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玉米中F2:3群体可溶性糖和子粒嫩度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甜玉米自交系SHL03和SHL01为亲本构建的F2∶3群体,用离子色谱法(IC)测定葡萄糖(GLU)、果糖(FRU)、麦芽糖(MAL)和蔗糖(SUC)的含量,用SMS测定果肉硬度(FH)、种皮硬度(PH)、种皮脆性(PB)和果肉紧实度(FM).结果表明,总共定位到与可溶性糖相关的QTL 34个,子粒柔嫩度相关的QTL 28个,位于1、2、3、4、5、6、7、8、10号染色体上,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 1%~15.8%.主效QTL qFH3-1、qFH3-2、qFH5-2、qFH5-3、qGLU2-1、qG-LU2-2的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2.2%、11.4%、12.1%、10.5%、15.8%和12.8%.在主效QTL的置信区间共找到44个注释基因,这些候选基因和相关的QTL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更好可溶性糖含量的玉米材料和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提供资源.
关键词: 甜玉米 可溶性糖 子粒柔嫩性 QTL分析 候选基因


响应面法研究链格孢菌Alternaria ochroleuca的产毒条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了不同链格孢菌(Alternaria ochroleuca、Alternaria alternata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产毒能力,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了不同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初始p H对A. ochroleuca产主要链格孢霉毒素链格孢酚(AOH)、链格孢甲基醚(AME)和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A)3种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毒素的产量均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初始p H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培养温度26.8℃、培养时间11.4 d、培养基初始p H 4.7是Te A的最佳产生条件,最大产量为4 841.3 mg∕kg;当培养温度为25.9℃、培养时间为7.8 d、培养基初始p H为6.4时,AOH和AME的产量最高,分别达2 096.1 mg∕kg和152.8 mg∕kg。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 H对Te A的产生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而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AOH和AME的产生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本研究明确了链格孢菌A. ochroleuca产生链格孢霉毒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控制链格孢霉毒素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异位表达赤霉素降解酶基因促进木本植物小桐子成花转变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桐子(Jatropha curcas L.)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其营养生长过于旺盛是其种子产量低的原因之一。赤霉素在大多数多年生木本植物中抑制成花转变。为了降低小桐子内源赤霉素含量、促进植株的生殖生长,本研究采用拟南芥花特异性表达的AtAP1 (Arabidopsis thaliana APETALA1)启动子驱动小桐子赤霉素降解酶基因JcGA2ox6在小桐子中表达。结果显示:转基因小桐子的叶片颜色变深,叶面积变小,单株总花序数目显著增多,花序变小而紧凑,且雌花和雄花变小,雌雄花数目均减少,单个花序中的雌花比例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特异性表达小桐子JcGA2ox6能促进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


牦牛乳对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长期牦牛乳饮食对肠道菌群及代谢的影响,探寻高原牧区单一饮食习服性与牦牛乳摄入的相关性,本实验以牦牛乳与荷斯坦牛乳饮食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方法对不同牛乳饮食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牦牛乳饮食组(Q)提高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3.27%)、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4.31%)和抚微菌门(Verrucomicrobia)(11.08%)的相对丰度,荷斯坦牛乳饮食组(S)提高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43.74%)和拟杆菌门(24.75%)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Q组提高了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11.80%)、拟杆菌属(Bacteroides)(6.09%)和利莫西尔乳酸杆菌属(Limosilactobacillus)(4.77%)的相对丰度,S组提高了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28.62%)、邓肯艾拉菌属(Duncaniella)(6.15%)和利莫西尔乳酸杆菌属(Limosilactobacillus)(6.49%)的相对丰度.功能上,Q组和S组都上调了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核苷酸代谢,Q组显著上调了氨基酸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能量代谢、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肽聚糖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基于代谢组学发现,Q组提高了VB,、(±)12(13)-二羟基-9-十八烷基酸、辅酶Q2和磺胺甲嘧啶等代谢物的含量,并且提高了小鼠体内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辅因子的生物合成、2-氧代羧酸代谢、VB6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等.小鼠肠道形态显示,随着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增加,小鼠肠壁厚度增加,肠绒毛变得更长、更密集,且没有畸形或破损的情况.综上所述,牦牛乳对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牦牛乳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
《食药用菌 》 2024
摘要: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在2022年发起了一次征集我国食用菌学科建设的重大科学问题和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的活动,这次活动受到食用菌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激发了我国食用菌学术界和产业界对食用菌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的集体思考。征集活动最终产生了十大科学问题和十大技术问题,本文回顾征集活动的过程,并详细报告相关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的征集内容,希望为广大科研人员、企业家、管理者提供参考。


基于电子鼻技术对38份不同桃种质资源香气表征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EN3型电子鼻对38份桃种质资源进行香气检测,并将获得的传感器响应信息利用Winmuster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负荷加载分析(L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为桃风味品质评价及香气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PCA分析可明显将沪439、沪341、'沪油005'、沪443、'中桃绯玉''邵阳白桃'6个品种(系)与其余32个品种(系)区分开;LA分析显示,在不同桃品种(系)的区分中,传感器W1W(硫化物、萜烯类)、W1S(甲烷)起主要作用,传感器W5S(氮氧化合物)、W2W(有机硫化物)起次要作用;LDA分析不能将桃品系与选育品种、油桃与普通桃区分开,但对于日本桃与地方桃以及黄白肉桃的区分有一定效果.研究表明,基于不同桃品种(系)香气物质的差异,电子鼻技术是快速筛选香气特异种质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电子鼻 桃 香气 主成分分析 负荷加载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基于图像处理的水培生菜冠层图像叶面积估测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精准、高效、无损地获取植物工厂环境下水培生菜相关长势参数叶面积(Leaf area,LA),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回归方法建立单株水培生菜冠层图像LA估测模型。首先,通过智能手机获取2个生菜品种不同生长期的冠层可见光图像,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将原始图像统一剪裁为900像素×900像素大小,采用中值滤波(MedianBlur)法对剪裁后的图像进行去噪运算,将RGB图像转化为HSV颜色空间,再采用mask掩膜法分割彩色图像;然后,利用图像法获取单株生菜LA实测值,构建以LA实测值为因变量,以生菜冠层投影面积(Projected leaf area,PLA)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LR)模型和以全局图像特征(颜色、形状、纹理等)为自变量的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等LA估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采用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评估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RF模型估测效果最好,对于生菜品种‘绿萝’单株LA估测结果的R~2为0.971 4、RMSE为8.89 cm~2,对于品种‘碧霄’估测结果的R2为0.920 1、RMSE为23.34 cm~2。本研究验证了RF回归模型能够较准确地估测生菜单株叶面积,可为植物工厂水培生菜LA无损估测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研究基础。
关键词: 生菜 植物工厂 叶面积 图像处理 多元线性回归 支持向量回归 随机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