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窨制原料对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茉莉花茶品质与茶坯类型、鲜花质量和窨制技术息息相关。本文利用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TF指数),探究3个品种烘青茶坯、4种干燥工艺茶坯以及2个产地和3个采摘时间的鲜花对窨制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烘青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不同,大白毫的JTF指数(2.19)高于银毫(1.48)和银针(0.80),其香气品质最佳;4种干燥方式的大白毫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有差异,JTF指数大小为炒青(2.95)>烘青(2.19)>晒青(1.94)>蒸青(1.56),表明炒青茶坯所窨制的茉莉花茶香气品质最好,可归因于其比表面积和吸附量大。以福州茉莉花窨制的珠型花茶总香气浓度和酯类含量高于广西珠型花茶,萜烯类含量低于广西花茶,而两者的JTF指数分别为0.84和0.82,表明两者的香气品质接近。利用9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浓度最高,8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JTF指数最高(2.33)。

关键词: 茉莉花茶 窨制 香气成分 香气品质评价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及抗药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并评估其抗药性风险。【方法】以128株采自福建省未使用过杀菌剂的水稻抗病性鉴定圃的稻曲病菌为材料,以"两优培九"水稻品种为受体,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通过药剂驯化方法获得抗药突变体,并测定抗药突变体的抗性水平、致病力和生物学性状。【结果】128株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EC50值为0.020 9~0.203 9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为(0.087 3±0.045 9)μg/mL;通过药剂驯化方法获得2株抗药突变体F338-M和F37-M,其抗性倍数分别为13.38和8.21;抗药突变体继代培养9代后与亲本菌株相比抗性变化不明显;抗药突变体的菌落生长速率、菌丝干质量和产孢量都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其中F338-M产孢量是其亲本菌株F338的67.43%,F37-M的产孢量仅为其亲本菌株F37的41.93%;亲本菌株接种供试水稻品种"两优培九"的病穗率和穗平均病粒数均高于其突变菌株。【结论】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为(0.087 3±0.045 9)μg/mL,抗药突变体的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抗药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相比自然竞争力低,稻曲病菌对戊唑醇具有较低的抗性风险。

关键词: 稻曲病菌 戊唑醇 敏感基线 抗药突变体 生物学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橄榄种质资源评价与抗寒性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橄榄是热带亚热带特色名贵果树,其果实富含多种营养和功效成分,而寒害和冻害是橄榄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中国拥有丰富的橄榄种质资源,深入开展资源收集评价、遗传特性分析和抗寒性研究是橄榄物种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橄榄种质资源描述评价、遗传多样性及抗寒性等方面研究概况,并对橄榄未来资源评价和研究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橄榄生产和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橄榄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抗寒性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杧果品种耐寒性的研究

果树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杧果易受冬季低温寒害,造成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杧果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杧果不同品种耐寒性的研究,为杧果耐寒品种选育及栽培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妃’‘凯特’‘红玉’‘金煌’‘热品6号’和‘台农2号’为试材,测定了低温胁迫下其叶片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低温胁迫下,杧果叶片各指标均高于对照,且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着温度下降及时间延长,6个杧果品种REC和MDA含量不断升高,CAT活性先升后降;不同品种SOD和POD活性变化不同,‘凯特’‘红玉’和‘金煌’3者活性先升后降,‘贵妃’和‘台农2号’SOD活性呈2种不同变化,‘热品6号’SOD活性先升后降,‘贵妃’和‘台农2号’POD活性呈降-升-降变化,‘热品6号’呈3种不同变化。【结论】低温胁迫过程中杧果叶片REC、MDA含量升高,SOD、POD和CAT活性先升后降,6个品种的耐寒性由弱到强依次为‘台农2号’(-0.97℃)<‘贵妃’(-1.68℃)<‘热品6号’(-2.11℃)<‘凯特’(-2.32℃)<‘金煌’(-4.04℃)<‘红玉’(-5.14℃)。

关键词: 杧果 低温 耐寒性 半致死温度 保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茸毛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理功能

科学通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茸毛作为植物抵御自然灾害的一道天然屏障,对于抵御紫外线辐射、病原菌侵袭、食草动物取食及水分过度蒸腾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不同植物体茸毛的形成受多类型、多基因共同调控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在拟南芥中茸毛的形成调控还存在一系列的竞争机制对基因的活性进行促进和抑制.茸毛在发育过程中还能够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如对光的反射和光量子辐射拦截,叶片的热量平衡,水分蒸发和气体交换等.而且茸毛对农作物种植和生产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参考意义.本文综述并分析了近年来植物体茸毛形成相关基因调控以及茸毛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阐明茸毛形成相关基因调控植物体茸毛形成的机制以及茸毛在环境相互交互过程中各种生理生化特点,为进一步开展茸毛基因挖掘及其功能特性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植物 茸毛 水分蒸腾 热量平衡 气体交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木氨基酸分析与营养评价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测定了辣木嫩叶、成熟叶、老叶、种子及花中的氨基酸含量,通过必需氨基酸组成、氨基酸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等5个指标对构成辣木蛋白质的氨基酸进行评价。结果表明:Glu、Asp、Lys、Leu和Arg等含量丰富,尤其是种子中的精氨酸含量分别比花生、大豆中高22.48%、40.73%。辣木嫩叶、成熟叶的氨基酸总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极显著(p<0.01)、显著(p<0.05)高于老叶、种子及花,且均高于花生。辣木嫩叶、成熟叶、老叶、花在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含量的比例上高于花生,且高于大豆。辣木叶、花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中有5个项目分别高于花生、大豆、FAO/WHO模式、美国模式,辣木叶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中有4个项目还高于鸡蛋模式。辣木叶、花中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Met+Cys,种子中为Lys。辣木嫩叶、成熟叶中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充足、比例适宜,必需氨基酸组成比花生、大豆与鸡蛋中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具有更高的拟合程度。

关键词: 辣木 氨基酸 营养价值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衣芽胞杆菌FJAT-4脂肽结构鉴定及其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

微生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地衣芽胞杆菌FJAT-4产生的脂肽能够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地衣芽胞杆菌FJAT-4脂肽结构,分析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温度对FJAT-4产抑菌脂肽的影响,阐述脂肽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为菌株抑菌机理的阐释及其在枯萎病防治中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酸沉醇提法提取地衣芽胞杆菌FJAT-4产生的脂肽;利用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地衣芽胞杆菌FJAT-4脂肽组成分析及结构鉴定;以抑菌圈大小为指标评估地衣芽胞杆菌FJAT-4脂肽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地衣芽胞杆菌FJAT-4粗脂肽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地衣芽胞杆菌FJAT-4产生的抑菌脂肽由C_(17)fengycin A、C_(17)fengycin B、C_(17)fengycin B_2、C_(16)fengycin A衍生物、C_(16)fengycin B衍生物、C_(13)–C_(15)surfactin及C_(13)–C_(15)surfactin衍生物组成,其中C_(13)–C_(15) surfactin衍生物(m/z[M+Na]~+=1048.6/1062.6/1076.6)为新化合物。培养基成分不同对菌株FJAT-4脂肽组成影响较小,但温度对菌株FJAT-4产生抑菌脂肽的影响很大,该菌株在较低温度(20–25°C)下培养不产生脂肽,30–40°C下培养能产生抑菌脂肽,且高温有利于提高脂肽中surfactin的比例。该脂肽类物质对辣椒、番茄、香蕉和甜瓜尖孢镰刀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且呈剂量依赖性。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地衣芽胞杆菌FJAT-4所产的脂肽会严重影响辣椒、番茄、香蕉和甜瓜尖孢镰刀菌菌丝的正常生长,导致菌丝断裂变形、孢子变形或显著抑制了孢子的生长。【结论】地衣芽胞杆菌FJAT-4产生的抑菌脂肽为fengycin和surfactin类物质,该抑菌脂肽会致使尖孢镰刀菌菌丝体发育畸形,影响尖孢镰刀菌的正常生长。

关键词: 地衣芽胞杆菌 尖孢镰刀菌 脂肽 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ndroid手机的烟叶生产科技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烟草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互联网+烟草"是加快烟草发展方式转变和促进现代烟草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提高烟草科技信息的传播效率,构建高效、畅通的信息互联体系,以Android系统为平台,开发了基于智能手机的烟叶生产科技服务系统。系统主要实现了烟叶生产技术查询与管理、提问与回答、视频点播学习等功能,建立了烟技员社群互动服务新模式,并创新提出了专家积分排名制,为基层烟技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观点。系统测试结果显示,APP安装成功率96%,信息上传、下载成功率100%,系统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较好,适合在农村基层推广应用。系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烟叶生产科技服务的移动化和智能化,为烟农提供了获取技术的新方法。

关键词: 烟草 烟技员 烟叶生产 专家咨询系统 智能手机 Androi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加工工艺与收集时段对‘大马士革’玫瑰花水香气成分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水蒸气蒸馏与共水蒸馏两种不同提取工艺以及不同收集时段对‘大马士革’玫瑰花水香气成分的影响,为玫瑰花水的合理加工及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固相微萃取取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对各成分质谱通过计算机谱库(NIST/WILEY)检索和资料分析,然后结合文献进行人工谱图解析,对不同提取工艺以及不同收集时段的‘大马士革’玫瑰花水主要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结果】利用水蒸气蒸馏工艺提取的‘大马士革’玫瑰花水的香气成分在种类数量和相对含量上都高于共水蒸馏得到的‘大马士革’玫瑰花水,且香茅醇和苯乙醇的相对含量也都高于共水蒸馏得到的‘大马士革’玫瑰花水,因此水蒸气蒸馏提取的‘大马士革’玫瑰花水香气丰润,甜香味更浓郁,品质比共水蒸馏提取的‘大马士革’玫瑰花水更好。无论是共水蒸馏还是水蒸气蒸馏的‘大马士革’玫瑰花水都是在第二时段得到的醇类化合物的数量和含量最高。共水蒸馏以第二时段收集的花水玫瑰主体香气最强,水蒸气蒸馏的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收集的花水主体香气相当,因此共水蒸馏提取的‘大马士革’玫瑰花水以第二时段收集的花水(即第二个与鲜花等重量的花水)的质量最佳,生产上以收集第一时段花水(即第一个与鲜花等重量的花水)和第二时段花水为适;水蒸气蒸馏提取的‘大马士革’玫瑰花水以第一时段收集的花水(即第一个与鲜花等重量的花水)的质量最佳,生产上以收集第一时段、第二时段和第三时段花水为宜。【结论】水蒸气蒸馏提取的‘大马士革’玫瑰花水香气优于共水蒸馏提取的花水;生产上采用共水蒸馏工艺提取的‘大马士革’玫瑰花水以收集前两个时段的花水为宜,水蒸气蒸馏工艺提取的以收集前3个时段的花水为宜。

关键词: ‘大马士革’玫瑰 花水 香气成分 水蒸气蒸馏 共水蒸馏 收集时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割苗期对大麦苗产量、再生性及伽马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麦苗生产的最佳割苗期,对大麦品种福大麦1号和11凡8设置五个割苗期、割苗两次,并对麦苗产量、伽马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生长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各割苗期大麦苗干重和生长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生长期越长麦苗干重越大,生长期与GABA含量不相关。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福大麦1号第一次割苗在第5期,干重和GABA含量最大,分别为20.31g·m~(-2)和1.83mg·g~(-1),第二次割苗在第4期,干重和GABA含量最大,分别为18.44g·m~(-2)和1.43mg·g~(-1);11凡8第一次割苗在第5期,干重和GABA含量最大,分别为25.15g·m~(-2)和1.51mg·g~(-1),第二次割苗在第4期,干重和GABA含量最大,分别为20.78g·m~(-2)和1.25mg·g~(-1)。比较产量、再生性和GABA含量发现,福大麦1号比11凡8更适合生产麦苗。

关键词: 大麦 割苗期 麦苗生物产量 γ-氨基丁酸含量 响应面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