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00条记录
冠突曲霉AN1类锌指蛋白zfp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出冠突曲霉中zfpA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该序列全长1 443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24 bp,从312~1 235 bp,没有内含子序列。推测编码的蛋白质含有307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基因与米曲霉的AN1锌指蛋白(XP_001826567)相似性达71%。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zfpA基因在营养菌丝体阶段、无性产孢阶段及有性产孢阶段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这个基因在在无性产孢时期的表达量最低,有性产孢时期的表达量最高,相比无性产孢时期上调了4倍。本实验为深入研究zfpA基因对冠突曲霉的产孢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茯砖茶 有性产孢 RACE技术 相对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独蒜兰组培苗炼苗和移栽技术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独蒜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关键因子。方法从种球大小、育苗基质、移栽月份、营养液配方等4个方面设计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独蒜兰组培苗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适宜移栽的组培苗标准应达到:球茎直径≥0.6cm,百粒重≥20g,炼苗基质以腐熟木屑+蛭石(1:1)最佳,炼苗移栽时间以3~4月为最佳,1/3B5营养液促进组培苗生长效果最佳。结论筛选出适宜炼苗的种球级别以及最适宜的移栽时间、育苗基质和营养液,建立了独蒜兰组培苗炼苗关键技术。

关键词: 独蒜兰 组培苗 移栽 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水产疫苗浸泡免疫研究现状

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养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水环境却持续恶化,病害频发~([1])。目前,主要以抗生素等化学药物防治水产动物的病害,长期使用不仅会增加病原菌的耐药性,降低药效,给鱼病防治增加难度,同时也抑制了鱼体内部有益菌的生存,引起药物在鱼体内富集,导致水产

关键词: 水产疫苗 浸泡免疫 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花黑麦草特高和多年生黑麦草四季高频组培再生体系的优化与建立

草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在贵州地区广泛种植的多花黑麦草特高(Lolium multiflorum‘Tetragold’)和多年生黑麦草四季(L.perenne‘Four seasons’)的成熟种子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建立了两个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剥去成熟种子的颖壳,切除1/3胚乳端,将特高接种于CC+7mg·L~(-1) 2,4-D+0.5mg·L~(-1) 6-BA、四季接种于CC+5mg·L~(-1) 2,4-D+0.5 mg·L~(-1) 6-BA的培养基中,在明显降低组培污染率的同时,能分别得到65.52%和63.55%的最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将两个品种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转移在MS+0.5 mg·L~(-1) 2,4-D+0.5mg·L~(-1) 6-BA+1.25mg·L~(-1) CuSO4+1.0g·L~(-1) CH的继代培养基上,能促进质量较好的Ⅱ型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根据后续转化试验所选用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 1300的抗性特点,30~40mg·L~(-1)的潮霉素是两个品种愈伤组织最佳的筛选剂和临界浓度;特高的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在MS+2.0 mg·L~(-1) 6-BA+0.5 mg·L~(-1) NAA+0.1mg·L~(-1) TDZ的培养基上,可以产生86.37%的最高分化率,四季的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在MS+6.0 mg·L~(-1) 6-BA+0.3mg·L~(-1) NAA+5.0mg·L~(-1) KT的培养基上,能得到85.40%的最高分化率;生根培养基1/2MS+0.5 mg·L~(-1)NAA+0.5mg·L~(-1) IAA能让两个品种分化出的不定芽形成100%的生根率;以腐殖土∶蛭石∶砂壤土=1∶1∶1的混合材料作为营养土,能保证组培再生苗达到99%以上的成活率。优化建立的高频组培再生体系为下一步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特高 多年生黑麦草四季 外植体处理 培养基成分 激素浓度组合 抗生素筛选剂 组培再生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Ⅱ)丰产紫苏新品种SNP辅助鉴定及育种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苏是我国卫生部首批公布的60种药食两用型植物之一,用途广泛。目前随着紫苏产业的发展,优良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推广已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瓶颈。该研究报道通过系统选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的方法进行紫苏新品种选育。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根据已有的基因集对检测到的变异进行注释,并与紫苏常见变异数据库比对分析,最后筛选出30个非同义突变SNPs标记作为中研肥苏1号特征性SNP标记,用于紫苏新品种的材料鉴选。Z最终选育形成具有叶籽两用,丰产,高抗,耐瘠等特性,可做绿肥使用的中研肥苏1号紫苏新品种。中研肥苏1号通过北京市植物新品种鉴定,鉴定编号为京品鉴药2016054。分子标记辅助鉴定指导新品种选育,可为药用植物育种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 紫苏 品种选育 SNP 分子辅助鉴定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冠突散囊菌nsdD基因超表达菌株的构建及表型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冠突散囊菌nsdD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将冠突散囊菌nsdD的cDNA置于强启动子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启动子PgpdA下游及色氨酸合成酶C基因终止子TtrpC上游构建nsdD基因超表达载体PURT5750,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方法将表达质粒PURT5750转化到冠突散囊菌进行功能验证。结果显示向基因组随机插入外源质粒DNA,随机挑选11个nsd D基因超表达转化子,对nsdD基因超表达转化子菌株培养观察并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发现,在5%和17%NaCl培养基中菌落差异不显著,而且仍能产生成熟的有性孢子。本实验为冠突散囊菌有性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表达质粒构建 nsd D基因超表达 农杆菌介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β-氨基丁酸的诱导抗病作用及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β-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BABA)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抗性诱导剂,可以诱导植物抵抗真菌或细菌的侵染,对多种植物都具有诱导抗性作用。本文对外源BABA在植物中的转运方式、直接抑菌及间接抑菌效果、对果蔬的诱导抗病作用,在生化酶活性和分子水平上对可能的作用机理做了总结。同时,简要分析了目前研究中的局限性,旨在为未来保鲜剂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β-氨基丁酸 果蔬 诱导抗病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羊茅FaFT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黔草1号’为材料,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调控植物开花关键基因FLOWERING LOCUS T(FT),命名为FaFT2。序列分析结果表明,FaFT2基因cDNA全长1 073 bp,具有开放阅读框为537bp,编码一条含17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该蛋白序列比对发现,所推测的FaFT2氨基酸序列具有1个保守的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结构域。系统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FaFT2与黑麦草、节节麦和二穗短柄草的FT亲缘关系较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高羊茅苗期FaFT2表达水平,发现该基因在光照时段表达水平持续上调,黑暗时段表达水平下调。由此推测,FaFT2基因与高羊茅光周期敏感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在光周期调控开花途径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高羊茅 FaFT2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薏苡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干旱是影响薏苡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鉴定薏苡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确定抗旱指标,筛选抗旱种质,促进薏苡产业发展。【方法】以50份薏苡种质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和反复干旱2个处理,在旱棚内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干旱对幼苗存活率、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长、根粗、根鲜重和根干重的影响;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干旱胁迫对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幼苗干旱存活率与茎粗、叶宽和根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长、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不显著的正相关。频次分析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根干重、根鲜重、叶宽、根粗、根长、幼苗干旱存活率、地上部干重、茎粗、地上部鲜重、叶长和株高。主成分分析表明,6个主成分可代表薏苡抗旱性91.40%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供试薏苡种质抗旱性排序相近。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DC值与D值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根干重、叶宽、根鲜重、茎粗、根粗、幼苗干旱存活率、根长、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长,这与各指标DC值与WDC值的密切程度基本吻合。根据D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薏苡种质划分为5个抗旱级别,其中Ⅰ级3份、Ⅱ级17份、Ⅲ级9份、Ⅳ级20份、Ⅴ级1份。除叶长、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外,其余指标的隶属函数值、CDC值、D值和WDC值均随抗旱级别的升高而增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与D值密切相关的指标有幼苗干旱存活率、株高、叶宽、根长和根鲜重。【结论】苗期抗旱性强的薏苡种质yy18-1、yy14-3和yy13-1,可作为薏苡抗旱育种、抗旱机理及干旱调控缓解机制研究材料。幼苗存活率、株高、叶宽、根长和根鲜重可作为评价薏苡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的指标性状。

关键词: 薏苡 苗期抗旱性 抗旱指标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和栽培木薯叶片的营养及饲料价值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木薯种质叶片的营养成分差异,为木薯叶作为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测定8个木薯种质(3个野生种和5个栽培种)功能叶片的粗脂肪、粗蛋白、可溶性糖、淀粉、类胡萝卜素和氢氰酸(HCN)含量,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功能叶片相关蛋白酶(UGPase、AGPase、GBSSI和Linamarase)的表达水平。【结果】8个木薯种质中,野生种Manihot cecropiaefolia Phhl功能叶片的淀粉、可溶性糖和类胡萝卜含量最高,分别为2.5 g/100 g DW、30.0 g/100 g DW和91.9 mg/100 g FW,蛋白质和HCN含量中等;栽培种SC9功能叶片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中等,HCN含量最低,仅167 mg/kg FW。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M.cecropiaefolia Phhl叶片糖和淀粉代谢通路的关键酶UGPase、AGPase和GBSSI表达水平最高,SC9 HCN代谢通路的关键酶Linamarase表达水平最低,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相关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一致。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看出,叶片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的木薯种质,粗脂肪含量较低;可溶性糖、粗蛋白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的木薯种质,HCN含量较低。【结论】野生木薯M.cecropiaefolia Phhl完全展开功能叶片的综合营养价值较高,可考虑作为畜禽和蚕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栽培种木薯SC9新鲜叶片HCN含量较低,也可优先作为蚕用饲料。

关键词: 木薯 野生种 栽培种 叶片 营养成分 蛋白质表达 饲料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