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畜禽粪便堆肥产臭与生物除臭的研究进展
《家畜生态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国内规模化、设施化农业的发展,畜禽养殖产生大量废弃物,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臭气是畜禽粪便集中处理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堆肥过程产生臭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氨气、硫化氢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堆肥生境中多样的微生物菌群在臭气产生和脱臭时均扮演重要角色,某些微生物菌群可通过分解有机质产生臭气,某些微生物可利用臭气组分完成自身代谢,此外,在堆温变化时微生物群落不断演替。文章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堆肥中臭气成分、堆肥生境微生物演替与脱臭功能微生物、生物法对臭气脱除进行综述,为解决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的臭气问题,促进畜禽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冻藏温度对鲈鱼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低温贮藏对鲈鱼品质的影响,将鲈鱼分别放置-10、-18、-80℃低温环境下贮藏32周,以质构、菌落总数、色度、鲜度K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低温冻藏条件下鲈鱼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下贮藏的鲈鱼在第24周后,TBA值和鲜度K值已超过可食用上限,开始进入初期腐败;-18、-80℃下贮藏的鲈鱼在32周贮藏期内,各项指标变化较慢,贮藏期结束时均符合相关标准.其中,-80℃贮藏组的品质变化幅度始终低于其它两个温度,更能抑制鱼肉颜色变白、硬度和咀嚼性下降,抑制微生物繁殖及鱼肉蛋白质变性,有效地保持了鱼肉鲜度,保鲜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胡枝子属植物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胡枝子属植物具有耐瘠薄、耐干旱、抗寒等多种优良特性,应用前景广阔。通过调查资源和查阅文献发现,湖北省境内有大胡枝子组4种和胡枝子组7种。本文从种类分布、饲用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值和其它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作为乡土资源的胡枝子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状RNA及其在畜禽中的研究进展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新发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是一种由共价键形成闭环结构的RNA分子。circRNA主要来源于外显子或内含子,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具有种类丰富、保守性强、细胞核组织特异性、稳定存在等特点。目前研究表明,circRNA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在神经发育、免疫、畜禽经济性状调控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circRNA的特征、形成机制、主要功能及其在畜禽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circRNA在畜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叶绿体DNA信息的南方梨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演化分析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5个叶绿体DNA非编码区trn L-trn F-1、trn L-trn F-2、trn S-psb C、acc D-psa I、rps16-trn Q和1个基因区域rbc L,对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梨(Pyrus L.)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演化分析。将188份梨资源的测序结果整合得到长度为5 612 bp(包含缺失片段),共检测出13个单倍型、4个单一突变位点、16个简约性信息位点和14个插入/缺失片段(InDels),单倍型多样性H_d为0.7178,核苷酸多样性为0.35×10~(-3)。acc D-psa I区域的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的H_d值最高,为0.7177;rbc L区域的H_d值最低,为0.0317。其中162份梨资源检测出12个单倍型,H_d为0.713,核苷酸多样性为0.29×10~(-3);梨的不同地理群体中湖南省的10个梨地方品种的H_d最高,为0.889;来自贵州省的8个品种的H_d最低,为0。138份砂梨地方品种共检测出8个叶绿体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2、H4和H5在130份砂梨和37份白梨品种中检测到,单倍型H6、H10、H11、H12和H13在8份砂梨地方品种‘青皮钟’、‘甜宵梨’、‘细花红梨’、‘惠阳红梨’、‘麝香梨’、‘塘湖青’、‘红粉’和‘横县浸泡梨’中检测到。Median-joiningNetwork图显示单倍型H6和H11为古老单倍型,H1、H4和H5为较进化的单倍型。根据叶绿体DNA序列变异信息可推测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砂梨和白梨亲缘关系较近,同时来自湖南地区的砂梨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木聚糖酶A的H297F定点突变、表达及酶学性质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对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木聚糖酶XynA活性中心附近的H297位点突变为F。将XynA及XynA_(H297)F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施了表达、纯化以及酶学性质研究。比较研究野生型木聚糖酶XynA和突变体XynA_(H297)P的酶学性质发现,突变前后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值均为5.5,在pH 4~10的缓冲液中处理20 h后残余酶活均在90%以上,均具有较好的pH稳定性。XynA最适反应温度为70℃,80℃处理20min后只有10%的残余酶活;XynA_(H297)最适反应温度为75℃,且相同处理条件下XynA_(H297)仍具有30%左右的残余活性,说明突变体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程度提高。与XynA相比,XynA_(H297)F的动力学参数Km、Vmax和Kcat均增大,说明突变后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降低,但催化速率有所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秋季茶园覆盖遮阴的综合效应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在夏、秋季高温低湿期选择鄂茶1号茶树品种进行覆盖黑色遮阳网试验,探讨遮阴对茶园田间气候因子、茶树生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后,茶园气温、叶面温度和地面温度均明显降低,茶园空气湿度和新梢含水量明显提高,遮阴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且遮光率越高,效果越明显。随遮阴度增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气孔导度在55%和75%遮阴度下增加,在90%遮阴度下低于对照。随着遮阴度的增加,叶片厚度下降,栅栏组织厚度和细胞层数减少,且内层栅栏细胞有向海绵组织过度的趋势,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值减小,细胞间隙增大。与自然光照下的叶片相比,遮阴后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a/b下降。遮阴后,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降低,能减弱茶汤苦涩味的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含量增加,酯型、非酯型儿茶素含量随遮阴度增加而减少,但酯型儿茶素占总儿茶素的比和儿茶素品质指数增加。说明遮阴能改善茶树生长的小环境、降低茶叶苦涩味,提高茶叶品质,适度遮阴优于过度遮阴。
关键词: 鄂茶1号 气候因子 茶树生理 遮阴 苦涩味 茶叶品质 综合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鲟鱼皮胶原蛋白多肽的酶解工艺
《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决胶原蛋白多肽制备得率低的问题,以鲟鱼-甲骨板皮胶原蛋白多肽得率为主要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响应面模型试验确定加酶量、提取时间、液料比3个因素的最优条件,并建立了关系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鲟鱼鱼皮胶原蛋白多肽得率的3个因素主次顺序为:液料比>酶解时间>加酶量,最优提取工艺为:0.5 mol/L的乙酸与原料之间的液料比为14.02,加酶量为1.69%,提取时间为8.51 h。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多肽得率为78.86%,且产物主要为小分子胶原蛋白,峰值分子量为3719 u。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