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阶段升温出库方式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获得冬枣冰温贮藏后最适的出库方式和货架条件,以冰温贮藏60d的冬枣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阶段升温的出库方式对冬枣货架期感官品质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阶段升温处理可明显提高冬枣货架期的好果率,降低冬枣软化变红,减少枣果的Vc损失,保持了冬枣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升高。在出库第8天,保鲜柜货架实验B的冬枣的硬度为18.6kg/cm2,而其对照CK-B的为17.07kg/cm2;常温货架实验的C的冬枣的硬度为14.84kg/cm2,而其对照CK-C的为13.34kg/cm2。这说明阶段升温处理增强了冬枣对环境的适应性,其中保鲜柜的阶段升温的出库方式更有利于延缓冬枣的衰老,对冬枣的保鲜效果更佳。


重组几丁质酶对采后葡萄贮藏过程中抗病效果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克瑞森无核葡萄品种为试材,采用重组几丁质酶对接种灰霉菌的葡萄果实进行处理,研究重组几丁质酶对葡萄果实腐烂的抑制及其诱导抗病作用。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重组几丁质酶处理能诱导采后葡萄的抗病性,不仅增加了葡萄果实中POD、PPO和PAL的酶活性,而且降低了丙二醛含量,诱导了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的积累;在不同程度上延缓了葡萄的发病时间,降低了发病指数,贮藏至第6天时,对照的发病指数已达到100%,而重组几丁质酶处理的发病指数仅为47.8%。总的来看,重组几丁质酶处理可以提高葡萄采后抗病性,在贮藏初期抑制由灰霉引起的葡萄腐烂。


不同PE和PA保鲜膜对白灵菇冷藏效果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保鲜膜对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微孔和不同厚度的聚乙烯(PE)保鲜膜以及打孔聚酰胺(PA)保鲜膜对白灵菇进行单菇包装后,在0℃冷藏60d。每隔15d进行感官评价、测定各包装袋内O2和CO2体积分数、果肉营养物质(VC、可溶性蛋白)含量、PPO活性及总酚含量。结果表明:白灵菇贮藏在0℃、RH60%~70%、20%CO2体积分数和4%O2体积分数条件下贮藏60d后,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和较高的营养物质的含量(VC含量为2.7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87mg/g)。


高二氧化碳气体包装处理对葡萄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冰温条件下高CO2气体包装处理(10%和15%)对贮藏期间葡萄果实感官品质、质构和营养成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冰温贮藏条件下,贮藏50d内,高CO2气体处理有效抑制了葡萄果实失重率、脱粒率和霉烂率的增加,能够起到护梗保绿的作用,好果率≥96.4%,脱粒率≤0.53%,霉烂率为0;较好地保持了葡萄果肉硬度、凝聚性、弹性和咀嚼性,其中CK处理硬度值下降了26.9%,而10%和15%分别下降17.0%和21.6%;抑制了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的降低,其中CK、10%和15%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下降了9.7%、7.9%和7.0%,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下降了22.6%、12.8%和7.2%,抗坏血酸含量分别下降了20.8%、17.2%和10.6%;能较好地保持葡萄贮藏期间的营养成分、感官和风味品质状态。综合评价贮藏效果10%>15%>CK,试验结果为葡萄果实无硫短期贮运保鲜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葡萄 高二氧化碳(CO2)包装处理 果实品质


天津滨海盐碱土中VA茵根真菌资源调查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天津盐碱土中植物的VA菌根真菌共生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9科23种盐生植物中,有19种盐生植物被菌根真菌侵染.所调查植物的VA菌根结构类型与宿主植物类型有关,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P型菌根,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柽柳科(Tamaricaceae)等其它科植物均为A型菌根;植物的茵根侵染率和植物本身的特性有关;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显著不相关(P =0.9740,r =0.1841,n =23).


热处理对鲜切玫瑰香葡萄抗氧化活性及生理生化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热处理对鲜切葡萄(Vitis vinifera Linn)粒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以玫瑰香葡萄(Muscat)为试材,研究经40、45、50℃热水处理6min的葡萄在(0±0.5)℃贮藏过程中抗氧化活性及采后生理生化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至7d,经热处理的葡萄抗氧化活性远低于对照,之后则无明显差异。在整个贮藏过程中45℃和40℃处理6min的葡萄可有效抑制总酚含量的降低,且45℃处理6min的葡萄还抑制了VC含量和发病率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此外,热处理虽然对可滴定酸没太大的影响,但却大大提高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其中45℃处理6min的葡萄POD活性增加尤为显著。


二氧化碳高渗透性膜包装对冬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膜包装采后冬枣,以微孔保鲜膜作对照,研究了不同包装方式对冬枣保鲜袋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可溶性固形物(SSC)和维生素C(VC)含量、果肉乙醇和乙醛含量、果肉风味及好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包装袋内二氧化碳浓度相近,均低于0.5%的水平;微孔袋内氧气浓度接近于空气中氧含量,但二氧化碳高渗透性膜包装袋内氧气含量在3%~4%之间。二氧化碳高渗透性膜包装的冬枣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微孔膜包装,但2种包装的冬枣的乙醇和乙醛含量相近。二氧化碳高渗透性膜包装的冬枣的风味和好果率明显高于微孔膜包装。


津黑两地大白菜褐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植物保护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天津、黑龙江两地大白菜褐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天津、黑龙江两地大白菜褐腐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分离鉴定出TJ和DB两个菌株,分属立枯丝核菌AG-2融合群和AG-1融合群;DB菌株为一新菌株。两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均为25℃,最适pH为7,最适光照为12h。DB菌株菌丝生长速率快于TJ菌株;但TJ菌株先于DB菌株形成菌核,且形成量多。两菌株在碳源、氮源利用和菌核致死温度上也存在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