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临沧市普洱生茶香气成分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临沧市普洱生茶的香气品质,本研究系统分析了 16份临沧市普洱生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其主要香气成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 48个香气物质,平均含量大于2%的有 11个;其中芳樟醇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 24.68%.在香气种类上,醇类物质占香气总量的比例最高,平均含量为 46.55%;其次是醛类物质,平均含量为 26.81%;酮类、酯类和其他类物质占香气总量的比例相对较小.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表明:临沧市南、北部地区普洱生茶样品能够明显区分开,南部地区醇类、酯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而北部地区醛类、酮类以及其他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海拔高度可能是南、北部地区普洱生茶香气成分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大于 1,筛选出 23个香气成分或种类作为区分临沧市南、北部地区普洱生茶香气的重要标志物,其中芳樟醇、异佛尔酮、酮类、醇类、醛类、β-环柠檬醛、α-环柠檬醛、2,2,6-三甲基环己酮、橙花醇、β-紫罗兰酮的VIP值相对较大,对临沧市南、北部地区普洱生茶分类贡献较大.该研究为准确了解临沧市普洱生茶香气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临沧市普洱生茶品质、产地判定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2019-2021年我国主要产区慈姑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监测分析
《中国蔬菜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调查我国主要产区慈姑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科学防控水生蔬菜重金属风险,2019—2021年在我国慈姑主产区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生产基地连续采集175批次样品,监测7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食品安全指数(index of food safety,IFS)法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慈姑样品中重金属总体合格率为98.3%;铜、砷和镉的检出率均达100.0%,铬、铅、镍和汞的检出率分别为78.8%、69.7%、36.6%和20.0%。其中,砷和镉的超标率分别为1.1%和0.6%,2批次砷超标样品和1批次镉超标样品分别来自江苏省、湖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从食品安全指数评价结果来看,慈姑中7种重金属的IFS和IFS都远小于1,整体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


小麦白粉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简便、快速和灵敏的小麦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分子检测技术体系,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以 BGT96224V316_LOCUS1725 基因(GenBank:VCU40465.1)为靶标序列,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建立小麦白粉菌的LAMP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和应用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于筛选出的1套特异性引物建立的LAMP方法能够从8种白粉菌属菌株和1种腐生菌中特异性地检测到小麦白粉菌;对小麦白粉菌DNA样品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300 fg/μL;对发病叶片的检测显示该LAMP方法能从人工接种的小麦叶片中准确检测出小麦白粉菌,检出时间为接种4 h及以上.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小麦白粉菌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等特点,丰富了小麦白粉菌的检测体系.
关键词: 小麦白粉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灵敏度 特异性 快速检测


柑橘大实蝇产卵器的超微结构观察(双翅目:实蝇科)
《环境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是柑橘的重要害虫.本文基于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对柑橘大实蝇的产卵器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产卵器由产卵器基节、翻缩膜和产卵针3部分组成,翻缩膜是浅黄色的柔软的细长管状结构,又分为骨化带、骨化环和膜质部3部分.骨化带表面有4条褐色的、纵向的、柔软的离散带.骨化环和膜质部表面存在小齿和无齿两种角质化鳞片,鳞片的一端与表皮连接,另外一端处于自由状态,鳞片以覆瓦状包围在骨化环和膜质部表面.骨化带和骨化环弯曲程度极低,而膜质部弯曲程度较大.产卵针由1块背片和2块腹片组成,2块腹片之间、背片与腹片之间与可折叠弯曲的柔性角质层连接.其背片两内侧均存在1个未封闭的圆环,其内部有肌肉(背腹肌)、气管、输卵管和直肠等组织或器官.产卵器上有毛形、腔锥形和钟形3种类型感受器.在产卵器收缩时,首先产卵针折叠在翻缩膜内,然后再一起折叠在基节内.因此,在成虫休息时,产卵器形成了产卵针(内层)、翻缩膜(中间层)和基节(外层)3个腹节的套叠.柑橘大实蝇的产卵器是伪产卵器,其结构或组织经过进化,从而适应其伪产卵器的外翻、弯曲、收缩折叠运动机制.本研究为理解昆虫进化和多样性,以及昆虫的产卵、交配和代谢物排泄等行为机制提供新的例证.


湖北省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品质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选取稻虾共作、池塘养殖、莲虾共作和河流野捕四种模式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鲜虾色度、虾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湖北地区四种模式出产的克氏原螯虾肌肉均为优质蛋白质,其中,稻虾共作模式生产的鲜虾表面亮度、虾肉硬度、弹性、回复性和虾肉剪切力均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虾肉中组氨酸、总氨基酸和总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虾肉蒸煮损失率显著低于池塘养殖和莲虾共作(P<0.05).因此,稻虾共作模式出产的克氏原鳌虾具有较高的亮度、虾肉的咀嚼性较好、蒸煮损失率较小、总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运输密度对团头鲂肌肉特性的影响
《淡水渔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水运输是实现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跨地域调配的主要方式,运输密度是该方式的关键参数之一。本研究以团头鲂为原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质构仪、光学电镜等设备研究运输密度(鱼水质量比1∶1.0、1∶1.5、1∶2.0和1∶2.5)对团头鲂肌肉特性的影响,探寻在保证团头鲂品质情况下的最优运输密度。结果显示:随着运输密度的升高(1∶2.5~1∶1.0),鱼肌肉的pH和肌糖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乳酸逐渐增加,三磷酸腺苷、5′-二磷酸腺苷、5′-一磷酸腺苷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运输密度为1∶1.5时,鱼肌肉的白度值、剪切力、持水性最低,苦味物质(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总含量最高,细胞外间隙最大、破碎率最高。而当运输密度增加至1∶1.0时,鱼肌肉的白度值、剪切力、持水性有所升高、苦味物质总含量显著下降,肌肉细胞外间隙缩小、破碎率降低。综合肌肉品质和运输成本,鱼水比为1∶1.0是较适宜的运输密度。
关键词: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运输密度 保活运输 肌肉品质


靶向猪睾丸支持细胞PPP1CC基因siRNA的筛选与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在验证PPP1CC基因在猪睾丸支持细胞ST内源性表达的基础上,针对PPP1CC mRNA靶序列设计并化学合成3段不同的siRNA序列,脂质体瞬时转染ST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iRNA对ST细胞中PPP1CC的干扰效率。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各实验组中PPP1CC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其中siRNA-1效果最佳。siRNA-1转染72 h后,PPP1CC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本实验成功筛选出PPP1CC基因的有效干扰序列,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生物炭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营养物质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国审棉花(Gossypium herbaceum L.)新品种EZ9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生物炭技术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研究.在连作2年、6年、11年和14年4种连作年限的棉田土壤中分别施用0 t/hm2(C0)、10 t/hm2(C1)和20 t/hm2(C2)生物炭,在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4个生理时期测定了不同连作年限、不同生物炭处理对棉田土壤N、P、K、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棉田土壤连作年限的增加,棉田土壤中N、P、K、有机质含量均整体呈减少的趋势;C1处理、C2处理与C0处理相比,棉田土壤中N、P、K、有机质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生物炭处理可以有效缓解不同连作年限下棉田土壤营养物质的缺乏,且在生物炭施加量增加的情况下,棉田土壤中N、P、K、有机质含量也有明显提升.
关键词: 生物炭 连作 棉田 营养物质 棉花(Gossypium herbaceum L.)


软枣猕猴桃雄性新品种'金猕枣雄1号'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猕枣雄1号’是从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中选育出的雄性新品种。树势强旺,花量大,花枝率96.2%。多歧聚伞花序,花朵数5~7,平均花药37.6枚,花粉萌发率为60.7%。在武汉地区,4月下旬初花,5月初谢花,花期10~12 d。花期可以覆盖‘金香红’‘金红冠’和‘红宝石星’等早熟软枣猕猴桃雌性品种的花期,授粉坐果率高,果实品质优。适合在湖北省等华中地区猕猴桃产区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