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青砖茶中氟及其浸出特性研究

食品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氟离子电极选择法对青砖茶全氟含量与水溶性氟含量关系,以及不同冲泡(熬煮)时间、温度、茶水比、次数与调饮方式下青砖茶茶汤中水溶性氟的浸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砖茶中的水溶性氟含量占全氟含量的75.6%~87.2%,两者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冲泡(熬煮)时间、温度、茶水比、次数和氟的浸出率都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氟浸出率随时间、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水体积、浸提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相同条件下,煮熬法的氟浸出率高于冲泡法;添加乳粉则可以显著地降低茶汤中游离氟离子的含量。建议在饮用青砖茶时,适当增大茶水比,缩短煮熬或冲泡时间,第一泡茶汤不饮用,适当添加高钙乳粉,可以明显减少人体对氟的摄入。

关键词: 青砖茶 浸出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预冷处理对冻藏豆皮品质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将新鲜豆皮在不同温度(0、-15、-22、-40℃)条件下预冷后在-18℃下冻藏,通过定期测定其硬度、消化特性、冰晶熔化焓、持水力并进行感官评价,从而分析不同温度预冷处理对冻藏豆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种不同温度的预冷处理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糯米淀粉凝胶的结晶度都逐渐增大,并出现老化现象,表现为豆皮的硬度值增大,感官评分降低。同时,豆皮中糯米的慢消化性淀粉含量增加,出水率增高,可冻结水含量增加。经0℃与-40℃预冷处理后的豆皮品质差异显著(P<0.05),-40℃预冷处理的豆皮老化程度较低,其品质始终最好,而-15℃与-22℃预冷处理的豆皮品质介于两者之间。综上,低温预冷处理有利于冻藏豆皮的品质保持,其中-40℃预冷处理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冻藏豆皮 糯米淀粉凝胶 预冷温度 老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主栽砂梨品种早期落叶发生原因调查及其防控对策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砂梨是湖北省重要的栽培果树之一。梨树早期落叶能够引起梨树返青返花,导致翌年梨树坐果率降低,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该研究对湖北省32个梨园中主栽品种的早期落叶及返青返花发生情况和主要诱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南方砂梨早期落叶及返青返花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梨不同栽培品种、水涝和暗渍、高温干旱、梨园病虫害、梨园郁闭寡照、梨树缺铁黄化、树龄和梨园管理条件是湖北省主栽砂梨品种早期落叶发生的主要诱因。针对早期落叶发生情况及主要诱因,提出选择抗早期落叶的品种、合理建园、建好梨园排灌系统、病虫害综合防控、深翻土壤、加强营养供给、增强树势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早期落叶防控措施。

关键词: 砂梨 早期落叶 返青 二次开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醇浸泡对鲜切荸荠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展开了乙醇浸泡对鲜切荸荠品质变化的研究,通过分析在贮藏期内鲜切荸荠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呼吸速率、硬度、外观色度、气味、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数等变化,确定乙醇浓度对鲜切荸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时乙醇浓度对鲜切荸荠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荸荠硬度变化不显著,但对鲜切荸荠的呼吸速率、气味和外观色度影响显著。在贮藏1 d,当浸泡用乙醇浓度由15%增加到75%时,鲜切荸荠的呼吸速率由74μg/(kg·h)增加到134μg/(kg·h);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乙醇处理组鲜切荸荠的呼吸速率呈现下降趋势。色度分析知,贮藏0~4d浸泡时乙醇浓度对荸荠色泽影响不显著;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当浸泡乙醇浓度≥35%时,乙醇处理组的鲜切荸荠不产生黄化现象。电子鼻分析浸泡用乙醇浓度越高,在贮藏过程中生成的甲基类和醇、醛、酮类等物质越多,其中75%乙醇处理组荸荠对代表甲基类和醇、醛、酮类等物质的传感器R(6)和R(8)响应值分别由111.13和37.10上升至270.65和121.70。此外,乙醇可减少鲜切荸荠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当浸泡时乙醇浓度由15%增加到35%时,贮藏至13 d荸荠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降低到可计数范围内;当浸泡时乙醇浓度大于55%时,在贮藏期内没有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出。在贮藏温度4℃、贮藏时间为13 d的条件下,用浓度35%~55%乙醇对鲜切荸荠进行浸泡处理,可显著延长鲜切荸荠的贮藏期。

关键词: 鲜切荸荠 乙醇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品种武育粳33营养特性与肥料效应研究

中国稻米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粳稻武育粳33的营养特性、需肥规律与肥料效应。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武育粳33对氮、磷的需求量大,中后期增加了对钾素的吸收;氮对其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要显著高于磷和钾;结合模拟的最佳施肥量和其经济施肥量,鄂北地区中等肥力条件下武育粳33的推荐施肥量为N 240~280 kg/hm~2、P_2O_580~100kg/hm~2、K_2O 90~135 kg/hm~2。

关键词: 粳稻 武育粳33 营养特性 施肥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油脂合成调控与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种子油脂储存的主要形式是三酰甘油。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脂肪酸和三酰甘油具有重要功能。分析了植物种子油脂合成代谢过程调控研究进展,总结了改良植物种子油脂策略:(1)调节碳源分配,抑制碳源流入蛋白质合成路径的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增强碳源流入脂肪酸合成路径的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2)干预油脂合成,促进脂肪酸生物合成,提高三酰甘油组装过程的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3)提高种子油脂的品质:改变植物脂肪酸组成,调节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引入外源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4)调控油脂合成代谢途径的转录因子表达,提高种子油脂含量。还讨论了植物油脂合成的三酰甘油前体转运机制及合成途径多基因共同调节合成途径等。

关键词: 种子油 合成代谢 关键酶 转录因子 共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生细菌BZJN1的鉴定及对白术根腐病的生物防治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从白术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细菌BZJN1,经生理生化检测及分子鉴定证明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ZJN1可以显著抑制白术角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超过70%。显微观察对峙区域发现角担菌菌丝生长畸形、菌丝顶端或中部膨大呈球形,原生质泄露。其发酵滤液在3%,6%的浓度下对角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22.7%,38.7%。田间防效试验证明,药后10 d,BZJN1生防菌剂在1×10~9cfu·mL~(-1)处理防效最高,达到了75.27%。药后20 d,1×10~9cfu·mL~(-1)的处理防效为72.37%,和化学药剂相当。所有BZJN1的处理对白术有一定促生效果,1×10~9cfu·mL~(-1)处理,增产达到14.1%。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白术 角担菌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性淀粉凝胶冻融特性及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糯性淀粉作为中国传统食品的重要原料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冷冻食品等工业领域。相比于普通淀粉凝胶,糯性淀粉凝胶的冻融稳定性较好。然而,糯性淀粉质冷冻食品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反复冻融也会导致其淀粉凝胶网络被破坏,冰晶发生迁移和生长,淀粉分子相互缠绕聚集成核出现凝沉现象,进而影响产品品质。文章综述了糯性淀粉凝胶冻融特性及其品质改良方法,以期为糯性淀粉凝胶冻融研究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糯性淀粉 淀粉凝胶 冻融特性 改良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抗马铃薯Y病毒(PVY)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限制辣椒生产的主要病毒病害之一,该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的典型代表,能够侵染辣椒等茄科作物,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应用抗病资源、选育抗病品种是克服PVY对辣椒危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文中综述了辣椒PVY病毒的发现、流行和检测与分类,并针对辣椒抗PVY育种工作描述了抗性鉴定方法、抗原筛选、抗性遗传、分子定位和标记开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PVY抗性基因与病毒的互作机理,并就辣椒抗PVY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辣椒 PVY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禾谷类白粉菌无毒基因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因对基因假说阐明了病原菌无毒基因(avirulence gene,Avr gene)与寄主植物抗性基因(resistance gene,Rgene)相互识别和互作的关系。禾谷类白粉菌无毒基因产物作为重要的激发子,能够与其寄主R基因产物发生特异性互作,诱导植物细胞防卫反应。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无毒基因的作用,作者总结了最近关于AVRa1、AVRa10、AVRa13、AVRk1、AvrPm2和AvrPm3a2/f2等已克隆无毒基因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它们作为效应蛋白(effector)或激发子的双重功能,在毒性菌株中的变异规律,与其对应R基因之间的互作模型,以及与转座子等重复序列之间的关联等。本文还对无毒基因研究方法的改进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无毒基因 禾谷类白粉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