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黑星病黄瓜新品种'津冬369'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瓜‘津冬369’是以高代自交系A14-35为母本,自交系B74A-7SR为父本育成的抗黑星病一代杂种。主蔓结瓜为主,雌花节率高,连续结瓜能力强,膨瓜速度快。瓜棒状,长36 cm,整齐顺直,无棱,把短,畸形瓜率低于10%;单瓜质量约260 g;瓜色深绿,光泽度好,刺瘤适中;果肉淡绿色,口感脆甜。丰产性好,不歇秧,长周期栽培总产量可达300 t·hm-2以上。耐低温弱光能力极强,高抗黑星病,抗枯萎病,中抗霜霉病和白粉病,适合北方地区越冬日光温室栽培。


基于高通量测序解析不同品种蓝莓表面菌群结构的多样性
《中国食品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蓝莓果实表面真菌菌群多样性,明确不同品种蓝莓表面的优势菌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北陆、蓝金、莱克西、奥尼尔蓝莓中ITS1区基因序列,比较不同品种蓝莓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发现:蓝莓主要的优势属为枝孢属、链格孢属;优势种为枝孢菌、链格孢、枝孢霉.由Simpson指数可知微生物群落丰度及群落多样性由高至低为莱克西、北陆、奥尼尔、蓝金.不同品种蓝莓表面的菌群结构与品种存在一定的聚类关系:北陆和莱克西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而其它样品间微生物群落差异较大,各品种蓝莓表面的主要菌落相对丰度差异较大,枝孢菌、链格孢、枝孢霉为主要差异菌种.研究初步明确了蓝莓表面菌群结构的多样性,为保证蓝莓贮藏期间的品质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道地中药材川贝母特异性PCR鉴别方法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建立快速检测中药材川贝母成分的特异性PCR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植物HMGR基因序列,根据同源性区域设计兼并引物,对川贝母及其易混品鳞茎基因组进行扩增.通过比对川贝母特异性DNA片段区域,设计引物扩增获得川贝母基原物种特异核酸片段.从川贝母基原鳞茎中提取DNA,设计特异引物对BMH-TF/BMH-TR,优化PCR扩增条件,通过特异性、灵敏度实验验证,建立特异性PCR检测体系.采用该方法从川贝母基原中扩增出一条120 bp左右条带,而非川贝母样品、空白对照在相同条件下无扩增条带,检测灵敏度为2 ng/μL,检测下限为4 ng.对10个市售药材的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该PCR法可快速、准确鉴别川贝母基原,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的优点.


腐植酸的组成结构及其对作物根系调控的研究进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综述腐植酸的结构及其对作物根系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腐植酸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进展]1)腐植酸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由C、H、O、N和S等元素构成.腐植酸是多价酚型芳香族化合物与氮化合物的缩聚物,其裂解产物主要有烷烃类、饱和醇类、非饱和线性醇类、吡啶类等,其形成机制主要基于氨基糖缩合理论、多酚理论和木质素理论.采用核磁共振、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面加强拉曼光谱、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和X射线吸收光谱法表征可知,各类来源腐植酸中均含有芳香碳、羧基碳、羰基碳和羟基碳等结构.化学改性可以改变腐植酸的功能组成,而氧化是增加腐植酸含氧官能团数量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使腐植酸或者煤中的H/C值、O/C值提高,腐植酸分子量向小分子量方向转移,增加羧酸、醇、胺、酯、醚等含氧基团数量.2)腐植酸含有很多活性官能团,具有较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活性.腐植酸活性功能团对养分的有效性有双向调控,可影响植物生长的原生代谢和次生代谢过程,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与其结构关系密切,它可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提高土壤中养分含量,综合调控作物生长环境,改善作物体的养分吸收、同化和利用状况.3)根系对腐植酸的响应是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的最初动力,它可通过影响根系形态、根系养分吸收、根系基因表达等来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腐植酸对作物根系的作用效果受其来源、浓度、分子量、官能团、结构和成分的影响.[研究展望]今后应加强腐植酸结构特征研究,提高对腐植酸效果的机理认识.腐植酸对作物生长调控特别是对作物根系的调控机理的研究方式与实际有较大差距,因此,建立非破坏性手段还原腐植酸的结构特征,研究腐植酸对作物根系生长的作用机理,值得重视.
关键词: 腐植酸;结构;氧化;根系调控


基于矿物元素指纹技术的‘富士’苹果产地溯源
《中国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富士’苹果果皮矿物元素含量的地域特征及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有效的判别指标,建立‘富士’苹果产地溯源模型,实现‘富士’苹果产地识别。【方法】以我国两大主产区(渤海湾产区和黄土高原产区)的124份‘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ICP-MS)测定果皮中常量元素钠(Na)、镁(Mg)、钾(K)、钙(Ca),微量元素钒(V)、铬(Cr)、锰(Mn)、铁(Fe)、钴(Co)、镍(Ni)、铜(Cu)、锌(Zn)、砷(As)、钼(Mo)、镉(Cd)、锑(Sb)、钡(Ba)、铅(Pb)、铀(U),稀土元素钇(Y)、镧(La)、铯(Ce)、镨(Pr)、钕(Nd)、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共31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并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富士’苹果的产地溯源。【结果】渤海湾产区和黄土高原产区的果皮样品中矿物元素Mg、Ca、Na、Fe、Mn、Cu、Ba、Ni、Nd、Pb、V、Ce、Pr、La、Dy、U、Ho和Co含量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1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可对两大产区的样品进行初步聚类。利用线性判别分析,筛选出10种矿物元素(Mg、Ca、Cr、Mn、Fe、Ni、Gd、Tb、Dy、U)作为判别两大产区‘富士’苹果地域来源较好的指标,所建立的判别模型,对原始整体判别率为92%,交叉验证判别率为89.5%。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确定Co、Ba、Ho、Dy、Pr这5种矿物元素在样品分类中起关键作用,模型的产地鉴别准确率可达98%,实现了两个产区‘富士’苹果的产地溯源。【结论】‘富士’苹果果皮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溯源部位。稀土元素Dy、Ho、Pr、Gd、Tb的含量可作为‘富士’苹果产地溯源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富士’苹果产地溯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研制关键环节质量控制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转基因产品检测方法开发、身份鉴定和产品成分定性、定量检测过程中,标准物质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本研究对标标准物质申报要求,着重对比了基体标准物质、基因组DNA标准物质、质粒标准物质三种类型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提出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为促进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研制过程标准化、提升研制报告编制质量、提高申报通过率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转基因检测 基体标准物质 质粒DNA标准物质 基因组DNA分子标准物质 关键环节


库存稻糙米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库存稻糙米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雄性肉鸡21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4个稻糙米组分别用黑龙江粮库储存1年(H1组)或6年(H6组)的粳稻糙米、安徽粮库储存1年(A1组)或4年(A4组)的中晚籼稻糙米,100%替代基础饲粮中的玉米.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4种库存稻糙米对21、42日龄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42日龄肉鸡的屠宰性能、胸肌和腿肌pH、熟肉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仅A1和A4组42日龄肉鸡胸肌的滴水损失显著升高(P<0.05).2)与CON组相比,4种库存稻糙米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血清白蛋白(ALB)含量(P<0.05);H1和H6组21日龄肉鸡血清总蛋白(TP)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CON和A1组相比,A4组21日龄肉鸡血清TP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CON组相比,4种库存稻糙米显著升高了21、42日龄肉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P<0.05).与H1组相比,H6组21、42日龄肉鸡血清过氧化氢酶(CA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A1和A4组之间21、42日龄肉鸡血清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4)与CON组相比,4种库存稻糙米显著升高了21日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42日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H6组42日龄肉鸡血清IgG和IgM含量显著低于H1组(P<0.05),而A1和A4组肉鸡血清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1)与储存1年的稻糙米相比,黑龙江粮库储存6年的粳稻糙米降低了肉鸡的血清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安徽粮库储存4年的中晚籼稻糙米降低了肉鸡生长前期血清中TP的含量.2)品质良好的库存稻糙米替代玉米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可作为安全优质的能量饲料原料用于肉鸡饲粮配方.
关键词: 库存稻糙米;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


采后1-甲基环丙烯与自发气调处理对冰温贮藏火柿软化及相关生理变化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柿果实采后快速软化的问题,以火柿为试材,探究1.0 μL/L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气调贮藏(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MA)及二者协同处理(1-MCP+MA)对有、无萼片火柿采后冰温(-0.5±0.3)℃贮藏期间软化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方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火柿软化.保留萼片联合MA处理维持贮藏环境内高CO2、低O2体积分数效果最好,并能有效抑制β-半乳糖苷酶活力.去除萼片联合1-MCP处理在延缓果肉硬度下降、抑制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降低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减少总黄酮损失方面效果最佳;1-MCP+MA协同处理可明显延缓果皮硬度下降,减少VC、总酚损失.此外,去萼片处理有效延缓了火柿二次乙烯释放高峰.综合分析不同方式贮藏的火柿品质,去除萼片联合1-MCP处理能显著延缓火柿软化进程,对冰温贮藏火柿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本研究可为柿果保鲜新技术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融合HACCP体系的农产品区块链追溯系统精准上链机制改进
《农业工程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可信追溯已成为追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区块链技术核心是解决上链以后信息不能篡改,而如何确定哪些信息上链并进行上链前信息验证是目前区块链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以果品为例,融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和区块链技术,改进农产品区块链追溯系统的上链机制并设计实现系统。通过对果品供应链进行危害分析挖掘其关键信息作为上链信息,并提取五个关键控制点(CCP1生产、CCP2加工、CCP3仓储、CCP4物流、CCP5销售);在确定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对上链信息进行限值判定,在阈值范围内进行上链;构建数据异常和质量安全预警模型,对关键控制点处上链后的信息实时监控,智能反馈;从而构建“上链前关键信息挖掘-上链中信息事实判定-上链后信息智能反馈”的上链机制改进方法;围绕改进后的上链机制,编写阈值判定、数据上链以及数据智能反馈3种合约实现改进后的上链机制,并基于Fabric环境完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将改进后的系统应用于北京市某果品企业,结果发现改进后的追溯系统平均吞吐量350交易量/s(Transactions per Second,TPS),每秒内可完成40条关键交易数据并发上链,相较于原有追溯系统提高14.85%,满足追溯系统的需求。此外,在3个月的现场监测中,共预警通知13次风险,企业根据预警级别作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可有效减少企业损失和和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区块链追溯系统、提升关键环节追溯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地区寄生烟粉虱的桨角蚜小蜂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挖掘本土天敌资源是害虫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spp.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之一,明确桨角蚜小蜂本地种类及遗传分化关系,对本土天敌资源挖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天津5个地区采集了 13个地理、寄主的桨角蚜小蜂种群,利用线粒体mtDNA COⅠ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进一步通过MEGAX、DnaSP 5.10等软件进行遗传分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采种群中包含2种桨角蚜小蜂,其中测得蒙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mundus mtDNA COⅠ基因序列20条(755 bq),未命名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sp.WTT-2016 mtDNA COⅠ基因序列20条(739 bq).两种桨角蚜小蜂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低,其中蒙氏桨角蚜小蜂Hd=0.368,Pi=0.00557,K=4.205;未命名桨角蚜小蜂 Hd=0.616,Pi=0.00106,K=0.784.错配分析表明,蒙氏桨角蚜小蜂在天津种群较稳定,近年来未出现扩张现象.
关键词: 桨角蚜小蜂 烟粉虱 线粒体mtDNA COⅠ基因 遗传多样性 错配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