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红外断喙对蛋鸡产蛋期生产与蛋品质性状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8 CSCD
摘要:选择国内饲养量最大的海兰褐壳商品蛋鸡为试验材料,采用Nova-Tech红外断喙器不同断喙模块和强度对鸡只进行1日龄断喙处理,同时以不断喙和传统7日龄热刀断喙为对照组,定期收集产蛋期蛋鸡不同组别鸡只生长和生产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再次验证了正确恰当的断喙尤其是红外断喙方式对鸡只产蛋期性能有提高作用,尤其是红外浅断喙组(IB2)的鸡群在产蛋率、死淘率以及淘汰前的羽毛覆盖程度上表现更为优秀。在密闭式鸡舍中,红外浅断喙模式是海兰褐蛋鸡更加适用的断喙模式。
关键词: 蛋鸡 产蛋性能 蛋品质 红外断喙 断喙模块 断喙强度


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的探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水稻成熟胚诱导的胚性愈伤为材料,通过直接在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或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愈伤组织,研究了培养基中秋水仙素浓度、浸泡处理方式、胚性愈伤大小、恢复培养时间等因素对染色体加倍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4~10 mg/L的秋水仙素能直接得到四倍体水稻植株,加倍率为3.33%~18.86%。浸泡法中高浓度短时间(500 mg/L+48 h)处理比低浓度长时间(300 mg/L+65 h)处理更利于染色体加倍。较小的胚性愈伤组织(2~3 mm)加倍效率更高。延长恢复培养时间能极显著提高处理后的绿苗分化率,从而提高加倍效率。


香菇β-葡聚糖的提取及其对淀粉消化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香菇子实体中提取的香菇β-葡聚糖(Lentinus edodesβ-glucan,LEBG),重均分子质量为1.8 6 8×1 06 D a;其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物质的量之比为0.72∶1.61∶2.61∶92.75∶2.34;通过红外图谱判断其为β-吡喃多糖。分别向小麦淀粉、玉米淀粉添加LEBG,两种淀粉的损耗模量和储能模量均增加,动态流变学揭示了LEBG与淀粉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存在。体外消化结果显示,与未添加LEBG相比,添加LEBG的淀粉酶解速率显著降低。这可能是因为LEBG和淀粉之间相互缠绕,凝胶网络结构增强;同时,添加了LEBG的两种淀粉均为较低水平的快速消化淀粉和血糖指数预测值以及较高含量的缓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说明LEBG对淀粉体外消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可视化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LEBG与淀粉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为包裹作用。将含有LEBG的香菇超微粉加入淀粉,结果表明超微粉也对淀粉体外消化具有一定抑制效果。该研究表明LEBG可用于研发低血糖指数的淀粉类食品。
关键词: 香菇β-葡聚糖 流变 淀粉 体外消化 血糖指数预测


西藏株小反刍兽疫病毒H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微生物学通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威胁我国养羊业的发展。【目的】原核表达PPRVH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根据GenBank中PPRV西藏株h基因序列,对其进行密码子大肠杆菌偏爱性优化,采用两步PCR法全化学合成全长h基因。将测序验证正确的h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ET-30a、pET-32a,转化E. coli BL21(DE3)并利用IPTG诱导H蛋白表达。以经SDS-PAGE割胶纯化的重组H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PPRV H蛋白多克隆抗体。【结果】重组E. coli [pET-28a(-30a,-32a)-H]表达的重组H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70、68和86 kD;诱导7 h时PRRV H蛋白表达量最高,而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重组E.coli(pET-30a-H)表达的H蛋白经SDS-PAGE割胶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的多抗血清能与表达的重组H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在1:6400-1:25600之间。【结论】原核表达了PPRVH蛋白,并制备了高效价的抗H蛋白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PPRV H蛋白的功能及H蛋白的线性B细胞表位作图奠定了基础。


大花六道木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再生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8 CSCD
摘要:以大花六道木幼嫩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基本培养基、生长素和蔗糖浓度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大花六道木不定芽发生的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同时添加0. 4 mg/L 6-BA、30 g/L蔗糖和2. 8 g/L结冷胶,在黑暗条件培养1个月后,不定芽直接从叶片伤口处发生,诱导率在35%左右。生根培养以WPM或MS为基本培养基,同时添加0. 5 mg/L IBA、1. 0 mg/L NAA、20 g/L蔗糖和7 g/L琼脂粉,生根率在90%左右。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大花六道木不定芽离体再生的方法,可用于大花六道木的快速规模化繁殖及遗传改良。


构建高效糖配体再生重组菌生物催化合成莱鲍迪苷D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蔗糖合酶AtSUS3构建活化糖配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UDPG)再生体系,与高效催化莱鲍迪苷D(rebaudioside D,RD)合成的糖基转移酶协同偶联完成RD的高效生物催化。从拟南芥cDNA克隆获得AtSUS3基因,将其装配至pET28a获得表达质粒pLW105,随后pLW105与携带糖基转移酶EUGT11基因的质粒共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构建双酶共表达工程菌。在不添加UDPG或者尿核苷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UDP)的条件下,以上述双酶共表达工程菌全细胞催化莱鲍迪苷A(RA)获得的底物摩尔转化率大于80%,RD产量达到930 mg/L。随后构建双酶基因串连质粒pLW108及双酶共表达大肠杆菌BL21(DE3)工程菌。用串连质粒构建的工程菌催化效果与双质粒共转化相同。采用共表达双酶工程菌的发酵破碎粗酶进行催化,结果显示以粗酶催化可简化催化体系,并可将细胞催化体系所需高质量浓度蔗糖用量降至质量浓度5 g/100 mL,同时在不添加外源UDPG的条件下实现RD的高效生物催化,RA底物摩尔转化率达到93%,RD产量约为1 051 mg/L。
关键词: 甜菊糖苷 莱鲍迪苷D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蔗糖合酶 UDP-糖基转移酶 生物催化


观赏植物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8 CSCD
摘要:植物品种DUS测试指南是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标准。通过总结UPOV及我国观赏植物DUS测试指南现状,分别介绍了承担UPOV和我国植物品种DUS测试指南的一般流程,并指出我国已有测试指南中的不足,提出我国应力争承担更多UPOV测试指南研制任务。
关键词: DUS 测试指南 研制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 中国


电击法转化金针菇菌丝碎片表达报告基因eGFP及GUS的研究
《食用菌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完全酶解的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丝碎片作为转化受体,通过电击转化法将载体pYN6981导入金针菇单核体Dan3基因组中。结果显示:在复筛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转化子,其基因组中可扩增出潮霉素基因片段,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绿色荧光,GUS组织染色显示为蓝色,说明目的载体已经成功插入金针菇基因组中并获得表达。转化效率达16个转化子每10~6个菌丝碎片。有丝分裂稳定性分析显示80%的转化子可以稳定遗传。


65%氨氟乐灵WG对交播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8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方法,测定了65%氨氟乐灵WG使用后黑麦草(Lolium perenne)的相对出苗率、株高、地上部鲜重等指标,研究65%氨氟乐灵WG对交播黑麦草生长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 65%氨氟乐灵WG[585—1 462. 5 g (a. i.)/hm2]于黑麦草交播前30 d施用,会使黑麦草出苗数降低、植株矮化、地上部鲜重减轻,且剂量越高,影响越大;(2)黑麦草交播前45 d施用65%氨氟乐灵WG[585 g (a. i.)/hm2],黑麦草的出苗数、株高、地上部鲜重等指标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这种使用方案对黑麦草安全,处于6级安全等级(1至9级,安全性由低到高,6级为可接受最低级别)。但是中[877. 5 g (a. i.)/hm2]、高[1170 g (a. i.)/hm2]和倍量[1 462. 5 g (a. i.)/hm2]的65%氨氟乐灵WG处理对黑麦草生长影响较大,综合目测等级均小于6级;(3) 65%氨氟乐灵WG[585—1 462. 5 g (a. i.)/hm2]于黑麦草交播前60 d及以上施用,对黑麦草生长无不良影响,相对出苗率、株高、地上部鲜重等指标与空白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综合目测等级为9级。建议在交播前60 d及以上施用氨氟乐灵,交播前45 d要谨慎施用氨氟乐灵,以不超过585 g (a. i.)/hm2为宜;间隔交播时间少于30 d时要避免施用氨氟乐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