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343条记录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花椰菜农药残留检测

包装工程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为了快速、无损地检测花椰菜上的农药残留,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分别对花椰菜上是否含有苏云金杆菌、高效氯氰菊酯和虫螨茚虫威等3种农药进行无损检测研究,并且跟踪研究检测效果最好的农药安全间隔期.方法 对含有农药和不含农药的花椰菜样本进行高光谱成像处理,提取感兴趣区域的光谱数据.剔除前后20个波段的原始光谱数据,以降低噪声的影响,针对剩余216个波段(950~1666 nm)的数据分别采用卷积平滑(S–G)、多元散射校正(MSC)和变量标准化(SNV)等3种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优化.为了提高判别运行速率,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提取3种农药光谱数据的特征波长,并建立偏最小二乘法(PLS)判别模型.结果 基于SNV优化后的PLS模型对花椰菜上3种农药的识别准确率相对最高,其中虫螨茚虫威农药样本的测试效果相对最好,识别率为100%,随后对该农药进行了连续7 d的检测,其结果符合农药的消散规律.结论 将高光谱图像技术应用于花椰菜的农药残留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花椰菜 高光谱技术 农药残留 数据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药同源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药同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食药同源"以药膳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健康构筑起坚固防线,更为我国中医药产业逐步迈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但市场上食药同源产品良莠不齐、以次充好和假冒伪劣等现象屡见不鲜.食药同源产品掺假手段复杂多样,食药同源产品的溯源技术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产地溯源技术以保障食药同源产品的"道地性"和"特色性"为主要目的,同时,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食药同源产品的真实性和食药同源产业的健康发展.该文以截至2021年6月的中文数据库知网、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s和Pud Med收录的期刊、硕博论文为基础数据,分析了溯源技术在食药同源产品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今后食药同源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食药同源 产地溯源 稳定同位素 矿物元素 近红外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黑星病黄瓜新品种‘津冬369’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瓜'津冬369'是以高代自交系A14-35为母本,自交系B74A-7SR为父本育成的抗黑星病一代杂种.主蔓结瓜为主,雌花节率高,连续结瓜能力强,膨瓜速度快.瓜棒状,长36 cm,整齐顺直,无棱,把短,畸形瓜率低于10%;单瓜质量约260 g;瓜色深绿,光泽度好,刺瘤适中;果肉淡绿色,口感脆甜.丰产性好,不歇秧,长周期栽培总产量可达300 t·hm-2以上.耐低温弱光能力极强,高抗黑星病,抗枯萎病,中抗霜霉病和白粉病,适合北方地区越冬日光温室栽培.

关键词: 黄瓜 黑星病 分子标记 一代杂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植株水浸提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秧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旨在明确苦瓜植株对后茬水稻的化感作用潜力,为稻菜轮作制度的应用提供指导.以苦瓜植株残体为试验材料,用培养皿法和水培法研究其水浸提液对3种水稻('特籼占25'、'博Ⅱ优818'和'Ⅱ优129')种子萌发和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水浸提液仅在浓度达0.20g/mL时降低了3种水稻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博Ⅱ优818'和'Ⅱ优129'的种子活力指数,使'特籼占25'的平均发芽时间延长1.13天,但发芽抑制率<20%、活力指数抑制率<30%.虽然水浸提液以剂量效应抑制'特籼占25'秧苗根系伸长,但有利于3种秧苗的总生物量向地上部分配;浓度≤0.15 g/mL时对苗高和总生物量无影响或有促进效应,浓度达0.20 g/mL时对总生物量的抑制率<28%.综合说明苦瓜对后茬水稻的化感抑制效应较弱.

关键词: 苦瓜;种子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水稻秧苗生长;生物量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MCP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货架品质的影响

包装工程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采前和采后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货架品质的影响,得到较优的1-MCP处理方式.方法 将"阳光玫瑰"葡萄分别进行1μL/L1-MCP采前喷施和采后熏蒸处理,处理后进行6 d常温货架期实验,以感官评分、质量损失率、固酸比、维生素C(VC)含量、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硬度和香气成分为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得到1-MCP的最佳处理方式.结果 1-MCP处理后的葡萄感官评分较对照(CK)组高10分以上,V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营养物质流失速度较慢,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较低,硬度较高,且在货架期6 d时CK组、采前1-MCP组、采后1-MCP组酯类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09%,8.25%,39.39%,差异显著.经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后得到3组葡萄得分排名为采后1-MCP处理组>采前1-MCP处理组>CK组.结论 1-MCP处理可有效维持"阳光玫瑰"葡萄的货架品质,且采后1-MCP处理组果实的货架品质优于采前处理组,说明在"阳光玫瑰"葡萄货架期保鲜中1-MCP宜于采后处理.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 葡萄 货架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软枣猕猴桃后熟过程中生理及品质变化规律

包装工程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的软枣猕猴桃品种在后熟衰老过程中生理及品质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性产生的内在原因.方法 将"桓优1号"和"龙成2号"软枣猕猴桃置于(20±1)℃下贮藏7 d,每天测定其呼吸代谢、营养成分、抗氧化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同时利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龙成2号"软枣猕猴桃的呼吸强度较高,果实硬度相对较低,并且有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Vc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桓优1号"的呼吸代谢缓慢,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高.通过对果实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龙成2号"在贮藏后期中胶层和细胞壁已经降解,结构松散且不完整,然而"桓优1号"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相对完整.结论 "桓优1号"因其呼吸代谢缓慢,耐贮性更好,但口感较差,而"龙成2号"具有较好的营养风味品质和抗氧化等特性,但其耐贮性较差.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合理选择软枣猕猴桃的栽培品种.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贮藏保鲜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7%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对6种陆生生物的毒性及环境风险评估

生态毒理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氢氧化铜是一种利用铜离子杀死孢子细胞的杀菌剂,对柑橘树溃疡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依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和《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对6种模式陆生生物:日本鹌鹑(Coturnix japonica)、蜜蜂(Apis melliferaL.)、家蚕(Bombyx mori)、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和蚯蚓(Eisenia foetida)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对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对鹌鹑急性经口半致死剂量(7 d-LD50)为225.9 mg a.i.·(kg bw)-1,对蜜蜂急性经口48 h-LD50为6.19 μg a.i.·蜂-1。在飘移场景下评估该农药对家蚕的风险,得到最外围一行桑树上的风险商(RQ):RQfr=3.083>1,风险不可接受;该农药在农田内对寄生性天敌赤眼蜂的危害商(HQ):HQin=9.702>5,风险不可接受。对土壤生物蚯蚓急性和慢性的RQ值分别为799.8和2 666,RQ>1,因此对土壤生物蚯蚓的风险不可接受。77%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对蜜蜂急性经口和鸟类毒性为中毒。环境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上述3项环境风险不可接受,说明农药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不能只停留在对某一类型模式生物的毒性分级上。基于目前发展趋势,更新评估手段,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是大势所趋。所以,更需要对农药进行全面研究,以提高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氢氧化铜 陆生生物 急性毒性 环境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千粒重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其耐热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春小麦灌浆中后期正逢高温天气,适于发掘与耐高温相关的QTL。本研究利用春小麦Avocet/Sujata重组自交系群体,自2016-2018年在石家庄藁城区和天津两地4个环境下种植,进行千粒重(TKW)、粒长(KL)和粒宽(KW)等性状QTL定位,探讨这些QTL与灌浆期高温和品种适应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在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20个QTL。其中,5个与粒长相关,4个与粒宽相关,11个与千粒重相关。在千粒重相关QTL中,有1个兼控粒长(QTkw-5A.1/QKl-5A),3个兼控粒宽(QTkw-2A.1/QKw-2A.2、QTkw-3B.2/QKw-3B和QTkw-6A/QKw-6A);3个QTL(QTkw-2A.1、QTkw-4B和QTkw-5A.1)可在不同环境下重复检测到。在2017年(持续高温环境)和2018年(高温+超高温环境)石家庄试点共检测到7个千粒重QTL,可能与耐高温有关。其中,有2个主效QTL(QTkw-2A.1和QTkw-5A.1),分别解释13.8%和17.3%的表型变异,5个微效QTL(QTkw-2A.2、QTkw-3B.1、QTkw-3B.2,QTkw-4A.2和QTkw-6A),解释7.4%~9.9%的表型变异。这些QTL可能在今后的抗干热风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石家庄试点共检测9个千粒重QTL,其中6个加性效应来自Sujata(5个可在2017年和2018年高温环境下被检测到),3个来自Avocet(2个可在高温环境下被检测到)。可见,聚合了多个优异位点可能是Sujata具有高千粒重和广泛适应性的遗传基础。

关键词: 春小麦 千粒重 籽粒形状 耐热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小麦籽粒代谢组学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肥料对小麦籽粒代谢物的影响,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与多元统计学的方法,对不同施肥条件下(常规施肥CK、缓控释肥一次性基施E、有机肥缓控释肥配施A、缓控释肥B、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的中信麦99籽粒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小麦籽粒中共检测到代谢物47种,主要为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糖类及其衍生物、酯类和其他有机物.与CK相比,B、E处理对促进小麦籽粒中有机酸类代谢物积累的效果较优,B、A处理对促进小麦籽粒中糖类代谢物积累的效果较优,B、NE处理对促进小麦籽粒中氨基酸类代谢物积累的效果较优;B、NE处理对促进小麦籽粒中总代谢物含量积累的效果最优,E处理效果次之,A处理效果最差.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籽粒代谢物中糖类和氨基酸类代谢物影响较大,通过富集20种差异代谢物,得到3条显著变化的代谢途径,分别为氨酰基-tRNA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异喹啉生物碱的生物合成.

关键词: 肥料 代谢组学 GC-MS 多元统计学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H10-6目标性状遗传稳定性分析

大豆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转G2-EPSPS和GAT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H10-6耐30%草甘膦水剂(孟山都,农达)目标性状在不同世代中的遗传稳定性,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了转基因大豆ZH10-6不同世代(T2~T4)、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器官中的目标蛋白含量。同时,通过喷施不同剂量的草甘膦,考察了3个世代转基因大豆对目标除草剂的耐受性。结果显示:供试转基因材料均能稳定检测出目标蛋白G2-EPSPS和GAT,且不同世代间的表达量基本一致。目标蛋白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籽粒中最低。在喷施相同剂量的草甘膦条件下,3个世代的转基因大豆ZH10-6的株高、成苗率和受害率均与非转基因对照大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对4倍中剂量的目标除草剂表现出了较强的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ZH10-6的目标性状能够在后代中稳定遗传。

关键词: 大豆 转基因 耐除草剂 目标性状 遗传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