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背甲几何形态的产地差异
《水产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形态特征的产地差异性,应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长江水系湖南大通湖,安徽黄陂湖、沱湖、女山湖、无为长江江段,江苏溱湖、石臼湖7个产地的中华绒螯蟹背甲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地标点法选取原则提取背甲的35个特征地标点数据系统,并将其标准化获得此7个产地蟹的平均型,再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形态变异矢量进行可视化分析,同时对上述标准化数据开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省间和省内各不同产地间蟹的背甲形态均存在差异;与平均形比较,除无为野生蟹无明显变化外,安徽省3个产地蟹背甲额齿和侧齿更尖长,M型花纹变小,背甲后缘缩小;其余3个产地背甲额齿和侧齿变短,M型花纹变大,背甲后缘变宽大.雌、雄蟹个体产地间的判别准确率均可达100%.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背甲几何形态测量学法可为精细尺度产区中华绒螯蟹原产地溯源及保护提供更为便捷的技术途径.


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叶绿素及铁、镁元素含量的影响
《广东饲料 》 2023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L-肉碱对海水小球藻叶绿素含量及细胞内叶绿素合成所需关键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为对照组(L-肉碱添加量为0)、5、50、100、200mg/L的L-肉碱处理组,培养条件为25±1℃,光照强度4000lx,光暗比24h:0 h,试验周期10d.测定海水小球藻叶绿素a、b含量及合成叶绿素关键金属元素铁、镁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量在5~100mg/L范围内,海水小球藻叶绿素含量随着L-肉碱浓度增加而降低,其中5mg/L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mg/L组中叶绿素含量最低,200mg/L组中叶绿素含量高于100mg/L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5mg/L组中海水小球藻中铁、镁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5~200mg/L范围内海水小球藻中铁含量组间差异显著,其中铁、镁含量均随着肉碱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200mg/L组中铁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镁含量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


梭鲈ho1基因的克隆及其低氧胁迫下表达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梭鲈(Sander lucioperca)对低氧极敏感,在集约化养殖和苗种运输过程中易发生低氧应激和死亡现象。为探究血红素加氧酶1 (Heme oxygenase 1, HO1)在梭鲈响应低氧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通过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了梭鲈ho1基因,其cDNA全长为1 256 bp,包含840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162 bp的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 5’-UTR)和254 bp的3’-UTR,编码279个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显示,梭鲈HO1与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舌齿鲈(Dicentrarchus labrax)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1.84%、88.69%和88.11%。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ho1基因在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脑组织中高表达,其次是肾、肝、鳃等组织。低氧刺激前3 h,梭鲈ho1主要在皮肤、鳃中响应;低氧胁迫3 h后,ho1主要在心、肝、肾中发挥转录调控作用。复氧12 h,除肝脏外,梭鲈其他组织ho1的相对表达量均可恢复正常,低氧刺激对肝组织ho1的表达产生了较大影响。研究表明,ho1基因参与梭鲈响应低氧的分子调节机制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可为深入了解梭鲈低氧胁迫遗传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菲律宾蛤仔GS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急性盐度胁迫下的表达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RpGST)家族特征及其在应对急性盐度变化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RpGST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鉴定、染色体定位、结构特征分析、进化分析和表达特征分析,共鉴定出7个RpGST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 RpGSTA1、RpGSTA2、RpGSTA3、RpGSTA4、RpGST_C_3a、RpGST_N_M1、RpGST_N_M2.RpGSTs不均匀地定位在5条染色体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亲水性.RpGST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质中,该基因家族成员都具有谷胱甘肽转移酶结构域(PF00043、PF02798),表明RpGSTs蛋白参与抗氧化和解毒过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RpGSTs分为3个亚家族且在进化上保守.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显示,急性盐度胁迫菲律宾蛤仔0h、12 h和24 h后,急性高盐(40)胁迫下肝胰腺中RpGSTA和RpGSTNM亚家族的基因整体表达水平随时间逐步升高,RpGST_C_3亚家族的基因表达水平随时间先降低后升高;急性低盐(15)胁迫下肝胰腺中RpGSTA、RpGST_C_3a和RpGST_N_M亚家族的基因整体表达水平随时间逐步升高;急性低盐胁迫下谷胱甘肽转移酶表达量显著高于急性高盐胁迫,说明急性低盐胁迫对菲律宾蛤仔的影响大于急性高盐胁迫.以上研究结果明确了 RpGST基因家族的序列结构特征、系统进化以及对急性高盐和急性低盐胁迫的响应机制,证明RpGST基因家族在菲律宾蛤仔抗氧化和解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菲律宾蛤仔抗逆分子选择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RpGST基因家族 急性盐度胁迫 表达模式


温度对不同家系凡纳滨对虾个体能量收支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摄食代谢及能量收支是反映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速生经济性状的重要选育指标。本文研究了温度(20、25、30和35℃)对凡纳滨对虾3个家系(N310004、N310010和N310011)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为40 d,每隔10 d测定一次摄食率、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粪率等生理指标,并分析了不同时期[S1 (0~10 d)、S2 (11~20 d)、S3(21~30 d)和S4 (31~40 d)]凡纳滨对虾家系的个体能量收支情况。结果显示,30℃时,家系N310004生长最快,总特定生长率为(9.79±0.22)%/d,S1和S4时期的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家系(P<0.05)。温度和规格对家系的摄食和代谢有显著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各家系的摄食率和代谢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同一温度下,除S1时期外,家系N310004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家系。在S1和S2时期,N310011家系的耗氧率较大,在S3和S4时期,N310010家系的耗氧率显著高于N310011和N310004家系。在S1、S2和S3时期,N310004家系的排氨率显著低于其他家系;在S1、S2、S3和S4四个时期,N310010家系的排粪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凡纳滨对虾摄入能量主要用于呼吸代谢,代谢能占比在(64.89±0.52)%~(77.81±0.78)%之间。3个家系的生长能均与温度呈倒钟形,峰值出现在30℃。N310004家系在20~35℃条件下的生长能及生长能占比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家系,主要是源于其较高的能量摄入,呼吸能和代谢能较低的缘故。


真空泵吸鱼过程气液两相流数值分析
《渔业现代化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真空泵吸鱼过程气液流动机理以及抽气压力对吸鱼速度影响,以某深远海养殖平台真空吸鱼泵为研究对象,基于体积函数法(volume of fluid,VOF)两相流模型,对真空吸鱼泵集鱼装置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一定抽气压力条件下,水进入集鱼筒后,产生了水与大量气团组成的泡沫状气液两相混合体,气泡不断聚集并向抽气口方向运动,直至流出抽气口,集鱼筒注满水时间短;管道入口启动速度随着抽气压力的减小不断增大,之后速度波动减小,在-40 kPa~-20 kPa抽气压力条件下,当抽吸时间7 s,管道入口的速度逐渐平稳,当抽气压力≥-15 kPa时,吸水管出现了倒流现象,水沿管道来回晃荡,抽气压力在-40 kPa~-20 kPa范围可确保鱼水混合物顺利抽到集鱼筒内.本研究数值模拟结果可为真空吸鱼泵的抽气压力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


专家解读如何推进虾蟹产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
《科学养鱼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新冠疫情不断对养殖业造成影响,虾蟹价格不太理想,河蟹上市集中、蟹农高产不高效,南美白对虾等苗种种质问题突出、病害难控,养殖户效益受到影响。在当前这种形势下,虾蟹养殖户该如何改善虾蟹苗种质量,提高养殖成功率;如何在规模化生产中实现科学精细化管理,推广优质配合饲料;如何缩短虾蟹养成上市时间,提高养殖效益;如何合理搭配虾蟹养殖新品种,实现多品种盈利模式,降低市场风险;如何提高虾蟹品质,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鉴于此,为有效地解决虾蟹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虾蟹产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中国水产学会科学养鱼杂志社承办的第四届全国虾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于2023年2月23-24日在江苏淮安举行,此次论坛主题是“降本增效,打造高质量虾蟹产业链”。现将论坛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长江下游四大家鱼仔稚鱼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探究长江下游安庆-南通江段四大家鱼仔稚鱼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9年4至8月在长江下游安庆、南京和南通江段逐月开展四大家鱼仔稚鱼的空间分布和动态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产漂流性卵鱼类仔稚鱼107 990尾,隶属于2目2科19种,其中四大家鱼972尾,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主,占家鱼捕获量67.28%。各江段四大家鱼仔稚鱼平均丰度依次为2.57、0.90和0.60 ind./100 m~3,家鱼仔稚鱼资源自安庆向南通方向逐渐减少;安庆江段5月和7月仔稚鱼平均密度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南京和南通江段高峰期发生在6月。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各江段四大家鱼仔稚鱼的水平分布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近岸仔稚鱼密度显著高于江心。Pearson检验分析显示,调查期间安庆江段四大家鱼仔稚鱼日丰度与水温和水位日上涨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南京江段家鱼仔稚鱼日丰度与水温和水流量日上涨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南通江段家鱼仔稚鱼日丰度与水位和水流量日上涨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揭示了长江下游四大家鱼仔稚鱼的时空格局及与水文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阐明江湖连通系统对家鱼早期资源补充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保护长江家鱼补充群体和修复洲滩和沿江岸线等鱼类重要栖息地提供支撑。


雄烯二酮对斑马鱼肠道细胞因子的影响
《生态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AED)为目标化合物,斑马鱼为受试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的AED(0、0.2、2.3和23.7μg·L–1)长期暴露60 d后对斑马鱼肠道细胞因子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溶剂对照组相比,三个浓度处理组的AED对雄性斑马鱼肠道组织中的细胞因子IFN-α、IL-1α、NF-κB、TNF-α含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但0.2和2.3μg·L–1 AED对肠道组织中IL-1β含量具有显著性的抑制作用(P<0.05)。对于雌鱼,AED在2.3和23.7μg·L–1时对肠道细胞因子NF-κB、TNF-α、IFN-α和IL-1α含量都有很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但AED对IL-1β含量并未有显著的影响(P>0.05)。由此可见,雄激素物质AED对斑马鱼肠道组织的免疫系统和炎性反应有潜在的干扰作用,而且该雄激素对斑马鱼的影响存在两性差异性,即雌性斑马鱼对AED暴露更敏感。该结果为AED对鱼类肠道细胞因子的影响提供了参考,有助于AED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