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176条记录
种植密度对湖北贝母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种植密度对湖北贝母生长性状、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筛选最佳种植密度,设置4个株行距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湖北贝母的株高、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株行距为10 cm×15 cm(PD3)时,上述指标达到最大值,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则最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湖北贝母的产量呈增大趋势,当株行距为5 cm×10 cm(PD1)时,湖北贝母的产量(11975.3 kg·hm-2)最大.其产量增量及贝母素乙含量则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株行距为10 cm×15 cm(PD3)时,湖北贝母的产量增量(5081.0 kg·hm-2)及贝母素乙含量(0.297%)最大.综上,合理密植能显著提高湖北贝母的产量及品质(P<0.05),株行距10 cm×15 cm为湖北贝母的最佳种植密度,可为湖北贝母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湖北贝母 种植密度 产量 生长性状 生理特性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中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甘薯是全球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质能源.甘薯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肥胖、促进肠道健康等功能.文章对甘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检测方法及其在贮藏和加工中的稳定性进行综述,概述了甘薯的加工现状并对其深加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促进甘薯活性成分高值化利用、延伸甘薯深加工产业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 活性成分 检测技术 加工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2年湖北地区市售葡萄中农药残留特征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湖北地区市售葡萄中农药残留特征以及其膳食暴露风险,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 2022年湖北地区大型水果农贸市场和超市的 128份葡萄样品中的 46种农药残留进行分析,并采用英国兽药残留委员会兽药残留风险排序矩阵和食品安全指数法对检出的农药残留进行膳食暴露评估.结果表明,本次抽检的葡萄农药残留检出率为 78.1%,有 4个样品中的氯氟氰菊酯超标,超标率为 3.1%,共检出 20种农药,其中有 9种未登记农药.根据残留风险得分,检出的农药中有阿维菌素、三唑醇、甲基硫菌灵等 7种高风险农药,噻虫嗪、戊唑醇、啶虫脒、氯氰菊酯 4种中风险农药,烯酰吗啉、嘧菌酯、抑霉唑等 9种低风险农药.按照风险指数排序,中风险样品占 3.1%,低风险和极低风险样品占 96.9%.根据食品安全指数法的结果,20种检出农药的食品安全指数(IFS)值都低于 1,说明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总体来说,本次监测的湖北葡萄样品质量安全状况良好,农药残留引起的膳食暴露风险较低.

关键词: 葡萄 农药残留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ZBP1基因多态性及与产羔性能的关联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试验旨在分析山羊Z-DNA结合蛋白(Z-DNA binding protein 1,ZBP1)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内含子1和外显子7区域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与产羔性能之间的关联性,为高繁殖力山羊分子育种提供新的遗传标记。【方法】选取麻城黑山羊、黑头羊和波尔山羊作为研究样本,采集血样提取DNA,根据转录组数据所选SNP位点在山羊ZBP1基因序列中的位置信息设计引物,利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SNaPshot)分析所选SNP位点的遗传多样性,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对ZBP1基因SNP位点与3个品种山羊的产羔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山羊ZBP1基因中存在12个潜在的SNPs位点,其中7个SNPs位点(g.9734 A>G、g.9772 T>C、g.352 C>T、g.955 C>T、g.1880 G>A、g.2566 T>C和g.7919 G>A)具有多态性,除g.9734 A>G在麻城黑山羊群体中仅有AA和GA 2种基因型外,其余6个SNPs位点在麻城黑山羊、波尔山羊和黑头羊群体中均表现为CC(AA)、CT(GA)和TT(GG)3种基因型。波尔山羊群体中g.9734 A>G、g.9772 T>C位点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麻城黑山羊群体中g.9734 G>A和g.7919 G>A位点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g.9772 T>C、g.352 C>T、g.955 C>T、g.1880 G>A和g.2566 T>C位点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黑头羊群体中g.9734 A>G、g.352 C>T和g.7919 G>A位点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卡方适应性检测结果表明,g.9734 A>G、g.9772 T>C和g.352 C>T位点在3个山羊群体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波尔山羊及麻城黑山羊群体中g.2566 T>C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显示,g.9772 T>C位点与波尔山羊头胎产羔数显著关联(P<0.05),g.352 C>T和g.7919 G>A位点与波尔山羊总体产羔数均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5;P<0.01);g.352 C>T位点与黑头羊总体产羔数极显著关联(P<0.01);g.9772 T>C位点与麻城黑山羊头胎产羔数显著关联,g.9734 A>G和g.9772 T>C位点与麻城黑山羊总体产羔数均显著关联(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波尔山羊群体中g.352 C>T、g.2566 T>C、g.7919 G>A和g.9734 A>T位点之间处于强连锁平衡状态(D’>0.85,r~2=1);黑头羊群体中g.352 C>T和g.2566 T>C位点之间及g.2566 T>C、g.9734 A>T和g.9772 T>C位点之间处于强连锁平衡状态(D’>0.83,r~2=1);麻城黑山羊群体中g.352 C>T和g.9772 T>C位点之间处于强连锁平衡状态(D’>0.87,r~2=1)。【结论】本研究筛选出7个SNPs,在山羊群体中共存在5个完全连锁的SNPs,其中g.352 C>T、g.7919 G>A、g.9772 T>C和g.9734 A>G 4个SNPs位点可分别作为特定山羊品种育种过程中产羔性能的潜在候选遗传标记,为山羊产羔性能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 山羊 ZBP1基因 多态性 产羔性能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复配天然矿物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秸秆还田后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变化和生物炭复配天然矿物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削减效果,将玉米秸秆生物炭(BⅠ)、烟草秸秆生物炭(BⅡ)与天然矿物(S)按不同比值组合成调理剂,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其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亚铁离子(Fe2+)、亚锰离子(Mn2+)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苗期—分蘖期,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RS处理(秸秆还田)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平均值分别比CK(秸秆不还田)提高1.18 cmol/kg、1.83 cmol/kg、194.22 mg/kg.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还原性物质降低效果优于烟草秸秆生物炭.其中,S5BⅠ5(S∶BⅠ=5∶5)、S3BⅠ7(S∶BⅠ=3∶7)、S0BⅠ10(S∶BⅠ=0∶10)还原性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平均值分别比RS降低0.13~0.20、0.23~0.60 cmol/kg;S3BⅠ7的Fe2+平均含量比RS处理降低110.41 mg/kg;除S3BⅡ7(S∶BⅡ=3∶7)外,玉米秸秆生物炭和烟草秸秆生物炭及其与天然矿物复配比RS处理水稻根系附近土壤溶液Fe2+含量降低幅度在29.78~54.60、8.58~33.57 μg/kg.不同复配调理剂处理土壤溶液平均pH值比RS处理提高了0.06~0.29.S3BⅠ7处理有效穗数和实粒质量比RS提高了4.0个/穴、12.4 g/穴.综上所述,秸秆还田会提高水稻生育前期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生物质炭与天然矿物复配可以有效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和Fe2+产生速率,改善土壤溶液酸碱度,最终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其中玉米秸秆生物炭改善效果优于烟草秸秆生物炭,并且玉米秸秆生物炭与天然矿物以7∶3复配具有最好的效果.

关键词: 稻田土壤 生物炭 调理剂 秸秆还田 还原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配添加剂对模拟运输斑点叉尾鮰幼鱼生化指标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复配水溶性添加剂(牛磺酸、维生素C、维生素E、谷氨酰胺和谷氨酸钠)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运输过程中水质、生化参数以及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向运输水中分别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复配水溶性添加剂(分别记为F-20%组、F-40%组、F-60%组、F-80%组、F-100%组),以不添加任何水溶性添加剂处理为对照组(Control),随后模拟实际运输过程14 h.考察模拟运输过程中(0、5、9、14 h)的水质(总氨氮、pH)、血清和肝脏生化参数及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运输14h后,复配水溶性添加剂处理组水体总氨氮、血清皮质醇(COR)浓度和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除F-20%组外其他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F-100%组外,其他添加剂组的水体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输14h后,F-40%组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实验组(P<0.05);鳃和皮肤结构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复配水溶性添加剂能够提高斑点叉尾鮰幼鱼有水运输过程中的抗应激能力,减少甚至免除换水操作,缩短运输时间且保持幼鱼的健康状态.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复配添加剂 模拟运输 水质 生化参数 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鳙鱼肽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通过离子凝胶法制备了负载鳙鱼肽的壳聚糖纳米颗粒。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 PDI)和Zeta电位值为参照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包封前后多肽在模拟消化中的保留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鳙鱼肽壳聚糖纳米颗粒最佳制备条件为:壳聚糖分子质量为50 kDa,壳聚糖溶液pH值为4,壳聚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5 mg/mL,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质量比为6∶1。最佳条件下包封率为79.6%,粒径为212 nm, PDI值为0.411,Zeta电位值为+30.8 mV。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产生了交联,鳙鱼肽被包封在了壳聚糖纳米颗粒中。与未包封的肽相比,鳙鱼肽壳聚糖纳米颗粒热稳定性提高,并且提高了多肽在模拟消化过程中的保留率。该研究可为鳙鱼肽在食药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鳙鱼肽 壳聚糖 离子凝胶 纳米颗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离核高甜油桃新品种'楚甜1号'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楚甜1号’桃是以‘丰光’为母本,‘070507’(天仙红×中油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小果省力化高甜油桃新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82 g,最大130 g;果肉白色,硬溶质,风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12%~14%,可滴定酸0.22%~0.29%。离核。花铃形,有花粉,丰产稳产性好。早熟,武汉地区6月上旬果实完熟。盛果期产量30 000 kg·hm-2

关键词: 油桃 高甜 离核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明日叶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瓜菜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明日叶(Angelica keiskei)茎基腐病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明日叶茎基腐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通过形态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比对进行病原鉴定,对致病菌的最佳碳氮源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并在室内检测 11 种商品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明日叶茎基腐病致病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该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25℃;供试范围中所有pH范围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 5;供试碳氮源中对葡萄糖、蔗糖和D-果糖的利用率最高,菌落直径最大,达到 6.22 cm,最佳氮源为酵母提取物,菌落直径达到 7.27 cm.在室内药效测定试验的 11 种药剂中,50%异菌脲对菌株MF1 的抑菌效果最佳,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 88.89%.综上所述,首次确定了引起明日叶茎基腐烂的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通过调节土壤酸碱度可能有利于减轻病害,50%异菌脲可作为田间化学防治的备选药剂.

关键词: 明日叶 核盘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源新型鹅细小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兽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变异而来,可感染雏鸭,引起以鸭短喙侏儒综合征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2015年该病在我国鸭群中大暴发,严重影响鸭出栏率,给我国的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建立一种鸭源NGP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用于鸭感染细小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和鸭免疫细小病毒疫苗后抗体水平监测,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了 NGPV YICH株的结构蛋白VP3的抗原表位,选择了抗原富集区域(aa250~525)进行原核表达,经蛋白纯化获得了可溶性的VP3截短蛋白VP3-tr.以VP3-tr为包被抗原,经过棋盘滴定方法优化各个反应条件,建立了 NGP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利用优化后的间接ELISA方法对30份GPV阴性鸭血清进行检测,确定阴阳性临界值为0.219.ELISA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良好,不与鸭坦布苏病毒、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鸭疫里默杆菌、大肠杆菌病原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6%,重复性良好.用该方法与Western blot检测方法分别对147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ELISA检测阳性率为85.0%,Western blot检测率为69.4%,两者符合率为84.4%.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鸭源NGP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鸭感染NGPV后的感染情况监测以及疫苗免疫评估提供了更简便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新型鹅细小病毒 VP3蛋白 间接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