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丁香酚的电喷雾负离子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3
摘要: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在负离子检测方式下,对丁香酚的裂解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ESIMS/MS产生的[M-H]-获得相应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信息,对[M-H]-进行碰撞诱导解离(CID),获得相应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信息。结果表明,丁香酚ESI-MS/MS可能的裂解途径:首先断裂苯环C2位支链上的甲氧基丢失甲基,然后丢失苯环C4位支链上的乙烯基,生成特征碎片离子m/z 121,再丢失CO形成m/z 93。这3个离子是丁香酚裂解的特征离子,可用于丁香酚的鉴别,其裂解规律也可为丁香酚在水产品体内代谢物质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初秋南沙群岛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应用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1年8—9月南沙群岛海域的生物和环境调查资料,对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鉴定的3门34属113种网采浮游植物中,甲藻门和硅藻门种类各占57.5%和40.7%,其中硅藻门的角藻属种类最多,占30.1%.网采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12×104cell·m-3,丰度高值区出现在北部礼乐滩多涡区域和南部万安气旋涡附近海域.蓝藻门束毛藻属是网采浮游植物的主要功能群,占海域平均丰度的77.0%.主要优势种为铁氏束毛藻、红海束毛藻和夜光梨甲藻.优势种(类)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蓝藻门在S3、S5、S6和S10~S14站占优势;甲藻门在中部S4、S7~S9站占优势,硅藻门在南部S1和S2站占优势.网采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10和0.62.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重要环境因子有盐度、水温、铵氮、亚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以及南沙中尺度气旋涡和南沙西部沿岸流.典范对应分析排序图较好地显示了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长江下游铁黄沙湿地植被与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对长江下游铁黄沙湿地植被和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黄沙植被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的优势种为芦苇、藨草、菰。芦苇群落带生物量较高,伴生有十几种其他高等植物;藨草群落带生物量较低,群落结构比较单一,但是盖度范围和密度较大。共调查到大型底栖动物10种,以甲壳类动物和环节类动物为主。前者主要分布在高潮滩,并随高程降低逐渐减少,后者主要分布在中低潮滩,中潮滩生物种类数最多。优势种主要为无齿螳臂相手蟹、谭氏泥蟹和河蚬。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以藨草群落带最好,潮下光滩群落带最差,芦苇群落带和菰群落带介于其中。


复配抑菌剂对假单胞杆菌抑制效果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丁香酚、异硫氰酸烯丙酯、双乙酸钠、壳聚糖4种抑菌剂复配后对假单胞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复配抑菌剂最优浓度为:丁香酚0.51g/L、异硫氰酸烯丙酯0.32g/L、双乙酸钠2.24g/L、壳聚糖0.52g/L,在此条件下抑菌率实测值为85.37%,测得最低抑菌浓度为2.59g/L。在此浓度基础上复配抑菌剂对假单胞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6.5mm,明显高于茶多酚和苯甲酸钠,表明对假单胞菌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分子鉴定及形态学研究
《水产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知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的分类学地位,采用光学、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分子遗传扩增28S rRNA基因5'端部分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进行种属鉴定和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后吸器与体前区分不明显,含有四对不对称的吸铗,其中一侧的前2个开放几丁质吸铗明显大于其余6个封闭的吸铗,虫体尾部带有二对端钩,卵两端具有较长的极丝。序列分析显示,林氏异钩铗虫与六棘异钩铗虫相似度为100%,邻接法构建分子进化树中处在同一分支。经形态及分子综合分析鉴定,此寄生虫为林氏异钩铗虫。


中国主要海洋底层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水产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回顾了中国海洋主要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的研究历史和科研成果,并重点叙述了带鱼、小黄鱼、大黄鱼和绿鳍马面鲀等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概况。概述的内容包括地理种群及其产卵群体的鉴别和划分、生活史型的演变、种群和群体结构、种群数量变动、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摄食习性、性成熟周期、性腺成熟指数(GSI)、产卵群体生殖力、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路线、资源量和渔获量、各种作业渔船的调整及其捕捞力量的限制措施等,并展望了中国海洋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 主要海洋底层鱼类 资源生物学 回顾与展望 中国沿岸水域


肽酰亚胺类农药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制备针对肽酰亚胺类农药的多克隆抗体,以此为基础建立该类农药的快速免疫筛选检测方法。从THPI(Tetrahydrophthalimide)出发合成农药克菌丹半抗原,使之与牛血清白蛋白共价偶联,合成免疫原。偶联成功后的免疫原用于免疫新西兰白兔。从白兔耳缘静脉采血,辛酸-硫酸铵法纯化单克隆抗体。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其对半抗原的灵敏度、特异性和亲和性。结果显示此多克隆抗体亲合力高、特异性强,为建立肽酰亚胺类农药简便、快速、特异的免疫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