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草莓FabHLH3基因克隆表达分析与过量和干涉表达载体的构建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八倍体草莓品种越心(Fragaria×ananassa cv.Yuexin)为试材,利用RT-PCR技术从果实中克隆出FabHLH3基因全长编码序列,运用生物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FabHLH3基因在不同组织、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光质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FabHLH3基因的CDS全长2 094 bp,编码697个氨基酸残基,该蛋白质理论分子量约为77.43ku、等电点(p I)为6.05;经DNAMAN分析,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二倍体森林草莓(F.vesca)Fvb HLH3基因的一致性分别为92.04%和90.87%。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bHLH3基因在叶、叶柄、花和果实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随着果实发育,FabHLH3基因表达量逐渐增加,在半红期达到最高,红果期开始下降。此外,FabHLH3基因的表达还受到红光和蓝光的诱导。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了FabHLH3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p Green-FabHLH3和干涉表达载体p Green-FabHLH3i,为进一步验证FabHLH3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草莓 FabHLH3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过表达和干涉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金非酶标记免疫传感器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用于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的非酶标记免疫传感器,本研究以还原氧化石墨烯为基板固定的Au NPs作为电化学标记,以免疫磁性纳米微球(IMNPS)为捕获探针。以修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抗体(Anti-L.monocytogenes)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金(r GO/Au NPs)作为非酶标记物与富集L.monocytogenes的IMNPS形成夹心结构,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夹心结构复合物吸附在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表面,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进行分析。该免疫传感器检测L.monocytogenes的DPV响应信号在10~3 cfu/m L~10~9 cfu/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933x-0.01996,R~2=0.99367,检出限为1.8×10~4 cfu/mL(S/N=3),即在检测3μL的检测样品中54 cfu的L.monocytogenes即可被检出。本研究所制备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成本低,操作简便,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关键词: 免疫磁性纳米微球 纳米金 氧化石墨烯 免疫传感器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农业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研究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1979—2006年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时间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979—2006年富阳区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从17.3 g·kg~(-1)增长到18.5 g·kg~(-1)。根据半方差模型分析结果,富阳区1979年和2006年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在空间自相关上均表现为中等强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依次为菜地>林地>水田>旱地>未利用地>园地。研究区内土壤有机碳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措施差异。城镇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废水与废弃物,以及工业特别是造纸产生的工业废水的处置方式,农业生产中不同种植方式下有机肥和化肥的使用情况,均对研究区土壤有机碳水平的高低和空间异质性有直接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土壤有机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地统计 时空变异 土地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萝卜发酵饮料菌株筛选、鉴定及品质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萝卜乳酸型发酵饮料专用菌株,研制营养与风味良好的萝卜原汁发酵饮料,对自然发酵的萝卜原汁饮料进行梯度稀释、划线分离,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所得产品的营养成分、乳酸菌数量及香气成分进行分析。获得5株革兰氏阳性产酸菌,其中YZ18产酸迅速、产香浓郁且重现性好,因此选作发酵萝卜原汁初始菌株。YZ18菌落呈白色或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中央凸起,菌株传代稳定。经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YZ18为肠膜明串珠菌属菌株,其发酵液总糖含量为21.30 g·100g~(-1),总酸含量为3.63 g·kg~(-1),pH值为3.61,酸甜适宜;乳酸菌数量级达到108cfu·m L~(-1)。发酵液香气成分较萝卜原汁丰富,不仅含有酯类、硫化物,还含有烯烃类、醇类。YZ18适宜作为白萝卜原汁乳酸发酵型饮料的发酵菌株,所得饮料酸甜可口、香味浓郁,为进一步研制萝卜原汁饮料提供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白萝卜 发酵饮料 乳酸菌 肠膜明串珠菌 品质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蛋白致敏小鼠模型构建及主要过敏原的双向电泳联合质谱鉴定

中国食品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中国对虾蛋白致敏小鼠模型并研究关键过敏原。方法:采用液氮研磨结合裂解液裂解对虾肌肉提取蛋白浸出液,用不同剂量的中国对虾蛋白和弗氏佐剂的混合液腹腔注射诱发ICR小鼠致敏,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和IgG1水平在激发期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并观察致敏小鼠行为评分,建立动物致敏模型;利用双向电泳分离虾蛋白,并与阳性血清免疫印迹,从而通过质谱分析其主要过敏原。结果:3组不同剂量的虾蛋白浸出液都能使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且剂量越高过敏反应越显著;其中,高剂量组(1.0 mg)小鼠血清特异性IgE和IgG1抗体含量显著升高(P<0.05),出现瘙痒、嘴角红肿等现象,过敏症状最显著。通过双向电泳联合质谱鉴定发现,能与阳性血清反应的蛋白有两种,一种蛋白分子质量为40.2ku,等电点分别为6.0和6.2,经比对为精氨酸激酶;另一种蛋白分子质量为35.8 ku,其等电点为4.6,经比对为原肌球蛋白,通过Mascot数据库分析比较得到这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结论:中国对虾蛋白可引起小鼠过敏反应,其主要过敏原为原肌球蛋白和精氨酸激酶,其中精氨酸激酶可能存在不同蛋白质修饰的两种形式。

关键词: 过敏原 双向电泳 免疫印迹 质谱 中国对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枣幼苗根尖离子流对NaCl胁迫的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从离子动态运输方面了解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耐盐机制和揭示沙枣种源间的K~+/Na~+平衡调控差异,该研究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NMT)测定银川种源(盐敏感型)和阿拉尔种源(耐盐型)沙枣幼苗根系在3种不同NaCl处理方式下的离子流:1)在150 mmol·L–1 NaCl胁迫24 h后的Na~+和K~+离子流;2)NaCl瞬时处理后的K~+和H~+的动态离子流;3)先NaCl胁迫24 h,再用Na~+/H~+逆向转运体抑制剂阿米洛利(Amiloride)和K~+通道抑制剂氯化四乙胺(TEA)处理后的Na~+和K~+离子流。结果表明:NaCl胁迫24 h后,沙枣根系Na~+和K~+外排净流量显著增加,并且银川种源沙枣幼苗根系Na~+净流量显著低于阿拉尔种源,净流量分别为720和912 pmol·cm~(–2)·s~(–1),而K~+外流净流量显著高于阿拉尔种源。瞬时NaCl处理后,沙枣根系K~+的外流迅速增加,并且银川种源的K~+外排净流量始终高于阿拉尔种源,而H~+由内流转为外排,阿拉尔种源的H~+净外流量大于银川种源。NaCl和NaCl+Amiloride处理下,阿拉尔种源沙枣幼苗Na~+外流的净流量均大于银川种源,但K~+外流的净流量均小于银川种源,而在对照和NaCl+TEA处理下,Na~+和K~+的净流量在两个种源间无明显差异。研究证明NaCl胁迫造成根系Na~+积累和K~+外流,沙枣幼苗为减少Na~+积累,通过根系Na~+/H~+逆向转运体将Na~+从体内排出,并且耐盐型种源沙枣幼苗根系在NaCl胁迫时能更好地维持体内的K~+/Na~+平衡,其原因主要在于具有较强的Na~+外排能力和较弱的K~+流失。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发掘优良耐盐沙枣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沙枣 NaCl胁迫 离子流 种源 Na+/H+逆向转运体 K+/Na+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州沿海小型海岛植物丰富度和β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

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2-2015年调查了温州沿海20个小型无居民海岛的植物组成,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366种,隶属于95科244属,其中草本植物226种木本植物140种。拟合了5个种-面积关系模型,采用赤池信息量AIC对模型进行选择,发现种-面积-生境类型关系模型SAH_nR权重系数最大,为40.26%,两种断点回归种-面积关系模型BR-SAR权重系数分别仅为6.94%和0.43%,表明基于这20个海岛拟合的种-面积关系不存在小岛屿效应。岛屿植物物种丰富度主要受面积A影响,离大陆距离,I_m对丰富度无显著作用;偏相关分析表明除A外,周长/面积比PAR和岛屿生境多样性指数H_d显著影响了植物丰富度,其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植物总丰富度S=76.714+1.696A-0.046PAR,R~2=0.839;木本植物丰富度S_(-woody)=6.525+0.455A+24.544H_d,R~2=0.697;草本植物丰富度S_(-herbaceous)=66.899+1.285A-0.04PAR-23.434H_d,R~2=0.865。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分析中岛屿空间特征参数对岛屿物种相似性指数重要性排序为:I_m(0.61)>I_i(0.56)>PAR(0.49)>A(0.20)>岸线长度Per(0.14)>生境类型H(0.072)>岛屿高程E(0.065)>岛屿形状指数SI(0.05)。由此可见,近岸的小型海岛植物丰富度并不总是由岛屿面积来决定;隔离度对岛屿植物β多样性影响较大。

关键词: 岛屿生物地理学 物种丰富度 种-面积关系 空间特征 小岛屿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藻修复富营养化海域与内陆缺碘环境的潜力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系统测定了采自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的大型海藻——海带的主要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水平,分析了海带营养元素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对富营养化海域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显示,海带中的氮、磷和碘的含量分别是海水中相应元素含量的9.80×104倍、2.00×105倍和5.80×104倍.同时,利用海带制成海藻有机碘肥,培育富碘蔬菜,其碘含量可比普通蔬菜高10余倍.揭示了外源碘对提高土壤碘背景含量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从而建立了海带修复生态环境的潜在模式,将修复沿海水域富营养化和改善缺碘生态环境的技术串联起来,为建立包括规模化海带养殖、海带发酵提取生物质能源、海藻有机碘肥生产、含碘植物性食品培育在内的生态产业链,提供了技术路线.

关键词: 碘缺乏病 海水富营养化 海带 海藻碘肥 生态修复 生态产业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Pht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进化和表达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是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利用Phytozome数据库,通过拟南芥Pht1家族、水稻OsPht1家族基因序列在高粱全基因组中的同源比对,鉴定并获得了11个高粱Pht1家族成员的基因序列、基因结构、蛋白序列和染色体定位等信息。利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了11个SbPht1基因在缺磷和高磷处理下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缺磷条件下,大部分SbPht1基因表达量上升。高磷胁迫下,SbPT1、SbPT4、SbPT6、SbPT7、SbPT8、SbPT9和SbPT10在根中的表达量上升,SbPT3和SbPT5在地上部的表达量上升。分析高粱全基因组磷转运蛋白,对于研究植物在磷吸收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改良植物吸收和利用磷素意义重大。

关键词: 高粱 磷元素 磷转运家族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新产区杨梅枝枯的病原菌鉴定及土壤营养元素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云南新产区杨梅枝枯的原因,利用科赫氏法则确定了引起枝枯的病原菌,依据形态学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且对发病定植苗及其容器苗、健康定植苗和本地生长的杨梅树土壤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起云南杨梅枝枯的病原菌为异色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果园内的发病定植苗与健康定植苗相比,磷、硼、钾、钙、锌元素含量都显著升高,升高幅度在55.8%~511.5%,氮的含量也略有升高(9.2%),说明果园内的定植苗处于一种相对富营养的土壤环境;与本地生长的健康杨梅树土壤相比,容器内的植株土壤磷、钾含量大大升高,升高幅度为203.2%~431.6%,镁的含量也略有升高(27.6%),其他营养元素含量都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28.6%~96.9%,表明容器苗的土壤相对本地生长的健康杨梅树来说,各元素含量不太均衡。该研究结果可为指导云南杨梅新产区的病害防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 杨梅 枝枯 病原菌 异色拟盘多毛孢菌 土壤营养元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