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半滑舌鳎仔稚鱼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海洋科学进展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半滑舌鳎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消化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以及与消化吸收相关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在仔鱼发育早期即可检出酸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活力,碱性蛋白酶的2个极低值分别出现在仔鱼开口期和仔稚鱼的转变期,从孵化后23 d左右胃腺出现时,酸性蛋白酶的活性开始明显升高。早期仔鱼体内表现出较强的淀粉酶活性,孵化后12 d其活性急剧下降,并一直保持较低的比活力状态。脂肪酶的活性在半滑舌鳎早期仔鱼体内一直较低,进入稚鱼期后开始缓慢上升。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变态结束后出现大幅度的升高,这标志着肠组织结构和肠道消化功能的完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养殖生物资源的基础研究与重点领域
《中国科学基金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蓝色农业的主战场,海水养殖是海洋蓝色农业的优势产业。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海水养殖生物资源研究的重点将着眼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地可持续发展,努力推动我国从世界海水养殖大国向世界海水养殖强国的跨越式发展,把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有机结合,创造环境和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新局面。本文围绕海水养殖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就海水养殖生物的遗传改良与新品种培育、海水养殖生物的免疫与疾病控制、海水养殖生态环境评估与健康养殖技术,以及设施养殖渔业四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发展战略与目标和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述,对有关基础研究及其重点领域提出了具体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其可持续机理
《地球科学进展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其可持续机理”,介绍了海洋可持续生态系统研究对我国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预期目标,以及研究实施计划。该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两个方面认识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与产出功能,量化其生态容纳量及动态变化,预测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易损性,寻求我国近海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ORF的克隆和罗氏沼虾溶菌酶基因的组织表达(英文)
《水生生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提取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血细胞总RNA,RT-PCR扩增获得特异性cDNA片段,纯化后克隆到T载体上。序列测定表明所克隆的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477bp,共编码158个氨基酸,包括溶菌酶成熟肽140个氨基酸残基和信号肽18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分析表明,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溶菌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及推测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分别为99.4%和98.1%。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和推测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上其他对虾溶菌酶的同源性达83.0%和80.0%以上。两种沼虾溶菌酶都具有c-型溶菌酶典型的两个酶活性位点(Glu51)和(Asp68),以及8个保守结构氨基酸残基Cys,且在101、106和107位上缺少Asp,因而推测本实验所克隆的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属c-型溶菌酶基因的非钙结合亚型。以PCR法制备罗氏沼虾溶菌酶基因的生物素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感染弧菌后溶菌酶基因mRNA在各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受感染6h后在眼、肌肉、鳃、肝胰腺、肠管中的表达量均有升高,其中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约为对照组的560%。在不同感染时间里,肝胰腺中该基因表达量有较大的变化:感染后3h表达量最低,24h后表达量升至最高,大约为对照组的430%,48h时的表达量又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约为330%)。受弧菌感染后罗氏沼虾溶菌酶基因转录的上调证明溶菌酶基因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直接作用,同时表明肝胰腺可能在沼虾的免疫防御过程起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藻膳食纤维对雌激素吸附作用的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 2005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海藻膳食纤维对外源性雌性激素的吸附作用。方法采用模拟胃和小肠环境的体外试验和大白鼠体内试验。结果在模拟小肠环境下,4种海藻膳食纤维对雌性激素的吸附效果比模拟胃环境好,尤其是海带,其吸附率为108μg·g-1,是马尾藻的1.5倍、麦麸的1.8倍、江蓠的3.1倍、麒麟菜的3.0倍。体内试验表明:江蓠、麒麟菜、马尾藻和海带4种海藻膳食纤维对雌二醇的吸附率分别为:11.1%、13.6%、27.5%和38.7%,与麦麸膳食纤维(20.4%)相比,海带和马尾藻的吸附率分别是麦麸的1.9倍和1.3倍,而江蓠和麒麟菜的吸附效果不及麦麸。结论4种海藻膳食纤维均有吸附雌性激素的作用,褐藻类膳食纤维(海带和马尾藻)对雌性激素的吸附作用大于红藻类(江蓠和麒麟菜)膳食纤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河口及其附近水域银鲳生长与死亡参数估计
《水产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珠江河口及其附近水域银鲳的生长与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得von Ben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为: L∞=36.0 cm,K=0.230,t0=-1.137;根据生长方程进一步计算得到自然死亡系数为0.586;20世纪90年代捕捞死亡系数为0.944,是20世纪80年代的近2倍;根据等渔获量曲线图分析,若在当前的捕捞规格(开捕叉长为12.0 cm)下仍维持现行的捕捞强度(捕捞死亡系数),资源将受到破坏,而且不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依据性成熟特征,开捕叉长最小应为15.0 cm;综合考虑性成熟特征、当前可能的捕捞强度及经济效益,在提高产量而不破坏资源的前提下,建议珠江河口及附近水域银鲳的开捕叉长应由12.0 cm增加至15.0 c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酵母双杂交系统用于WSSV粘附蛋白VP37相关蛋白基因的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WSSV的粘附蛋白VP37相关蛋白的基因,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Ⅲ筛选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鳃细胞全长cDNA文库。构建VP37 基因的重组载体PGBKT7 VP37,把它转化酵母Y187后与含文库质粒的酵母AH109配合,在营养缺陷培养基上进行双杂交筛选。经过PCR鉴定确定了1个阳性克隆。测定该段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此cD NA片段编码的蛋白与蛋白酶的同源性较高,该蛋白在WSSV识别并结合宿主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成功筛选了VP37相关蛋白的cDNA片段,为研究WSSV入侵以及感染致病的机制等方面提供了新线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述了近几年我国半滑舌鳎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从生理、生态、繁殖发育生物学及苗种培育技术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半滑舌鳎亲鱼性腺发育规律及调控产卵技术、染色体核型、早期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摄食习性、人工孵化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等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的研究成果,并对存在问题、今后研究方向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降血压酶解液的制备与活性研究
《食品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单酶和复合酶水解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制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菠萝蛋白酶和Alcalase2.4L蛋白酶单独水解鱼皮胶原蛋白的最适酶解条件。菠萝蛋白酶和Alcalase2.4L蛋白酶的最适酶解温度,pH,酶/底物,时间,底物浓度分别为45℃,pH4.5,4000U/g,4h,6%和55℃,pH7.5,6000μ/g,2h,4%。在单酶水解的基础上,进行复合酶水解实验,结果表明:先采用菠萝蛋白酶水解,再用Alcalase2.4L蛋白酶水解,效果更佳。采用该双酶复合水解工艺,所得水解产物的水解度为30.43%,体外对ACE的抑制率达68.6%。采用SephadexG-25,HPLC的分离方法对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高抑制活力的组分。所得水解原液,SephadexG-25过柱所得高活力组分的IC50分别为2.82mg/ml和0.65mg/ml。
关键词: 罗非鱼鱼皮 胶原蛋白 复合酶解 分离纯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