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固载ClO_2保鲜剂对米良猕猴桃腐败菌的抑菌活性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考察固载Cl O2保鲜剂对米良猕猴桃腐败菌的抑菌效果,通过PDA平板培养法从米良猕猴桃病害组织中分离腐败菌,运用有伤和无伤接种法筛选最强致病力菌株,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考察固载Cl O_2保鲜剂对最强致病力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从米良猕猴桃病害组织中分离出的7种腐败菌中,有3种致病力最强的菌株,经鉴定分别为漆斑菌属(Myrothecium sp.)、茎点菌属(Phoma sp.)和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sp.);常温下固载Cl O_2保鲜剂对3株菌株均有抑制作用,但都不能完全抑制菌种的生长,抑制活性交链孢霉属>漆斑菌属>茎点菌属;2℃下固载Cl O_2保鲜剂几乎能使3株菌株完全受到抑制。结果表明,固载Cl O_2对米良猕猴桃腐败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以作为米良猕猴桃的保鲜剂用于降低腐败率。


免预培养高效菊苣遗传转化方法
《草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技术对基因功能研究与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在牧草类作物菊苣中相应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改进了菊苣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方法,采用暗光培养的菊苣子叶为外植体,经农杆菌侵染后置于光照条件下进行共培养,利用子叶细胞从暗光转移到光照条件下细胞迅速分裂的特点,实现植物遗传转化。与已报道的转化方法(光照条件下的真叶外植体先进行2~3d预培养,再进行农杆菌转化与共培养)相比,本方法出苗率与已报道方法相当,达90%以上;比不经预培养方法的出苗率要高80%~90%,能极大节省人力物力。同时本研究发现,在愈伤诱导、植物分化以及生根培养中,依次递减细胞分裂素的强度与浓度,能显著降低愈伤和再生苗的玻璃化程度,与一直采用强细胞分裂素相比,改进方法愈伤玻璃化比率下降约9%,再生苗玻璃化比例下降约16%。


薏苡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薏苡作为传统的食、药兼用型作物,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并形成了具特色优势产业。本综述根据已发表薏苡组织培养中外植体选择、消毒方法与消毒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环境条件等方面内容,阐述薏苡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为建立薏苡再生体系及其脱毒快繁与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


关岭黄牛POMC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阿片黑皮质素前体(POMC)在动物采食和能量平衡中的作用,采用DNA测序技术,对关岭黄牛92头个体的POMC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多态位点与关岭黄牛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扩增片段为870 bp的产物中,发现位点138,430,644,668 C→T突变,位点693 A→G突变。多态性结果显示,除430 C→T突变位点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HWE)(P<0.05),其余突变位点均处于HWE平衡状态(P>0.05),5个突变位点的多肽信息含量(PIC)均为中度多态。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644 C→T和668 C→T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关岭黄牛体斜长表现出差异性显著。
关键词: 关岭黄牛 POMC基因 多态性 生长性状 关联分析


火龙果排铅功能的试验研究
《毒理学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铅中毒小鼠口服火龙果观察火龙果是否具有排铅作用。方法选用18~22 g SPF雌性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火龙果受试物组共5组,每组10只。采用自由饮用醋酸铅水溶液建立铅中毒小鼠实验模型,连续灌胃给药45d。摘眼球采集血液,断颈处死动物,取肝脏、骨骼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铅含量。结果火龙果可增加铅中毒小鼠铅的排出量,降低血液、骨骼和肝脏中的铅含量,结果提示火龙果对铅中毒小鼠有促进排铅作用。结论火龙果的排铅效果是由火龙果所含的营养成分(维生素、果胶、鞣酸、微量元素等)与铅作用的结果。


白酒糟对黔北麻羊羔羊饲粮养分消化率、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白酒糟对黔北麻羊羔羊饲粮养分消化率、血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以32只体况相近的4月龄黔北麻羊羔羊为试验动物,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1、2和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各组饲粮白酒糟水平分别为0、7%、14%、21%。试验期4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1)试验1、2组表现出较高的干物质、总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3组(P<0.05);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白酒糟对羔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对羔羊血浆抗氧化应激能力指标全期平均值也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白酒糟水平在7%~14%内可提高羔羊养分消化率,对血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应激能力指标没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 白酒糟 饲粮养分消化率 血浆生化指标 抗氧化应激能力 黔北麻羊羔羊


不同类型钾肥对甘薯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甘薯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宁紫1号、泰中6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类型钾肥对甘薯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钾肥可增加甘薯的平均茎长和提高块根干物质的积累量,宁紫1号的平均茎长明显高于泰中6号,且氯化钾对甘薯的平均茎长的影响稍大于硫酸钾;移栽后70~130 d,宁紫1号块根干物质积累变化较明显,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同期甘薯的干物质积累量硫酸钾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氯化钾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泰中6号甘薯块根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断膨大。2施钾肥可增加甘薯的单薯重和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宁紫1号单薯重与对照组相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高钾处理泰中6号单薯重呈一定的下降趋势,且对单薯重的增加效果氯化钾优于硫酸钾;施钾肥可明显增加2个甘薯品种的产量,泰中6号的产量远高于宁紫1号。3施钾肥可显著增加宁紫1号块根中的花青素含量,而泰中6号花青素含量很少且变化不大;除Mn、Zn元素外,不同品种间钾素对甘薯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宁紫1号,施钾肥可显著促进甘薯对K、Fe的吸收,降低其对Ca的吸收,而对N、P、Cu的吸收影响不大;泰中6号,施钾肥可促进甘薯对Ca的吸收,降低对K、Fe、Cu的吸收,而对N、P的含量变化不大。


缓释肥减量施用对覆膜栽培玉米产量与养分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玉米覆膜栽培条件最佳缓释肥用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覆膜及缓释肥减量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养分累积、品质、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T_1)处理:产量提高35.77%~72.09%,其中,普通复合肥(T_6)最高,为8964 kg/hm~2;缓释肥(T_3)处理其次,为8465 kg/hm~2;缓释肥减量15%(T_4)第三,为8218 kg/hm~2,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②穗行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22.06%~34.55%、-2.77%~13.66%;覆膜穗粗和行粒数分别增加8.02%~15.19%和19.05%~28.98%。③氮养分累积量以缓释肥减量30%+覆膜处理最高,为178.33 kg/hm~2;磷养分累积量以全量缓释肥+覆膜处理最高,为31.72 kg/hm~2;钾养分吸收量以缓释减量15%+覆膜处理最高,为123.72 kg/hm~2。④覆膜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5.88%~56.88%,表观利用率提高-1.05~15.13百分点;缓释减量15%和30%+覆膜处理偏生产力较全量缓释肥+覆膜处理分别提高13.84%和35.27%,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4.35和9.36百分点。⑤覆膜栽培缓释肥减量15%纯收益最高,为13359.1元/hm~2,较全量缓释肥不覆膜处理增加206.6元/hm~2。贵州黄壤地区高密度种植玉米品种黔单24在覆膜栽培条件下,以缓释肥减量15%即可达较高的经济效益。


配子选择法对玉米自交系QB506的遗传改良效果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选育出抗逆性强及配合力高的玉米改良系,以4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和优良玉米自交系PH6WC为供体分别改良优良玉米新品种金玉506的母本QB506,选育出一批优异的自交系。基于田间试验统计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5个供体对玉米自交系QR273改良效应。结果表明:产量高于对照金玉506(QB506×QR273)10%的测交组合为供体PH6WC、黔兴201和顺单6号所改良系组配的组合,改良效果明显。从146对引物中筛选出清晰稳定的引物42对,对32份供试材料同源性位点扩增,共检测到243个等位基因变异,每个点检测到等位基因数2~9个,平均5.8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为0.2122~0.8836,平均为0.6883。供试自交系划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QB506及其改良系、PH6WC和掖478,为Reid种质群;第Ⅱ类群为YA8201、Mo17、黄早四和18599;第Ⅲ类群丹340为旅大红骨群;第Ⅳ类群为QR273、QB48、QB2164、QB572、QB576和T32为Suwan类群。在选准供体的基础上改良玉米自交系,可提高育种效率。


紫色甘薯渝紫薯7号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渝紫薯7号品种后续的遗传转化及其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对其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进行同源性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从渝紫薯7号中克隆到F3H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U144881),序列全长为1280 bp,包括5’端UTR+一个编码368个氨基酸残基的编码区+3’端UTR+poly A尾巴;F3H基因蛋白具有结合酮戊二酸的RXS基序Arg287-Ser285和结合亚铁离子的保守氨基酸His219、Aps221和His277,结构域位于蛋白的核心(Fe2+被包埋在酶的中心);在Gen Bank中,渝紫薯7号F3H的序列与圆叶牵牛的F3H序列之间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为96%;渝紫薯7号F3H蛋白与近缘物种茑萝氨基酸相似性较高,为94%;渝紫薯7号F3H符合植物中普遍存在的F3H基因,同时具有生物学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