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688条记录
猪源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从福建某规模猪场分离到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耐药等特征,为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对分离菌进行纯化,采用革兰氏染色、PCR鉴定、药敏试验、消毒剂消杀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及动物攻毒试验等,对分离菌进行生物学特性、耐药等相关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为猪源葡萄球菌.该菌对30种常用抗菌药物中的苯唑西林、诺氟沙星、头孢类等14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氟苯尼考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呱拉西林、卡那霉素等11种药物不敏感,检测cfr、tetM、floR、mcr-1、blaNDM-1、optrA 6种耐药基因均为阴性;该菌对26种中药中的单宁酸高度敏感,对五味子、五信子多酚中度敏感,对叶下珠、厚朴、虎杖低度敏感,对半边莲、铁苋菜、艾叶、重楼等20种中药不敏感;在8种消毒剂中,84消毒液对该分离菌的消杀效果差,新洁尔灭、月苄三甲氯铵、复合酚3种消毒剂对该分离菌消杀效果好;动物攻毒试验表明,该菌对25日龄健康断奶仔猪具有强致病性,能导致猪出现典型的葡萄球菌病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攻菌猪组织病理可见脾脏红髓淤血、肺泡腔内见红细胞渗出及少量粉染的渗出物.研究结果可为在养殖饲料端禁止添加抗生素的背景下,为猪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葡萄球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兰ChCAO基因克隆及其在叶艺品系中的表达特征

西北植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叶绿素酸酯a加氧酶(CAO)是叶绿素b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对杂交兰CAO基因进行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可为探究其在杂交兰叶艺形成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杂交兰'紫妍氏'(K21)及其叶艺品系'中透紫妍氏'(K21-3)为试验材料,用RT-PCR和RACE技术从叶片中克隆获得ChCAO基因,对ChCAO进行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序列比对以及系统进化关系等分析;用qRT-PCR法对ChCAO在不同组织及叶艺品系叶片中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并用VIGS技术对ChCAO进行沉默表达.[结果]ChCAO基因编码区长1 608 bp,编码535个氨基酸,ChCAO与墨兰CAO亲缘关系最近,并与其他兰科植物CAO聚为一类.qRT-PCR结果显示,ChCAO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叶中相对表达量最高,根中相对表达量最低;此外,ChCAO在K21绿叶和K21-3绿叶区域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K21-3叶艺区域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构建该基因的VIGS沉默载体转化烟草,发现沉默ChCAO后烟草叶片呈黄化状态,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及ChCA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也显著降低.[结论]克隆获得了杂交兰ChCAO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鉴定,为进一步研究杂交兰叶艺形成机理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杂交兰 ChCAO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形态特征的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可观、可量和可数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0±1.0)℃条件下,1d出现胸鳍;4 d卵黄囊消失,鳔基和第1背鳍鳍基清晰可见;7d油球消失,出现腹鳍;8d第1背鳍鳍基和腹鳍出膜;9d披透明圆形小鳞;12d鳔和腹两侧后匙骨清晰可见;14d出现第2背鳍支鳍骨和臀鳍支鳍骨;16d披锥形小鳞,上、下颌出现锥形齿;19d分化出第2背鳍鳍条和臀鳍鳍条;20d尾柄下侧长出尾鳍鳍条;24d时,第2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鳍条形态发育完全;27d鳔大量充气.可量性状变化的曲线方程R2值均>0.90,第1背鳍鳍高,4~30d呈指数递增;视囊0~11和11~20 d为线性递增,0~11 d递增程度<11~20 d,21~30 d为指数递增;口裂4~13和22~30 d为线性递增,13~22 d为线性递减;全长、体长、体高和矢耳石直径等拐点前为线性递增,拐点后为指数递增,拐点集中在19~23 d.初孵仔鱼共27对肌节,头部6对,躯体21对;仔鱼末期,第2背鳍支鳍骨数为31~36根,臀鳍支鳍骨数为33~35根;稚鱼末期,第2背鳍和臀鳍鳍条数与支鳍骨数相对应,胸鳍鳍条数为15~18根,尾鳍鳍条数为12根;早期幼鱼45d时,鳍条分节明显,第2背鳍鳍条2节,臀鳍鳍条3节,尾鳍鳍条为7~10节,50 d躯体4~5条黑色条带.研究较详尽地描述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丰富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基础资料,可为其苗种繁育提供指导.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仔鱼 稚鱼 早期发育 形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香型水稻三系不育系思源A的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思源A是以繁源B作母本、“福伊B/佳禾早占//IR58025B”F4代保持系中间材料JA12094作父本杂交育成新保持系,再与全丰A测交、回交转育育成的新三系不育系,2022年通过福建省审定。思源A不育性稳定、异交特性好、优质有香味、配合力强,配制的杂交组合熟期早。目前利用该不育系已配制出思源优臻占和科思优4302分别通过福建省和国家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思源A 优质 香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鸭VIPR1和miR-317以及MAP3K7和miR-244靶向关系的研究

中国家禽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验证番鸭就巢相关miRNA与靶基因靶向关系.试验利用miRanda、PITA和RNAhybrid三个软件的交集预测miR-317和miR-244靶基因,构建VIPR1-pmirGLO/MAP3K7-pmirGLO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重组载体,将miR-317/VIPR1-Wt和miR-244/MAP3K7-Wt分别共转染至鸭胚成纤维细胞,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与miR-NC组相比,miR-317/VIPR1-Wt共转染组相对荧光值显著降低(P<0.05);VIPR1突变后,miR-NC组与miR-317组的相对荧光值不显著(P>0.05),说明突变后完全抑制miR-317对VIPR1的结合作用,VIPR1与miR-317之间存在相互结合作用.与miR-NC组相比,miR-244/MAP3K7-Wt共转染组相对荧光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MAP3K7突变后,miR-NC组与miR-244组的相对荧光值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MAP3K7与miR-244之间不存在相互结合作用.研究提示,miR-317与VIPR1存在确切靶向结合位点,即VIPR1是miRNA miR-317的靶基因,而miR-244与MAP3K7不存在靶向关系.

关键词: 番鸭 就巢 miR-317 miR-244 MAP3K7 VIPR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山药种质资源品质比较与综合评价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较为全面地收集福建省6个地市45份山药主栽种质资源,测定块茎的9个品质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山药的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综合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测定的9个指标中,淀粉含量和可食率的变异系数低于8%,其余7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20%,其中块茎鲜重的变异系数高达59.90%。筛选出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尿囊素含量、折干率、可食率、块茎鲜重7项指标,构建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相结合的品质综合评价体系。聚类分析将福建山药种质资源聚为4类,第Ⅰ类营养和加工品质较一般;第Ⅱ类适合加工;第Ⅲ类适合鲜食;第Ⅳ类鲜食销售和加工均有优势。

关键词: 山药 资源 营养 加工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龙病发病芦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特征

生物技术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福建南平地区芦柑(Citrus reticulata)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并分析黄龙病对其细菌群落的影响,为南平地区芦柑黄龙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五点法采集了健康和黄龙病发病的芦柑植株根际土壤样本,通过扩增子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深入研究了黄龙病发病芦柑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变化,分析了土壤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的关联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黄龙病发病的芦柑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略高于健康植株.黄龙病发病芦柑根际土壤中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明显升高,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在属水平上,与健康植株相比,黄龙病发病芦柑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蔷薇属和嗜酸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与速效钾、有效磷以及有机质呈现显著负相关,而与pH值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反地,康奈斯氏杆菌属和褚氏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健康植株,并与速效钾、有效磷以及有机质呈现显著正相关,同时与pH值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黄龙病菌感染改变了柑橘土壤理化特性,并显著减少根际土壤中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从而导致了芦柑植株根际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出现显著变化.与此同时,黄龙病发病的芦柑植株可能通过招募固氮和促进植物根际生长的有益细菌来对抗病原菌的侵害.

关键词: 黄龙病 柑橘 高通量测序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差异物种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压青结合稻秸还田对水稻的节肥增效作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紫云英压青结合稻秸还田是降低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绿色有效措施.在福建灰(黄)泥田多地开展田间试验,以验证该措施的有效性.[方法]田间试验分别在福建沙县、顺昌县、浦城县进行,沙县供试水稻为头茬再生稻,顺昌和浦城为单季稻.所有试验均设置 5 个处理:不施肥(CK)、100%常规化肥(100%CF)、80%常规化肥(80%CF)、种植翻压紫云英+80%常规化肥(CMV+80%CF)、稻秸还田+种植翻压紫云英+80%常规化肥(RS+CMV+80%CF).在水稻成熟期,调查产量和产量经济性状,分析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并计算水稻产量的变异系数和可持续指数.[结果]与 100%CF处理相比,CMV+80%CF和RS+CMV+80%CF处理三地稻谷平均产量和稻秸平均产量增加不显著,但在沙县稻秸产量显著增加 33.7%和 26.1%.100%CF处理对产量的贡献率较 80%CF处理增加了 2.74 个百分点;CMV+80%CF、RS+CMV+ 80%CF处理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较 80%CF处理分别提高了 7.73%、11.30%,三地RS+CMV+80%CF处理稻谷平均产量比CMV+80%CF处理提高 3.9%.各处理间水稻产量变异系数表现为RS+CMV+80%CFCMV+80%CF>100%CF>80%CF,翻压紫云英、紫云英与稻秸联合还田均有利于水稻持续性高产稳产,且紫云英与稻秸联合还田的效果明显高于紫云英单独翻压.翻压紫云英、紫云英与稻秸联合还田均有利于水稻氮、磷、钾养分的累积,与 100%CF处理相比,CMV+80%CF处理的平均氮、磷、钾养分回收率分别增加了 19.1、20.1、29.5 个百分点,RS+CMV+ CMV+80%CF处理分别增加了 19.3、8.8、30.6 个百分点,RS+CMV+80%CF处理的氮、钾养分回收率高于CMV+80%CF处理.RS+CMV+80%CF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最大,较 100%CF处理分别增加了 76.38%和 8.99%.[结论]无论再生稻还是单季稻,在减施化肥用量 20%的条件下,紫云英压青结合稻秸还田有利于水稻稳产和产量的可持续性,同时提高养分回收率,增强节肥增效作用,可作为灰黄泥田水稻绿色高效生产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 紫云英 稻秸 联合还田 产量 养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周年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体系周年氮素吸收及其产量的影响,以长期定位试验中菜-菜-稻轮作和菜-菜-菜轮作各季作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2种轮作体系分别采用推荐施肥和习惯施肥2种施肥模式,于2020—2022年对各季作物氮含量和产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和轮作下各季作物周年氮素吸收积累量、氮肥偏生产力及其对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轮作周年内菜-菜-稻轮作方式下推荐施肥模式第二季作物(芥菜)和第三季作物(水稻)氮素年均吸收积累量为415.71 kg/hm~2,显著高于习惯施肥模式(381.43kg/hm~2)。第一和第二轮作周年,不同轮作施肥方式下四季豆作物的氮素收获指数为0.61~0.65,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推荐施肥处理水稻作物氮素收获指数分别为0.72和0.73,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处理(0.62和0.62)。通过各季作物氮素吸收量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推荐施肥处理能够提高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率。菜-菜-稻轮作结合推荐施肥处理的年均产投比(1.79)高于习惯施肥处理(1.47),菜-菜-菜轮作结合推荐施肥处理的年均产投比(1.56)高于习惯施肥处理(1.36)。因此,推荐施肥处理作物的周年氮素吸收积累量和产量均高于习惯施肥,该施肥模式有利于菜-菜-稻轮作方式实现作物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轮作 施肥模式 氮素吸收 养分管理 产量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黄化茶树种质中咖啡碱合成部位的研究

茶叶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咖啡碱作为茶树中的主要特征代谢物,是茶叶品质风味形成的重要组分和天然功能性成分。目前,茶树中咖啡碱的功能作用、分布规律、合成途径及关键基因已基本探明,但在亚细胞水平上,咖啡碱的合成部位有待进一步明确。以白鸡冠茶树及其自然杂交后代的不同黄化单株为材料,通过透射电镜对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黄化叶片中叶绿体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且与叶片SPAD值及叶色表型紧密相关;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碱含量,发现黄化叶片中仍有大量咖啡碱积累,甚至超过正常绿色叶片。通过咖啡碱合成关键基因CsTCS1表达量测定、原位杂交及亚细胞定位发现,CsTCS1在不同黄化茶树种质叶片中的表达信号强度存在差异,但表达部位基本相同,主要分布在栅栏组织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在亚细胞水平上,茶树叶片中咖啡碱的合成部位主要是细胞核和细胞质。

关键词: 茶树 黄化叶片 咖啡碱 合成部位 亚细胞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