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叶菜专用型甘薯新品种(系)茎尖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性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叶菜专用型甘薯茎尖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筛选优质菜用甘薯品种及其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测定华南地区11个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系)茎尖的总酚含量,并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3种方法评估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品种甘薯茎尖总酚含量及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存在显著差异,各指标平均值分别为3.64(±0.90)mg/g(GAE)、249.94(±71.47)μmol/g(TE)、253.06(±58.76)μmol/g(TE)、375.64(±107.20)μmol/g(TE),且不同颜色甘薯茎尖FRAP存在显著差异。甘薯茎尖总酚含量与ABTS、DPPH、FRA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11个叶菜专用型甘薯新品种(系)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其中GCS-3、FS-18和GCS-17-10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GCS-3和FS-18绿色茎尖叶菜型甘薯、GCS-17-10紫绿色茎尖叶菜型甘薯为优质菜用甘薯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颜色茎尖抗氧化能力和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果蔬保鲜的活性包装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鲜果蔬营养丰富,是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的主要来源,采后易发生衰老、腐烂等品质劣变.包装是果蔬采后重要的商品化处理方式,在保护果蔬产品质量安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包装作为递送载体,实现抗菌、抗衰老等功能的活性包装是食品包装技术的一大进步,其在果蔬采后保鲜方面效果显著.该文旨在探讨基于果蔬保鲜的常见的活性包装的特点、现状和应用,并分析了活性包装发展中过程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活性包装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活性包装 果蔬保鲜 抗菌 乙烯控制 湿度控制 除氧 二氧化碳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噬通路及其在顶复门原虫入侵发育中的作用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自噬(autophagy)是细胞通过降解自身大分子物质或破损细胞器等来维持胞内稳态的一种平衡机制.近年来在顶复门原虫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中发现,顶复门原虫不但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自噬并启动天然免疫途径清除寄生虫,亦可进化出独特的机制来抵抗宿主细胞自噬甚至利用其为自身生长提供条件.不同种类顶复门原虫与宿主细胞互作方式不同,所诱导的自噬信号通路亦不尽相同,深入了解二者互作机制及所诱导的自噬途径,对于胞内原虫的防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自噬进程中的信号调控及其对以弓形虫、疟原虫为代表的顶复门原虫入侵发育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自噬通路;顶复门原虫;信号转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耦合双水相体系提取茶皂素的工艺优化与机制探讨
《中国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茶皂素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天然活性物质,纯度是限制其应用和价值的关键因素.探究超声耦合双水相提取(Ultrasound-assisted two-phase aqueous extraction,UAATPE)油茶粕茶皂素的工艺条件及其提取机制,以开发纯度高且高效的提取技术,为油茶粕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油茶粕为原料,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影响得率的关键因素,经Box-Behnken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通过比较传统乙醇提取法和水提法的提取物得率和纯度,评价UAATPE法茶皂素提取效果;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油茶粕微观结构,初步探讨UAATPE法提取机制.[结果]影响茶皂素得率的关键因素为乙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和超声时间,经Box-Behnken设计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质量分数27.50%(w/w),硫酸铵质量分数19.60%(w/w),液固比50﹕1,超声时间32 min,超声功率300 W,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26.21±0.54)%.与传统乙醇提取法相比,UAATPE法的茶皂素得率虽差异不显著,但其纯度提高了6.57%(P<0.05).相较于传统水提法,UAATPE法提取的茶皂素得率和纯度分别提升了17.74%和40.23%(P<0.01).微观结构显示UAATPE法处理的油茶粕因超声波空化效应,加剧了油茶粕组织破坏,产生大量空洞和强烈表面收缩,有效促进油茶粕茶皂素释放.UAATPE提取过程,茶皂素在双水相系统中首先经过固液提取进入电导率高的底相,然后经液液萃取迁移至极性较大的顶相,从而达到初级纯化,提升茶皂素纯度的效果.[结论]采用UAATPE法可以显著提高茶皂素得率和纯度,为油茶粕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 油茶粕;茶皂素;超声波;双水相提取;Plackett-Burman设计;响应面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肉桂中酚类物质抗氧化和抑制糖消化酶活性比较研究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肉桂中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糖消化酶活性,以台湾土肉桂、清化肉桂、云野肉桂和西江肉桂4个品种肉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以及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粗提物抗氧化能力和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并对肉桂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其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UH-PLC-MS/MS法对4个品种肉桂游离态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肉桂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8.99~71.62 mg/g和46.49~58.05 mg/g,游离态多酚和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结合态多酚和黄酮含量;品种对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影响显著,其中台湾土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蔗糖酶的IC50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进一步通过UHPLC-MS/MS发现,原花青素类、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芦丁可能是肉桂抑制糖消化酶的主要活性物质.对不同品种肉桂生物活性差异的研究能够为肉桂的品种筛选、精深加工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的应用及其对猪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是蛋白质饲料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蛋白质饲料资源紧缺、饲料成本高涨和氮排放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在养猪生产中已有较多应用且备受关注,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低蛋白日粮容易导致猪只脂肪沉积增多,可能影响胴体性状.研究表明,当应用净能体系时,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在不影响生长性能的前提下,还可改善猪的生产性能和肉品质、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氮排放和节约生产成本.本文综述了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技术的应用及其对肥育猪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肉品质的营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椰子粕和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及卵巢发育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椰子粕和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及卵巢发育指标的影响,为椰子粕在蛋鸭饲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试验1:选择24周龄、体重接近的健康的山麻鸭种公鸭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鸭.禁饲36 h后,强饲代谢饲粮(50%椰子粕+50%玉米淀粉)和无氮饲粮(玉米淀粉),测定椰子粕表观代谢能、蛋白质表观利用率和氨基酸真利用率.试验2:选择健康、体重接近的福建龙岩麻鸭母鸭576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采用2×4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利用试验1椰子粕氨基酸真利用率配制试验饲粮,椰子粕添加水平分别为0、6%、12%、18%,复合酶添加水平分别为0和400 mg/kg.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1)椰子粕表观代谢能为9.29 MJ/kg,蛋白质表观利用率为30.13%,氨基酸真可利用率在45.58%~87.95%.2)饲粮椰子粕添加水平为6%和12%时蛋鸭产蛋率、日产蛋重显著高于饲粮椰子粕添加水平为0时(P<0.05),料蛋比显著低于饲粮椰子粕添加水平为0时(P<0.05).饲粮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椰子粕和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椰子粕添加水平对蛋鸭血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复合酶添加水平为400 mg/kg时蛋鸭血浆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饲粮复合酶添加水平为0时(P<0.05).5)饲粮椰子粕添加水平为12%和18%时蛋鸭优势卵泡数量显著高于饲粮椰子粕添加水平为0时(P<0.05).饲粮复合酶添加水平对蛋鸭卵巢发育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12%椰子粕可提高蛋鸭的生产性能,饲粮添加400 mg/kg复合酶对蛋鸭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显著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珍珠苦瓜新品种‘美玉二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珍珠苦瓜新品种‘美玉二号’是以雌性较强的中早熟自交系CP92-7为母本,中迟熟优质油瓜自交系M1107-B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第1雌花节位18.6~18.9节,第1个瓜坐瓜节位20.2~20.8节。瓜呈长圆锥形,果实浅绿色,油亮有光泽,圆瘤为主、间有条瘤。瓜长26.7~28.5 cm,横径6.38~6.53 cm,肉厚1.13~1.16 cm。单瓜质量397.7~427.5 g,单株产量1.66~1.89 kg,一般栽培产量约52 500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控方案分析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2
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会导致鸡气管炎、肾炎、输卵管炎、腺胃炎和蛋的品质下降等多种表现,严重影响养鸡业的经济效益。使用商品化疫苗免疫是防控IB的主要手段,但免疫失败时有发生。本研究对清远市某蛋鸡场采取了IBV毒株鉴定、疫苗筛选、免疫监测及生物安全等综合防控措施,使得该蛋鸡场IB疫情得以遏制,并迅速恢复生产,减少经济损失。将该综合防控技术推广至茂名市、广州市和清远市多家蛋鸡养殖企业,均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综合防控 蛋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