作物可食部,实现"边生产边修复"。农田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及安全利用方法存在效率低、体系不稳定等问题,探究土壤镉生物有效性关键调控因子及其作用机制、充分挖掘特殊镉累积特性的植物资源并探寻改造植物镉耐性的方法以提高镉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效率将是今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农田土壤 修复 生物有效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岩白菜属植物规模化繁殖及遗传稳定性

植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市场需求和野生资源现存状况,筛选厚叶岩白菜(Bergenia crassifolia)、秦岭岩白菜(B.scopulosa)和岩白菜(B.purpurascens)进行规模化繁殖,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组培苗进行遗传稳定性分析。以顶芽为外植体,筛选出MS+0.5mg·L~(-1) 6-BA+0.01 mg·L~(-1) NAA+2.0 mg·L~(-1) VC为最佳增殖培养基,3种岩白菜属植物增殖系数分别为3.10、2.50和2.10;在1/2MS+1.0 mg·L~(-1) IBA+2.0 mg·L~(-1) VC培养基上,3种岩白菜属植物生根率分别为85%、80%和75%;在腐殖土:黄沙:珍珠岩=2:1:1(v/v/v)的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0%、85%和80%。规模化繁殖厚叶岩白菜20万株,秦岭岩白菜2万株,岩白菜1万株,目前还在持续生产中。I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岩白菜后代遗传变异较大,秦岭岩白菜后代遗传变异较小,3个种在继代至第20代时出现了遗传变异;岩白菜和秦岭岩白菜的平均遗传变异率随继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厚叶岩白菜的平均遗传变异率随继代次数的增加呈现不规律变化。

关键词: 厚叶岩白菜 秦岭岩白菜 岩白菜 遗传稳定性 规模化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种蔬菜吸附吡虫啉的动力学研究初探

上海农业学报 2018 CSCD

摘要:以青菜、杭白菜、黄瓜、番茄、芹菜、豇豆为对象,采用吡虫啉溶液浸泡,QuEChERS法进行预处理,超高压液相色谱仪检测,动态监测不同蔬菜吸附吡虫啉的残留数据并进行吸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六种蔬菜对吡虫啉的吸附残留量逐渐升高,分别在30 h和36 h到达峰值,之后趋于平衡;同一时间点各蔬菜中吡虫啉残留量差异极显著(P<0.001);吡虫啉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决定系数R~2>0.9;吸附的残留峰值理论量与实际量接近,但速率有所差异。

关键词: 蔬菜 吡虫啉 吸附动力学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