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loba L.干旱响应基因ItHAP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避旱性是植物重要的干旱响应机制,其重要表现就是早花。甘薯近缘野生种I.triloba(三裂叶薯)中包含大量的优良抗旱基因,本研究室前期对甘薯栽培种高系14号、I.triloba以及二者的体细胞杂种KT1三者进行了PEG干旱胁迫转录组测序,并通过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方法从测序数据中分析得到了两个和抗旱性关联度较高的干旱响应基因模块。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模块中的基因进行了干旱胁迫表达验证,筛选并克隆到一个与雌雄配子体融合相关的基因ItHAP2,该基因表达受到PEG胁迫的强烈诱导且在I.triloba的花中具有较高表达量。ItHAP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2 058 bp,基因组序列为5 688 bp,具有17个外显子和16个内含子。ItHAP2蛋白具有HAP2-GCS1特征结构域以及一个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膜,综合分析表明ItHAP2基因同I.triloba的避旱性早花有关。本研究进一步阐明了I.triloba具有良好抗旱性的分子基础以及I.triloba相较于甘薯栽培种在自然条件下更易开花结实的特性。

关键词: 甘薯近缘野生种 干旱胁迫 ItHAP2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氯水平下纳米脱氯剂对烤烟生长及氯吸收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氯水平下烤烟的吸氯特性及纳米脱氯剂脱氯效果,为烤烟降氯探索可行性途径。【方法】以"中烟100"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氯水平下,高分子纳米脱氯剂处理烟叶氯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氯水平与烟叶氯含量的关系。【结果】烟苗移栽后,过早添加脱氯剂会抑制烟株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烟株干物质的积累。从脱氯效果来看,脱氯剂添加后30d,脱氯效果最佳,与同氯水平未添加脱氯剂处理相比,添加脱氯剂处理烤烟根、茎、叶的氯含量分别降低了24.14%~59.68%,3.33%~16.26%和6.65%~34.38%;全株氯积累量较同氯水平未添加脱氯剂的处理降低了41.94%~73.98%。未添加脱氯剂处理烟株根、茎、叶的含氯量极显著受施氯水平的影响,且随施氯水平的增加,烟株根、茎、叶的氯含量均呈线性或指数函数上升趋势,而添加脱氯剂处理烟株茎和叶的氯含量与施氯水平间的线性和指数函数关系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烟株移栽后30d,植烟土壤氯含量差异显著,且表现为添加脱氯剂>未添加脱氯剂处理。【结论】在烟苗移栽后30d,施稀释浓度为0.5%的纳米脱氯剂1.5mL/kg,可有效阻控烤烟对氯的奢侈吸收,进而降低烟叶中的氯含量。

关键词: 烤烟 施氯量 纳米脱氯剂 氯含量 氯积累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忍冬枝枯病对忍冬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忍冬枝枯病对金银花产量、金银花和忍冬藤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忍冬枝枯病的防治和药材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金银花头茬花期比较各病级忍冬植株平均单株结蕾量,并称量花蕾的鲜重、干重;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测定各病级忍冬植株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以及忍冬藤样品中绿原酸和马钱苷的含量.结果:忍冬0~7级植株平均单株结蕾量、鲜重、干重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健株结蕾量最多,7级植株结蕾量最少.病级越高,植株结蕾量越少,产量越低.各病级忍冬植株金银花样品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以及忍冬藤样品绿原酸和马钱苷的含量均达到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金银花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为2.31%~3.46%,其中1级病树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健株(0级)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最低.各发病等级植株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均高于健株,差异极显著(P<0.01).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质量分数为0.050%~0.065%,健株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最低.健株和其他各发病等级植株金银花中木犀草苷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忍冬藤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为0.43%~0.54%,健康植株忍冬藤中绿原酸的含量高于其他各发病等级植株,差异极显著(P<0.01).忍冬藤中马钱苷的质量分数为0.82%~1.58%,各发病等级植株忍冬藤中马钱苷含量均低于健康植株,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忍冬枝枯病的发生,有利于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积累,但会显著降低忍冬藤中绿原酸和马钱苷的含量以及金银花的产量.

关键词: 忍冬 枝枯病 金银花 忍冬藤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逆相关基因TaGB1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小麦的TaGB1基因特性、表达情况及其与双子叶植物同源基因的进化关系,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小麦G蛋白β亚基编码区序列,TaGB1编码区全长1 143bp,编码38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1kD,基因组序列中包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分别位于小麦基因组的4A、4B、4D染色体上,不同拷贝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9.91%。TaGB1基因结构中包含7个WD40保守域,表达产物位于胞质和质膜上。经系统发育进化关系分析,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G蛋白β亚基分化形成两大分支;TaGB1在进化关系上与单子叶植物较近,而与拟南芥等双子叶植物较远。TaGB1在ABA、盐、热和干旱胁迫条件下上调表达,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均有表达,叶片中表达量较高,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植物的抗逆反应。

关键词: 小麦 抗逆 TaGB1基因 同源克隆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色灯防治害虫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色灯防治害虫的原理是利用蛾类昆虫对绿黄波段(500~590nm)光敏感的特性,通过干扰蛾类害虫的日节律达到降低其种群密度的目的。本文简述了黄色灯防治技术在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状况、黄色灯防治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黄色灯在防治蛾类害虫过程中对植物生理的影响,分析了黄色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未来黄色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视觉色素 黄色灯 害虫 物理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蛀螟为害青茄的初报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7年8月在河南新乡发现田间种植的青茄受桃蛀螟为害,为该虫在茄子上为害的首次报道。本文简要描述其为害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复杂生境下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提供重要基础。

关键词: 桃蛀螟 青茄 为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及减少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效果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小麦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效果,于大田人工接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试验,并于收获期测定了不同药剂处理的小麦籽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下,50%多菌灵WP,30%多·酮SC,25%戊唑醇WP,25%氰烯菌酯SC和70%甲基硫菌灵WP处理中,除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接菌后1d喷药条件下50%多菌灵WP、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30%多·酮SC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外,各处理对小麦的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P<0.05)。各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在42.4%~83.5%,病情指数防效在44.9%~88.2%,病粒率防效在34.7%~69.4%,籽粒中DON防效在48.0%~86.9%。上述几种杀菌剂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在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接菌后1d喷药的防治效果。两种处理方式下,30%己唑醇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处理在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与清水对照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经费报销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方便科研团队实现对科研经费的动态化管理,实时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明细情况,从科研团队的需求出发,采用B/S架构和MVC模式,利用C#、HTMl5、Java Script语言开发了科研经费报销管理系统。该系统设置了管理员、项目主持人与报账人三级权限,包括项目管理、项目支出明细、审批管理、用户信息管理和账单申报五大功能模块,为科研团队提供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报销单据网上审批、经费支出的实时动态查询、统计和管理等功能。经过连续2年的使用,该系统运行良好,及时将预算的执行情况向科研人员反馈,实现了经费报销管理信息的共享,提高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

关键词: 科研经费 报销 管理系统 系统构建 功能实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网斑病不同病斑类型及其病原菌致病力差异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描述了河南省发生日趋严重的花生网斑病在田间出现的一种新的病斑类型,并结合已报道的两种病斑类型,对3种病斑类型的病原菌开展致病力差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新发现的花生网斑病病斑特征明显,综合分析后将花生网斑病病斑类型分别定为网纹型、类褐斑型和污斑型;同一花生品种上3种病斑类型病原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同一病斑类型菌株对不同花生品种的致病力也表现出显著差异。

关键词: 花生网斑病 病斑类型 病原菌 菌株 致病力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烟草镰刀菌的分子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中国烟草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南省不同烟叶产区危害烟草的镰刀菌种类,以河南省烟叶产区典型镰刀菌根腐病烟株及烟田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土壤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根据菌株形态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无创接种法测定病原菌对烟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获得的98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均产生白色菌丝,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或马特形,无色、多孢;小型分生孢子呈肾形、椭圆形或卵形,无色、多无分隔。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分离的98株菌分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Fusarium nematophilum。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对烟苗具有致病性;48株致病菌中豫南烟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致病性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以尖孢镰刀菌为主;豫中为尖孢镰刀菌;豫东、豫西为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因此,尖孢镰刀菌为全省烟区重点防控对象,豫南烟区还需加强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的防控,豫东、豫西需防范茄病镰刀菌的发生。

关键词: 河南省 烟草 镰刀菌 分子鉴定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