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病转基因水稻M12及其产品成分的定性、定量PCR检测方法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定性PCR扩增了转基因水稻M12转化体特异性片段和水稻内标基因(sps)片段,将PCR产物酶切连接后构建到T载体,得到适于转基因水稻M12品系特异性PCR检测的质粒分子p M12,建立了事件特异性定性、定量PCR检测方法。定性PCR结果表明,本方法可特异性检测出M12,检测限可达100拷贝单倍体水稻基因组;定量PCR结果表明,M12和sps定量PCR标准曲线R2为0.998和0.997,扩增效率为95.3%和108.4%,重复性分析标准偏差范围为0.043~0.276,定量极限和检测极限可达100和10拷贝。对转基因含量为1.0%的混合样品定量结果的相对偏差在8.0%以内。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转基因水稻M12及其加工产品成分的检测。


SRAP分子标记在铁皮石斛后代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分子水平研究铁皮石斛的遗传多样性,探讨不同铁皮石斛品种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为铁皮石斛品种的鉴定,后代的区分,新品种的鉴定和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SRAP分子标记法对26份取自光明食品集团云南石斛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资源圃的铁皮石斛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从81对引物中共筛选出15对引物。该15对引物对26份材料共扩增出231条清晰的条带,其中185条具有多态性,占总条带数的80.09%。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78处26份材料被划分为3个类群。研究结果表明SRAP分子检测技术能较好地用于铁皮石斛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可用于铁皮石斛后代的区分,品种的鉴定。


不同播期对结球生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中国瓜菜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4个结球生菜新品种‘碧玉1号’‘碧玉2号’‘碧玉3号’和‘西斯科’的生育期及主要商品性表现。结果表明,结球生菜属于喜冷凉忌高温气候栽培的蔬菜作物,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早春避雨栽培及大棚越冬栽培,但播期对其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早春避雨栽培,最适播种育苗期在2月上中旬,而大棚覆盖越冬栽培,最适播种育苗期在12月上旬至翌年1月中旬。


金针菇多糖对曲奇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金针菇多糖(FVP)添加量对小麦粉糊化特性以及曲奇品质的影响,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对小麦粉进行测定,质构仪和电子鼻、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感官评价对FVP曲奇的品质进行分析。随着FVP的增加,其峰值粘度、衰减值、最终粘度和回生值逐渐降低,抑制了淀粉的老化,使曲奇的硬度和韧性降低。电子鼻能区分不同浓度FVP曲奇,雷达指纹轮廓相似。添加了FVP的曲奇风味更丰富,增加的香味物质为杂环、芳香族化合物等。FVP为5%时,最易被消费者接受。
关键词: 金针菇多糖(FVP) 曲奇 糊化特性 质构 感官评价 电子鼻;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


热应激对两种高密度饲养模式下笼养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抗氧化酶活性、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皮质醇以及热应激蛋白70为比较指标,研究两种层叠笼(4层层叠笼和8层层叠笼)饲养模式下,热应激对鸡舍末端蛋鸡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适温环境,热应激导致两种层叠笼饲养模式下蛋鸡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且4层层叠笼鸡群的血浆热应激相关蛋白水平显著低于8层层叠笼鸡群;相较于适温环境,热应激未导致4层层叠笼鸡群的血浆血脂水平发生显著变化(P>0.05),而8层层叠笼鸡群的血浆血脂水平显著下降(P<0.05)。此外,夏季4层层叠笼鸡群的生产性能要好于8层层叠笼鸡群,表明层叠笼层数越多夏季鸡群受到的应激越严重。建议在夏季高密度层叠式笼养鸡舍要降低饲养密度,新建鸡舍应适当降低层叠笼层数和鸡舍长度,以降低热应激带来的损失。


GC-MS分析3个大球盖菇菌株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食品与机械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球盖菇菌株高邮、朝阳、土肥为试验材料,利用GC-MS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邮和朝阳的菌丝体中共检测出15种饱和脂肪酸,18种不饱和脂肪酸;在土肥的菌丝体中共检测到11种饱和脂肪酸,17种不饱和脂肪酸。在高邮、朝阳、土肥的菌丝体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占各自总脂肪酸含量的77.4%,77.5%,78.7%;在不饱和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占主导地位,其含量分别占各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76.8%,88.5%,72.8%;在饱和脂肪酸中,主要以棕榈酸的形式存在,含量分别占各自饱和脂肪酸含量的64.3%,69.2%,62.5%。


不同氮素水平下无侧根突变体RM109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M109是水稻原品种日本大力(Oryza sativa L.cv.Oochikara)经过化学诱变剂叠氮化钠(Na3N)处理获得的稳定无侧根突变体。本研究以RM109为研究对象,以及其野生型水稻品种日本大力为对照品种,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侧根对突变体及其野生型对照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低氮素水平下还是在高氮素水平下日本大力的最大分蘖数、株高、穗数、穗长、每穗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均极显著高于无侧根突变体RM109;无侧根突变体RM109的株高、穗长和结实率在高低两种氮素水平下的差值与原品种日本大力差异不显著,而高低两种不同氮素水平下最大分蘖数、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差值在二者之间差异显著,两种氮素水平下每穗实粒数的差值在二者之间差异极显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根系尤其是侧根对地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影响很大,不同氮素水平下各农艺性状差值在无侧根突变体RM109与原品种日本大力之间差异显著性表现不同,也表明水稻不同的农艺性状受环境(尤其是氮肥)的响应、影响不同。


同位素内标法检测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覆土中的残留
《农药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法检测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子实体和覆土中的残留量,以及两者在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变化规律。样品经V(甲醇):V(水)=4:1混合溶液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HILIC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三聚氰胺-13C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检出限均为0.001 mg/kg。在0.02~1 mg/kg添加水平下,灭蝇胺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6%~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5.3%;三聚氰胺在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98%~103%,RSD为1.5%~2.4%。在有效成分为1、10、50和250 mg/kg施药水平下,灭蝇胺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覆土中的平均半衰期为31.3 d。在覆土中灭蝇胺会转化为三聚氰胺,第2潮蘑菇采摘结束后,覆土中灭蝇胺的转化率为8.58%~13.87%。在施药水平较高(50、250 mg/kg)时,灭蝇胺和三聚氰胺在第1潮菇中的残留量高于在第2潮菇中的,其最高检出量灭蝇胺为2.36 mg/kg,三聚氰胺为1.75 mg/kg。综合考虑环境和产品安全,建议灭蝇胺的使用量不宜超过50 mg/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