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江莲花洲港不同水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
《水生态学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长江莲花洲港不同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可为长江干流水生态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在莲花洲港共设置15个采样点,于2019年8-9月(丰水期)、2019年10-11月(平水期)、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枯水期)开展底栖动物与水体理化因子的调查监测,分析其种类组成、现存量、优势种及时空分布,并探究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莲花洲港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0属(种),其中节肢动物21属(种),占总种类数的52.5%,软体动物10属(种),占25.0%,寡毛类6属(种),占15.0%,多毛类3属(种),占7.5%.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66.35个/m2,平均生物量为0.60 g/m2.不同水期底栖动物的优势种组成差异较为明显,尖叶大狐钩虾(Grandifoxus culpis)、齿吻沙蚕(Nephtys sp.)、围沙蚕(Perinereis sp.)分别为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优势度(0.15、0.13、0.30)最大的优势种.基于底栖动物时空分布差异的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底栖动物密度各水期无差异,改良区1和改良区2底栖动物密度显著高于非工程区.典范对应分析显示,影响莲花洲港底栖动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流速、透明度、总氮和pH.
关键词: 莲花洲港;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人工模拟条件下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环境条件需求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自然繁殖需求条件进行定量研究,实验结合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原位生境调查,通过室内人工模拟构建产卵环境诱发野生亲鱼自然繁殖,解答可控环境中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环境需求。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发生与水温、水深、流速、光照及底质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卵石河床质较细砂等底质环境可显著提升自然交配诱导率及繁殖效果;在合适的底质条件下,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适宜条件:水深为0.15—0.2 m、流速为0.2—0.4 m/s、水温为10.8—14.3℃; 15D:9L比例的光周期有利于促进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发生。在人工模拟环境中,水深≥0.45 m、流速≥0.8 m/s、温度≥17℃或≤6℃、全光照等环境中未观测到自然繁殖活动的发生,这些被认为是其自然繁殖环境的限制条件。研究阐明了可控环境中青海湖裸鲤野生亲鱼自发产卵繁殖的环境需求,构建人工模拟产卵环境技术,为自然产卵场生境调查评估、改进人工繁育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和新思路。
关键词: 自然繁殖 环境需求 原位生境 模拟产卵 河床质 青海湖裸鲤


伊犁河上游河谷水库浮游动物分布及水环境特征-以恰甫其海为例
《干旱区地理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新疆伊犁河谷上游水库水环境质量状况,基于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冗余分析(RDA)等方法,于2019年6月(丰水期)、9月(平水期)和12月(枯水期)对恰甫其海水库浮游动物及水环境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恰甫其海共检出浮游动物37种,其中原生动物17种,轮虫10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6种;优势种主要包括侠盗虫属(Strobilidium sp.)、匣壳虫属(Centropyxis sp.)、王氏似铃壳虫(Tintinnopsis wangi)、疣毛轮属(Synchaeta sp.)、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共5种;浮游动物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丰度分别为580.40 ind·L-1、152.68 ind·L-1、137.01 ind·L-1,生物量分别为0.550 mg·L-1、0.018 mg·L-1、0.007 mg·L-1,丰度和生物量最大值均出现在丰水期.(2)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存在典型的时空分布特征,Shannon-Wiener指数(H′)和Margalef指数(D)在丰水期呈现由库尾向坝前增高的趋势,在平水期和枯水期以库中最高,H′和D均值分别为1.19和0.82.(3)RDA结果表明,水温(WT)、化学需氧量(CODMn)和营养盐浓度如总氮(TN)、总磷(TP)、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态氮(NH+4-N)、正磷酸盐(PO3-4-P)等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结果表明,恰甫其海水质处于贫-中营养状态,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可以作为鱼类越冬场、产卵场和索饵场.
关键词: 浮游动物;分布特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冗余分析;恰甫其海


siRNA干扰对鲤疱疹病毒Ⅱ型ORF57基因表达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通过在异育银鲫脊髓细胞系(Spinal cord tissue cell lines of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SC)中对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ORF57进行RNA干扰,以探究其对CyHV-2病毒复制的影响.首先,以FAM标记的异育银鲫β-actin的siRNA进行CSC细胞转染条件的优化,再将针对CyHV-2 ORF57基因设计的3条siRNA,转染CSC细胞,并进行病毒感染,评估siRNA对病毒复制和致细胞病变的影响.转染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在siRNA浓度为80 nmol/L,转染液维持24h后更换维持液,β-actin基因表达量最低且观察到的荧光点数量最多.而ORF57-siRNAs干扰结果显示,ORF57-siRNA-2组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效果,在接毒48h时,ORF57-siRNA-2处理组的ORF57基因表达量降到相对于Mock组的33.55%(P<0.01),并且各ORF57-siRNA组都表现出了延缓CyHV-2致细胞病变的时间和强度,抑制时间可达120h.TCID50结果显示,不同组的ORF57-siRNAs均能降低病毒滴度,其中ORF57-siRNA-2将病毒原液TCID50108.487/mL下降至106.776/mL.研究结果表明,干扰ORF57的表达可大大降低CyHV-2的致细胞病变力和复制率,ORF57在CyHV-2复制与致细胞病变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CyHV-2基于siRNA技术的抗病毒治疗和弱毒株的改造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鲤疱疹病毒Ⅱ型 RNA干扰 ORF57 小干扰RNA 异育银鲫脊髓细胞系 TCID50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南海北部蓝圆鲹的营养生态位
《生态学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是南海北部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根据2019年9-10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采集的样品,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蓝圆鲹的营养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以长肋日月贝作为营养级计算的基线,蓝圆鲹营养级范围2.77~4.19,平均值为3.81;δ15N值范围7.29‰~12.10‰,平均值为10.83‰;δ13C值范围-19.32‰~-16.10‰,平均值为-17.94‰;δ15N与δ13C值呈正相关;δ15N和δ13C值随体长增大而升高,在约100 mm体长附近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并略有下降;C/N值随体长增大而降低,至约100 mm体长达到最低值,后略有升高;不同水深样品的C/N值无显著性差别(P>0.05);在对大体长样品(≥140 mm)分析发现,雌性蓝圆鲹的δ15N值显著高于雄性(P<0.05),但δ13C值和C/N值无显著差别(P>0.05).


基于线粒体COII基因序列的长江下游翘嘴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长江下游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和进化历史,为其育种及遗传改良打下基础.[方法]在长江下游水域(淀山湖、高邮湖、太湖、长荡湖及长江江苏段)设点捕获收集翘嘴鲌野生样本,基于线粒体COII基因序列分析5个翘嘴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使用DNASPv5计算群体单倍型并进行Tajima's D和Fu's Fs中性检验,运用Arlequin 3.5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及计算遗传距离和基因流(Nm).[结果]5个翘嘴鲌野生群体197个个体的COII基因序列有效长度为425 bp,存在31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7.29%;其碱基含量排序为T(29.61%)>C(28.03%)>A(24.19%)>G(18.17%),AT含量为53.8%,CG含量为46.2%.31个变异位点在197个个体中共定义出13种单倍型(hap1~hap13),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273~0.603,以长江群体和长荡湖群体的最高,太湖群体的最低;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1~0.017,以长荡湖群体的最高,淀山湖群体的最低.5个翘嘴鲌野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15,即群体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群体间的Nm为2.443~54.325,以太湖群体与淀山湖群体间的Nm最大(54.325),长荡湖群体与淀山湖群体间的Nm最小(2.443);AMOV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10.47%,而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为89.53%.在5个翘嘴鲌野生群体中,仅长江群体的Tajima's D和Fu'Fs均为负值且具有显著意义,故推测该群体曾发生过群体扩张现象.[结论]长江下游翘嘴鲌群体表现出低单倍型多样性和高核苷酸多样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但分化程度差异不显著.因此,后续研究应增加野生翘嘴鲌群体的样品数量和调查水域,全面而系统地评估长江下游各水域翘嘴鲌的种质资源状况,为建立自然保护区及人工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翘嘴鲌 COII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长江下游水域


青虾池塘育苗技术要点
《科学养鱼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夏季虾苗培育是青虾秋季养殖的首个关键环节,为帮助广大青虾养殖户提高青虾育苗成功率,提升青虾养殖效益,特将青虾池塘育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育苗模式1.育苗池专池育苗1-3月将种虾放入池塘后,让种虾在育苗池中成熟、交配、抱卵孵化。至5月要注意检查育苗池中第一批虾苗的密度,若虾苗数量不够,需延长种虾的孵化时间;


湛江海域救助力量间协作研究
《中国海事 》 2022
摘要:通过对湛江海域救助体系和近五年来海上救助工作现状的梳理,全面分析海上突发事件中的多种救助力量协作现状,总结不同救助队伍在应急协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及建议,完善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协作方式,以加强救助力量建设,提高湛江海域的救助效率和成功率,形成更为完善、高效的海上救助体系。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雌雄虾不同形态阈值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海洋与湖沼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雄虾有四种不同形态:小雄虾(SM)、橙色螯(OC)、蓝色螯(BC)和老蓝色螯(OBC)雄虾;雌虾分为四种:性腺未发育(IF)、性腺成熟(MOF)、抱卵(BF)和已产幼体(SF)的雌虾.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形态的雌雄虾的体重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探讨是否可以对罗氏沼虾不同形态雌雄虾所占比例开展选择来间接提高产量,首次对上述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其与收获体重的遗传相关进行了评估.记录了罗氏沼虾核心育种群体两代共计40935尾个体的形态和体重信息,使用父母本育种分析模型和阈值统计模型估计不同形态二分类(0和1)阈值性状在世代间和世代内的遗传参数,并使用两性状模型估计其与体重性状的遗传相关.方差组分估计结果表明,雄、雌虾不同形态阈值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08~0.12和0.04~0.22.雄虾形态OC、BC阈值性状与收获体重间为低度正相关(0.01~0.43).雌虾形态IF、BF、SF阈值性状和收获体重性状之间为中等程度相关(-0.61~0.53).在我国土塘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雌雄个体不同形态阈值性状存在可利用的加性遗传变异,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选择OC形态雄虾并增加其在育种群体中比例,并不会降低其生长速度;选择IF形态雌虾并增加其在育种群体中的比例,可能会降低其生长速度.


数字经济背景下科研单位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会计 》 2022
摘要: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会计工作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同时为提高科研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以数字经济为背景,探讨科研单位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