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不同药剂处理对西瓜连作土壤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未经任何处理的种植1年西瓜的土壤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生石灰、敌克松、根宝、枯草芽孢杆菌、甲霜噁霉灵处理对西瓜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养分含量及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连作后土壤中的细菌菌群相对丰度降低,真菌菌群相对丰度增加。经过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土壤中芽孢杆菌属菌群相对丰度提高。经过敌克松处理的土壤中水小杆菌属菌群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连作后土壤中镰刀菌属真菌的比例上升。敌克松和根宝处理后,土壤中红菇属、曲霉属菌群相对丰度升高,镰刀菌属菌群相对丰度降低。芽孢杆菌属菌群相对丰度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EC值呈显著负相关。类诺卡氏菌属菌群的相对丰度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对细菌菌群而言,真菌菌群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小。镰刀菌属真菌与土壤EC值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西瓜连作土壤采用杀菌剂处理或适量添加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 土壤处理 连作障碍 微生物群落 西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羽毛角蛋白改性脲醛树脂模压秸秆花盆力学及降解性能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现有秸秆模压花盆使用不可降解脲醛树脂导致秸秆花盆废弃后难降解的问题,该研究使用还原法从家禽废弃羽毛中提取角蛋白,替代部分尿素与甲醛缩聚合成改性脲醛树脂,并与微生物改性的水稻秸秆混合模压成一种绿色环保可降解花盆。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仪探讨改性脲醛树脂的官能团变化及热力学性质,同时采用三点弯曲试验、微生物降解能力试验及土壤掩埋降解试验探究模压制备秸秆花盆的力学强度变化和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角蛋白能够降低脲醛树脂中的游离甲醛含量,提升胶黏剂的粘度,角蛋白中的-NH和-COOH基团有利于与脲醛树脂的共聚,从而形成交联网络。角蛋白质量为尿素总量3%时,代表树脂缩聚交联结构的第三热解峰对应温度285.8℃,相比于未改性脲醛树脂提升5.0%,热稳定性最好,与脲醛树脂相比,添加角蛋白的改性脲醛树脂的最终残碳量均不同程度降低,有利于其制备的复合材料自然降解。与此同时,角蛋白质量为尿素总量3%时,改性脲醛树脂模压制备的秸秆花盆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最优,分别为2 552和47.7MPa,相比于未改性脲醛树脂制备的花盆提升8.97%和85.59%。角蛋白质量为尿素总量5%时,改性脲醛树脂模压制备的秸秆花盆生物降解性能最佳,28d后微生物在秸秆花盆表面的生长面积达到91.2%,6个月后秸秆花盆的剩余质量百分比为64.10%,相比于未改性脲醛树脂降解速度提升80.95%。该研究提供一种可降解秸秆花盆创制方式,合理消纳废弃畜禽羽毛和农业秸秆,可为废弃物处置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力学强度 热稳定 角蛋白 秸秆花盆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COP9信号复合体亚基CsCSN5b的亚细胞定位和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OP9信号复合体(Constitutively photomorphogennic signalosome,CSN)是一种在黑暗条件下抑制光形态建成的调节蛋白[1],1992年在研究调控拟南芥的光形态建成的转录因子时被发现,突变体拟南芥在黑暗条件下,子叶展开,下胚轴缩短,这一表型与野生型拟南芥在光照下幼苗生长的形态一致。CSN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多亚基蛋白质复合体,

关键词: COP9信号复合体 黄瓜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泰兴香荷芋农艺性状、产量结构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泰兴香荷芋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15、30、45 t/hm2(F15、F30、F45)有机肥用量和3.75万、5.25万、6.75万株/hm2(M3.75、M5.25、M6.75)种植密度,研究有机肥和种植密度对芋头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15相比,F30、F45处理株高、叶面积指数、茎和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6叶期分别提高5.56%、5.56%、3.15%、23.41%和12.88%、23.33%、21.44%、30.51%,12叶期分别提高5.95%、6.96%、3.85%、8.78%和10.40%、10.43%、9.41%、13.04%。与M3.75相比,两叶期株高、茎和叶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则基本一致(6叶期M6.75除外)。有机肥用量、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芋头产量结构均有显著效应,增肥增密可获得高产,F45M6.75子孙芋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分别为24625、22949 kg/hm2。而F45M5.25子孙芋的商品芋产量最高,为15727 kg/hm2。因此,综合子孙芋产量和商品性考虑,建议有机肥施用量45 t/hm2,种植密度5.25万株/hm2作为该地区香荷芋最优栽培措施。

关键词: 肥料 种植密度 芋头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生植物芡实的转录组SSR位点信息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水生植物芡实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开发芡实EST-SSR标记,转录组测序共获取86 829条Unigene,运用MISA软件发掘芡实转录组数据中的SSR位点,并获取了9 640个,其出现频率为11.10%,平均分布距离为7.65 kb。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为芡实转录组中的主要重复类型,分别占SSR总数的61.88%和21.55%。出现重复序列的基序共有226种,优势重复基元为A/T、AG/CT和AAG/CTT,出现频率分别为11.25%、50.87%和6.51%。SSR基序长度主要集中在12~20 bp,长度超过20 bp的共有717个,占7.44%。设计并筛选出了11对SSR引物。通过对芡实转录组序列SSR信息的分析,发现芡实SSR位点出现频率高、重复类型多,可为进一步开发芡实SSR标记、遗传多样性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芡实 转录组 SSR 位点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支气管败血波氏菌截短BcfA表达的重组蛋白及其免疫活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支气管败血波氏菌保护性抗原BcfA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和可溶性,对编码BcfA N端373位氨基酸残基之后的BcfA基因碱基序列进行了克隆和表达,截短后的BcfA表达量提高了10倍,且主要为可溶性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截短BcfA表达后的重组蛋白与支气管败血波氏菌感染康复血清反应依然明显。免疫保护力试验结果表明截短BcfA表达的重组蛋白依然对支气管败血波氏菌表现出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关键词: 支气管败血波氏菌 波氏菌黏附因子A(BcfA) 截短表达 保护性抗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秸还田下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土壤养分、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江苏金坛地区稻秸还田条件下如何合理使用肥料,通过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稻秸还田条件下不施肥(S)、常规施肥(FS)、有机肥氮替代75%化肥氮(MS)和化肥减量20%(RS)4种处理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S、MS、RS处理相对于S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其中3种施肥处理的理论产量分别增加了192%、232%、260%,实际产量则分别增加了321%、278%、333%;RS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相比于FS处理分别提高了14个百分点、4.59 kg/kg和5.80 kg/kg,而MS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与FS处理相当,但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均下降了2.06 kg/kg;在1个作物生长季,稻秸还田配施肥料后的作物产量与肥料类型和施肥量无关。综合分析可知,该地区可考虑化肥减量配施或初期进行低量有机肥替代化肥,以保证作物产量并降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潜在环境风险。

关键词: 稻秸还田 有机肥替代 减量施肥 作物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门氏菌泛耐药基因组特征分析

微生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沙门氏菌的泛耐药基因组特征。【方法】以EnteroBase数据库中16365株沙门氏菌为对象,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泛耐药基因组分析软件(PRAP),进行泛耐药基因组结构的鉴定,通过曼-惠特尼秩和检验和皮尔逊检验,来分析耐药基因与血清型、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及分离株样本来源信息间的相关性。【结果】沙门氏菌共有104种耐药基因,其中核心耐药基因18种,附属耐药基因86种,且沙门氏菌拥有一个开放型的泛耐药基因组;相同的血清型(或ST型)有相似的耐药基因谱,不同血清型(或ST型)间耐药基因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耐药基因与样本来源、分离国家及年份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测试的23种获得性耐药基因中,43.48%(10/23)的占比逐年升高,73.91%(17/23)以单一亚型为优势。【结论】利用PRAP软件分析获得的这些结果揭示了近年来沙门氏菌耐药基因的时空分布规律,为沙门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沙门氏菌 泛耐药基因组 耐药基因 泛耐药基因组分析软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高盐枯草芽孢杆菌XP合成球形纳米硒及其抑制草莓病原真菌生物活性

生物工程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方法合成纳米材料具有低能耗、高安全性以及环境友好等优良特点,因而备受人们关注。利用细菌将硒酸盐或亚硒酸盐还原为单质硒,不仅可以降低硒毒性,而且还能获得价值更高的生物纳米材料。文中选用可耐受高盐环境胁迫的枯草芽孢杆菌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ecies stercoris strain XP构建生物模型,分别以LB液体培养基和亚硒酸钠为介质和底物(电子受体),解析菌株XP合成纳米硒的基本规律。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X射线能谱分析(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al analysis,EDAX)、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技术对合成的纳米硒进行物理化学表征分析,同时选用草莓枯萎、红叶、紫斑病病原真菌对其抗菌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P介导合成的单质硒为球形纳米颗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 NPs),其生成量与反应时间呈正相关(0–48 h),且细胞形态未发生褶皱或破损等变化(耐受力强);Se NPs为非晶态,粒径范围在135–165 nm,表面元素组成以Se为主,同时存在C、O、N、S等有机元素;颗粒表面包裹生物大分子物质,-OH、C=O、N-H、C-H等官能团与Se NPs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密切相关;高浓度纳米硒对枯萎、红叶、紫斑病病原真菌均有显著抑制活性(P<0.05),其中对草莓红叶病与枯萎病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明显优于对紫斑病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总而言之,菌株XP不仅耐受高盐胁迫能力强,同时还可介导合成生物Se NPs,其合成的纳米硒颗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在草莓病害防治以及绿色富硒草莓种植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纳米硒 物理化学表征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甲基环丙烯对娃娃菜贮藏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娃娃菜为试验材料,研究常温(20±1)℃ 条件下,1μL/L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熏蒸处理对采后娃娃菜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熏蒸处理降低了娃娃菜采后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抑制了丙二醛、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积累,减缓了娃娃菜组织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活性物质(总硫代葡萄糖苷、总酚、抗坏血酸、类胡萝卜素和萝卜硫素)含量,同时提高了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并维持了较高的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综上,1-MCP处理可以维持采后娃娃菜较高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从而延缓叶片的衰老,延长贮藏期.

关键词: 娃娃菜;1-甲基环丙烯;抗氧化性;呼吸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