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种天然亲水胶体对冷冻面团和面条品质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硬度、黏度、剪切力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南瓜多糖、黑木耳多糖、魔芋3种不同亲水胶体对冷冻面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黏度、剪切力为指标,黑木耳多糖的效果最优,南瓜多糖的效果最差;以拉伸力为指标,魔芋粉的效果最优,黑木耳多糖的效果最差;最佳组合为黑木耳多糖0.5%,南瓜多糖1.0%,魔芋粉1.0%,以此配方制作的冷冻面条与未添加亲水胶体的冷冻面条进行比较,发现添加胶体的冷冻面条的黏性下降10.56%,剪切力上升8.47%,拉伸力上升14.25%,并且面条的蒸煮吸水率增大9.93个百分点,蒸煮损失率降低1.51个百分点,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添加亲水胶体的冷冻面条在色泽、表观状态、适口性、韧性、黏性、光滑性和食味等方面均有不同的提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水稻蛀秆螟虫越冬情况调查
《环境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蛀秆螟虫是生产上的一类重要害虫.为了明确湖北省水稻蛀秆螟虫的种群发生现状和幼虫越冬情况,为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2013年至2016年连续调查研究了武穴、崇阳、广水、曾都、公安和远安等地螟虫的越冬生物学.对蛀秆螟虫越冬生物学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湖北省田间蛀秆螟虫发生种类为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未见有褐边螟和台湾稻螟等.其中,二化螟为田间发生优势种群;三化螟仅在部分地区零星发生;大螟亦有一定程度地发生,并有加重趋势,应当引起重视和关注.这几种螟虫均以高龄老熟幼虫在稻茬中越冬,且在虫龄分布、越冬部位和头部朝向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趋性,可能与其耐寒性、地区气候和栽培制度等有关.并对螟虫发生现状与栽培制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蒸气蒸馏与乙醇提取莲藕成分的GC-MS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运用水蒸气蒸馏法和乙醇提取法提取莲藕成分,探究其功能成分和营养价值。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水蒸气蒸馏法与乙醇提取法提取莲藕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水蒸气蒸馏法共分离提取出80种物质,包含羧酸类(60.47%)、胺类(12.82%)、烷烃类(7.96%)、酯类(2.90%)、杂环类(0.17%)等化合物。乙醇提取法共分离提取出51种物质,包含羧酸类(43.94%)、胺类(2.84%)、烷烃类(9.73%)、酯类(14.51%)、杂环类(0.70%)等化合物。同时鉴定出了荷叶碱、O-去甲荷叶碱、角鲨烯等活性成分。莲藕中挥发性成分种类繁多,营养成分丰富。该分析方法可为莲藕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其他样品中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磁性固体螯合材料修复农田镉污染土壤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完善农田耕地土壤Cd污染"磁性固体螯合材料-农机磁选移除"技术,获取相关技术参数,文章采用室内盆栽模拟方法,研究了投料后磁性固体螯合材料在土壤耕层垂直分布以及基于移除效果的最佳材料投加量。结果表明:磁性固体螯合材料施入水田土壤后,经搅拌后,在耕层是均匀分布;固体螯合材料投加量为0.40%时,土壤总Cd、DTPA-Cd和HCl-Cd移除率达到最大,增加投加量土壤Cd移除率趋于稳定。因此,设计的回收机械应考虑在整个耕层回收材料,0.4%的最佳螯合材料投加量以及该投加量是否有利于磁选回收,还需要农机在大田实验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汉平原水稻季灌排单元沟渠中氮磷变化特征及其环境风险
《环境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汉平原稻田多以灌排单元的形式存在,其中,沟渠是灌排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江汉平原腹地典型灌排单元内自然沟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5年水稻整个生长季自然沟渠水深、水质的连续原位监测,研究灌排单元内自然沟渠水深、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整个水稻生长季,沟渠水深维持在30~70 cm之间,灌溉事件增加的沟渠内水深高于降雨事件;水稻生长季,受水稻追肥的影响,沟渠水总氮(TN)浓度分别于6月18日和7月30日出现两个不同程度的峰值,且生育前期氨氮(NH_4~+-N)浓度高于硝氮(NO_3~--N),施肥是影响沟渠水中氮浓度的主要因子;整个水稻生长季沟渠水总磷(TP)浓度波动较大,主要受颗粒态磷(PP)浓度变化影响,外界扰动(如降雨、灌溉事件)是影响沟渠水TP浓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水稻生长后期即收获期,沟渠水中TN和TP浓度分别为0.22 mg·L~(-1)和0.06 mg·L~(-1),水质均达地表水水质Ⅱ类标准.灌排单元内,拦截沟渠与周边河道的路基高约2~2.5 m,无特大暴雨情况下,沟渠水很少漫过路基通过溢流向周边水体排水.水稻移栽直至第一次追肥后的3 d应控制沟渠水的外排.自然沟渠对降雨、灌溉和农田径流带入的氮磷起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通过在灌排单元出水口人为控制稻季沟渠水外排,直至水稻收获期,将使沟渠水水质达Ⅱ类标准,降低了灌排单元沟渠排水给周边水体带来的环境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籽饼对鹌鹑产蛋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蛋品质及蛋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菜籽饼对鹌鹑产蛋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蛋品质及蛋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探索鹌鹑日粮中菜籽饼的适宜用量。试验选用13周龄的"神丹1号"鹌鹑3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饲喂添加0、5%和10%菜籽饼的等能等氮日粮,预试期7 d,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和10%菜籽饼对鹌鹑的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鹌鹑平均蛋重(P<0.05);添加10%菜籽饼显著增加了鹌鹑料蛋比和破蛋率(P<0.05),并显著降低了蛋壳厚度(P<0.05);添加5%和10%菜籽饼对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及丙二醛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10%菜籽饼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5%菜籽饼组(P<0.05);添加5%菜籽饼显著降低了鹌鹑蛋黄中C16:1、增加C18:2和C18:3含量(P<0.05),添加10%菜籽饼可显著提高鹌鹑蛋黄C18:2、C20:5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添加5%和10%菜籽饼可显著增加蛋黄中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综上,在鹌鹑日粮中添加5%菜籽饼对鹌鹑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蛋品质及机体健康无显著影响,且可改善蛋黄脂肪酸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新品种‘金优2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优2号’为实生选优获得的板栗新品种,坚果棕红色,光亮美观,大果型,平均单粒质量17.68 g;果肉淡黄色,细糯香甜,鲜果含淀粉31.4%(ω,后同),总糖6.09%,蛋白质4.10%,脂肪1.26%,品质上等;果实成熟期9月中旬,耐贮藏,适宜加工,加工制罐和速冻栗仁的破碎率在7%以下;树体结果早,丰产稳产,抗逆性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水保活温度对斑点叉尾鮰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无水保活温度对斑点叉尾鮰生理应激和鱼肉品质的影响,研究了MS-222麻醉的斑点叉尾鮰无水保活5 h所需的较佳温度范围,测定了不同保活温度(0、2、4、6℃)下,保活前(对照)、保活中(5 h)和保活后3种状态下斑点叉尾鮰的血液生化及鱼肉蛋白质、脂肪、水分、质构和游离氨基酸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MS-222麻醉斑点叉尾鮰在(2~6)℃下可以保活5 h,在清水中恢复24 h后存活率达到100%;无水保活5 h后,血液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明显高于未处理值(P<0.05),恢复24 h后,基本都恢复至未处理组值,但0、2℃保活组仍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值(P<0.05);肌酐和尿素氮在保活5 h后都显著升高,恢复24后很难回到初始水平,无水保活对肾脏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4℃保活组尿素氮增量最大,达7.22 mmol/L;0、2℃下,鱼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保活5 h后下降,而在4、6℃下有所上升,24 h后基本恢复至未处理组值;保活温度越低,对鱼肉质构影响越大,在6℃下,质构变化较小。因此,研究表明,6℃下保活,无水保活对鱼肉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影响较小,且在无水保活中产生的应激反应在恢复24 h后基本消除,而较低温度下0、2℃,会对斑点叉尾鮰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该研究结果为无水保活在淡水鱼活鱼运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鼓风机吹落花瓣防治草莓果实灰霉病的研究
《植物保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灰霉病是草莓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亟需开发实用的草莓灰霉病绿色防控技术,保障草莓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从第一花序盛花期至果实大量成熟,每周使用鼓风机将发育中果实(花托)上残留的衰老花瓣吹落。在第一、二次吹落花瓣前后分别统计每朵花上花瓣数量,计算每朵花平均花瓣数和花瓣吹落效率。49 d后分别调查花瓣吹落处理区与对照区果实灰霉病发病率。结果显示:草莓盛花期花瓣不易脱落,在盛花期一周后使用鼓风机吹落花瓣的效率较高。连续7次使用鼓风机清理后,对照区果实灰霉病平均发病率(8.27%)显著高于处理区(1.52%)。在草莓第一批果实发育期间使用鼓风机吹落衰老花瓣能显著降低果实灰霉病发病率,该方法对果实灰霉病防效为81.5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水保活时间对斑点叉尾鮰血液生化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无水保活时间对斑点叉尾鮰生理应激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二氧化碳无水保活的最佳工艺,及不同无水保活时间下的存活率。分析了保活前、保活(5、7、9、11 h)和复苏24 h后3种状态中血液生化和鱼肉蛋白质、脂肪、水分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无水保活鮰鱼的最佳条件是二氧化碳浓度为500~550 mg/L,保活温度为4~8℃和麻醉液温度6℃;休眠的鮰鱼在6℃培养箱保活5、7、9、11和13 h,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9%、45%和20%;低温保活过程中水分和持水性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肌肉中p H、蛋白质以及粗脂肪低于对照组,而肌糖原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尿素氮(BUN)、肌酐(Cr)、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逐渐增高,其中GOT和BUN的活性与保活时间是最相关的。当保活时间达到9 h时,GOT从18.48μmol/L增加到25.09μmol/L:BUN从13.18 mmol/L增加到16.44 mmol/L。在复苏组中,保活9 h的鮰鱼血清中生化指标Cr、BUN和GOT的活性基本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p>0.05),而保活11h的鮰鱼复苏后Cr、BUN和GO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分别高出对照组52.41%、25.48%和48.24%。结论:二氧化碳休眠保活鮰鱼的最佳保活时间为9h,保活时间延长,代谢缓慢,毒素无法排出体外,会对肾脏、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本研究结果为二氧化碳无水保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