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丹参提取物对CCl_4诱导建鲤肝损伤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丹参提取物对建鲤肝损伤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质健康、无伤的建鲤120条,随机分成6组,每组20条。5个处理组,1个对照组。每日饲喂2次,连续饲喂8周。I组(CCl4)、II组(0.5%丹参提取物)、III组(1%丹参提取物),按0.05 mL/10g体重体内注射30%CCl4;IV组(0.5%丹参提取物)、V组(1%丹参提取物)体内不注射CCl4,只注射同体积植物油;VI为空白对照组,也注射同体积植物油。注射72h后采集建鲤的血清及肝组织进行化验。结果表明:与I组(CCl4)相比,III组(1%丹参提取物)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GPT)、天冬氨酸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活性有所增加(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显著提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IV,V组的上述指标则无明显变化,这说明1%丹参提取物对于抗CCl4诱导的肝损伤有较好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钢头鳟肌肉营养组成及评价
《营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钢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俗称钢头三纹鱼、钢头鲑、钢头鱼、极品三纹鱼等,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鲱形目(Clupeiformes)鲑亚目(Salmonoidei)鲑科(Salmonidae)鲑亚科(Salmoninae)太平洋鲑属(Oncorhynchus)。是鲑科鱼类的一种,属冷水性鱼类,适温范围广,生长快速,营养价值高。主要分布于美国、丹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银鲳第一次性周期性腺发育组织学
《海洋渔业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人工养殖银鲳的性腺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2月龄,养殖银鲳精巢处于第Ⅰ期;3~4月龄发育至第Ⅱ期;5月龄时发育至第Ⅲ期;6月龄时发育到第Ⅳ期;在7月龄时即能达到性成熟;在越冬的8~10月龄退化至第Ⅲ期,之后又开始重新发育,并在11~12月龄达到成熟。卵巢在3~4月龄时发育至第Ⅰ期;5月份发育至第Ⅱ期;6月龄发育到第Ⅲ期;7~8月龄的越冬时期卵巢退至第Ⅱ期;越冬之后的9~10月龄时卵巢继续发育,并在11~12月龄时达到性成熟。银鲳精巢和卵巢发育都为不完全同步型,且精巢发育较卵巢快。本研究为银鲳性腺发育及人工繁育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及其冻品中亚硫酸盐检测方法的改进及含量分析
《渔业现代化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虾及其冻品中添加亚硫酸盐造成的食用安全性隐患,研究其最佳检测方法。在GB/T 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中第一法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波长和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确定了25℃恒温水浴下,虾及其冻品中亚硫酸盐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为575 nm,最佳反应时间为17.5 min。运用该方法检测了市售鲜活虾、冷冻虾及虾仁等100份样品中亚硫酸盐的含量,发现有7份样品超标,亚硫酸盐最高含量为255.44 mg/kg;进一步对50份鲜虾样品仅做去头处理,检测发现有16份样品亚硫酸盐含量超标,最高达297.64 mg/kg。综合比较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建议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应增加虾中亚硫酸盐最大使用量的规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紫菜中镉(Cd)的形态
《水产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SEC-HPLC-ICP-MS)分析了紫菜中Cd的存在形态,结果发现,在紫菜水提取液中检测到3种Cd形态,根据其保留时间确定为植物螯合肽(PC)3-Cd、谷胱甘肽(GSH)-Cd和1种未知小分子有机态Cd,结合体外全仿生消化技术,研究了在唾液、胃、肠无机物和有机物(含消化酶)作用下,紫菜中Cd的主要存在形态,分析发现在紫菜胃全仿生提取液中,检测到2种未知小分子有机态Cd,其中以保留时间为24.2 min的Cd形态为主要存在形态。在肠全仿生提取液中检测到2种Cd形态,其中(PC)3-Cd是主要存在形态。有关(PC)3-Cd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还需进一步研究。实验确证了Cd在紫菜中的主要有机形态,为紫菜食用安全风险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镉 形态分析 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体外全仿生消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鳍鲷仔、稚、幼鱼消化道形态组织学观察
《南方农业学报 》 2012 CSCD
摘要:【目的】了解黄鳍鲷(Sparus latus)仔、稚、幼鱼消化道的形态组织学特征,为其发育生物学研究和鱼苗健康繁育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充实黄鳍鲷生物学研究文库。【方法】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的方法,对黄鳍鲷仔、稚、幼鱼消化道的形态组织进行观察。【结果】2日龄仔鱼消化道仅为一条未分化的管道;5日龄仔鱼消化道分化为食道、胃和肠道,食道黏膜上皮由立方状细胞组成,胃黏膜上皮由单层矮柱状细胞组成,二者均无黏膜褶皱,肠分化为小肠和直肠,小肠壁内部出现黏膜褶皱,直肠内壁无褶皱;7日龄仔鱼消化道进一步分化,各段管壁增厚,食道和胃内壁仍无黏膜褶皱,幽门盲囊开始分化,小肠黏膜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稚鱼消化道在质方面向幼鱼的基本型发育,食道、胃、幽门盲囊、肠道表现出固有的类型和数量,消化道扩张,肌肉层加厚,黏膜褶皱加深,杯状细胞增多。幼鱼消化道进一步发育完善,其组织结构与成鱼相似,由食道、胃、幽门盲囊、小肠和直肠组成;各部分管壁从内到外都分化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结论】黄鳍鲷消化道的胚后发育特征与其摄食方式及功能相适应,进一步证实无论鱼类处于生长发育的任何阶段,其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均与功能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红景天苷对尼罗罗非鱼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淡水渔业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红景天苷(Salidroside)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到水生生物饲料中,按0(对照组)、30、60和90μg/kg 4个梯度,添加到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117.2±4.53 g)饲料中,通过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评估红景天苷对尼罗罗非鱼血液免疫系统的影响。试验周期为45 d,每天投喂两次。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红景天苷添加量的升高,罗非鱼血液中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肌酐水平显著升高(0<30μg/kg<60μg/kg<90μg/kg);90μg/kg组血液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饲料组,血液中其它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血糖、球蛋白和尿素/肌酐)不受饲料中添加红景天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饲料中红景天苷的适宜添加量为30μg/kg。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红景天苷 血液学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刺参益生菌的发酵配方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渔业现代化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健康刺参肠道的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研究对象,以豆粕、葡萄糖和氯化钠为基础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适用于工业生产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同时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扩大培养试验,得到其最佳种龄和发酵时间。试验确立该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氯化钠10 g/L,葡萄糖2.5 g/L,豆粕20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初始pH 7.5,转速170 r/min,菌种接种量5%。以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在10 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扩大培养试验,得到最佳种龄为24 h、最佳发酵时间为32 h,菌体细胞浓度最高达到8.5×109cfu/mL,芽孢生成率达到91%。研究结果为刺参微生态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数据,为海水养殖专用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产贝类中镉的形态
《分析化学 》 201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SEC-HPLC-ICP-MS)分析了高镉积累扇贝和低镉积累菲律宾蛤仔中镉的存在形态,并结合体外全仿生消化技术,研究了在唾液、胃、肠无机物和有机物(含消化酶)作用下,扇贝和菲律宾蛤仔中镉的主要存在形态。结果发现:扇贝中Cd总量约为菲律宾蛤仔的10倍;在扇贝中检测到3种Cd形态:金属硫蛋白(MT)-Cd、谷胱甘肽(GSH)-Cd和半胱氨酸(Cys)-Cd;在菲律宾蛤仔中检测到2种Cd形态:MT-Cd和GSH-Cd;以峰面积作参考进行比较,扇贝中MT-Cd和GSH-Cd含量分别约为菲律宾蛤仔的5.6和2.0倍。结合体外全仿生模型发现,在扇贝胃全仿生提取液中,检测到1种未知小分子有机镉形态(Cd-X),在扇贝肠全仿生提取液中检测到4种Cd形态,其中MT-Cd是主要形态;而在菲律宾蛤仔胃、肠全仿生提取液中均仅检测到1种未知小分子有机态镉(Cd-X)。本实验证明贝类中的MT-Cd,GSH-Cd,Cys-Cd中络合的Cd在生物体胃肠消化液作用下会发生解离。
关键词: 镉 形态分析 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体外全仿生消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