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麻黄鸡体质量与体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麻黄鸡体质量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分别测定了56日龄公鸡、63日龄母鸡(公母各30只)的体质量及8个体尺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麻黄鸡体质量与体尺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麻黄公鸡髋骨宽、胫围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胸角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胸宽、胫长性状变异程度较大,选育潜力大。公鸡体斜长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因子,其次是龙骨长,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39(P<0.01)和0.355(P<0.05),母鸡体质量与胸角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325,其他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公、母鸡的体质量与体尺性状指标都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公、母鸡累计贡献率分别占信息总量的74.218%和70.130%;公、母鸡简化的4个主成分中,以体质量、体斜长、胫长、髋骨宽、胸角和胸围对主成分的贡献最大,反映了麻黄鸡的体型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综上,麻黄鸡的选育信息中应包括体质量、体斜长、胫长、髋骨宽、胸角和胸围这6个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南雄和新会农田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掌握广东典型农田区域鼠情发生情况及不同栖息环境的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差异,为广东农田鼠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在粤北地区的韶关南雄和珠三角地区的江门新会2个监测点开展连续3年的农田鼠情监测,量化分析鼠种组成、种群数量及群落生物量结构等现状,并比较不同栖息环境的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差异.[结果]3年总捕获率为6.37%,836只捕获个体分属5种鼠类.其中黄毛鼠捕获数(589只)和生物量(322.34 g/百夹夜)皆占据优势.监测点农田鼠类基本群落结构可概括为"黄毛鼠+板齿鼠+卡氏小鼠+褐家鼠+黄胸鼠".鼠类种群数量逐月动态呈双峰型,每年有2个高峰期(1月和11月)和2个低谷期(4月和7月).冬季鼠类种群密度最高,平均捕获率为7.17(±2.49)%;春季最低,平均捕获率为4.86(±2.21)%.南雄监测点鼠类种群密度和生物量(8.38%±5.05%,727.92 g/百夹夜)显著高于新会监测点(4.88%±4.28%,472.52 g/百夹夜),2个监测点在鼠种组成、种群数量及群落生物量结构上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农田鼠类种群数量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皆存在明显差异.需提高农田鼠类监测及早期预警的准确度,并根据种植结构、栖息地条件的变化调整防控策略,以实现新形势下鼠害的可持续治理.
关键词: 农田害鼠 鼠种组成 种群数量 群落结构 生物量 栖息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多酚的解毒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饲料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多酚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菌、解毒等生物活性,是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在畜牧和水产应用十分广泛,但其解毒功能尚未被充分认知.文章综述植物多酚的解毒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植物多酚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酚;解毒;作用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梅州柚子茶加工工艺初探
《广东茶业 》 2022
摘要:本文从柚子清洗、沥干、开顶取肉、装填茶叶、固定、干燥和保存等方面具体介绍柚子茶加工工艺,同时分析影响柚子茶质量的因素,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柚子茶加工的方法,为柚子茶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浓缩技术在茶叶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中国果菜 》 2022
摘要:目前,茶浓缩汁的得率、风味及稳定性一直是制约茶饮料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也是阻碍茶饮料向高品质纯茶饮料升级的难题.浓缩技术是茶浓缩汁、茶饮料生产中的一个关键技术,不同的浓缩技术对茶浓缩汁的品质影响不同.常用的茶叶浓缩技术有真空浓缩、冷冻浓缩、膜分离浓缩等.本文针对上述几种浓缩技术的原理、特点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不同浓缩技术的发展前景与趋势,以期为茶叶浓缩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 茶叶;茶浓缩汁;真空浓缩;冷冻浓缩;膜浓缩;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平腹小蜂的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平腹小蜂是一类优良的卵寄生蜂,是寄生性天敌昆虫中已具有成熟的规模化繁殖技术和田间释放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害虫防治的天敌昆虫之一,在防治果树蝽类害虫方面效果显著。平腹小蜂的发育学、行为学、生态学、繁殖技术及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已有60多年历史,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高通量测序手段的应用促进了对平腹小蜂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研究领域也开始拓宽。本文从分类学、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共生菌、滞育、寄生机制、毒液蛋白和味觉受体基因等方面,对目前广泛应用于荔枝蝽和茶翅蝽防治的2种平腹小蜂,麻纹蝽平腹小蜂Anastatus fulloi Sheng&Wang和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近30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平腹小蜂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针提取液对茶园土壤养分及茶树生长的影响
《广东茶业 》 2022
摘要:为给优质茶树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生态茶园可持续发展,以盆栽、大田试验进行探究,以不施松针提取液和任何有机肥作为对照,探究松针提取液对茶园土壤及茶树生长的影响,以及与有机肥结合效果是否会更好.试验结果表明:松针提取液可显著提高茶园土壤的pH,有效阻控茶园土壤酸化;提高茶园土壤氮、磷、钾的含量;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高0.36、12.28-20.04个单位.当与有机肥结合时,pH值比对照组高0.95个单位,比单施松针提取液组高0.16-0.9个单位;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比对照组高28.62-47.5、0.5和0-4.83个单位,比单施松针提取液组高30.61-49.35、0.21-0.47和0-5.31个单位;H2O2酶、脲酶活性比对照组高0.12-0.24和0.16-0.94个单位,比单施松针提取液组高0.11-0.17和0.02-0.8个单位.松针提取液可促进茶树的生长、叶绿素的积累,促进茶树提前发芽,提高营养含量;当与有机肥结合时,显著提高茶叶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芽头数,根部叶部的全氮、全磷、全钾,茎部的全氮、全磷,叶片的可溶性糖、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0-0.12、0.03-0.31和0-4.85个单位,比单施松针提取液组高0-0.51、0.03-0.22和0-0.23个单位.综上所述,松针提取液可改善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土壤养分肥力和茶叶品质,且与有机肥结合时,效果更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粗胫翠尺蛾视蛋白基因的克隆及灯光对其表达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灯光防控技术在国内荔枝和龙眼主要产区被推广应用,为了探究该项技术对于荔枝龙眼梢期头号害虫——尺蛾的视觉刺激响应的影响,笔者以粗胫翠尺蛾为研究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结果和RACE技术获得2个视蛋白基因,并通过RT-qPCR技术分析2个视蛋白基因的发育模式以及在光照处理后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扩增得到TiLW和TiUV视蛋白基因分别编码374个和378个氨基酸,其序列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随机卷曲组成,均包含不同数量的视蛋白家族所特有的多个保守氨基酸位点.在粗胫翠尺蛾整个发育周期的不同发育阶段中,均可检测到2个视蛋白基因,但两者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有差异.在光照处理后,成虫头部TiLW和TiUV的表达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光照处理后24 h,TiLW在雌、雄虫头部分别上升12.96倍和降低8.61倍,而TiUV在雌雄虫头部分别上升1.75倍和降低3.10倍.TiLW和TiUV参与粗胫翠尺蛾在光照刺激下的应激过程,光刺激可引起粗胫翠尺蛾2个视蛋白基因表达变化.
关键词: 粗胫翠尺蛾 视蛋白 光刺激 灯光干扰技术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