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00条记录
干旱复水激发玉米叶片光系统Ⅱ性能的生理补偿机制

植物生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陕单609’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在干旱及复水条件下,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了苗期玉米叶片光系统II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以及复水条件下的生理补偿效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出现K相和L相,表明PSII供体侧的放氧复合体受到了损伤,PSII复合体的稳定性下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V_j、M_o上升,Ψ_o下降表明QA处于高度的还原态,QA~-下游的电子传递受到抑制(ET_o/ABS的下降幅度要大于TR_o/ABS的下降幅度)。RC/CS_o和PI_(ABS)下降显著表明PSII反应中心的失活和整体性能的下降;复水条件下,在复水6 d时,DS4和DS6处理下的K带的下凹,表明放氧复合体的恢复,DS6处理下的V_j显著地低于对照、M_o恢复到对照水平和Ψ_o显著地高于对照,表明PSII反应中心受体侧电子传递的受阻得以解除,TRo/ABS高于对照则说明PSII捕光色素复合体功能恢复正常,RC/CS_o和PIABS恢复到对照水平并超越对照,表明PSII整体性能的恢复,同时出现了补偿效应。干旱处理6 d(DS6)时复水补偿效应最大,其主要生理机制可能是PSII供受体侧协调性的迅速恢复并超越对照,以及单位面积内有活性反应中心数目的超补偿增加所致。苗期干旱锻炼能够激发PSII性能的提升,增强玉米的抗旱能力,有利于适应水分亏缺的环境,实现节水高产。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光系统Ⅱ 补偿效应 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荸荠茎点霉秆枯病菌侵染过程的超微观察

植物病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荸荠(Eleocharis dulcis),又称马蹄,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水生蔬菜。近年来,随着荸荠在我国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发生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荸荠茎点霉秆枯病是2009年在湖北省荸荠产区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由Phoma bellidis侵染引起,该病在湖北省团风地区发生尤为严重,对荸荠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病害一般在8~12月发生,发病初期在荸荠茎秆上产生圆形或梭形红褐色小斑,随后病斑沿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量对贵州高产玉米养分吸收、生物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土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贵州黄壤地区开展了以玉米品种(“金玉506”和“黔单24”)为主区,不同施肥量为副区处理的大田裂区试验,探讨贵州两种高密度栽培品种玉米的产量、生物性状、养分吸收和品质对不同施肥量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玉米品种产量有显著影响。“金玉506”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常规密度种植推荐施肥量增量15%处理产量最高,达10229.3 kg/hm2;而“黔单24”略有不同,其产量随施肥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以推荐施肥量处理最高,为9434.1 kg/hm2。从产量构成因素看,品种与施肥量对玉米穗粗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两种玉米品种的千粒重随施肥量增加均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2.2%~10.3%和3.2%~6.8%。在生物性状方面,“金玉506”以推荐施肥量增量15%处理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和茎粗最优,分别为308.5、130.4和2.6 cm;而“黔单24”以推荐施肥量处理株高、穗位高和茎粗达最大,分别为311.6、138.0和2.43 cm。从养分吸收看,品种和施肥量对玉米植株的养分吸收有显著影响,其中“金玉506”植株氮、磷和钾的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幅分别为24.8%~32.7%、44%~47.8%和5.9%~45.6%;而“黔单24”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降幅分别为3.8%~13%、11.8%~23.5%和3.9%~15%。在品质方面,合理施肥量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淀粉和粗蛋白含量,而过高施肥量会导致玉米品质的降低。因此,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养分需求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有利于促进玉米的养分吸收,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关键词: 肥料 玉米产量 养分吸收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带玉米Suwan群体的遗传特性及育种潜势

玉米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对玉米Suwan 1、Suwan 3和Suwan 5群体的植物形态学农艺性状特征特性调查与玉米Suwan 1群体的遗传潜势研究,对玉米Suwan 1、Suwan 3和Suwan 5群体的遗传特征特性和Suwan 1群体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热带玉米Suwan 1群体的综合性状包括育种产量潜力、基因加性效应积累等方面优于Suwan 3和Suwan 5群体;基于导入玉米Suwan 1群体后的杂种优势模式及产量表现,根据贵阳市两年田间产量鉴定结果发现,将Luda Red cob/Suwan 1类群合并的新种质与PB类群的平均产量最高。根据Suwan 1种质导入我国5大玉米类群后顶交种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组型,经过2年多点的田间试验鉴定得出强杂种优势组型PB×Luda Red cob/Suwan 1、CIMMYT×Reid/Suwan 1、CIMMYT×Luda Red cob/Suwan 1和PB×Reid/Suwan 1。同一地点不同年际间田间试验鉴定,试验点次较少,有必要对优良热带玉米Suwan 1群体的遗传潜势及种质改良利用等进行深入的、更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 玉米 Suwan群体 遗传特征 育种潜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对金荞麦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及其耐热性评价

草地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Hara)耐热生理生化机制,以8个金荞麦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高温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各金荞麦种质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SP)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综合分析,评价出供试材料耐热顺序为:JQ6>JQ2>JQ3>JQ1>JQ8>JQ4>JQ5>JQ7。

关键词: 金荞麦 生理生化指标 耐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黄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 P.Hennings)中原生质体用于遗传转化时的转化效率,研究竹黄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最佳条件,建立竹黄菌原生质体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竹黄菌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对影响竹黄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主要因素,不同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及菌龄、不同再生培养基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以0.6 mol/L Na Cl为稳渗剂,用组合酶(质量分数1%裂解酶和质量分数1.5%崩溃酶按4:6体积比混合)在33℃条件下对菌龄为6 d的菌丝体酶解2 h,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达到10.57×10~6个/m L;以0.6 mol/L蔗糖为稳渗剂,用组合酶(质量分数1%裂解酶和质量分数1.5%崩溃酶按4:6体积比混合)在29℃条件下对菌龄为4 d的菌丝体酶解2 h,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为0.293%;最适合竹黄菌原生质体再生的培养基是TB3再生培养基。

关键词: 竹黄菌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再生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新品种‘黔果2号’

园艺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果2号’火龙果是从‘紫红龙’芽变中选育出的新品种。花朵开放时花药与柱头等长,能相互碰触,可减少人工授粉。果实圆球形,不易裂果,着色好。果肉紫红色,风味浓,种子黑色。平均单果质量215 g,可食率79.5%,可溶性固形物13.8%,可滴定酸0.39%。每年开花结果 8~10批次。

关键词: 火龙果 芽变 红肉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叶木通种子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三叶木通种子,提高其经济价值,以三叶木通优选单株的种子为试材,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种子的营养成分以脂肪(44.61%)为主,含粗纤维17.45%和粗蛋白15.57%;2种子含有15种氨基酸总量为97.19 mg/g,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55.19%,药用氨基酸占47.02%,均高于花生、大豆和玉米等作物;3种子中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其中钾、镁、铁和铜的含量依次为7760、2400、27.5和13.2 mg/kg,均高于花生和玉米等作物,具有高K低Na、富Mg、Fe和Cu元素特点;4种子油为黄色澄清液体,密度为0.9068 g/m3,折光率1.463,皂化值209 mg KOH/g,属非干性油,不皂化物含量较少,为0.13%。5种子油的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74.51%)为主,其中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3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高,合计为95.52%。

关键词: 三叶木通 种子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农作物识别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光谱遥感为农作物种类识别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对发展精准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分析农作物光谱信息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数据变换形式和10种常用植被指数对采收期的7种农作物进行了识别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350~500 nm波长芭蕉芋反射率最高,农作物在760~915 nm、1 000~1 115 nm波长反射光谱曲线差异明显;识别这7种农作物的最佳波长位置有516 nm、568 nm、609 nm、642 nm、660 nm、700 nm、717 nm、760 nm、928 nm、1 001 nm、1 118 nm、1 136 nm和1 327 nm等;采用原始光谱计算的10种植被指数中RVI辨识农作物的能力最强,其他由强到弱依次为MSRI、NVI、TDVI、EVI、NDVI、SAVI、DVI、TVI、IPVI。由此可见,不同特征谱段和植被指数能够识别不同类型农作物。

关键词: 农作物 高光谱遥感 植被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旱地绿肥箭筈豌豆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种子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9份箭筈豌豆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对各品种农艺性状进行观测、统计分析并进行种质资源筛选评价。结果表明:小区单株分支分蘖数变异系数最高,达75.52%,主要根群分布深度次之,为73.61%,而全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为1.4%;通过聚类分析法将79种箭筈豌豆品种分为五类:第一类包括34份材料,第二类包括16份材料,第三类包括17份材料,第四类包括4份材料,第五类包括8份材料;基于主成分分析发现,排在前5位的箭筈豌豆品种为品种89、品种51、品种100、品种76、品种111。

关键词: 箭筈豌豆 绿肥 种质资源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