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挥发性香味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挥发性香味成分是影响食用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侧耳属食用菌挥发性香味物质的组成和相对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和共有成分分析研究不同组分对整体风味的贡献。结果显示: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中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酯类、羧酸类和呋喃类等;其中共有成分8种,分别为正己醛、2-丁基-2-辛烯醛、1-己醇、1-辛烯-3-醇、正辛醇、2-辛烯-1-醇、3-辛酮和1-辛烯-3-酮;此外,醇类化合物在14种侧耳属食用菌中相对含量远高于其他类化合物。除佛罗里达侧耳PF6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酮、1-辛烯-3-醇和正辛醛外,其他13种侧耳属食用菌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均为1-辛烯-3-酮和1-辛烯-3-醇。共有香气物质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3.627%,主要代表性成分为1-己醇、正己醛、2-丁基-2-辛烯醛、正辛醇、2-辛烯-1-醇、1-辛烯-3-酮和3-辛酮等,它们是影响食用菌风味的关键性香味成分。
关键词: 侧耳属 挥发性香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1份非洲地区和我国湖北蚕豆种质资源产量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评价41份非洲地区和我国湖北蚕豆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筛选出产量性状综合表现优良的蚕豆种质资源,为蚕豆种质资源保护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非洲和我国湖北共收集41份蚕豆种质资源,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蚕豆10个产量性状进行综合鉴定及评价。【结果】41份蚕豆种质资源的10个产量性状变异系数均较高,从高到低排序为:单株实荚数(58.09%)>单株重(36.06%)>单株总荚数(33.82%)>百粒重(32.79%)>单果节荚数(31.60%)>荚宽(18.00%)>株高(16.75%)>单株分枝数(16.54%)>荚长(13.20%)>生育日数(2.1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与单株分枝数、荚宽和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单株总荚数与单株实荚数、单果节荚数和单株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荚宽和百粒重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P<0.05)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5个主成分覆盖所有蚕豆资源产量性状,总贡献率达86.753%,综合前5个主成分对应的产量性状,在10个产量性状中,除荚宽外,其余9个产量性状均可作为蚕豆产量鉴定与评价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份蚕豆种质资源可分为三大类群,其中第I类群以湖北蚕豆为主,包括12份湖北种质和1份埃塞俄比亚种质,占供试种质资源的31.71%;第Ⅱ类群包含8份苏丹种质、5份湖北种质、4份埃及种质和3份埃塞俄比亚种质,占供试种质资源的48.78%;第Ⅲ类群含7份种质包括3份苏丹种质、1份埃塞俄比亚种质和3份埃及种质,占供试种质资源的19.51%。【结论】非洲地区和我国湖北蚕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高产种质资源CDAS106、CDSD102和P422823026可应用于高产蚕豆育种。
关键词: 蚕豆 种质资源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非洲 湖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源生态类野生中国大鲵肌肉氨基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凯氏定氮法检测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肌肉的蛋白含量,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对源生态类野生大鲵肌肉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大鲵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为干物质含量的91.81%,总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4.40%,总必需氨基酸与总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0.80;大鲵肌肉氨基酸分类组成中风味氨基酸含量为26.42%~33.45%,药用氨基酸含量达57.69%,支链氨基酸和抗氧化活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达15.60%和26.35%;大鲵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79,与甲鱼较为接近,优于羊肉、牛肉、猪肉,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1.21,明显优于甲鱼、羊肉、牛肉和猪肉.大鲵肌肉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关键词: 源生态类野生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肌肉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单萜类香气组分的工夫红茶发酵适度判别
《茶叶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萜及其衍生物是茶叶香气成分的重要组成,也是表征香气适宜的重要指标。文章对工夫红茶发酵进程中,香气组分变化进行了全程取样分析。通过感官品质评价,定性工夫红茶发酵程度;借助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手段,分析发酵过程香气组分,结合化学结构特征,筛选出单萜及其衍生物21种;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实现工夫红茶发酵程度的有效预判,并计算出相关性显著的5个单萜类香气组分。研究结果为工夫红茶发酵工序的反馈性调控,提供了理论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6份白三叶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草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经过0和50mmol·L-1 NaCl处理的66份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种质资源进行发芽试验,旨在评价66份白三叶种质资源萌发期的耐盐性。结果表明,66份参试白三叶材料各指标性状存在差异,盐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种质间差异较大。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耐盐性评价指标为相对活力指数和相对发芽率,两项指标权重分别为0.849和0.151。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66份白三叶材料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耐盐性位居前十位的种质依次是CF022540>CF022469>CF022538>CF022541>惠亚>ZXY06P-2659>CF022543>CF022470>CF022508>CF022466,除惠亚来源于新西兰外,其他材料均来源于俄罗斯。
关键词: 白三叶 耐盐性 萌发期 筛选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多酚结合真空包装对微冻鲈鱼片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鲈鱼片的保鲜方法,该实验将新鲜鲈鱼片分别经空气包装、真空包装和真空结合茶多酚包装后贮藏于-2℃微冻条件下,于贮藏第0、3、6、9、12、15、18、21 d测定鲈鱼片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值(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pH值和水分分布等指标变化,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测定鲈鱼片的水分弛豫时间(T22)和弛豫面积(P22)并结合感官评价对鲈鱼片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进行综合判断。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在微冻贮藏期间3种包装方式下鲈鱼的菌落总数、TVB-N值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pH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弛豫时间T22、弛豫面积P22和感官评分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真空结合茶多酚包装方式下鲈鱼品质保持最好。综上所述,该研究证明在微冻条件下真空结合茶多酚包装处理能够较好的保持鲈鱼片的品质,研究结果为选择鲈鱼片的较佳贮藏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佳美3号’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佳美3号’是以XSSW-M-2为母本,以LAWS-M-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长灯笼形杂交一代辣椒新品种。果实长灯笼形,果色浅绿,果面有褶皱,三心室,果长12 cm左右,横径4.3 cm左右,单果质量50 g左右,肉质脆,味微辣,维生素C含量238.5 mg·kg~(-1),辣椒素含量0.002%,蛋白质含量1.18%,田间表现为中抗CMV、抗TMV、中抗炭疽病、中抗疫病,较耐低温。产量在37 500 kg·hm~(-2)以上,适于湖北省平原地区作早春、延秋大棚栽培及高山露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冻藏过程中多糖对肌原纤维蛋白化学作用力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草鱼肌原纤维蛋白作为研究对象,添加魔芋葡甘聚糖降解产物及葡聚糖T7,测定冻藏后草鱼肌原纤维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和化学作用力,研究冻藏过程中不同多糖对草鱼肌原纤维蛋白化学作用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冻藏后添加了不同多糖的草鱼肌原纤维蛋白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冷冻变性,蛋白质含量、Ca~(2+)-ATPase活性和化学作用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化学作用力的下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酶解魔芋葡甘聚糖、辐解魔芋葡甘聚糖和葡聚糖T7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草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冷冻变性,这3种多糖主要对高浓度草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离子键起到保护作用,对氢键起到次要的保护作用,对疏水相互作用的保护不明显。3种多糖都具有冷冻保护作用,其中辐解魔芋葡甘聚糖的保护效果最佳,葡聚糖T7次之,且酶解KGM、辐解KGM和葡聚糖T7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2%、0.5%和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燥工艺对宜红茶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福鼎大白鲜叶为原料,比较热风干燥和滚炒干燥处理对宜红茶感官品质、理化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处理的宜红茶感官得分较高,茶汤的色相值(a、b)以及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滚炒干燥,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极显著高于滚炒干燥处理,但滚炒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热风干燥处理;热风干燥处理宜红茶的甜香型香气成分如苯乙醛、癸醛、芳樟醇、反–2–辛烯–1–醇、1–庚醇和水杨酸甲酯含量相对较多;热风干燥处理的茶汤对DPPH的抗氧化能力优于滚炒干燥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