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底拖网主要经济渔获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
《中国水产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3~2002年南海区3省市渔业公司在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底拖网的生产资料和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底拖网主要渔获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结果表明,底拖网渔获种类组成基本相同,主要渔获经济种类有20多种,以蛇鲻属(Synodidae)、大眼鲷属(Priacanthidae)等底层鱼类为主,占总渔获物的70.9%。经济鱼类资源渔获率有明显的年间变动。底层鱼类资源除蛇鲻属和大眼鲷属外,其他种类如石斑鱼属(Serranidae)、鲱鲤属(Mullidae)、红笛鲷(L.sanguineus)、黄鳍马面(T.xanthopterus)、刺鲳(Psenopsis anomala)等波动很大,而中上层鱼类资源和头足类资源则相对稳定。分析认为捕捞是引起经济鱼类资源数量变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底拖网 种类组成 年间数量变动 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向 Northern Blotting 对绵羊卵巢组织差异表达ESTs的鉴定
《生物技术通报 》 2005 CSCD
摘要:利用地高辛DNA标记与检测技术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对小尾寒羊和滩羊卵巢组织差异显示ESTs进行鉴定,避免同位素放射性污染,安全性很高且操作简单,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一种鉴定差异显示ESTs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研究基因表达、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动物组织的mRNA差异表达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 序列表达标签 绵羊 差异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倒刺鲃和光倒刺鲃肌肉营养品质的比较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的肌肉营养成分与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鲃和光倒刺鲃肌肉(鲜样)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这两种鱼肌肉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3.61%、68.27%(质量分数,下同,干重),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包括色氨酸)分别为氨基酸总量的43.83%、44.09%,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1.34%、66.34%,其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4.22%、22.59%(干重),两种鱼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酪氨酸;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均较高,矿物元素比值合理。上述分析表明,中华倒刺鲃和光倒刺鲃肌肉均为优质的动物蛋白食品,但中华倒刺鲃的营养品质优于光倒刺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毛颚类优势种及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水产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Chaetognatha)优势种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颚类优势种季节交替不明显,优势度最高的种分别是:夏季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冬、春季海龙箭虫(Sagittanagae)和秋季百陶箭虫(Sagittabedoti)。主要优势种中,百陶箭虫聚集强度指标值最高,其次是海龙箭虫,肥胖箭虫最低。肥胖箭虫与表层温度线性关系极其显著,肥胖箭虫和海龙箭虫与表层盐度的关系以及百陶箭虫与表层温度和表层盐度的关系符合YieldDensity模型。肥胖箭虫高丰度区往往位于台湾暖流与浙江沿岸流交汇处偏暖水的一侧,海龙箭虫高丰度区位于暖流与沿岸流交汇处偏冷水团的一侧。在水温较高的环境下,百陶箭虫高丰度区位于暖流与沿岸流交汇处偏淡水水团的一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荸荠英提取物抑菌成分稳定性的探讨
《食品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主要对荸荠英抑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荸荠英粗品提取物具有强抑菌活性,在中性pH条件下提取物对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明显强于山梨酸钾。同时以金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研究荸荠英粗品提取物活性成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物经过酸、碱处理后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碱处理对其抑菌活性有部分减弱;温度对其抑菌活性影响不大,在121℃下处理30min,抑菌活性才略有减弱;紫外照射及常见金属离子(Na+、K+、Ca2+、Fe2+、Fe3+)对其稳定性几乎没有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养殖网箱抗风浪措施的探讨
《海洋水产研究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我国30多年以来海水养殖网箱的发展状况,传统网箱和近5年来发展起来的大型深水网箱存在的问题以及2000年以来台风对我国沿海网箱养殖业所造成的损失情况,本文详细论述了网箱养殖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有关的抗风浪措施,包括网箱框架材料、网衣材料和锚泊系统材料的物理性能以及国产网箱材料与进口材料对比检验的测试结果。讨论了风浪流对网箱安全的影响和网箱安装敷设要考虑的海区海况条件。应用了执行“十五”863项目“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过程中取得的网箱设计、安装和敷设等方面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提出了加强网箱抗风浪措施研究和应当开展的深水网箱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立项工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海藻膳食纤维清除自由基的比较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烷基自由基引发的亚油酸氧化体系和DPPH体系对江蓠(Gracilaria)、麒麟菜(Eucheuma)、马尾藻(Sargassum)、海带(Laminaria)4种膳食纤维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羟基自由基体系中,江蓠、麒麟菜、马尾藻、海带4种膳食纤维的IC50分别为5.2mg/mL、5.5mg/mL、4.4mg/mL和4.1mg/mL;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中,江蓠、麒麟菜膳食纤维的IC50分别为4.8mg/mL和5.3mg/mL,而马尾藻、海带膳食纤维的最高清除率分别为36%和42%;在烷基自由基引发的亚油酸氧化体系中,江蓠、麒麟菜膳食纤维的最高清除率分别为36%和26%,马尾藻、海带膳食纤维的IC50分别为4.1mg/mL和3.5mg/mL;在DPPH体系中,江蓠、麒麟菜、马尾藻膳食纤维的最高清除率分别为31%、11%和26%,海带膳食纤维的IC50为6.2mg/mL。在各体系中,与相应的专一性阳性参照物对比,证明这4种海藻膳食纤维对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关键词: 江蓠 麒麟菜 马尾藻 海带 膳食纤维 自由基 清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年间变化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0~2003年长江口邻近海域2个季节8个航次海洋调查资料,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年间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月高生物量分布区在交汇水团的海水一侧,而交汇水团的淡水一侧生物量较低。8月高生物量分布在交汇水团的两侧,交汇水团的生物量较低。长江口生物量的年间变动与外海水势力有关。高生物量分布区往往位于长江口水域的东侧,当外海暖水势力强盛时,高生物量分布区向长江口伸展,使整个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增高,而当外海暖水势力较弱时,高生物量分布区范围缩小。2001至2003年浮游动物生物量逐年迅速降低与此有密切的关系。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及丰度变化是影响长江口饵料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牙鲆CA/GT微卫星标记的筛选(英文)
《动物学研究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物素选择杂交法与放射性同位素杂交法相结合的技术,成功地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基因组中分离出含有CA/GT重复类型的微卫星序列。通过两轮淘选,共获得526个阳性菌落。测序其中的119个菌落,结果获得133个含有微卫星座位的序列。除了两个复合型微卫星外(1.5%),完美型63个(47.37%),非完美型68个(51.13%)。设计并合成22对微卫星引物,对8个人工雌核发育家系的亲本进行遗传背景分析。PCR结果表明,4对引物无扩增带或者扩增带不是目的条带,1对引物表现为单态,其余17对引物均呈多态性,平均每个座位产生5.2个复等位基因,杂合度为0.375~0.846,多态信息含量为0.305~0.823。结果表明,所筛选的大部分微卫星标记能够用于牙鲆群体遗传学研究。
关键词: 牙鲆 微卫星标记 生物素选择杂交法 同位素标记杂交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