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种围网沉降数据仪的设计
《渔业现代化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在围网改进设计阶段常用模型网具进行模拟实验,其中沉降数据是其重要参数。设计了微型围网沉降数据记录仪。仪器采用MSP430F149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通过传感器模块获取水中的压强数据,经校正后储存在非易失固态存储芯片中;通过串口读出校正的压强数据,从中可以计算出围网的深度,结合数据采样频率计算出下沉速度。设计的数据仪具有体积小(5.2 cm×3.0 cm×2.1 cm)、重量轻(约33 g)的特点,仪器平均密度为1 007 kg/m3,接近海水密度,可在几乎不影响网具本身沉降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测量。试验表明,在2.6 m的量程内,相对误差≤1.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鱼同源框基因家族HoxA2b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ox基因家族是一组决定胚胎发育的关键基因,也是研究生物进化中染色体加倍和基因复制的重要模型之一。通过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鲤鱼基因组数据库的HoxA2b基因进行调取、序列分析比较,绘制4种同源进化树,结果发现:HoxA2b基因十分保守,大多数鲤科鱼类HoxA2b基因同源性在99%~100%;找到一段所有生物共有的保守序列,长度为188 bp,编码62个氨基酸;鲤鱼的HoxA2b基因与其他20种生物的保守区同源性在85%~100%,相对遗传距离在1.14~1.55之间;对碱基替代率进行分析发现非同义碱基替代率远远高于同义碱基替代率,认为鲤鱼的HoxA2b基因变异较大,与其他生物的HoxA2b基因遗传距离较远,可能与鲤鱼的基因组复制和染色体加倍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星体型人工鱼礁流场效应的数值模拟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工鱼礁在海中不同的投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流场效应,为了研究不同摆放方式下星体型人工鱼礁周围的流场分布,该文利用FLUENT软件,采用RNGk-ε湍流模型,模拟了不同流速(0.3、0.5、0.8m/s)及摆设方式对星体型人工鱼礁流场的影响,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其他研究方法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FLUENT数值模拟结果与其他数值模拟方法的结果基本相符,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能较好的反映人工鱼礁周围上升流和背涡流特征。其中,组合鱼礁横向摆放时,最大上升流速度、上升流面积及上升流高度均随布设间距的增大而增大,背涡流面积随布设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纵向摆放时,当两礁体间距为1.5倍礁体尺寸时,上升流高度、上升流面积和两礁体后背涡流面积达到最大值;两礁体间的背涡流面积随鱼礁间距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可为人工鱼礁在海底的投放方式和投放间距提供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抑制电导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有机酸
《分析试验室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梯度淋洗-抑制型电导离子色谱法检测水产品中有机酸的方法。在2~3个数量级范围内,该方法对目标化合物的检测线性良好。酒石酸的线性范围为15~500 ng/mL,检测限为0.05 mg/kg;柠檬酸线性范围为8~500 ng/mL,检测限为0.03 mg/kg。以大黄鱼、中华绒螯蟹、南美白对虾、文蛤为空白样品,加入酒石酸和柠檬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07和0.10 mg/kg,酒石酸的加标回收率介于84.4%~89.2%,RSD<6.5%,柠檬酸的加标回收率介于87.5%~93.8%,RSD<5.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洋贝类中镉、铬、铜和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海洋贝类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样品中镉、铬、铜和铅等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选择111 Cd、53 Cr、63 Cu和208 Pb等待测元素的同位素克服了质谱干扰。4种元素分别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检出限(3s)在0.005~0.17μg.L-1之间。镉、铬、铜和铅的回收率分别为94.7%,102.1%,101.9%,105.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分别为4.3%,3.8%,1.5%,6.0%。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微波消解 贝类 镉 铬 铜 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长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在镜鲤繁殖群体中的验证
《天津农学院学报 》 2012
摘要:利用大样本镜鲤繁殖群体分析和验证8个生长相关微卫星标记与体质量和体长的相关性。结果显示:8个微卫星标记在镜鲤繁殖群体中均获得了稳定、清晰的DNA条带,片段大小在100~322bp之间,共检测到33个等位基因、75种基因型。对每个微卫星座位的基因型与体质量、体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HLJ343与体质量、体长显著相关;HLJ319、HLJ302及HLJE339与体长显著相关。本研究用大样本随机群体证实了此4个QTL位点与体质量或体长性状具有相关性,下一步可根据优势基因型指导家系配组,开展基于QTL结果的分子聚合育种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汕尾遮浪角东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汕尾遮浪角东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情况,分别于2003年1月和2010年4月使用拖网和刺网对礁区和对比区进行了本底调查和跟踪调查,使用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和Pileou均匀度指数分析游泳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动情况,使用拖网调查资源密度指数和刺网调查渔获率指数分析渔业资源生物量的变动情况。拖网调查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资源密度是投礁前的3.078倍,种类数是投礁前的1.875倍,第一优势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资源密度是投礁前第一优势种叫姑鱼(Johnius dussumieri)的4.372倍。刺网调查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渔获率是投礁前的12.043倍,渔获种数是投礁前的1.333倍,礁区海域优势类群鱼类的渔获率显著提高,第一优势种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aurita)的渔获率是投礁前第一优势种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的13.035倍。拖网调查和刺网调查均表明,建礁后游泳生物的诱集效果明显,生物群落结构得到改善,资源量显著增加,表现出良好的资源聚集效果,形成了新的人工鱼礁增殖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贝类中三种高毒性麻痹性贝毒
《海洋渔业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灵敏可靠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检测技术是保障我国贝类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手段。本研究选取3-(2-呋喃甲酰基)-喹啉-2-羰醛(FQ)为荧光衍生试剂,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和柱前衍生荧光检测技术,建立了贝类中3种高毒性PSP毒素成分(STX、GTX1及NEO)的检测方法,对影响荧光衍生效率和色谱分离效果的各主要实验因素分别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最佳实验条件下,3种PSP毒素成分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保留时间(tm)及峰面积(PA)的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值分别小于3.1%和5.6%,当信噪比(S/N)等于3时,检测限范围为7~14μg.kg-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2%~92%,RSD值小于5.2%。该方法灵敏、稳定且可靠,可用于贝类中三种高毒性PSP毒素成分的日常分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条鰤源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年5月广东汕尾红海湾网箱养殖的五条鰤爆发主要症状为脾脏、肾脏出现许多灰白色小结节的疾病。从病鱼体内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SWZX5,为革兰氏阴性杆菌。SWZX5对剑尾鱼有强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为5.8×105CFU/g。综合细菌在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系统发育树等方面的研究结果,确认分离菌株SWZX5属于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15种中草药提取液的抑菌和杀菌试验显示,五倍子的功效最好,MIC和MBC均为0.05mg/mL;其次是黄连、石榴皮,两者MIC均为0.20 mg/mL,MBC均为0.40 mg/mL;黄芪功效较差。20种化学抗菌类药物的抑菌试验显示,分离菌株SWZX5对供试的氨曲南、恩诺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钠等16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苯唑西林等4种抗菌药物中度敏感或耐药。
关键词: 五条鰤 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 假结核病 鉴定 中草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