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晚熟砂梨新品种‘金丰’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丰’是由‘金水1号’ב丰水’杂交选育出的中晚熟砂梨新品种。树势强,树姿开张。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20 g,果皮黄褐色,果面光滑,无果锈,肉质细,汁液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4%~12.04%。果实生育期147 d,在武汉地区8月中下旬成熟。早果,丰产,较抗黑斑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砷氧化菌DWY-1的分离鉴定及其修复砷污染水稻土的可能机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砷(As)污染水稻土的微生物修复提供宝贵的菌种资源以及探索淹水条件下砷氧化菌修复As污染水稻土的可能机理。从全国各地As污染水稻土中筛选砷氧化菌,并进行分子鉴定、生理生化研究以及As污染土壤的修复试验。结果共计分离出6株具有砷氧化功能的菌株,其中一株扩增出砷氧化酶基因(aioA),命名为DWY-1,来自黄石As污染水稻土,经鉴定为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 sp.),革兰氏染色显示为阴性,属于兼性自养和兼性厌氧菌。在好氧条件下和厌氧条件下菌株DWY-1均可以将三价砷[As(Ⅲ)]氧化为五价砷[As(Ⅴ)],且厌氧条件下可将As(Ⅲ)氧化与硝酸盐还原过程进行偶联并从中获得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将菌株DWY-1接种到淹水As污染水稻土中,培育14 d后,孔隙水和土壤底泥中磷酸可提取态的As(Ⅲ)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73.0%和80.0%,总As含量分别降低32.6%和32.9%。综上,菌株DWY-1可作为修复As污染水稻土的潜在菌种资源;在淹水水稻土中,砷氧化菌可以耦合厌氧As(Ⅲ)氧化与硝酸盐还原过程并从中获得能量进行生长,此过程可作为修复As污染水稻土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 砷 微生物 三价砷氧化 反硝化 砷污染水稻土 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优质砂梨新品种‘金昱’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昱’是从砂梨‘安农1号’实生选育出的早熟优质新品种,该品种树势中庸,树姿半直立,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35 g,果皮绿色,果面平滑,果肉白色,肉质细脆,石细胞少,汁液多,风味甘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1.8%~13.8%,可滴定酸含量0.11%,品质优良。在武汉地区7月底至8月初成熟,新梢生长期为92 d,果实生育期125 d,营养生长期248 d。在湖北省砂梨产区可适度发展,以‘园黄‘’丰水‘’金晶’等品种作为授粉树。定植第2年即可开花结果,丰产性好,抗黑斑病和炭疽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协同感染细菌性疾病的分析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湖北某养殖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和临床感染情况,试验采集10份疑似PRRS发病仔猪的肺脏、淋巴结等临床样品,应用RT-PCR方法扩增PRRSV的Nsp2部分基因用于定性检测分析,并对扩增的其中2份PRRSV阳性样品进行ORF5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结合不同疫苗毒株开展同源性比对分析。为进一步揭示病因,通过多重PCR方法对10份发病猪的肺脏和12份鼻拭子样品进行了相关致病菌的鉴定,并对其中的2株不同病原菌开展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0份临床样品中有5份检测到美洲型变异PRRSV,病原阳性率为50%。ORF5全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个流行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7%,与以TJM-F92、JXA1-R、HuN4-F112等为代表的高致病性致弱疫苗毒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6.7%~97.0%;与美洲型标准毒株VR2332的同源性分别为87.6%和87.9%;与国内较早分离的经典毒株(CH-1R和R98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2.9%和87.4%、87.7%。患病猪临床常见感染模式为PRRSV+PM+SS、PRRSV+PM或PRRSV+HPS,2株主要致病菌药敏试验表明,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等药物高度敏感,猪链球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阿奇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本研究揭示了该场保育猪的发病病原,并从分子水平明确了临床PRRSV与不同疫苗毒株的亲缘关系,为弱毒疫苗的合理选择使用和综合防控PRRS提供了实践依据。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细菌性疾病 协同感染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主要小麦品种抗病基因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主导品种和有潜力新品种的抗病基因的组成及其抗性形成机制,可为利用MAS方法高效利用抗病基因、快速聚合主效基因以及多抗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本研究在明确具有代表性湖北品种抗病性的基础上,选用52个小麦抗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基因(QTL)的功能标记或连锁标记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和分析。分析表明:湖北省主要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整体不强,特别是纹枯病和赤霉病抗性亟待提高;除Fhb1和Fhb4外,其他检测的抗赤霉病主效位点均可以在参试品种中检出3个抗条锈病性基因(Yr2,Yr5和Yr48)和8抗条锈病基因(Pm2,Pm8,Pm16,Pm24,Pm32,Pm33,Pm34和Pm35)可以在参试品种中检出,其中Yr2、Yr48和Pm2存在于所有参试品种中;13个抗纹枯病抗性标记在参试品种中可以被检出。分子检测部分解释了湖北省主要小麦品种的抗病分子基础,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效利用抗病基因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水平基因转移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平基因转移,一般分为细胞内部或者跨越物种边界的遗传物质交流。跨界直接介导方式,包括共生、内共生、寄生、嫁接等。细胞内的基因转移,主要包括细胞核与细胞器基因组间的相互渗透;跨越物种边界的遗传物质交流,主要涉及寄生与寄主植物的基因横向转移,寄主与寄生植物mRNA也会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转移。基于基因组学研究进展,本研究综述了植物水平基因转移的迁移序列类型、迁移方向及迁移机制:首先,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基因组能够整合细胞核转座元件以及叶绿体起源的tRNA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功能基因及间区序列能够迁移到核基因组;其次,植物种间,通过寄生、嫁接等方式转移大量的DNA(如线粒体基因、叶绿体基因和转座元件)和RNA(如mRNA)序列;迁移机制涉及到DNA介导和RNA介导方式,迁移方向包括单向和双向转移。迁移序列的基因功能活性研究是重要的后续研究方向。
关键词: 植物水平基因转移 内源基因转移 寄生 嫁接 转座元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共轭亚油酸对鹌鹑蛋品质、蛋黄胆固醇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共轭亚油酸(CLA)添加对鹌鹑蛋品质、蛋黄胆固醇含量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沉积的影响。选用15周龄"神丹1号"蛋鹌鹑400只,按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各组日粮分别含0、0.75%、1.50%、2.25%和3.00%CLA,试验期42 d,分别收集第7、14、28和42天鹌鹑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粮添加1.50%和2.25%CLA饲喂28 d后可显著降低鹌鹑蛋重(P<0.05),而添加3.00%CLA饲喂14 d后即显著降低鹌鹑蛋重(P<0.05)。CLA添加对蛋形指数、蛋壳厚度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添加CLA饲喂至第7天,鹌鹑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随CLA添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饲喂14 d后,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的最佳CLA添加量为1.50%。日粮添加CLA可降低鹌鹑蛋黄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小幅增加亚麻酸(AL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综上所述,CLA添加浓度少于1.50%,饲喂时间少于14 d不影响鹌鹑蛋均重,但可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且对ω-3 PUFA沉积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
关键词: 鹌鹑 共轭亚油酸 蛋品质 胆固醇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茶鲜叶海拔高度判别模型建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海拔高度的茶鲜叶为研究对象,扫描获取其近红外光谱(NIRS)并筛选特征光谱区间后,分别应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SMLR)、主成分回归法(PCR)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建立茶鲜叶海拔高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5 542.41~6 888.48cm-1区间内,对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导数+3点Norris平滑预处理后,建立的SMLR模型预测集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差分别为0.800 5和0.486;在4 929.16~6 965.62cm-1区间内,当主成分数为3时,对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导数+3点Norris平滑预处理后,建立的PCR模型预测集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差分别为0.803 6和0.472;当将光谱划分为18个子区间、因子数为13时,选用[5 8 11 17]4个子区间建立的Si-PLS模型预测集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差分别为0.944 3和0.295。经比较,Si-PLS模型预测结果最佳。
关键词: 茶鲜叶 海拔高度 近红外光谱 多元线性回归法 主成分回归法 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形势下湖北粳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中国稻米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十二五"以来,湖北省按照"转方式、调结构"和"粮食保量提质增效"的要求,在全省粳稻适宜种植区大力推广粳稻生产,极大促进了湖北省粳稻产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湖北省粳稻发展又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本文阐述了湖北省粳稻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制约粳稻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下的粳稻发展思路。
关键词: 粳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质增效 湖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