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基于水声学探测的镜泊湖鱼类时空分布特征及资源量评估

湖泊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0年5、7和10月,采用多网目复合刺网调查和水声学探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镜泊湖鱼类群落时空动态和资源量进行调查.渔获物调查共采集鱼类4目6科29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主要经济鱼类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蒙古鲌(Chanodichthys mongolicus)、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鲤(Cyprinus carpio)、翘嘴鲌(Culter albumus).蒙古鲌和(餐)(Hemiculter leucisculu.s)为优势种.水声学探测结果表明,镜泊湖鱼类密度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836、7216和2724 ind./hm2,其中夏季鱼类密度最高且主要集中于中部和南部区域,春季和秋季鱼类密度则呈现从南至北递减的趋势.春、夏、秋季鱼类的平均目标强度为-43.4、-50.0和-46.5 dB,估算的平均全长分别为34.0、18.0和25.2 cm,推算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72.7、43.7和135.2 g.结合各季节平均密度,估算出春、夏、秋季镜泊湖鱼类资源量分别为2052、2835和3313 t.镜泊湖鱼类密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体总悬浮物、叶绿素a、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从水声学探测和刺网调查的结果来看,镜泊湖渔获物小型化问题突出,鱼类资源呈现衰退趋势,渔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镜泊湖鱼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强化对自然捕捞的管理,严格控制捕捞数量和规格,保障鱼类资源自然增殖,结合牡丹江流域污染防治、改善鱼类栖息地环境等鱼类生境修复措施,以促进鱼类资源的恢复.

关键词: 镜泊湖 渔业水声学 时空分布 鱼类资源量评估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口虾蛄仔虾季节性分布及其早期补充模式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仔虾是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早期生活史的重要阶段,其转为底栖生活所需的环境条件及我国近海口虾蛄早期补充模式,仍缺乏了解.基于2017年春季(3-6月)和夏秋季(8-11月)8个航次的渤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各月份口虾蛄仔虾(<60 mm)的分布、出现概率和样本量等,并利用广义加性模型筛选出影响仔虾出现概率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文献综述,回顾了我国近海口虾蛄产卵期、胚胎和幼体发育、仔虾生长特性等繁殖特征和早期生长发育历程,结合仔虾季节性分布,阐释渤海口虾蛄群体的早期补充模式.结果发现,春季,仔虾在4-5月出现频次较高,其分布区随水温升高逐步向北扩散或偏移,显著影响其出现概率的环境因子为底层温度、底质平均粒径和粒径偏度;夏秋季,仔虾在9-10月分布广泛,11月趋向斑块化分布、出现频次降低,显著影响因子为底层温度、底层盐度和底质含沙百分比.渤海口虾蛄群体呈现多季节补充模式.其产卵期长达5个月,5-7月产出的受精卵预计在7-9月发育成Ⅰ期仔虾,在9-11月长成全长50 mm左右的仔虾;8-9月产出的受精卵,预计在10-11月左右发育成Ⅰ期仔虾,12月至次年3月受低温限制停止生长,在4-5月水温回升时逐步长成50 mm左右的仔虾.

关键词: 口虾蛄 仔虾分布 早期生活史 多季节补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粉潜在危害因子分析及风险评价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极磷虾粉是目前南极磷虾船载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质、磷脂、虾青素和矿物质等物质,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目前,南极磷虾粉主要用作水产动物饲料及提取油脂等的原料.然而,研究表明南极磷虾粉也存在潜在危害因子不明确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和范围的拓展.因此,本文分析了南极磷虾粉潜在危害因子的来源、限量标准、检测方法等,介绍了南极磷虾粉风险评估进展,旨在为南极磷虾粉危害因子的减除和深度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南极磷虾粉;危害因子;分析;风险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低氧环境底栖有孔虫研究进展

地学前缘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球变暖和人为活动不断加剧海洋低氧环境发生的频率和范围,低氧对全球海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造成重大影响.底栖有孔虫能够广泛适应生存在各种海洋低氧环境中,是极少数能适应低氧环境的真核生物之一,底栖有孔虫对低氧环境的响应及适应机制研究是海洋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话题,至今仍存在很多谜团.本文总结了不同海洋低氧环境活体底栖有孔虫分布特征、活体底栖有孔虫对人为诱导低氧环境的响应、低氧环境下底栖有孔虫外壳化学组成特征、低氧环境下底栖有孔虫的生存机理,期望为后续推进海洋低氧环境下底栖有孔虫相关研究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底栖有孔虫作为古海洋环境重建的重要工具,对我们了解全球海洋低氧环境的历史演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展望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孔虫细胞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从系统发生学上认识真核生物对低氧环境适应的历史演化进程,为利用有孔虫作为工具更好地重建和预测海洋低氧环境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有孔虫 低氧 无氧 底栖 沉积物 反硝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拟计算平行样对流域生物信息流估算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流域生物信息流是流域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流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输移和能量输移过程的信息标记,是用eDNA技术调查评估河流水体中物种组成空间特征的基础.估算流域生物信息流是流域生态系统过程研究和eDNA技术调查评估河流水体中物种组成空间特征的关键.在有限的调查采样中,平行样的数量如何影响流域生物信息流的估算,尚待解答.基于随机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提出假设——采样数量不影响流域生物信息流估算结果的准确度,但会影响其精密度,然后通过问题简化转化和模拟计算,对该假设进行了检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样点生物信息检出度(平行样数量)的增大,流域生物信息流估算结果会从偏小逐渐靠近流域生物信息流实际值,同时其99.9%置信区间也逐渐集中于流域生物信息流实际值.即样点生物信息检出度(平行样数量)对流域生物信息流估算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有影响.在实际调查研究过程中,建议先在所研究区域对平行样数量和样点生物信息检出度的关系进行预评估,然后基于流域生物信息流估算可信度目标在正式实施方案中经济有效地设置平行样,基于多平行样调查结果估算流域生物信息流,再根据各样点生物信息检出状况对流域生物信息流估算结果进行后验评估.

关键词: 流域生物信息流 环境DNA 平行样 检出度 流域生态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源无乳链球菌胞外产物灭活疫苗对罗非鱼的免疫效果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异源无乳链球菌胞外产物灭活疫苗免疫罗非鱼后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采用10%甲醛溶液灭活法制备了无乳链球菌HN0901和GX1101胞外产物灭活疫苗,通过腹腔注射途径免疫健康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 aureus♂),在免疫后28 d用同/异源无乳链球菌攻毒,测定了免疫后和攻毒后罗非鱼的免疫应答反应和血清抗体效价,并比较了罗非鱼在腹腔注射1×10~8 CFU/尾无乳链球菌后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和交叉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鱼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在免疫后28 d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在攻毒后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鱼相比,免疫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在免疫和攻毒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丙二醛(MDA)显著降低(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炎性细胞因子基因TNF-α、IL-1β和TGF-β,体液免疫相关基因HSP70,MHC Ⅱ和Ig M在免疫和攻毒后也呈现显著升高趋势,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抗体效价于免疫后第28天达到1∶64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实验结果显示,免疫组在同源和异源无乳链球菌攻毒后相对的免疫保护率在31.6%~47.4%。结果表明,研制的灭活疫苗免疫罗非鱼后,能够显著诱导罗非鱼体内的免疫应答,产生中等疫苗效力,对同/异源无乳链球菌都具有免疫保护能力。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免疫预防技术和研制二价疫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胞外产物 灭活疫苗 免疫保护 奥尼罗非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聚木糖对三倍体虹鳟生长、抗氧化能力及肠道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XOS)对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作用,试验设5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幼鱼(初始体质量为20.85 g±0.48g),分别投喂添加不同XOS水平(0、0.25%、0.50%、0.75%、1.00%,均为质量分数,下同)的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6 d,试验结束后测定其生长、抗氧化及肠道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XOS可显著提高虹鳟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饲料中添加XOS可显著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活性(P<0.05),当饲料中添加1.00%XOS时,SOD和LZM活性增强,最高值分别为219.60、14.29 U/mL,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肠道SOD、CAT和LZM活性随XOS添加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SOD(176.93 U/mg prot)、CAT(9.75 U/mg prot)和LZM(37.82 U/mg prot)活性在0.75%XOS组达最高值,但肠道MDA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XOS对肠道炎症因子相关基因I-1β、IL-2、IL-8、TNF-α和PepT1的表达量均有影响,且随XOS添加水平升高其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IL-1β、TNF-α和PepTl达量在0.75%XOS组达最高值.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0.25%~1.00%XOS可促进三倍体虹鳟生长并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0.75%~1.00%XOS添加水平效果最为明显.

关键词: 虹鳟 低聚木糖 生长性能 抗氧化 免疫 肠道免疫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镇静剂及其代谢物残留

分析化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法测定水产品中镇静剂及其代谢物共12种化合物残留量的方法。样品加入地西泮-d5、安眠酮-d7、氯丙嗪-d6内标,加入200μL 1 mol/L NaOH溶液后,采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氮吹浓缩,用80%乙腈溶解,PSA和C18分散固相萃取材料进行净化,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以2 mmol/L乙酸铵-0.1%甲酸和甲醇为流动相,以Capcell PAK C18 MGⅡ色谱柱(100 mm×2.0 mm, 5μm)进行分离,在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测定。本方法在0.5~20μg/kg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5μg/kg,定量限为1.0μg/kg,在14种水产品中添加水平为1、5和10μg/kg时的回收率在80.6%~119.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05%~14.5%之间。对2020年8月份采自上海的167个鱼、虾、蟹、贝等实际样品筛查发现,4.79%的水产品中检出地西泮,含量范围介于检出限与定量限之间。本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适用于不同种类水产品中镇静剂类药物的检测。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镇静剂 水产品 地西泮 氯丙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脊尾白虾对低氧响应的转录组学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低氧胁迫下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某些基因的差异表达,获得10.62 Gb高质量测序数据,组装得到155113条转录本和118953条Unigene。注释Unigene37580条。其中,33659条Unigene与Nr蛋白数据库基因同源;11275条Unigene注释到KEGG数据库,归类到223个代谢通路。低氧胁迫产生1392条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11条上调基因和1081条下调基因,784条差异基因得到注释,并富集到抗氧化活性、细胞连接、蛋白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多细胞生物过程、复制和生殖等过程,表明低氧胁迫激活了虾体适应缺氧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其中,低氧胁迫下,低氧诱导因子1(HIF1) 2个亚基HIF1α和HIF1β表达量上调;实时定量测定证实,在胁迫的后期,脊尾白虾肝胰脏和鳃HIF1α和HIF1β明显上调,推测脊尾白虾细胞在低溶氧环境下诱导HIF产生,刺激机体增加血液氧的供应能力。同时,低氧胁迫下,脊尾白虾差异基因富集到糖酵解/葡萄糖生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和丙酮酸代谢等通路,表明虾体缺氧使糖酵解等无氧代谢途径增强,同时促进了部分糖类和氨基酸的代谢。另外,低氧胁迫下,脊尾白虾溶酶体通路、吞噬通路、过氧化物酶体通路和内吞作用通路的差异基因较多,推测低氧诱导因子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生物合成和活化线粒体自噬来降低线粒体氧耗。

关键词: 脊尾白虾 低氧胁迫 转录组分析 差异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肌浆蛋白源抗氧化肽的制备、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食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木瓜蛋白酶对罗非鱼肌肉蛋白组分(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基质蛋白)进行酶解,研究罗非鱼不同蛋白组分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超滤、凝胶过滤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高活性肌浆蛋白组分抗氧化肽进行分离纯化,同时对纯化后的抗氧化肽氨基酸组成予以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肌浆蛋白酶解物(tilapia sarcoplasmic protein hydrolysates,TSPH)抗氧化活性高于肌质与肌原纤维蛋白酶解物,当肌浆蛋白酶解4 h时,TSPH(6 mg/mL)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及其还原力均达到最高,分别为84.61%、50.01%和0.629;经超滤分离后,其分子质量小于5 kDa的组分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该组分经凝胶色谱分离后,富集得到E1~E4共4个组分,其中E3组分(0.8~0.3 kDa)的抗氧化活性最高,3 mg/mL E3组分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83.61%,还原力为0.953;E3组分再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后,富集得到F1~F9共9个组分,其中F4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其DPPH自由基的半清除质量浓度为0.78 mg/mL,且经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色氨酸(Trp)、甘氨酸(Gly)、组氨酸(His)为其含量较高的氨基酸,相对含量分别高达31.20%、27.25%和8.97%。

关键词: 罗非鱼 肌浆蛋白 抗氧化肽 制备 分离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