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鲤IGF2b基因内含子的克隆、基因组序列分析及慢病毒载体构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鲤IGF2b基因与鲤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建鲤为试验材料,克隆了IGF2b基因内含子,分析其基因组序列的特点,构建了IGF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同时观察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活性。结果获得鲤IGF2b 5 173 bp长度的基因组DNA序列(HM755899),共有3个内含子,4个外显子;在3'非翻译区存在2个CpG岛,在5'端非翻译区存在(T)n重复序列;除此之外,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质粒Lenti-IGF2b-IRES-EG-FP,转染293T细胞后,产生的重组慢病毒颗粒出现高表达绿色荧光,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IGF2b基因在293T细胞中高表达。这些结果将为研究IGF2b基因在多态性、表达方面与鲤生长性状之间的关联奠定基础。

关键词: IGF2b 内含子 慢病毒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鳞四指马幼鱼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观察

海洋渔业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多鳞四指马(Eleutheronema rhadinum)幼鱼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和组织显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多鳞四指马幼鱼的消化道从前到后依次是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口裂宽大,上下颌、犁骨和腭骨上均有绒毛状臼齿。食道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内含有粘液细胞。胃Y型,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及幽门部,胃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其间无杯状细胞,贲门部和盲囊部均有胃腺,而幽门部未发现。肠由前肠、中肠和后肠构成,Z字形,肠道系数为0.508,肠道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粘膜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粘膜层中并未发现肠腺的存在。由前肠到后肠粘膜皱褶的厚度和宽度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而肌层厚度则是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幽门盲囊菜花状,其组织学结构类似于肠道结构,但粘膜上皮中无杯状细胞。

关键词: 多鳞四指马 幼鱼 消化道 形态学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探讨我国农地流转的困境(英文)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地流转作为推动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方式,一直以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率仍然偏低。分析了农地流转中交易费用的存在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从农地产权安排、搜寻交易对象和价格发现、合约谈判以及合约执行4个方面探讨了农地流转中存在的交易费用,并针对流转中不同方面的交易费用提出降低交易费用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 交易费用 农地流转 规模经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纹锯鱼旨胚胎发育及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的观察

渔业科学进展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观察条纹锯鱼旨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研究其胚胎发育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特征、特点。采用Nikon E200显微镜对其胚胎发育形态及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进行连续拍照取样,详细描述了其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6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孵化温度、发育时间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条纹锯鱼旨的受精卵为球形、游离的浮性卵,平均卵径为0.950±0.039mm;条纹锯鱼旨受精卵孵化需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生成期和孵化期6个主要时期,在80目的孵化网箱中,水温20~20.5℃、盐度28~32、DO≥5mg/L、pH7.6~8.4静水微充气的条件下需要46h53min孵化;卵黄囊在仔鱼出膜2d后被吸收。

关键词: 条纹锯鱼旨 胚胎发育 卵黄囊仔鱼 受精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快速挂膜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的挂膜成熟是一个比较耗时的过程,通常需要30~40d。为解决这一技术瓶颈,该文在一个大型海水循环水养殖厂的生物滤池内进行了生物膜快速挂膜的中试试验。该养殖厂循环水养殖系统有并联的生物滤池4个,单个为跑道式2级串联结构,总容量为800m3,采用毛刷状聚乙烯丝为生物载体。试验设计为预先培养水质净化菌的种子液,制备经200目筛绢过筛后质量比为4:1的黏土和沸石粉超细颗粒混合物悬液,然后按103cfu/mL和5g/L的浓度在两级滤池中分别加入4种不同水质净化菌的种子液和"黏土-沸石粉"混合物悬液,静水充气培养8d后,生物载体上能够形成较为牢固的生物膜。打开循环水系统运行2d后,连续5d检测生物滤池进、出水口的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和COD(化学需氧量)含量,其5d平均消除率分别为:52.04%、17.24%、26.82%和62.94%。结果表明,与传统生物膜自然培养方法相比,该文所采用的挂膜方法将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的挂膜成熟提前了20d以上,起到了增速效果,在生产上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 生物滤池 生物膜 污水处理 循环水养殖 快速挂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确定在不同情况下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最佳策略和方法。[方法]分别取黄姑鱼幼鱼尾鳍条、波纹唇鱼再生鳍条、暗纹东方鲀前肾组织以不同的处理方法制备染色体,观察染色体形态并统计细胞分裂指数。[结果]所选用的制片方法都能够获得形态好并且图像清晰的细胞分裂相;分裂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肾组织细胞分裂指数最高,为2.45%,直接选取的鳍条最低,为1.06%;以肾组织为材料冷滴片和热滴片所得到的染色体质量也不同,冷滴片效果优于热滴片。[结论]结果为在不同研究目的下选取鱼类染色体制备策略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 染色体制备 鱼类 分裂相 分裂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附着基对刺参栖息趋向性的影响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单位体积平均聚集数量(Average Gathered Number of Unit Volume,AGNUV)和平均聚集率(Mean Attractive Rate,MAR)统计分析了刺参对10种附着基(石块、三角瓦、U形瓦、遮阳网、网笼附着基、竹制附着基、三孔砖、涡流式异形瓦、大多棱瓦、小多棱瓦)和8种栖息分布区域(池壁面、池棱角、池底面、附着基上、附着基下、附着基棱角凹槽处、附着基内、附着基外)的选择趋向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附着基诱集刺参的效果为:大多棱瓦>石块>三孔砖>小多棱瓦>U形瓦>涡流式异形瓦>三角瓦>网笼附着基>遮阳网>竹制附着基,且大多棱瓦集参效果与三角瓦、网笼附着基、遮阳网、竹制附着基、涡流式异形瓦差异极显著。本研究还发现刺参在水泥池棱角处的MAR(21.02%)高于池壁面MAR(8.23%)和池底面的MAR(15.68%);刺参在附着基下方和附着基内部的MAR分别高于在附着基上方和附着基外部的MAR。此外,实验结果也表明,1)大多棱瓦附着基对刺参具有最佳诱集效果;2)刺参对栖息位置具有选择趋向性,且不同时间刺参对栖息位置的选择存在显著性差异;3)石块、网笼附着基、遮阳网不宜作为附着基。

关键词: 刺参 附着基 栖息 趋向性 平均聚集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体中两种挥发性有机残留物的提取与检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2

摘要:目的研究水蒸汽蒸馏方法提取鱼体中挥发酚和硝基苯的效果,并研究鱼体中挥发酚和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自制水蒸汽发生器蒸馏提取挥发酚和硝基苯,并测定两种物质含量。结果水蒸汽发生器蒸馏法泡沫产生少,蒸馏过程稳定、容易控制,不存在暴沸现象。鱼体中挥发酚测定平均回收率在85.5%以上,硝基苯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6.83%。硝基苯出峰时间为10.051min,分离度高,检测时间短、消耗有机溶剂量少、试验简便,完全能够满足检测分析的需要。结论水蒸汽蒸馏提取法效果好,方法实用,便于操作,适用于处理后样品的分析测定,已应用于鱼体中挥发酚和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

关键词: 挥发酚 硝基苯 水蒸汽蒸馏法 提取 残留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官1号海带在不同海域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食品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黄官1号海带在大连和福建海域的一般营养成分、16种氨基酸及矿物质含量,并与大连北方早熟海带进行营养学对照评价。结果表明,地域的差异性对黄官1号海带营养成分的含量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成分差异:福建黄官1号海带中粗蛋白、褐藻胶、总氨基酸、Fe、P、K、Na等的含量高于大连黄官1号海带,而甘露醇的含量则低于大连黄官1号。在氨基酸的组成分析中:福建黄官1号海带的氨基酸组成均衡,必需氨基酸(EAA)占氨基酸总量(TAA)的39.7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0.66,均高于大连黄官1号海带的EAA/TAA比值与EAA/NEAA比值;但是在氨基酸的评分中,两者分数相差不大,均低于60分,受限氨基酸都为赖氨酸和蛋氨酸,因此黄官1号海带需要搭配其他的食物一起食用。

关键词: 黄官1号海带 成分分析 氨基酸 营养学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芩苷与甘草酸对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代谢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黄芩苷(baicalin,BL)和甘草酸(glycyrrhizin,GZ)口灌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探讨其对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在体内的代谢和肝微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YP1A、CYP3A活性的影响。异育银鲫连续7 d分别口灌黄芩苷(100 mg/kg)和甘草酸(100 mg/kg),以口灌玉米油作为对照。末次给药24 h后每组随机取10尾腹腔注射恩诺沙星(10 mg/kg),采用单个动物连续采血,HPLC测定血浆恩诺沙星和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cipmfloxacin,CIP)浓度,分析药动学及其参数;同时每组选取6尾检测肝微粒体CYP1A和CYP3A活性。结果表明:(1)黄芩苷(BL)和甘草酸(GZ)对恩诺沙星的吸收有明显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恩诺沙星峰浓度(Cmax)降低,曲线下面积(AUC)减少;(2)口灌BL和GZ后,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消除半衰期(t1/2z)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总体清除率(CLz/F)则增大,说明黄芩苷和甘草酸促进了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消除;(3)口灌BL和GZ后,BL组和GZ组的Cmax-CIP/Cmax-ENR比值分别为1.48%、2.22%,对照为0.95%;BL组和GZ组的AUC0-t-CIP/AUC0-t-ENR比值分别为2.16%、1.76%,对照组为1.7%。综合分析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峰浓度、Cmax-CIP/Cmax-ENR和AUC0-t-CIP/AUC0-t-ENR比值可以得出,黄芩苷和甘草酸对恩诺沙星N-脱乙基具有诱导作用;(4)与对照组相比较,BL组和GZ组的7-乙氧基异吩唑酮-O-脱乙基酶(EROD,CYP1A标志酶)和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CYP3A标志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说明黄芩苷和甘草酸对CYP1A和CYP3A都有诱导作用。结合以上结果,认为黄芩苷和甘草酸加速了恩诺沙星的消除和其代谢产物CIP的生成,很可能与诱导CYP1A和CYP3A活性有关。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恩诺沙星 药动学 黄芩苷 甘草酸 CYP4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