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Helveticin-M与绿原酸复配对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及其机制

食品科学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为指示菌,利用生长曲线测定和细菌活性实验研究Helveticin-M、绿原酸及二者复配的抑菌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胞外ATP浓度检测,探讨经Helveticin-M、绿原酸不同处理对指示菌形态结构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Helveticin-M或绿原酸单独作用相比,二者复配处理后指示菌生长减缓,OD600 nm明显下降,在3 h内指示菌活菌数显著减少,在二者协同作用下抑菌效果显著增强(P<0.05);SEM观察显示复配处理后指示菌较单独处理时细胞表面损伤更为严重;CLSM分析结果也表明复配处理后指示菌细胞膜通透性明显增强,且Helveticin-M+绿原酸复配处理可显著提高胞外ATP浓度(P<0.05)。因此,Helveticin-M与绿原酸复配处理主要通过增强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细菌正常生长繁殖,增强抑菌作用。该研究为扩大Helveticin-M与绿原酸的产业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Helveticin-M 绿原酸 大肠杆菌 肠炎沙门氏菌 协同作用 抑菌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提取牛蒡多糖及抗氧化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牛蒡多糖的工艺条件,比较超声法、热水法、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和酶法提取对牛蒡粗多糖提取率、主要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质量比为3∶1的(NH4)2SO4/聚乙二醇(PEG) 6000作为最佳的双水相体系,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提取牛蒡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0. 04∶1(g∶mL),在49℃浸提2. 6 h后超声处理31 min,牛蒡多糖的得率达到(32. 35±0. 85)%。4种方法制备的牛蒡粗多糖都含有一定的多酚、黄酮、糖醛酸和少量的蛋白质,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的提取率和多糖含量最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牛蒡多糖为吡喃型多糖。抗氧化试验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不同方法制备的牛蒡多糖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且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其中,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提取的多糖对DPPH·、·OH清除率和还原能力的IC_(50)值分别为0. 619 9、2. 900 8和1. 187 1 mg/mL,抗氧化能力优于其他3种样品,表明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技术能制备出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牛蒡多糖。

关键词: 超声波 双水相 牛蒡 多糖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麦9号与扬麦158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解析

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麦9号与扬麦158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栽品种和骨干亲本,长江中下游麦区近3年来审定品种中80%都是其衍生后代,研究其性状的遗传具重要意义.以宁麦9号与扬麦158为亲本构建的包含28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利用Illumina 90k芯片对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建立高密度遗传图谱.连续3个生长季对株高及节间长度、穗长等株高构成因素进行测定,结合遗传图谱对株高及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获得14个控制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稳定表达位点.通过进一步位置比对,聚焦到6个染色体区段,初步明确了各节间对株高的遗传调控机制.同时,将6个染色体区段中同源性较低的连锁标记转化为适用于高通量筛选的KASP标记,利用101份区域试验材料进行标记效应验证,结果显示聚合Qph-2D与Qph-5A.1两个位点具有较高的选择效率,继续聚合Q2A后,中选材料显著减少,可能降低选择效率;对Q2A与Q5A两个一因多效位点的选择建议以降低株高的等位变异为主;Qd1-5D可作为穗下节间(D1)的选择标记对株高展开优化选择.期望以上结果能为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小麦株高遗传改良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麦 宁麦9号 扬麦158 株高 KASP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果实发育过程及果实结构和性状变化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江苏南京地区广泛栽培的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 K. Koch]品种‘波尼’(‘Pawnee’)、‘马罕’(‘Mahan’)、‘威奇塔’(‘Wichita’)、‘斯图尔特’(‘Stuart’)、金华’(‘Jinhua’)和‘绍兴’(‘Shaoxing’)为研究对象,对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形状以及果实横切面和纵切面的结构进行观察,并对果实质量、果核质量、种仁质量、出仁率、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7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果实发育期历时149~169 d,均可分为缓慢生长期(约60 d)、快速膨大期(40~45 d)、硬核期(30~45 d)和种仁成熟期(10~15 d)4个时期,但6个品种果实发育各时期的持续时间略有差异。缓慢生长期果实的质量和横径增长较慢,纵径增长较快;快速膨大期果实的质量、横径和纵径均增长较快;硬核期胚乳逐渐硬化,果实质量小幅增长,果核质量基本不变,外果皮不断加厚;种仁成熟期果实的质量和大小基本稳定,外果皮出现分离或脱落的现象。6个品种的果实形状可分为狭倒卵状(‘马罕’)、倒卵状(‘威奇塔’)、卵状(‘波尼’和‘金华’)和近椭球状(‘斯图尔特’和‘绍兴’),其果形指数总体依次减小。随果实的生长发育,薄壳山核桃果实的质量、横径和纵径总体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而果形指数总体呈减小的趋势;从硬核期中期至种仁成熟期,种仁质量和出仁率总体呈先逐渐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总体上看,6个品种中,‘马罕’、‘金华’和‘波尼’的果实质量、果核质量、种仁质量和出仁率的最大值均较大,‘绍兴’果实的这4项指标的最大值均最小;‘波尼’的果实横径最大,‘马罕’的成熟果实纵径最大。经过综合分析,6个品种在南京地区的最佳采收期应该在9月底至10月初;‘波尼’和‘马罕’可作为南京地区主栽品种的优选对象。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果实发育过程 果实质量 出仁率 果形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类复合调理剂在设施叶菜障碍土壤上的应用效果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设施叶菜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严重,研制生物有机类复合调理剂,并从改良土壤综合性状方面探明其改良机制,为研制生物有机类复合调理剂及其在设施障碍土壤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以植物源有机肥、生物炭和耐酸耐盐功能微生物为原料研制生物有机类复合调理剂1和调理剂2,市场购买生物有机类调理剂3,并以化肥处理为常规对照,在苏南苋菜和鸡毛菜大棚中进行小区试验.调理剂1和调理剂2降低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降低了电导率7.2%~12.9%,并显著增加了产量11.7%~24.5%.调理剂3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电导率9.8%~20.8%,降低了土壤pH值,增加1.8%苋菜产量,但减少3.0%鸡毛菜产量.土壤生物学性状方面,调理剂1和调理剂2能显著增加土壤酶活性和有益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并增加7.8%~30.2%土壤细菌数量,减少8.0%~45.2%土壤真菌数量.调理剂3则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影响不显著,但降低了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统计分析显示,对于高养分酸化设施叶菜土壤,高生物活性调理剂1和调理剂2主要通过降低盐分含量和改善土壤生物学性状有效缓解连作障碍,进而达到增产.在盐渍化和养分过度积累的设施障碍土壤中,应施用养分适宜、生物活性高的有机类土壤调理剂.

关键词: 生物有机类调理剂 设施叶菜 土壤生物学性状 土壤养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印度醋栗叶中1种新三萜的分离与鉴定

中草药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引种植物西印度醋栗Phyllanthus acidu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方法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谱学技术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西印度醋栗叶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α-桂皮酰氧基熊果-20(29)-烯-18β-醇(1)、叶下珠醇(2)、山楂酸(3)、米念芭素E(4)、槲皮苷(5)、对羟基苯甲酸(6)、4-羟基苯乙酸甲酯(7)、4-O-葡萄糖基苯甲酸(8)、硫代乙酐(9)、L-焦谷氨酸(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醋栗叶醇;3~10均为首次从西印度醋栗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西印度醋栗 大戟科 三萜 醋栗叶醇 山楂酸 米念芭素E 槲皮苷 硫代乙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产生及分子调控机制

菌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禾谷镰刀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赤霉病除了造成减产外,感病籽粒中含有多种镰刀菌毒素,如单端孢霉烯族的呕吐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和重大疾病,给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过去20年,随着禾谷镰刀菌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和遗传转化体系的成熟,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产生、调控机制及网络研究成为热点。本文综述国内外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生物合成和分子调控机制,包括合成基因簇及决定不同产毒化学型的基因、产毒调控元件、环境因子调控产毒的分子机制,可为小麦抗赤霉病的育种提供新思路,为新型药剂的研发提供分子靶标,为赤霉病的持续防控和毒素污染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单端孢霉烯 禾谷镰刀菌 基因簇 化学型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衣芽孢杆菌对脂多糖应激仔猪肠道形态、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对脂多糖(LPS)应激仔猪肠道形态、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用35日龄、平均体重为(10.0±0.5) kg的苏山猪90头,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LPS组和BL+LPS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其中,对照组和LPS组仔猪均饲喂基础饲粮;BL+LPS组仔猪饲喂添加5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的基础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21 d,于正试期第21天从每个重复中选2头仔猪腹腔注射LPS(LPS组和BL+LPS组)或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24 h后屠宰取样。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LPS应激显著降低了仔猪十二指肠二胺氧化酶(DAO)、空肠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及空肠一氧化氮(NO)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浆中NO含量和NOS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回肠绒隐比(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十二指肠和回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上皮细胞中淋巴细胞、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中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提高了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P <0.05)。2)与LPS组相比,饲粮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LPS应激仔猪回肠DAO和NOS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空肠黏膜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IgG含量(P<0.05)。由此可见,LPS应激导致仔猪肠黏膜损伤,在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提高LPS应激仔猪的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形态的修复,减缓LPS应激导致的肠道损伤。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脂多糖 肠道形态 肠黏膜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新品种‘苏梦7号’

园艺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梦7号’西瓜为小果型早熟杂交一代新品种。果实圆形,果皮深绿色,覆墨绿色齿状条带,皮厚0.5 cm,果皮韧性好。果肉红色,质地酥脆,中心折光糖含量12.7%,籽小。平均单果质量2.45 kg。早春栽培全生育期105 d,果实发育期30 d。产量33 900 kg·hm~(-2)。适于江苏地区春季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西瓜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徐紫薯6号花青素成分差异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徐紫薯6号为研究样本,建立了检测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紫甘薯花青素含量与组分差异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进行了指纹特征的聚类分析.采用1.5%磷酸和35%乙腈(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成功分离出分离度R>1,USP塔板系数达到10000以上的13种花青素组分,各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2% ~8.16%.同时分析了来自徐州(XZ15)、睢宁(SN15)、盐城(YC15)三种植试点区的徐紫薯6号花青素含量.结果 表明,徐紫薯6号花青素主要成分为矢车菊素-3-咖啡酰-p-羟基苯甲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其中XZ15的总含量最高并含有13种花青素组成,样本YC15的花青素主要含量提升,但组分大幅减少,样本SN15的花青素总含量大幅度减少但保留全部13种花青素组分.聚类分析结果证明了三份样本花青素组成存在差异性,样本YC15由于组成减少,主成分含量增加显示了与其它两者有较大的差异性.本实验建立的花青素鉴定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而不同地区徐紫薯6号花青素总含量和组成受到地域影响明显,可作为徐紫薯6号的产地溯源的指标之一,并对该品种在不同地区推广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花青素 紫甘薯 产地溯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