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SUMO1基因的碱基序列特征及其在猪肺炎支原体感染过程中的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NCBI上GenBank的猪类泛素蛋白修饰分子1(SUMO1)基因碱基序列(NM_001112676.1),设计编码区全长上、下游引物,成功克隆了猪SUMO1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序列.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发现猪SUMO1基因的蛋白质编码区(CDS)全长306 bp,编码101个氨基酸,SUMO1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在物种间高度保守.SUMO1基因在猪心、肝、脾、肺、肾、小肠及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肺部表达较高.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后SUMO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参与调控炎症反应的基因,如TLR2、P65和RXRα 均存在潜在的SUMO化修饰位点,并且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它们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SUMO1 猪肺泡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花椰菜干制品品质影响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花椰菜干制的预处理方法,本研究通过采用沸水烫漂、蒸汽烫漂、微波加热和超声波辅助烫漂4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处理新鲜花椰菜,考察干燥后其干制品收缩率、复水比、色泽、V.总黄酮、总酚及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等感官和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不同预处理方式处理后花椰菜干燥时间均有缩短,其中沸水烫漂、蒸汽烫漂和微波加热较未处理缩短了18.18%,而超声波辅助烫漂处理后缩短了27.27%.微波加热和超声波辅助烫漂处理后花椰菜干制品的色泽变化较小,超声波辅助烫漂收缩率最小,为67.41%,微波加热复水能力较强,为3.77.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花椰菜干制品营养成分影响不同,与未处理样品相比,不同烫漂方式处理后还原糖损失率为8.85%~23.96%、总糖损失率为3.74% ~39.35%.微波加热花椰菜干制品可溶性蛋白和总硫代葡萄糖苷保留率分别为81.80%和31.93%,超声波辅助烫漂后花椰菜干制品VC、总黄酮和总酚保留率分别为40.18%、83.70%和38.40%.综合比较表明:超声波辅助烫漂后花椰菜干制品感官及营养品质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铃虫日龄及交配经历对雌蛾求偶行为与寿命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昆虫求偶交配行为与性信息素合成释放存在协调一致性,通过对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生殖行为的研究,可以为探索红铃虫性信息素合成释放规律及利用性信息素监测防治红铃虫奠定基础。【方法】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日龄、交配史等因素对红铃虫雌蛾求偶、交配行为规律的影响。【结果】红铃虫雌蛾的求偶、交配行为均发生在黑暗条件下。雌蛾求偶行为在黑暗处理5 h后开始,7-9 h达到最高峰。雌蛾交配行为开始于暗期6.5 h后,8-9 h达到高峰。雌蛾的求偶百分率、求偶次数、开始求偶时间、求偶高峰持续时间受成虫日龄影响显著。其中,处女蛾1-13日龄的求偶率最高,4-15日龄的求偶次数最多、求偶高峰持续时间最长,其开始求偶出现的时间随日龄增加有逐渐提前的现象。红铃虫雌蛾交配率在羽化后第1天最高,之后随日龄逐渐呈下降趋势。相比处女蛾,有一次交配经历和多次交配经历的雌蛾平均寿命相对较低,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有交配经历雌蛾的求偶率及求偶持续时间基本都低于处女雌蛾。【结论】红铃虫求偶、交配行为的变化规律与成虫日龄密切相关,两者间具有一定时间上的协调性。红铃虫雌蛾寿命与交配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350,P=0.000<0.01)。交配经历对红铃虫雌蛾后续的求偶率、求偶持续时间均有一定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氮高效基因NRT1.1B功能标记开发和资源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是水稻生产发育过程中所必须的大量营养元素,但是大量的氮肥投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选用含有氮高效基因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自身的氮肥利用效率是减少氮肥使用量降低环境氮污染的最有效途径之一.NRT1.1B是一个影响水稻籼、粳亚种间氮肥利用效率的关键基因,主要分布在籼稻品种中.为了筛选携带NRT1.1B基因的粳稻资源,根据氮高效基因NRT1.1B与其等位基因nrt1.1b在功能区域存在的单核苷酸变异,设计和筛选出NRT1.1B的等位基因特异PCR功能标记1nrt/1NRT.结合测序分析验证,1nrt/1NRT可以准确快速鉴定出NRT1.1B的不同基因型.利用1nrt/1NRT对71份籼稻品种和134份粳稻品种进行NRT1.1B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71份籼稻品种均携带NRT1.1B基因,134份粳稻品种均携带nrt1.1b基因.进一步对172太湖流域地方粳稻资源和99份粳稻育种中间品系进行NRT1.1B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粳稻品系'常粳144'携带NRT1.1B基因,测序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该结果.本研究为利用NRT1.1B改良粳稻氮高效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氮高效 NRT1.1B 功能标记 等位基因特异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指柔性气动夹爪结构设计与实验
《农业机械学报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水果表皮脆弱易损、不适合采用传统刚性夹爪抓取的问题,基于章鱼触手结构特征,结合仿生学原理和增材制造技术,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自适应性的由3个柔性手指和固定组件组成的适用于水果采摘的气动柔性夹爪.采用ANSYS模拟和测试柔性手指在不同气压下的弯曲情况,发现柔性手指可在低压下具有较大的弯曲变形,最大弯曲角为22.4°,气压为100 kPa时,产生最大压力为2.38 N;柔性夹爪的夹持力实验表明,在0~100 kPa的压力范围,柔性夹爪可自适应抓取质量564 g、直径100 mm内的水果,并且水果表面没有损伤,抓取效果良好,达到设计目标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育酚调控水稻生长的作用机理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育酚是水稻生长的必需物质,缺失会导致水稻植株生长迟缓.然而生育酚调控水稻生长的机理还很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对水稻生育酚缺失突变体sgd1-2的矮化成因进行分析,为阐明生育酚调控水稻生长的机理提供新的理论参考.测定Nip与sgd1-2中的细胞膜通透性和总脂肪酸组份.检测正常生长条件下Nip 与sgd1-2中(dehydration-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DREB1)类基因的表达量及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α淀粉酶活性分析和GA3处理,检测Nip和sgd1-2中SLENDER1(SLR1)蛋白的积累情况,并分析GA,含量和SLR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sgd1-2的细胞膜通透性显著高于Nip,但二者之间总脂肪酸组份没有差异.在正常生长条件下sgd1-2中DREB1基因的表达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Nip.sgd1-2对赤霉素(GA3)处理不敏感,同时sgd1-2中SLR1蛋白出现积累.Nip和sgd1-2中GA,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sgd1-2中SLR1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明显上调.上述结果证实生育酚缺失导致sgd1-2中细胞膜出现损伤,导致异位胁迫响应,同时诱导SLR1蛋白积累从而抑制水稻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类绿肥养分积累比较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江苏丘陵地区适宜与粳稻套播轮作的绿肥种类,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绿肥(箭筈豌豆、光叶紫花苕、肥田油菜、黑麦草)的生物量与养分积累量以及对后茬水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播种量条件下,与水稻套播轮作,不同绿肥生物量差异较大,生物量由高到低为:黑麦草>光叶紫花苕>肥田油菜>箭筈豌豆,不同种类绿肥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氮、磷、钾含量有所差异,光叶紫花苕的氮含量最高,黑麦草氮含量最低,但有机碳和钾养分积累量最高.相较冬季休耕,冬种绿肥有助于提高后茬水稻产量,其中种植黑麦草和光叶紫花苕能显著提高后茬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种植箭筈豌豆和肥田油菜,水稻产量提高不显著.后茬水稻产量与绿肥生物量显著相关.说明在江苏丘陵地区黑麦草和光叶紫花苕都可以被推荐与粳稻进行轮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自制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的枇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无损检测及年度重复验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自主研发的便携式枇杷果实品质无损检测仪,分别采集2018和2019年的枇杷光谱数据,然后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构建枇杷果实中的重要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 TSS)的检测模型,并开展独立样本年度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CARS-LS-SVM)模型的预测集相关系数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18和1.453,说明枇杷果实品质无损检测仪可以实现‘白玉’品种枇杷可溶性固形物的快速无损检测,而且经过分级模型筛选后,一类好果率和二类好果率分别从50.00%和73.33%提升到了86.67%和85.71%。总之,本研究建立了更加实用的枇杷果实分级模型,实现了江苏省苏州地区‘白玉’品种采后枇杷果实的快速无损检测,为进一步提升苏州地区枇杷果实销售的经济价值和市场规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枇杷 可溶性固形物 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技术 年度重复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壳山核桃酚类代谢物研究进展
《植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薄壳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富含酚类代谢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近年来,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快速发展,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明确薄壳山核桃中的酚类代谢物组成及保健功效对于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从薄壳山核桃中已检测出酚类代谢物67个,其中包括单宁36个、类黄酮22个、酚酸9个,水解后检测出酚类代谢物苷元34个。该文主要对薄壳山核桃酚类代谢物的组成、提取方法、含量、药理活性及与采后贮藏特性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薄壳山核桃酚类代谢物与其生理活性的关系及挖掘薄壳山核桃酚类代谢物的保健价值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抗性淀粉的压热法工艺优化及其结构表征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利用单因素实验在压热过程中研究了淀粉乳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回生温度和回生时间5个因素对蚕豆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进一步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蚕豆抗性淀粉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蚕豆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淀粉乳浓度31%,121℃下压热38 min,4℃下回生32 h.在该条件下,抗性淀粉得率为26.80%±0.82%,与预测值26.13%±1.50%相近,证明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蚕豆淀粉颗粒呈椭球形,为A型淀粉;而抗性淀粉颗粒为不规则片层状或多边形堆积块状,为C型淀粉.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在通过制备蚕豆抗性淀粉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产生了大量的分子间氢键.综上,本试验研究结果可为蚕豆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开发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