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重组cDNA克隆的构建与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取经人工注射感染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40— 45h的凡纳对虾鳃组织 ,分离mRNA ,以mRNA为模板合成双链cDNA ,并克隆于PUC质粒的NotI/SalI位点 ,构建了 1 0 0 0余株对虾感染后期鳃细胞的重组cDNA克隆。重组质粒经PCR鉴定插入片段 ,DNA斑点杂交分析目的片段 ,测定了 2 0株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重组cDNA克隆的末端DNA序列 ,并对其进行了包含存在的开放阅读框架、启动区上游序列、编码产物的特性等分析。结果显示 :PCR产物在0 3— 1 6kb之间 ;大于 1kb的克隆中有 31 8%的克隆为白斑综合症病毒的重组cDNA克隆。已测序的不包含同源序列的 1 3株克隆中含有 1 4个开放阅读框 ,其中 1 1个上游可检出启动子基序 ,4个可检出启动子调制元件。ORF转译产物的特性基序分析显示 :有 2个ORFs可检出锌指基序 ,3个ORFs可检出亮氨酸拉链基序 ,2个ORFs可检出NTP结合基序 ,未检出核定位信号基序。


史氏菊海鞘生活史的研究进展
《海洋水产研究 》 2002 CSCD
摘要:史氏菊海鞘为附着、滤食性无脊椎生物 ,为贝类筏式养殖的主要敌害生物。目前还没有找到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切断其生活史的某个环节 ,阻止其发展可能是一条途径。本文对史氏菊海鞘生活史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概述 ,并对其生态习性和生活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史氏菊海鞘具有无性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出芽生殖过程中 ,一般 7d为 1个无性生殖周期 ,幼体的出芽生殖阶段至少持续 4 9d;无性出芽生殖之后 ,开始进行有性生殖


广东鲂(“非汉字符号”)×团头鲂(“非汉字符号”)杂交子一代及其双亲染色体组型的分析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活体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制作了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及其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广东鲂、团头鲂和其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数目均为 2n=48,最大的染色体对均在 SM组。广东鲂的染色体组型为26m+18sm+4st,总臂数NF=92;团头鲂的染色体组型为26m+22sm,总臂数NF=96;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组型及总臂数与母本广东鲂的相同。广东鲂和团头鲂的染色体组型较相似,从细胞遗传学的角度解释了广东鲂与团头鲂杂交成功、杂种后代可育的原因。


卷口鱼耗氧规律的研究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的耗氧量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增加,关系式为 Y=0.3539X0.5645。耗氧率却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减少,关系式为 Y=0.3519X-0.4340。水温和水流量对耗氧率都有影响。在一定水温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关系式为Y=0.0038X1.2711,水温24~30℃时耗氧率变幅较小,24℃以下、30℃以上时耗氧率变幅较大。在一定的水流量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关系式为 Y=0.0012X0.5086。卷口鱼的呼吸耗氧率存在较明显的昼夜变化,耗氧高峰出现在每日10:00~13:00和20:00~23:00,白天的耗氧率均大于晚上。


南方鲇生长激素完整cDNA的克隆及其DNA序列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法和3'、5'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法从南方鲇脑垂体RNA克隆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cDNA。此cDNA全长1087nt(含 Poly(A)》,其5'端非编码区长52nt、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603nt、3'端非编码区长415nt。其推导的GH由200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前24个氨基酸为信号肽部分。氨基酸序列比较表明,南方鲇GH与Pangasianodongigas、Ictaluruspunctatus和Heteropneustes fossilis三种鲇类的同源性分别为97.5%和95.0%,与鲢、鳙、草、鲤和鲫鱼的GH同源性达76.0%以上,而与人的GH(Ⅰ、Ⅱ)同源性最低为31.0%和29.5%.


鲢生长激素cDNA表达载体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水产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T—PCR技术从白鲢垂体mRNA中扩增出GH全长cDNA片段 ,长度 1.2kb。将 1.2kb白鲢GHcDNA克隆到载体质粒pBluescriptKSII +(pBSKSII +)中 ,构建了pBS -scGHcDNA克隆 ;通过含有NdeI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扩增出不含信号肽序列的cDNA片段 ,将其重组到pRSET5b载体质粒中 ,构建了白鲢GHcDNA表达质粒pRSET -scGH。将此表达质粒转化BL2 1(DE3)大肠杆菌 ,经IPTG诱导后 ,在转化的大肠杆菌中检测到GH蛋白的存在。Western印迹表明该蛋白带与草鱼GH单克隆抗体具有强烈的免疫反应。


青鳉p53基因克隆、结构分析及同源重组载体构建
《动物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Long PCR”技术 ,用 6对 p5 3引物从青胚胎干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出 6个相互重叠的片段 ,其中最大的片段长达 4 5kb ,这 6个PCR片段覆盖了整个 p5 3基因。序列分析表明青p5 3基因长约 8 7kb ,由 11个外显子和 10个内含子组成。结构比较表明 ,青 p5 3基因在大小上与人和小鼠 p5 3基因存在较大差异。青p5 3基因的内含子 1仅为 0 85kb ,而人和小鼠p5 3基因的内含子 1则分别长达 10kb和 6kb ;青 p5 3基因的外显子 3(86bp)明显大于人和小鼠 p5 3基因的外显子 3(2 2bp) ;外显子 4 (170bp)比人 (2 80bp)和小鼠 (2 6 0bp)的外显子 4小 ;内含子 10 (3 5kb)则比人和小鼠内含子 10 (0 7kb和 0 9kb)大得多。用SVTK neo基因作正选择标记基因 ,用SVTK tk基因作负选择标记基因 ,用青 p5 3基因组片段作同源序列 ,构建了鱼类 p5 3基因同源重组载体。将此载体转染青胚胎干细胞 ,并经G4 18和Ganc药物选择后证明上述正、负选择标记基因在干细胞中能够有效表达 ,并提供对G4 18的抗性和对Ganc的敏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