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仔稚鱼的极性脂——磷脂研究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总结了饲料磷脂对仔稚鱼在成活率、生长、抗御外部压力的耐受性以及畸形鱼发生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饲料中缺乏磷脂对仔稚鱼的影响比对幼鱼的影响更明显 ,仔稚鱼饲料中的磷脂含量应高于幼鱼饲料中磷脂的含量。仔稚鱼对饲料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肌醇的需要量占饲料的 1%~ 3% (干重 )。用磷脂作为必需脂肪酸和能量的来源在仔稚鱼中的消化率高于中性脂的消化率。饲料磷脂可以增强仔稚鱼体内的脂类运输能力


3种对虾种间RAPD遗传标记
《海洋水产研究 》 2002 CSCD
摘要:用 RAPD技术对对虾属中凡纳对虾、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基因组 DNA的特异性遗传标记进行分析 ,筛选了 OPK和 OPE两个系列 40个引物 ,有 3 7个引物获得了片段长度在 2 5 0~ 2 2 0 0 bp之间且重复性良好的谱带 ,其中 3 4个引物均可以将 1种、2种甚至 3种对虾分别区别开来。共获得了2 64个扩增片段 ,其中 3种对虾特异性片段 95个 ,每个引物分别获得了 1~ 7个大小不等的片段 ,凡纳对虾获得了 2 8个特异性片段 ,日本对虾获得了 3 2个特异性片段 ,中国对虾获得了 3 5个特异性片段。通过 Popgene1 .3 2种群遗传分析软件包计算结果表明 :日本对虾与中国对虾的遗传距离最大 ,高达 0 .90 96;日本对虾与凡纳对虾的遗传距离次之 ,为 0 .860 8;凡纳对虾与中国对虾的遗传距离最小 ,其值为 0 .62 1 9。根据遗传距离指数 ,用 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 ,构建系统树。


胶州湾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
《水产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 0 0 0年 1月 - 12月 ,跟踪调查了胶州湾养殖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情况 ,对养殖海域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 ,并对大规模死亡期间发病栉孔扇贝进行了病理学观察。调查结果显示 ,胶州湾养殖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呈暴发性并集中在 7月下旬的高水温期。发病高峰期在 7月 2 1日至 7月 2 7日 ,最高时点患病率达 14 .5 % ,7月份的月死亡率为 5 8.0 %。至 8月 3日累积死亡率达 90 .0 % ,患病贝死亡率接近 10 0 %。发病期扇贝壳高平均为 5 .0± 0 .9cm。,养殖栉孔扇贝半数死亡时间在 7月 2 3日。通过对水环境因子、病原性生物因子的调查分析及病理学观察表明 ,栉孔扇贝的大规模死亡可能是由生物性因子 (病毒 )所致 ,而与环境中理化因子可能无直接的相关关系


大菱鲆产卵季节对卵子的生物学及生化特征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 2 0 0 0年 6— 8月 ,采用现场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 ,研究了大菱鲆雌鱼产卵盛期和产卵晚期卵子的生物学特征及生化组成。结果表明 ,大菱鲆卵子的生物学特征及生化组成随着产卵季节的进程而改变。产卵晚期的卵子卵径小于产卵盛期 ,每粒卵子含水量及重量均高于晚期 ,盛期卵子的粗蛋白、脂肪、灰分占干重的百分比低于晚期卵子。在产卵晚期 ,中性脂所占比率略有增加 ,磷脂所占比率略有下降。产卵晚期的脂肪酸 1 8∶ 3 (n- 3 )、2 2∶ 4(n- 6 )水平比产卵盛期有明显增加 ,而 2 0∶ 5 (n- 3 )、2 0∶ 4(n- 6 )、2 2∶ 5 (n- 3 )和 2 2∶ 6 (n- 3 )的水平则明显下降。产卵盛期卵子的孵化率和存活力要高于晚期


掩护海水养殖网箱的浮式防波堤的消浪特性
《中国水产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障海水养殖网箱在风浪中的安全及良好的海水交换功能 ,采用浮式防波堤掩护是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该防波堤具有轻便、机动、经济等优点。模型试验结果表明 ,浮式防波堤 (箱式浮堤和筏式浮堤 )对于深水短波具有良好的消波效果 ,当水深与波长比 >0 .5 ,不论何种浮堤方案均能得到较好的消波效果 ;当水深波长比 <0 .2 ,不论何种浮堤方案消波效果均较差 ;相比之下 ,轻型筏式浮堤具有良好的实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