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物料碳氮比及微生物菌剂接种量对黄瓜秧-鸡粪堆肥过程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黄瓜秧与鸡粪堆肥的适宜碳氮比及微生物菌剂接种量,本研究设计3个碳氮比(17.5、22.5和27.5)和3个微生物菌剂接种量(0.1%、0.2%、0.3%)共9个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对黄瓜秧与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度、有机质降解率、pH值、种子发芽指数(GI)、养分含量及堆肥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碳氮比和高微生物菌剂接种量处理堆体温度更快达到50℃以上,且堆肥过程中高温的峰值高于中、低碳氮比和中、低微生物菌剂接种量处理;高碳氮比和高微生物菌剂接种量处理,有机质降解率、堆肥的腐熟度(T)都显著提高;但接种0.3%微生物菌剂处理对有效磷、速效钾的保留效果以及堆肥最终发芽指数(GI)的提升均不如接种量为0.2%与0.1%的处理。综合上述分析,黄瓜秧与鸡粪进行堆肥无害化生产时,适宜的碳氮比为27.5,微生物菌剂接种量为0.1%~0.2%。

关键词: 堆肥 黄瓜秧 鸡粪 碳氮比 微生物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厚皮网纹甜瓜“甜网168”的选育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甜网168"是以"YW18"为母本、"YW203"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中早熟杂交1代厚皮甜瓜新品种,该品种适宜河南、山东、安徽、海南等地区早春大棚或保护地栽培.春季生育期123 d,果实成熟天数46 d.植株生长势强,易坐果,一致性好.果实圆形,果形指数1.0,平均单果质量1.83 kg,密网纹,果肉绿色,肉质细软,果肉厚4.0 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约18.6%.每667 m2平均产量为3659.7~3820.3 kg.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为GPD甜瓜(2023)410005.

关键词: 厚皮甜瓜 新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前茬小麦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后茬玉米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豫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田试验,采用小麦、玉米周年轮作模式,在前茬冬小麦季设置6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即T0(0)、T20(20%)、T40(40%)、T60(60%)、T80(80%)和T100(100%),玉米季各小区均正常施用化肥,在玉米吐丝期测定玉米抗倒伏相关表观性状、力学指标,在玉米拔节期、吐丝期、成熟期测定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在玉米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与T0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的玉米吐丝期的株高、重心高度、穗位高度及穗位系数均无显著变化;第3、4、5节间直径、节间干物质质量、单位茎长干物质质量、压碎强度和抗倒指数增加;T60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茎秆抗倒指数;在玉米拔节期、吐丝期、成熟期,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氮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均以T60处理的含量最高;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处理的玉米产量、百粒质量均有所增加,T60处理的玉米产量增加了15.61%。可见,前茬有机肥替代化肥氮能够提高后茬玉米的抗倒伏性及产量,以有机肥替代60%化肥氮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玉米 有机肥 抗倒伏性 化肥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大麦品种B-醇溶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麦醇溶蛋白是影响大麦食品加工、麦芽制备和饲用价值的主要因素之一。B-醇溶蛋白占总醇溶蛋白的70%~80%,对品质的贡献相对较大。本研究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8份大麦材料的B-醇溶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鉴定,共得到27个完整的基因序列,包括22个编码基因和5个假基因。经与GenBank注册的序列进行比对,它们之间的碱基相似度为79.6%~99.5%,说明这27个基因序列全部是新基因或等位变异。22个基因的推断氨基酸序列表明,其中18个基因含有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2个基因含有7个半胱氨酸,其余2个则含有9个半胱氨酸,这在大麦中是首次发现,其可能属于编码优质蛋白亚基的基因。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大麦醇溶基因的特征特性以及培育优质大麦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麦 B-醇溶蛋白 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油莎豆InDel位点鉴定及分子标记开发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4种不同类型油莎豆种质资源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以此全基因组水平鉴定油莎豆的InDel位点,并根据多态性InDel位点序列信息开发有效的分子标记。基于重测序数据与油莎豆参考基因组的序列比对,利用GATK和SAMtools软件共鉴定到321 271个InDel位点,在油莎豆各个scaffold上呈现高密度分布,其中93%以上位点呈现出杂合类型。通过4种油莎豆种质间InDel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发现98%的InDel位点不具有多态性,最终鉴定出6 036个多态性InDel位点。基于多态性InDel位点的插入/缺失序列长度分析,筛选出829个插入/缺失序列长度大于20 bp的多态性InDel位点,适用于开发可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的InDel分子标记。选择8个多态性位点进行InDel分子标记开发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结果表明,鉴定的多态性InDel位点真实可靠以及开发的InDel分子标记合适可用。本研究利用不同类型油莎豆种质鉴定出大量的多态性InDel位点,能够开发出适合、准确、有效的InDel分子标记,极大地丰富了油莎豆的分子标记资源,为油莎豆种质资源更加精确的评价、鉴定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油莎豆 种质资源 全基因组重测序 InDel位点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改进YOLO v7-tiny的玉米种质资源雄穗检测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导致雄穗大小、形态结构及颜色呈现较大差异,无人机搭载可见光传感器相比地面采集图像分辨率低,以及图像中部分雄穗过小、与背景相似度高、被遮挡、相互交错等情况带来的雄穗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 v7-tiny模型的玉米种质资源雄穗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在YOLO v7-tiny中引入SPD-Conv模块和VanillaBlock模块,以及添加ECA-Net模块的方式,增强模型对雄穗特征的提取能力。利用自建的玉米种质资源雄穗数据集,训练并测试改进模型。结果表明,改进YOLO v7-tiny的平均精度均值为94.6%,相比YOLO v7-tiny提升1.5个百分点,相比同等规模的轻量级模型YOLO v5s、YOLO v8s分别提升1.0、3.1个百分点,显著降低了图像中雄穗漏检及背景误检为雄穗的发生,有效减少了单穗误检为多穗和交错状态下雄穗个数误判的情况。改进YOLO v7-tiny模型内存占用量为17.8 MB,推理速度为231 f/s。本文方法在保证模型轻量化的前提下提升了雄穗检测精度,为玉米种质资源雄穗实时、精准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种质资源 玉米雄穗 目标检测 无人机 可见光影像 YOLO v7-tiny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花蓟马FKBP6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真核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为害全球农业生产的入侵害虫,通过探寻西花蓟马亲免素蛋白FK506-binding protein 6 (FKBP6)的生物功能,为防控西花蓟马挖掘新的靶标。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西花蓟马FKBP6蛋白(GenBank No. XP_026292958.1),克隆FKBP6基因(GenBank No. XM_026437173.1),原核诱导表达FKBP6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系统表达FKBP6蛋白,借助荧光免疫(immunofluorescence, IF)标记和Western blot检测多克隆抗体及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氨基酸多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发育树分析发现,20种昆虫的FKBP6蛋白之间存在保守的区域,但只在种间亲缘性较高。利用杆状病毒系统在Sf9细胞内表达FKBP6蛋白,使用多克隆抗体经IF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该抗体能与FKBP6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亚细胞定位发现,FKBP6被定位到细胞质。本研究为FKBP6蛋白的生物功能研究提供分子条件。

关键词: 西花蓟马 FKBP6蛋白 抗体制备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天然poIFN-α17突变的高活性猪干扰素α17m的制备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

中国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高抗病毒活性的猪α亚型干扰素(porcine interferon α,poIFN-α),将天然的poIFN-α17进行突变和合成,并将突变后的猪poIFN-α17基因命名为poIFN-α17m,合成poIFN-α17和poIFN-α17m基因后将其克隆入pVB220大肠杆菌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温度诱导表达后,收集菌体进行SDS-PAGE。将表达的蛋白采用Ni琼脂糖凝胶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重组poIFN-α17和poIFN-α17m的反应原性,在PK-15细胞上检测其对VSV和PRV的抗病毒活性,检测重组poIFN-α17和poIFN-α17m蛋白对下游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ing genes, ISGs)Mx1、OAS1、ISG15的诱导激活作用。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VB220-IFN-α17和pVB220-IFN-α17m表达载体,实现了poIFN-α17和poIFN-α17m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且重组poIFN-α17m在PK-15细胞上对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的抗病毒活性明显高于天然的poIFN-α17,重组poIFN-α17m能有效激活ISGs的表达。

关键词: 猪干扰素α17m 大肠杆菌表达 干扰素刺激基因 抗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措施对豫东地区春播花生农艺性状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豫东地区春播花生适宜的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模式,为提升豫东地区花生种植效益、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8(4×24)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播种密度、每穴种子数、包衣剂用量、起垄高度和底肥用量 5个因素对花生株高、总分枝数、倒伏率、单株无效果针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单株饱果率、单株果重、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荚果产量和叶片SPAD值等方面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栽培因素与荚果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增加花生播种密度可显著促进株高,加重倒伏,显著降低总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和单株果重;荚果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最佳播种密度为 21万穴/hm2.与每穴种子数 1粒相比,2粒可显著提升株高和荚果产量,但显著降低总分枝数、无效果针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单株果重和百果重.种子包衣可显著提高荚果产量和单株果重.起垄种植可显著提高单株果重和百仁重,但显著降低株高.适当减少底肥用量对花生各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影响.每穴种子数、包衣剂用量、种植密度和底肥用量均与荚果产量正相关,其中,每穴种子数与荚果产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起垄高度与荚果产量呈负相关,未达显著水平.8种种植模式(P1~P8)在株高、总分枝数、无效果针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单株果重、百果重和荚果产量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倒伏率、百仁重、出仁率和生长后期叶片SPAD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人工播种模式下P4 处理和机械播种模式下P5 处理的荚果产量均最高,分别达 5401.65 kg/hm2 和 5024.40 kg/hm2.[结论]综合考虑花生产量和投入成本,豫东地区春播花生最佳种植模式:人工播种为密度 18万穴/hm2,2粒/穴,种子包衣,起垄,底肥复合肥料硫酸钾用量102.0 kg/hm2;机器播种为密度21万穴/hm2,1粒/穴,种子包衣,起垄,底肥复合肥料硫酸钾用量102.0 kg/hm2.

关键词: 花生 农艺性状 生理特性 春种 栽培模式 豫东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欧洲葡萄NF-YB3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VvNF-YB3基因在葡萄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功能,以无核白为试材,克隆得到了VvNF-YB3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为624 bp,编码207个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6.31,不稳定指数27.66,总平均疏水指数-0.738,为一酸性、稳定的亲水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VvNF-YB3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含有1个内含子,编码蛋白质存在1个CBFD_NFYB_HMF结构域,与河岸葡萄NFYB3相似性最高。VvNF-YB3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占比较高,三级结构为单体的螺旋-卷曲-螺旋,启动子中包含响应激素和胁迫的多个顺式作用元件。VvNF-YB3基因在葡萄的叶片、卷须、花、幼果和茎中均表达,且在成熟的叶片中表达量最高。PEG模拟的干旱、低温和高温胁迫均可影响VvNF-YB3基因的表达,VvNF-YB3为一胁迫响应基因。VvNF-YB3的互作蛋白大多是核因子Y家族的亚基,ERF、bHLH、ARF等27个转录因子可能调控VvNF-YB3基因的表达。由此推测,VvNF-YB3基因可能通过受到上游转录因子的调控并与其他NF-Y蛋白互作响应各种环境胁迫。

关键词: 葡萄 NF-YB3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