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4种渔药对昆明裂腹鱼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淡水渔业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方法研究了在水温(16.5±0.5)℃、pH(7.70±0.25)条件下,高锰酸钾、三氯异氰尿酸、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敌百虫4种常用渔药对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鱼苗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4种药物中三氯异氰尿酸的24 h、48 h、96 h半致死浓度最低,分别为1.586、1.423、1.173 mg/L,敌百虫的最高,为473、407、302 mg/L。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高锰酸钾0.536 mg/L,三氯异氰尿酸0.347 1 mg/L,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5 mg/L,敌百虫90.41 mg/L。结果表明:4种药物中,三氯异氰尿酸、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和敌百虫可在生产中安全使用。
关键词: 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LC50) 安全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硝酸盐氮胁迫对罗非鱼(GIFTOreoohromisniloticus)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设置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0.75mg·L-1、1.50mg-L-1、3.00mg·L-1和5.00mg·L-1),研究了亚硝酸盐氮胁迫对罗非鱼(GIFTOreochromisniloticus)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补体c3)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均呈现出随亚硝酸盐氮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且当亚硝酸盐氮浓度小于1.50mg·L-1时,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低于1.50mg·L-1的亚硝酸盐氮不会对罗非鱼机体免疫力产生显著影响;而高于3.00mg·L-1的亚硝酸盐氮胁迫能够显著(P〈O.05)降低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最大下降率分别达到31.75%、27.40%、14.43%,从而显示出高浓度亚硝酸盐氮(〉3.00mg·L-1)能够对罗非鱼机体产生强烈的氧化胁迫和免疫损伤,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罗非鱼对致病菌的易感性.本研究认为,3.00mg·L-1可能是亚硝酸盐氮胁迫引起罗非鱼机体免疫力显著降低的阈值.
关键词: 罗非鱼 亚硝酸盐氮 免疫力 非特异性免疫酶 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nitrite nitrogen immunity nonspecific immune enzym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与隐色孔雀石绿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2
摘要:水产品质量事关国计民生,对其严格控制势在必行。在短期利益驱使下,水产行业中违规使用孔雀石绿(MG)事件时有发生,目前已成为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水产品中MG及其代谢产物—隐色孔雀石绿(LMG)残留的检测日益重要。本文针对现有主要检测方法及发展趋势进行概要综述。介绍了液相色谱法(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色谱学联用技术在MG和LMG检测中的应用,指出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拉曼光谱法等在MG残留量的检测方面,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孔雀石绿 隐色孔雀石绿 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免疫学法 前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萝种藻冷冻保存对其释放孢子量及孢子附着的影响
《热带海洋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海萝的非繁殖季节孢子育苗方法,进行了2个实验来研究海萝种藻冷冻保存对其释放孢子量及孢子附着的影响。1)6组不同风干程度海萝种藻在18℃冷冻保存6个月后取出在16℃水中进行孢子的释放,种藻风干到干重为原鲜重约25%的组,孢子的保存效果最好,该组种藻释放孢子量约为对照组(未经风干和保存的种藻)的77.6%,且孢子的附着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性不显著;2)风干到重量为原鲜重约1/4的种藻分别保存于18℃、36℃、80℃,在保存8个月后,每一保存温度下的种藻分别在8℃、12℃、16℃、20℃水中释放孢子,种藻在水温12℃下释放的孢子量最多;保存于36℃、80℃的种藻较保存于18℃的释放孢子量多。本实验结果为海萝的非繁殖季节孢子育苗找到一种简便的方法,也为该属藻类的种质保存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Ⅰ型胶原蛋白α1基因cDNA全序列克隆、组织分布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水产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CR和RACE方法首次克隆了编码草鱼肌肉Ⅰ型胶原蛋白的α1基因(COL1A1)的cDNA全长序列,为5772bp,其开放阅读框为4347bp,编码1448个氨基酸。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草鱼COL1A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金鱼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3.90%和93.60%,呈现出较高的保守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斑马鱼、金鱼处于同一支,亲缘性最近。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草鱼COL1A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7.2ku,理论等电点是5.44,为α螺旋β折叠三重螺旋结构蛋白。有18段三重螺旋重复域,22段低复杂度域,17个功能域。COL1A1蛋白有33~69,1249~1355两个绑定钙的区域和62~104一个绑定锌的区域。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的组织表达结果表明,COL1A1基因在草鱼肌肉、肠道、肝胰脏、鳃、皮肤、鳍条、肾脏和脾脏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皮肤、鳃、肾脏、鳍条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高于其他4个组织(P<0.05)。
关键词: 草鱼 Ⅰ型胶原蛋白 COL1A1 组织分布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平衡记分卡基础的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研究室绩效考核
《科技创新与应用 》 2012
摘要:为了解决目前研究所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平衡计分卡这一绩效考核系统来对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研究室的考核进行了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WISP基因家族的克隆、表达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水产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nt1诱导分泌蛋白(WISP)基因家族与CYR61、CTGF、NOV基因共同构成了CCN家族。研究通过鲤基因组序列与斑马鱼WISP基因编码区全序列的比对获得WISP1a、WISP1b、WISP2、和WISP3等4条序列。经过克隆、测序、比对拼接得到其开放阅读框,分别是1 089、1 077、1 038和1 026 bp,它们都是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构成,分别编码362、358、345和341个氨基酸。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鲤4个WISP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其中WISP1a、WISP1b和WISP2均含有4个模块,WISP3缺少第2个模块。通过RT-PCR检测WISP基因在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WISP1a鲤在13个组织中均有表达,皮肤中表达最高,脾、肠、卵巢次之,其他组织中表达较低。WISP1b在精巢、脑、皮肤、卵巢中表达较高。WISP2在血液、鳃中表达较高。WISP3在血液、脑、肝中表达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WISP基因在鲤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结果表明,除WISP3外,WISP1a、WISP1b和WISP2在前期表达较高,36 h表达最低,随后逐渐升高至第6天开始下降。
关键词: 鲤 Wnt1诱导分泌蛋白 克隆 基因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nirS型反硝化微生物多样性
《海洋与湖沼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nirS基因为分子标记,将PCR、克隆文库构建与测序和典范对应分析相结合,对珠江口表层沉积物nirS型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3个站位共获得180个nirS基因克隆子,隶属于62个OTUs,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在50%—100%之间。各站位OTU分布格局差异明显,范围在19—33之间,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62个OTUs形成了5个类群,分别与河口、海洋沉积物、海岸养殖排放废水、富营养化海湾及海水养殖沉积物等的反硝化微生物聚类在一起,表明珠江口作为海淡水交汇区具有独特的反硝化微生物群落分布格局,同时也指示了珠江口氮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盐度、氮相关营养盐水平(PON/TN、NH4-N、NO-N和NO-N)可能是影响其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nirS基因 反硝化微生物,多样性,沉积物,珠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