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远缘嫁接诱变技术的优化
《大豆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完善和优化大豆远缘嫁接诱变技术体系,以与大豆远缘的8种植物为砧木,以4个大豆品种(系)为接穗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以6~8日龄的大豆幼苗作为接穗可提高远缘嫁接成活率,其中7日龄大豆幼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砧木类型对远缘嫁接大豆后代诱变率和诱变方向有重要影响,番茄/龙选1号、蓖麻/科绿2号、生姜/科绿2号、蓖麻/田丰90和洋姜/田丰90嫁接组合的诱变率最高,同时以生姜和番茄作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高蛋白、高油和晚熟类型突变;以甘薯和马铃薯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多分枝和丰产类型突变;以蓖麻和洋姜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抗逆性强(抗倒伏)和植株矮化的突变类型;以南瓜和葫芦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晚熟和高大植株的突变类型。嫁接亲和力评价结果表明,以南瓜、马铃薯、番茄和生姜作为砧木的嫁接亲和力较高,以科绿2号为接穗的嫁接亲和力较高。


不同施肥措施对保护地番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保护地番茄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及优化施肥+改良剂措施均可显著提高番茄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其中,优化施肥和优化施肥+腐植酸钾+沸石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产量分别增加20.5%和36.9%,增效1.94万元/hm2和4.52万元/hm2;Vc含量分别增加15.1 mg/kg和35.6 mg/kg;糖酸比分别是农民习惯施肥的1.24倍和1.65倍;还可降低硝酸盐含量,抑制果实中亚硝酸盐的增加。从产量、品质和增收效果综合考虑,优化施肥+腐植酸钾+沸石效果最好;腐植酸钾效果优于沸石,且施用腐植酸钾改良剂有明显促早熟效果,番茄可提前成熟5~7 d。


石膏改良苏打碱土.Ⅰ.经济改良层石膏用量的确定
《生态学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膏可以改良盐碱土,室内土柱淋洗试验是验证其改良效果的方法之一。本文将石膏计划改良层定为40cm,计算的定量石膏与0~10cm土层混匀后,装填0~40cm土柱于室内进行分次淋洗试验,将收集的滤液测定溶液离子组成并换算成盐分,应用推理计算法分析石膏溶解、转化、渗漏情况,以及石膏与碱性盐及交换性钠镁作用量。结果表明:将石膏与表层0~10cm土层混匀条件下,4次灌水后,0~40cm的土层物理通透性改善,渗透时间变小,pH由9.25降到8.20,碱化度均基本达到10,而且还有残余石膏,应用推理计算法得出,最经济纯石膏理论改良用量为0.05t·hm-2。


长期定位施肥黑土富里酸与Cu(Ⅱ)配位能力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哈尔滨长期定位施肥对照处理(CK)、施用氮磷钾化肥(NPK)、施用有机肥马粪(OM)及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MNPK)四个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对富里酸(Fulvic acid,FA)进行分离提纯。利用荧光光谱检测技术,对各处理土壤FA与Cu(Ⅱ)络合的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较施肥后低浓度的Cu(Ⅱ)与FA的荧光猝灭反应更加强烈。与CK比较,不同施肥处理FA与Cu(Ⅱ)的配位比例得到显著的提高,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NPK)0.95>(NPK)0.93>(M)0.92>(CK)0.81。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肥均使土壤FA与Cu(Ⅱ)配位结合位点增多。


小麦TILLING分析中CEL I酶切及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2 CSCD
摘要:在小麦中建立稳定的基于CEL I酶切的目的基因突变位点检测技术,有助于高通量鉴定目的基因片段的点突变及提高突变检测效率。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新麦18空间诱变SP_2群体为材料,以小麦糯质基因Waxy为目标片段,通过优化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调整PCR反应体系中dNTP、Mg~(2+)及引物浓度、改变目标片段CEL I酶切缓冲液成分,以及调整纯化过程中的空气相对湿度等方式,优化了小麦TILLING技术体系。在利用PVP-40法提取DNA过程中,研磨器振动频率提高到30/s,KAc溶液的反应时间延伸为20min时,基因组DNA质量和纯度最佳;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dNTP和Mg~(2+)浓摩对产物影响差异不明显,均能高效扩增出目的条带。引物浓度对产物影响差异显著,最佳引物浓度为0.4μmol/L。20μl酶切体系中,最佳CEL I酶浓度为0.1U且利用超纯水代替CEL I缓冲液。最终在小麦中建立起了基于CEL I酶切的高通量TILLING筛选技术体系。
氮肥调控对白浆土水稻产量效益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黑龙江省白浆土高中低肥力区设置水稻氮肥用量、施用次数及比例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方式对白浆土水稻产量效益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影响。与氮肥一次性基施相比,采用适宜的氮肥用量与施肥方式水稻平均增产8.9%,增收1356元hm-2,增加农学效率5.1 kg kg-1。从水稻产量、效益及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白浆土水稻高产高效的氮肥施用方式是:在满足磷钾肥的基础上,中低肥力区氮肥用量应控制在130~165 kg hm-2,高肥力区氮肥用量应不超过130 kg hm-2,氮肥施用方式为40%N基肥+40%N分蘖肥+20%N穗肥三次施用。


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大豆各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6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对与大豆单株产量相关的8个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底荚高度>株高>生育期>主茎节数,与单株产量最为密切相关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与产量的关联度为0.42,其次是主茎分枝数,与产量的关联度为0.39,主茎节数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在大豆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单株粒数多和主茎分枝数多的品系选育。


快中子辐射对3种禾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14Mev快中子辐射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老芒麦(Elymussibiricus)3种禾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快中子辐射对3种禾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快中子辐射降低羊草种子的萌发能力并且抑制其幼苗生长,快中子辐射剂量越大,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幼苗苗高和根长减少的幅度越大,辐射剂量为3.54×1012个.cm-2时的发芽率为26.3%,仅为对照的40.65%。低剂量辐射提高无芒雀麦种子萌发能力,促进幼苗生长,而高剂量辐射抑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在试验辐射剂量范围内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y=-2.775x2+14.245x+75.775,R2=0.638 1),高剂量辐射提高种子活力并促进幼苗的生长。本研究初步认为,羊草和无芒雀麦适宜低剂量辐射处理,辐射剂量应小于3.60×1011个.cm-2,而老芒麦适宜高剂量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