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108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汕优108于201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在贵州省绥阳县进行高产示范,表现高产、抗稻瘟病。总结了汕优108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抗稻瘟病 汕优108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肥料对头花蓼连作障碍的调控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对头花蓼连作障碍调控效果较好的肥料品种,研究阿姆斯生物肥、地宝生物肥、药渣菌肥(RW促腐剂)、头花蓼专用肥等几种肥料对头花蓼连作土壤中栽培植株生长、产量、营养元素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头花蓼连作不施肥的产量较低,仅247 kg/667m~2,土壤中微生物放线菌>细菌>真菌。施肥后头花蓼1级、2级分蘖数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增加62.5%~125%和41.18%~123.53%;产量提高55.87%~418.62%;根、茎、叶中总元素含量分别提高0.97%~16.39%、6.33%~23.14%和3.59%~34.85%,花中含量降低0.78%~5.69%;槲皮素、没食子酸含量分别超过0.38%和0.51%,水分含量<12%,但差异不大;土壤中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其中,以基肥施药渣菌肥(RW促腐剂)300 kg/667m~2、头花蓼专用肥44.47kg/667m~2,追肥施头花蓼专用肥11.12 kg/667m~2的调控效果最好;基肥施地宝生物肥333.5 kg/667m~2、头花蓼专用肥44.47 kg/667m~2,追肥施头花蓼专用肥11.12 kg/667m~2次之。

关键词: 头花蓼 连作障碍 肥料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苏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适应紫苏规模化栽培,寻找经济效益高且合理可行的栽培方法,比较5种不同种植方式(育苗移栽、点播、条播、机耕撒播、机耕机播等不同栽培方式)的效益。结果表明:育苗移栽方式的产量最高(1 675.5kg/hm~2),但成本也最高(15 924元/hm2),经济效益(10 884.0元/hm~2)最低。机耕机播和机耕撒播产量分别为1 372.4/hm2及1 317.3kg kg/hm~2,单位成本为5 202元/hm~2及5 952元/hm~2,经济效益可达16 756.4元/hm~2及15 124.8元/hm2,显著优于育苗移栽、点播、条播3种栽培方式。机耕机播适宜于大面积的生产区域,而机耕撒播适宜于山区坡地及土地面积较小区域,两者都是较理想的栽培方法。此外,不同种植方式对紫苏分枝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影响较显著,但对株高、千粒重、籽粒含油量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紫苏 栽培方式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幼虫密度胁迫对二化螟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二化螟幼虫群集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比较了不同幼虫密度对二化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幼虫密度800头/盒胁迫下,二化螟雌、雄幼虫和蛹的发育更快,其幼虫+蛹历期分别比低密度100头/盒处理要快8.0 d和6.0 d;化蛹率和羽化率较100头/盒处理分别显著下降了25.7和25.0个百分点,且雌、雄蛹重分别减少了9.4 mg和4.8 mg;但对二化螟成虫性比、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低密度100头/盒处理下二化螟幼虫发育最好,其种群增长指数为56.9,化蛹率达61.4%,羽化率达57.7%,雌、雄蛹重分别为58.3 mg和43.0 mg,但其幼虫+蛹历期较长,雌虫为58.5 d,雄虫为53.9 d。高密度800头/盒胁迫下二化螟幼虫发育最差,其种群增长指数仅为24.1,化蛹率仅为35.7%,羽化率为32.7%,雌、雄蛹重分别为48.9 mg和38.2 mg,但其幼虫+蛹历期较短,雌虫为50.5 d,雄虫为47.9 d。表明在恒定的空间和有限的食物中,幼虫密度过大会导致种内竞争加剧,使得幼虫可能倾向以更快的速度化蛹,确保其存活率以更好地繁殖后代。

关键词: 二化螟 幼虫密度 种内竞争 生长发育 生命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寡日照条件下不同类型杂交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杂交水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为超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合理选用提供依据。在低温寡日照生态区,以生态适应型品种(筑优606和黔优108)及生态敏感型品种(Y两优2号和Y两优302)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2种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形成、氮素吸收与利用、根系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生态适应型品种相比,生态敏感型品种的产量平均降低了13.8%,其中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分别降低了9.9%和15.5%;较生态适应型品种,生态敏感型品种在分蘖中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分别降低18.8%、10.8%和14.5%,氮肥吸收利用率降低了17.9%,生态敏感型品种在抽穗期的茎叶含氮量呈降低趋势,成熟期的茎叶含氮量及比例均呈增加趋势,氮素转运量和氮素转运率分别降低了24.6%和19.4%;生态敏感型水稻品种在抽穗抽穗期和成熟期根系伤流强度分别降低了8.8%和21.6%。籽粒库容充实差是低温寡日照地区杂交水稻品种适应性的主要产量特征,而生育中后期氮素营养积累少、转运率不高是影响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

关键词: 水稻 生态适应性 产量 氮素 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个薏苡属牧草品种材料比较试验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贵州地区种植的薏苡(Coix lacryma-jobi)品种(系),2014~2015年对11个薏苡品种(系)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系统测定并分析与动物生产性能相关的粗蛋白、粗纤维、Ca2+的含量及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结果表明:Y81植株高大,茎叶幼嫩,再生能力强,生育期为190~192 d;兴仁小白壳植株矮小,生育期为160 d左右;Y81鲜草产量为86.48~94.21 t/hm2,对照兴仁小白壳为61.23~66.28 t/hm2,Y81比对照增产41.23%~42.14%;Y81干草产量为16.43~17.90 t/hm2,对照为14.08~15.25 t/hm2,增产16.67%~17.42%;Y81茎叶中的粗蛋白含量为14.94%;粗脂肪为4.47%。综合分析,Y81适合作青贮利用,此品种(系)在贵州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薏苡 饲用型 Y81 比较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冬作马铃薯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贵州冬作区马铃薯高产、优质、轻简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贵州冬作区马铃薯专用肥施用技术对马铃薯产量、生物性状、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不同施肥处理较习惯施肥增产4.28%~17.24%,以85%专用肥(50%基施)+有机肥+追施尿素产量最高,为28 411 kg/hm2;与不施肥和习惯施肥相比,各施肥处理株高提高33.27%~44.81%和2.31%~8.66%,茎粗增加30.14%~58.90%和5.26%~22.11%,增加株高和茎粗有利于马铃薯产量的提升;不同施肥处理与不施肥相比,马铃薯块茎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增幅分别为8.01%~69.02%、15.55%~55.66%和2.63%~42.69%,但与习惯施肥相比氮含量有所降低;马铃薯专用肥对马铃薯粗蛋白、淀粉、还原性糖和VC含量等品质均有所改善,以100%缓释专用肥的综合效果最佳;施用马铃薯专用肥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尤其是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

关键词: 马铃薯 专用肥 产量 品质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Suwan-Lancaster和Tuxpeno-Reid改良系的产量及相关性状配合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良玉米Suwan和Tuxpeno种质,并为早代测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和部分平衡格子方设计法,以Suwan-Lancaster、Tuxpeno-Reid改良系及测验种等14份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组配成49个杂交组合,通过田间组合鉴定研究玉米自交系产量与穗长、百粒重等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Suwan-Lancaster和Tuxpeno-Reid改良系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两大类群改良系间产量特殊配合力较大,相互杂交能够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两改良系各性状的加性方差均大于非加性方差,占总体基因型方差比例均大于60%。

关键词: 玉米 Suwan-Lancaster Tuxpeno-Reid 改良系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黄壤小白菜生长、品质、光合特性及氮素利用对新型肥料的响应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新型肥料对贵州省酸性黄壤小白菜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肥料利用的影响,同时筛选出适合贵州黄壤施用的新型肥料产品,以贵州酸性黄壤为基础,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不施氮肥)、西洋复合肥(常规施肥)、保水型功能性肥和稳定性缓释肥4个处理,研究了新型肥料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光合特性以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型功能性肥和稳定性缓释肥可显著增加小白菜播种后34 d的生物量,较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鲜重分别增加4.16%和22.28%,干重分别增加41.55%和62.35%;施用新型肥料还可以改善小白菜的营养品质,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保水型功能性肥可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18.61%,而还原性糖、V_c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25.74%、130.95%和16.91%;而稳定性缓释肥则使硝酸盐、还原糖和Vc含量分别提高26.68%、15.35%和50.00%,但是游离氨基酸含量则较常规施肥相比降低14.43%;而且新型肥料还增强了小白菜叶片的光合能力(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以及蒸腾速率Tr),其中以稳定性缓释肥处理的小白菜光合能力最佳,且气孔因素是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施用新型肥料小白菜对氮素的吸收显著增加,氮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新型肥料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AEN)、偏生产力(PFPN)、生理利用率(PE_N)和表观利用率(REN)平均分别为48.30 kg·kg~(-1)、59.85 kg·kg~(-1)、95.46 kg·kg~(-1)和52.79%,以稳定性缓释肥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最佳,尤其是氮肥表观利用率达66.66%。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白菜产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以及蒸腾速率T_r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提高小白菜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P_n、g_s和T_r可以增加小白菜产量;同时小白菜叶片氮含量与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937和0.978,表明增加小白菜叶片氮含量可以提高小白菜对氮肥的利用效率。综上所述,新型肥料对贵州酸性黄壤上小白菜的生物增产效应以及光合特性提高等效果显著,可为将来在贵州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酸性黄壤 小白菜 新型肥料 生物量 光合特性 氮肥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培空心菜净化和资源化利用鸡粪沼液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水培空心菜净化和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粪便沼液的可行性,为畜禽养殖沼气工程的沼液净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稀释倍数的鸡粪沼液中栽培空心菜,研究其对沼液中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削减能力及沼液浓度对水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在鸡粪沼液中添加华南农大叶菜A配方各营养元素,探讨鸡粪沼液作为水培营养液的限制因子。【结果】不同稀释倍数的鸡粪沼液经空心菜生长吸收后,各项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减,定植21 d后,各处理NH3-N均达GB 18596-2001的排放浓度要求,以稀释6倍的去除率最高(81.61%);COD、TP和TN均以稀释9倍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78.16%、87.00%和87.96%。稀释12倍鸡粪沼液水培的空心菜植株全重最重(4.83 g/株);不同稀释倍数沼液水培的空心菜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华南农大叶菜A配方处理,但沼液水培空心菜易引起Pb、Hg、Cr等重金属在植株体内的过量积累。鸡粪沼液中添加KH2PO4和KNO3,水培的空心菜植株高度、地上部分重和植株全重等指标均表现较优,K可能为空心菜生长的限制因子。【结论】水培空心菜可有效降低沼液中污染物浓度;沼液可作为水培蔬菜的营养液资源化利用,但实际生产中仍需进行必要的养分调控使植物更好生长,并根据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对K的需求作进一步调整。

关键词: 鸡粪沼液 空心菜 净化 水培 资源化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