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4种除草剂对黄鳝遗传毒性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嗪草酮、2,4-D丁酯、艾割和使它隆4种除草剂对鱼类的致突变性。通过对经腹腔注射染毒上述4种除草剂的受试黄鳝的活体肾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观察,分析其突变率。结果(经统计t检验)显示,嗪草酮、2,4-D丁酯、艾割和使它隆4种除草剂分别在其试验最低受试剂量50、0.05、50和8.0mg·kg-1(体重)即可引起黄鳝的染色体畸变,表明这4种除草剂对黄鳝均具有遗传毒性,应在施用中严加管控,预防其对环境的风险性。

关键词: 除草剂 黄鳝 染色体 遗传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养珠江斑鳠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在养殖池塘中培育珠江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和人工繁殖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斑鳠雌、雄亲鱼的外观特征可作为鉴别其性成熟度的依据;对斑鳠雌鱼进行人工催产时宜分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4h),第1针注射PG(鲤)+LRH-A+DOM,第2针注射LRH-A+DOM+HCG。对斑鳠进行人工授精后,在水温27.5℃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17h30m in进入原肠期,胚胎孵化时间约为55h。

关键词: 珠江斑鳠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大菱鲆蟹栖异阿脑虫病及其防治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目前我国大菱鲆养殖过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疾病———盾纤毛虫病的防治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研究。描述了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形态学特点及分类地位,进行了主要环境因子对病原纤毛虫生存、生长的影响以及药物对纤毛虫的体外杀灭实验,并对实验室筛选的高效、低毒药物进行了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病原为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carciniGroliere&Leglise1977),属于广温、广盐、偏酸性食腐种类。多种药物对虫体的杀灭实验表明,甲醛、双氧水和复方中草药‘盾纤虫清’对该虫有较好杀除效果。甲醛溶液在3·1×10-5浓度下,7h可以杀死盾纤虫,双氧水在6·2×10-5浓度下,30min可杀灭虫体。另外,口服中草药‘盾纤虫清’(5g/kg饵料的添加量)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为实际生产中防治盾纤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菱鲆 水产疾病 原生动物 蟹栖异阿脑虫 盾纤虫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病原鳗弧菌生物学及分子特征研究

高技术通讯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山东沿海养殖发病大菱鲆分离了5株鳗弧菌.5株菌对大菱鲆有较强的致病性,LD50范围为2.32*101~4.03*102 CFU/G鱼;5株菌分别属于O1、O2、O3血清型,菌株之间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范围97.1%~99.9%;与国外报道的鳗弧菌的序列相似性范围为89.7%~99.9%.5株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与鳗弧菌标准菌株一致,能产生多种胞外酶和溶血素;都含有金属蛋白酶基因和溶血素基因,其中3株菌各含有一个67KB大质粒.病原菌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Ⅳ、先锋霉素Ⅴ、先锋霉素Ⅵ、链霉素、强力霉素、洁霉素、万古霉素、灭滴灵等11种常用抗菌药物有抗性,只对新生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新霉素等4种药物敏感.

关键词: 大菱鲆 鳗弧菌 生物学特性 分子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海藻物提取物的制备及脂肪酸GC-MS分析

食品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制备三列凹顶藻和松节藻醇提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这两种海藻提取物脂肪酸进行了分析,各分离出17个和18个峰,鉴定了12种脂肪酸。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类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凹顶藻提取物中含饱和脂肪酸4种,总体百分含量为18.095%;单不饱和脂肪酸2种,总百分含量为3.910%;多不饱和脂肪酸种类较多,共有6种,总百分含量为7.437%。松节藻醇提物中4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51.842%,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3.124%,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7.375%。

关键词: 凹顶藻 松节藻 提取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海洋软相底质底栖经济贝类的可持续利用探讨

海洋湖沼通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海洋软相底质底栖贝类的资源特性和我国的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规模化苗种生产、海区增殖、高效养殖模式开发及增养殖环境保障与产品无公害生产等方面对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海洋软相底质 底栖贝类 增养殖 可持续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是全球变化和海洋可持续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当今海洋科学最为活跃的国际前沿研究领域之一。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1999—2004)”的研究成果为主,介绍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 中国近海 海洋科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消化酶的活力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龄大菱鲆(Scophalmusmaximus)为研究材料,研究养殖水温下大菱鲆消化酶的分布及不同温度和不同pH条件下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确定饵料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消化部位和主要消化酶的性质。结果表明,各部位蛋白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pH依次为40℃,2 0;40℃,8 0;60℃,8 0;40℃,8 5;60℃,8 0。18℃养殖水温下,在适宜的pH范围内,各部位蛋白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幽门盲囊、胃、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pH依次为40℃,6 5;40℃,8 0;40℃,7 5;50℃,7 0;40℃,8 0;淀粉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胃;脂肪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pH依次为40℃,7 5;40℃,6 5;40℃,7 0;40℃,7 5;40℃,7 5;脂肪酶活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前肠、中肠、幽门盲囊、后肠、胃。

关键词: 大菱鲆 蛋白酶 淀粉酶 脂肪酶 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高分子量结构蛋白的分离

海洋水产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从患病对虾组织中提取 WSSV,应用 SDS PAGE对 WSSV结构蛋白进行了分析。采用12%分离胶,将WSSV样品煮沸5 min,应用SDS PAGE分离了WSSV的中低分子量结构蛋白,并将该结果与其他学者已发表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首次通过延长样品煮沸时间,采用8%分离胶,应用 SDS PAGE分离到了 WSSV 100 kD以上的 13 条高分子量结构蛋白,计算出了每条蛋白带的分子量及其在总蛋白中的百分含量。其中 WSSV高分子量结构蛋白的分离丰富了WSSV的研究范围,对今后深入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结构蛋白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水产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微卫星技术对中国对虾人工选育群体第1代和第6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对1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扩增,共产生7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产生的等位基因数从3到13不等。在两个群体中,所观察到的等位基因数都比有效等位基因数多。多态信息含量PIC值0.5567~0.8877,说明这10个微卫星位点在中国对虾中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两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6400(CP1)、0.6300(CP6),并通过计算基因型的P值,确定了对Hardy Weinberg平衡的偏离情况。对Fis值的计算表明两个群体内共有5个微卫星位点存在杂合度观察值过剩的现象。两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830、1.7382,整个选育群体(两个群体作为一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742。从遗传多样性所占的比例来看,96.415%的遗传变异是来自群体内,只有3.585%的遗传变异是来自群体间。两个群体间的相似性系数高达0.9187,彼此间的遗传距离仅为0.0848,体现出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结果均说明第6代群体还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以继续保持遗传效应,最终保证选种育种工作的成功。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微卫星 遗传变异 杂合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