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甘薯SSR标记开发及群体聚类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转录组数据开发SSR标记,是目前较为经济高效的DNA分子标记开发方法。为了开发更多适用于甘薯的SSR标记,本研究在前期对甘薯体细胞杂种KT1及其两个亲本4个干旱胁迫处理的24个样本转录组de novo测序的基础上,对获得的105 959条Unigene中大于等于1 000 bp的FASTA序列进行搜索,共找到12 105个SSR位点。从中筛选设计了200对SSR引物在KT1及其亲本中筛选验证,最终选择了20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来自不同地区的94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群体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把94份实验材料分为3个亚群,较清晰地区分了不同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这些基于甘薯转录组测序开发的SSR标记为甘薯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辅助育种和遗传图谱构建等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候选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发网络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作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农业科技领域的重要尝试,在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等实践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CNK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数据库查询系统的全面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化手段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在中国的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借助于关键词共现、期刊及作者与机构分布的分析,进而明确了该领域研发合作网络特征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 产业经济 计量分析 研发网络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空气 (普通包装) 和真空包装条件下鲈鱼片脂肪氧化指标建立鲈鱼货架期预测模型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鲈鱼片在空气和真空包装条件下基于脂肪氧化指标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将鲈鱼片经空气和真空包装后分别置于微冻(-2℃)、冰温(0℃)和冷藏(4℃)下贮藏,测定各温度下鱼片的酸价(AV)、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可以有效的延缓鱼片在贮藏期间脂肪的氧化,且腹部鱼片比背部氧化更显著。基于空气和真空包装条件下鱼片脂肪氧化指标建立的鲈鱼货架期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均在±10.60%以内,且真空包装组所建立的三个值的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较小,但普通包装组所得的货架期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也在允许的范围内,这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鲈鱼的剩余货架期。本研究结果为不同包装方式下鲈鱼剩余货架期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铃虫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克隆、序列特征及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pheromone biosynthesis activating neuropeptide,PBAN)基因,分析其序列特征,阐明该基因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规律,以及与交配行为、棉花挥发物间的调控关系,为进一步揭示红铃虫性信息素合成释放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RACE技术克隆红铃虫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PgosPBAN的全长cDNA序列,应用DNAMAN 6.0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利用Protparam、Chou&Fasman等在线分析软件进行蛋白二级结构预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Pgos PBAN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分析交配行为和棉花挥发物对Pgos PBAN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获得了Pgos PBAN全长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Y987647,该基因c DNA全长1 461 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618 bp,编码205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长121 bp,3′端非编码区长722 bp;Pgos PBAN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了滞育激素、α神经肽、β神经肽、PBAN和γ神经肽5种神经肽,N端还含有一个23氨基酸的信号肽;预测该蛋白分子量为2.41 kD,等电点为9.25;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gos PBAN与15种鳞翅目昆虫的PBAN位于同一分支,其中与Pgos PBAN进化关系最近的是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PBAN(GenBank登录号:ALM30314.1),表明这两个基因可能有共同的祖先基因;PgosPBAN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存在明显的表达特异性,以成虫期的表达量较高,幼虫期次之,蛹期最低;PgosPBAN在红铃虫雌、雄成虫体内均有表达,且1-5 d内雄性成虫Pgos PBAN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成虫;交配后1-3 d的红铃虫体内Pgos PBA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处女蛾;暴露于棉花挥发物1-5 d雄成虫Pgos PBAN表达水平未受到显著影响,而1、8 d雌成虫及8 d雄成虫Pgos PBAN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结论]明确了PgosPBAN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了该蛋白的二级结构特征.根据PgosPBAN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以及与交配行为、棉花挥发物的调控关系,推测该基因不仅参与了红铃虫雌性信息素的合成释放,在调控雄性信息素以及调节生长发育等方面可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 红铃虫 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 表达分析 交配行为 棉花挥发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滤饮水系统在白羽肉种鸡健康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家禽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水是肉种鸡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水源、储水设备、水线、饮水器等极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且有害物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有残留。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曲霉菌等有害微生物会导致肉鸡发生呼吸道疾病和各种炎症,严重时使肉种鸡大量死亡,给养殖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本研究在养殖过程中分别采用超滤饮水技术与传统饮水消毒技术进行肉鸡饲养,比较二者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饮水消毒技术,采用超滤饮水技术后水中的有害微生物数量大幅减少,肉种鸡的卵黄性腹膜炎发病率显著降低,大大提高肉种鸡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小麦品种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鉴定与溯源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高赤霉病抗性已成为我国小麦主产区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Fhb1是抗性最强且最稳定的抗赤霉病基因,阐明其在我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及传递路径,对抗赤霉病育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229份小麦品种(系)Fhb1区段内PFT(pore-forming toxin-like)、HC(HCBT-like defense response protein)和His(histidine-rich calcium-binding protein)基因的多样性与赤霉病抗性的关系,发现PFT-I/His-I为抗病单倍型。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表明,中国小麦品种所含Fhb1至少有2个来源,分别为苏麦3号和宁麦9号,并以后者为主。本研究开发的诊断性标记PFT-CAPS和His-InDel可有效用于Fhb1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Fhb1 诊断性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苎麻青贮及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精料补充料对西门塔尔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苎麻青贮饲料品质及以苎麻青贮饲料为唯一粗饲料使用时,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精料补充料对西门塔尔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苎麻与玉米秸秆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打捆制成苎麻青贮饲料。选择年龄相近,体重为(324.83±30.27)kg的健康西门塔尔肉牛1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1头牛为1个重复,分别饲喂CP含量为18.0%(高CP水平,试验Ⅰ组)、16.0%(中CP水平,试验Ⅱ组)和14.0%(低CP水平,试验Ⅲ组)的精料补充料。预试期10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苎麻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后,感官等级评定为1级优良,pH为4.24,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增加(P<0.05),干物质(DM)、有机物(OM)、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总磷(T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肉牛平均日增重(ADG)最高,达到1.49kg/d,试验Ⅱ、Ⅲ组ADG与试验Ⅰ组相比分别降低了14.09%和11.41%(P>0.05)。3个试验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CP水平精料补充料对西门塔尔牛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ALT/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试验Ⅰ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但与试验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苎麻的营养水平较高,和玉米秸秆混合后青贮可得到品质较好的苎麻青贮饲料;将苎麻青贮饲料作为肉牛唯一粗饲料来源,高CP含量(18%)的精料补充料可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复合油菜籽对蛋鸡的营养价值评定
《中国粮油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动物实验测定不同处理的复合油菜籽代谢能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评定其对蛋鸡的营养价值。实验材料为破碎复合油菜籽、熟化复合油菜籽和膨化复合油菜籽。1)真代谢能法(TME)测定油菜籽代谢能与营养物质利用率:将64只30周龄、体重(3. 00±0.03) kg的海兰褐种公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强饲破碎复合油菜籽、熟化复合油菜籽、膨化复合油菜籽或绝食。2)氨基酸回肠消化率的测定:将48只25周龄、体重(2. 50±0. 02) kg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纯合无氮饲粮、破碎复合油菜籽半纯合饲粮、膨化复合油菜籽半纯合饲粮。实验结果表明:1) TME法测定结果:熟化复合油菜籽和膨化复合油菜籽的TME值分别为14. 41、14. 59 MJ/kg;与破碎复合油菜籽相比,膨化复合油菜籽的粗脂肪和粗蛋白质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21. 79%和25. 22%(P <0. 01);除甘氨酸、组氨酸外,膨化复合油菜籽的氨基酸全肠道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高于破碎复合油菜籽(P <0. 01)和熟化复合油菜籽(P <0. 05);熟化复合油菜籽大部分氨基酸全肠道利用率高于破碎复合油菜籽(P <0. 05)。2)氨基酸回肠消化率:与破碎复合油菜籽相比,膨化油菜籽的各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和回肠标准消化率得到了极显著的提高(P <0. 01),除了组氨酸外,膨化复合油菜籽各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氨基酸回肠标准消化率都大于83%。复合油菜籽经加热处理尤其是135℃膨化后表观代谢能、粗脂肪、粗蛋白质、氨基酸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茶类纯茶饮料灭菌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货架期风味品质稳定性差是制约高品质纯茶饮料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为了促进茶饮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提高纯茶饮料风味品质的稳定性,分析不同茶类纯茶饮料灭菌(135℃,20 s)及高温贮藏(38℃)过程中风味品质及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灭菌、贮藏过程中绿茶和乌龙茶纯茶饮料外观颜色变深,风味品质下降,茶多酚含量下降,黄酮化合物含量略有上升,咖啡碱含量基本不变;儿茶素总量(93.0%和98.0%)、酯型儿茶素含量(39.9%和48.3%)显著下降,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过氧化氢(H_2O_2)产生量(62.6~193.2μmol/L)较高;红茶和普洱茶纯茶饮料在灭菌贮藏期间风味品质较稳定,特别是普洱茶饮料一直保持着较好的风味品质。抗坏血酸钠(VcNa)在灭菌贮藏过程中对纯茶饮料的风味品质及生化成分有明显的保护效果,茶饮料中儿茶素含量越高,其保护效果越好。添加VcNa后,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H_2O_2产生量(1.3~22.7μmol/L)显著降低,H_2O_2抑制率最高达97.9%。VcNa的保护效果主要体现在高温贮藏的12周内。本研究结果表明,儿茶素降解是导致纯茶饮料风味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时间内VcNa通过对儿茶素的保护较好地保持纯茶饮料的风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道地药材咸丰白术I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多态性引物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得到适宜的咸丰白术ISSR反应体系,采用两轮U12(62×4)均匀设计的方法,对ISSR反应中各组分设置不同的梯度,分析反应体系各组分用量对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μL的ISSR反应体系中,引物0.29μmol/L,2×Taq Master Mix 9.6μL,模板DNA 47 ng时,扩增条带较清晰,多态性好。根据得到的优化体系,进一步开展白术的引物筛选,并从中得到了9条扩增条带相对清晰稳定、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筛选的多态性引物开展了温度梯度PCR实验,发现温度对ISSR-PCR扩增结果影响显著。本实验通过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降低了常规体系优化实验所需次数,节省了时间和试剂的用量,为快速建立ISSR反应体系和后续咸丰白术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便利与帮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