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思路及对策-以福建省为例
《农学学报 》 2021
摘要:阐述了深入学习与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及其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绿色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其不仅承载着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而且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绿色发展的成效及其经验,并提出了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与乡村绿色振兴战略的若干思考及其具体对策;主要思路包括了以乡村"四生要素"(生产、生态、生活、生命)为主线,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乡村为平台、农民为主体的基本实施体系,强化并推动公众参与的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工程建设;具体对策要把握8个环节,即因势利导发展乡村生态经济、充分发挥农业多样功能优势、严格防控农村面源污染扩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普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洁净环境保障绿色化生产、促进生态化与产业化的融合、探索创立保护与利用耦合体。


三系优质稻新品种潢优808高产制种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 2021
摘要:潢优808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潢达A与福恢808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优势强、产量高、转色好、中抗稻瘟病、米质优等特点,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潢优808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关键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潢优808;制种技术


60Co辐射选育的姬松茸新菌株J37农艺性状与降低重金属含量效应
《福建农业学报 》 2021 CSCD
摘要:【目的】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作为食药兼用型真菌,生产中常表现出易累积镉等重金属的特性,造成镉等重金属超标,选育低镉优质的姬松茸新品种是业界十分关注的科研目标。【方法】以姬松茸J1为出发菌株,采用60Co-辐射诱变技术成功选育姬松茸新菌株(J37);系统比较J1和J37第1~4潮次的子实体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氨基酸含量,以及镉、铅、砷、汞等重金属含量,同时观测不同生长代数对J1和J37姬松茸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1)J37新菌株子实体各潮次的朵质量、盖质量、盖厚度、盖直径、盖高度、柄质量、柄直径等农艺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J1),柄长度极显著低于J1,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J1;(2)与J1相比,J37的1~6代(M1~6)产量均高于J1,J37的M1、M2、M3、M4、M5和M6代的子实体产量增长幅度分别比J1提高了30.11%、33.58%、39.46%、39.45%、34.14%和33.5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与J1相比,J37子实体的镉、铅、汞、砷含量,分别下降了48.09%、58.57%、26.03%、75.2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姬松茸新菌株J37显示了良好的丰产性、优质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 姬松茸 60Co 辐射诱变 新菌株 农艺性状 重金属 效应


纳豆芽胞杆菌固定化载体改性及吸附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21 CSCD
摘要:【目的】以麦饭石为载体,制备高效的纳豆芽胞杆菌固体菌剂,为纳豆芽胞杆菌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方法】运用酸、碱、盐等方法探索麦饭石进行改性条件,扩大麦饭石孔隙度及比表面积,提升其吸附能力;并通过添加保护剂(葡萄糖、糊精、淀粉)增加保藏期固体菌剂的有效活菌数残留率,为长期保藏固体粉剂提供技术支持。【结果】(1)确定了纳豆芽胞杆菌最适培养温度为40℃,最适培养pH为7.5。(2)经氯化钠、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改性后的麦饭石吸附最大有效活菌数分别为13.17、12.6、12.7和11.9(×108 CFU·g-1)。其中0.5mol·L-1氯化钠溶液改性效果最好,吸附有效活菌数达到13.17(×108 CFU·g-1)。(3)对照组、添加保护剂组(2%糊精、2%葡萄糖、2%淀粉)保藏至6个月时,有效活菌数分别为2.91、4.1、5.42和4.63(×108 CFU·g-1)。活菌数残留率为初始活菌数的22%、31%、41%和35%,其中2%葡萄糖保护剂比对照组有效活菌数残留率提高了1.86倍。【结论】改性麦饭石能极大提升麦饭石的吸附能力,同时保护剂的添加有利于麦饭石固体芽胞杆菌粉剂的长期保藏,本研究为麦饭石在微生物菌剂制备工艺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产羟基喹啉基乙酮芽胞杆菌的筛选与分析
《福建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芽胞杆菌是一类重要的生防微生物,能产生多样的抗菌物质。为了挖掘产喹啉类抑菌物质的菌株资源,以56个芽胞杆菌菌株为试验材料,运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技术对其发酵产物进行检测,对质谱数据进行分子特征提取和Metlin谱库比对。结果表明:筛选获得6株产羟基喹啉基乙酮(Quinacetol)的芽胞杆菌,分别是土壤芽胞杆菌FJAT-14232 (Bacillus soli)、枯草芽胞杆菌FJAT-8784 (Bacillus subtilis)、波茨坦短芽胞杆菌FJAT-10006 (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浸麻类芽胞杆菌FJAT-14204 (Paenibacillus macerans)、嗜碱芽胞杆菌FJAT-10014 (Bacillus alcalophilus)和米氏解硫胺素芽胞杆菌FJAT-14205(Aneurinibacillus migulanus)。6株芽胞杆菌中的羟基喹啉基乙酮占各自总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均高于1.17%,且与Metlin谱库匹配得分均大于95.35。其中,土壤芽胞杆菌FJAT-14232(Bacillus soli)中的羟基喹啉基乙酮相对含量最高,占其总代谢物相对含量的1.68%。嗜碱芽胞杆菌FJAT-10014 (Bacillus alcalophilus)的谱库检索得分最高,为99.13。本研究为微生物来源的喹啉类抑菌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菌种资源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羟基喹啉基乙酮 喹啉类 芽胞杆菌 抗菌化合物 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金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特性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引起福州某养殖场内金鱼腐皮病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鱼皮肤溃疡处分离纯化出一株革兰氏阴性优势菌JY01。形态学特征分析显示该菌株为杆状、携带极生鞭毛,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其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相似度最高且聚为一个分支,结合API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确定菌株JY01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金鱼具有致病性,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且从其病灶组织中再次纯化到相同的菌株,对金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5.1×106cfu/mL。采用30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Y01对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多粘菌素B等14种药物敏感。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含有240个毒力基因和175个耐药基因。本研究首次对分离自金鱼的维氏气单胞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系统分析,为由该菌引起金鱼溃疡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其病害的防治研究累积资料。


禽坦布苏病毒及其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福建畜牧兽医 》 2021
摘要:本文围绕禽坦布苏病毒的分类与基因组结构、结构蛋白与功能、非结构蛋白与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禽坦布苏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谷壳垫料颗粒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得到异位发酵床垫料颗粒精准的离散元模型接触参数,以谷壳作为发酵床垫料,对谷壳部分物理参数及其物理力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利用离散元仿真软件进行谷壳堆积角的模拟试验.选用Hertz-Mindlin(no slip)模型作为颗粒之间的接触模型,以堆积角作为评价指标,选取谷壳间的静摩擦系数、谷壳间的滚动摩擦系数及谷壳的剪切模量3个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与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相结合对垫料谷壳颗粒离散元模型参数进行筛选,得到对谷壳堆积角有显著影响的参数,从而来找出最佳参数组合,使得模拟试验中颗粒的堆积角与现实中颗粒的自然堆积角一样,从而建立准确的离散元仿真模型.结果表明:颗粒堆积角影响比较明显的参数有静摩擦系数、滚动摩擦系数和剪切模量3个参数,且静摩擦系数影响最大.剪切模量为3.75e+8Pa,静摩擦系数为0.41,滚动摩擦系数为0.15时,模拟试验的堆积角值与实际谷壳颗粒的堆积角值最为接近.说明试验标定的参数精准,可以为颗粒床离散元仿真建模基本参数的标定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翻抛刀具的设计提供研究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