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植物染色体重排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染色体重排是一种可能导致DNA片段丢失、重复、易位和倒位的机制,从而改变基因组结构,为创造新的变异性状提供可能。植物染色体重排事件的准确鉴定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它们在植物演化和作物育种中的作用。该文深入探讨了植物染色体重排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植物染色体重排的自然发生和人工诱导的技术方法,阐述了植物染色体重排的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高通量测序鉴定方法。同时,系统总结了植物染色体重排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结合具体实践,着重强调了染色体重排技术在提高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改良农作物的重要性状、增强农作物的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极具优越性。然而,目前染色体重排的发生概率较低,技术上仍存在挑战,需要更多精准的工具和策略来实现染色体片段的精准定位和重排。通过全面了解染色体重排及其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和育种家可以更好地利用植物基因组,为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相关研究不仅为深入认识植物基因组提供新途径,也为未来创新作物育种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挖掘植物基因组的多样性和可塑性,染色体重排技术有望为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提供更多可能性,对解决全球日益严峻的粮食安全和气候适应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染色体重排 作物 育种 基因编辑 遗传多样性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州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环境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研究广州市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采集广州市222个表层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利用效应区间低/中值法(ERL/ERM)和(BaP)毒性当量法评价土壤PAHs污染生态风险状况,终生癌症风险增量模型评价土壤PAHs污染健康风险状况,特征化合物比值法和PMF模型对PAHs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广州市表层土壤ω(∑16PAHs)为38~11 115μg·kg-1,平均值为526μg·kg-1,16种多环芳烃单体均为强变异;广州存在潜在生态风险,个别采样点的PAHs污染已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整体处于轻度污染的状态;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成年和儿童的总致癌风险的贡献率都呈现为:皮肤接触>误食土壤>呼吸摄入,儿童的健康风险大于成年,健康风险总体处于可接受范围;源解析表明广州市土壤PAHs的主要来源为:煤炭源(37.1%)>柴油源(32%)>炼焦源(17.3%)>交通排放、生物质燃烧和石化产品挥发的混合源(13.6%),整体土壤PAHs来源属于混合源.研究结果丰富了对广州市表层土壤PAHs污染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推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的开展.

关键词: 广州市 土壤 多环芳烃(PAHs) 污染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品保鲜包装材料与新技术研究进展

包装工程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对现阶段肉品保鲜包装材料及相应的包装新技术进行研究总结,以期为肉类食品保鲜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当前肉类食品使用的包装材料及包装技术,综述真空包装、气调包装、智能包装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论 包装可对肉品起到直接的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肉品的货架期.新型包装材料及配套包装技术的应用对提升肉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未来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新型肉类食品包装材料及不同包装技术间的结合会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词: 肉品保鲜 包装材料 包装技术 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销区县域粮食生产托管发展调研与思考——以广东省东源县为例

中国稻米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广东临近港澳,经济发达,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也是传统的双季稻产区。托管是当下广东县域粮食生产的热词,它通过引领农户与托管服务组织对接,破解“无人种稻”难题,使“小农户”接轨“大生产”。农业生产托管没有捷径可走,需要从省内基层实践中提炼经验,总结做法,用工匠精神去打磨产品和服务。东源县作为广东农业生产托管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其模式、做法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专题调研,发现其依然存在成本高、风险高、门槛高、突破难“三高一难”等发展瓶颈,这也是广东农业生产托管的共性问题。为推动农业生产托管进一步发展,建议从创新组织方式、优化补助门槛、创新金融保险服务、培育服务联合体、强化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进行优化。

关键词: 粮食 主销区 水稻 托管 东源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CRISPR/Cas无外源DNA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RISPR/Cas基因组编辑技术已成为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常见的农杆菌介导或基因枪投送DNA基因组编辑方式会导致外源载体片段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引发消费者对其潜在生物安全的担忧。目前已有部分植物建立了无外源DNA基因组编辑体系,但存在投送效率低、编辑效率低和再生困难等问题。本文中主要对植物CRISPR/Cas无外源DNA基因组编辑体系建立和应用研究中编辑元件载体、介导投送方式及常用的编辑策略等3个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努力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CRISPR/Cas 基因组编辑 无外源DNA 编辑元件载体 介导投送方式 生物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星状病毒研究进展

畜牧与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 GAstV)是近年来新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引起我国多个省份主要养鹅地区暴发一种高致病率和高致死率的雏鹅痛风。发病的雏鹅以内脏和关节出现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病变,该病可通过粪口和种蛋广泛的传播,给养鹅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对GAstV的流行病学、致病性、诊断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雏鹅痛风疫苗研究及综合防控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流行现状 致病性 诊断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胍基乙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胍基乙酸在生猪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6头体重相近且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母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猪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胍基乙酸(GAA组)和0.1%胍基乙酸+0.04%甜菜碱(GAA+BT组),试验期50 d。试验结束时,以重复为单位称育肥猪空腹重,计算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每个重复挑选1头猪进行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结果】(1)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GAA和GAA+BT组育肥猪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和免疫球蛋白A含量均显著升高,GAA组育肥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升高(P<0.05);GAA和GAA+BT组育肥猪血清中肌酐、尿酸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显著降低,GAA+BT组育肥猪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和GAA组相比,GAA+BT组育肥猪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和GAA+BT组相比,GAA组育肥猪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胍基乙酸不影响育肥猪的生长性能,但可改善育肥猪机体代谢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且单独使用和联合添加甜菜碱均具有效果。

关键词: 胍基乙酸 育肥猪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镁对冬瓜果实发育期纤维素、果胶和矿质元素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对冬瓜的产量和品质均有重要影响,但镁对发育期果实中纤维素、果胶和矿质元素等性状的影响尚不清楚.为针对性地制定优质冬瓜施肥方案,本研究以华南地区主栽品种'铁柱2号'为材料,设置对照(CK:0 kg·ha–1MgO)和镁处理(90 kg·ha–1MgO),于果实发育早期、中期和末期采集果肉样品,测定纤维素、果胶和矿质元素等指标.结果表明:冬瓜果肉纤维素含量随果实生长发育逐渐增加,镁处理对纤维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冬瓜果肉的果胶物质以原果胶为主,占总果胶的45.57%~69.31%,可溶性果胶和总果胶含量均随果实生长发育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镁处理提高了中果期冬瓜中部果肉的可溶性果胶、原果胶和总果胶含量,增幅为43.34%~83.76%.镁处理的中果期果肉中部的磷、钾、钙和镁含量增加了15.44%~50.59%,使末果期钙和硼含量降低了20.05%~45.93%.相关性分析表明,果肉中的镁与原果胶、可溶性果胶和纤维素极显著正相关,钙和原果胶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果实发育早期和中期是果胶、纤维素增加的关键时期,基肥和花期施用镁肥可以显著增加果实中部的果胶和矿质营养,有利于提高果实产量和商品品质,但也会降低成熟期果肉中钙和硼含量,因此需要适量适时补充镁肥,避免过量施用镁肥降低贮藏品质.

关键词: 冬瓜 纤维素 果胶 矿质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餐厨垃圾发酵饲料替代部分基础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肉质风味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将餐厨垃圾发酵产生的饲料部分替代基础日粮饲喂麻黄肉鸡,评价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餐厨垃圾饲料资源化利用和推广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日龄麻黄肉鸡,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CK)、10%、20%发酵餐厨垃圾饲料(Fermented kitchen waste feed,FKWF),并相应减少等量的基础日粮.试验期63 d,测定麻黄肉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鸡肉中粗蛋白、粗脂肪、钙、磷、锌、硒、肌苷酸和氨基酸等营养性能指标.[结果]肉鸡生长性能结果显示,10%、20%FKWF组肉鸡与CK组之间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但 10%FKWF组肉鸡增重最高.屠宰性能结果显示,10%、20%FKWF组肉鸡肤色、肌肉组织弹性、pH和气味均无异常,与CK组相比脏器系数差异不显著.鸡肉营养性能结果显示,10%、20%FKWF组鸡肉中粗蛋白含量较CK组分别增加 7.50%和3.42%,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 11.44%和 4.37%,肌苷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 7.10%和 6.00%;10%、20%FKWF组鸡肉中鲜味氨基酸(FAA)、甜味氨基酸(SAA)、必需氨基酸(EAA)和氨基酸总量(TAA)均显著高于CK;10%FKWF组中天门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和半胱氨酸较CK显著提高4.49%~12.79%;20%FKWF组中天门冬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较CK组显著提高3.37%~5.74%.[结论]餐厨垃圾发酵产生的生物饲料按一定比例替代肉鸡基础日粮是可行和有效的,可节省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餐厨垃圾 麻黄肉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氨基酸 肉质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主要饲用性状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中国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培育高饲用价值的大豆品种,本研究以饲用性状差异较大的粤夏106和矮生泥豆为亲本,其衍生的F2代为作图群体,利用覆盖大豆全基因组的660对SSR引物,对大豆株高、生物产量、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相对饲用价值等8个重要饲用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大豆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生物产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相对饲用价值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共检测到18个QTLs,分布在A1、B2、C1、C2、J和L共计6条连锁群上。其中,株高2个、主茎分枝1个、主茎节数3个、生物产量2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个、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个、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3个和相对饲用价值3个,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贡献率介于2.11%~59.77%,qADF-l、qADL-a1、qADL-c2、qBY-j、qNBMS-l、qNDF-j和qNNMS-l等7个位点为表型贡献率大于15%的主效QTLs。

关键词: 全株大豆 QTL 生物产量 相对饲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