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498条记录
不同磷水平对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探讨不同磷水平对北疆灰漠土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确定最佳施磷量和深入了解当前棉田肥力及棉花生产状况提供实践指导.以"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已进行了5a的棉田土壤磷素肥力演替特征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对不施肥、不施磷、常规施化肥磷100%、化肥磷减施25%、化肥磷增施25%、化肥磷增施50%处理的土壤化学性质、磷素有效性特征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土壤养分含量.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增幅分别在3.0%~16.10%、29.20%~111.77%、70.10%~72.10%之间,各速效养分含量依次与施肥初期相比,年均最高分别增长 2.12、1.53、22.85 mg·kg-1.全氮、全磷、全钾增幅分别在21.10%~35.10%、1.60%~54.0%、9.30%~10.90%之间,各全量养分含量依次与施肥初期相比,年均最高分别增长0.03、0.06、0.41 g·kg-1.施磷150 kg·hm-2时,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活化能力均显著最强,磷活化系数达2.13%,有效促进了土壤全磷向有效磷的转化.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含量均在施磷150 kg·hm-2时显著提升,增幅均在11.86%~36.50%之间,有机质年均增长0.33 g·kg-1左右,由于受北疆石灰性土壤自然特性和气候条件限制,结合碳氮磷比表明土壤有机质处于缺乏状态.对土壤pH和总盐分别呈下降和提升的趋势,范围分别在7.91~8.05和1.55~1.85 g·kg-1之间,但效应均不显著.连续5a施磷150 kg·hm-2,能在确保棉株整个生育时期养分需求的同时节约磷肥用量且对棉花增产效果最佳,籽棉产量可达4658 kg·hm-2,与不施肥、不施磷、常规施化肥磷100%相比,分别显著增产16.83%、15.01%、11.63%.本研究综合土壤养分、肥料投入、棉花产量指标,得出在北疆灰漠土棉田施磷150 kg·hm-2较为可行.

关键词: 棉花 磷梯度 土壤化学性质 碳氮磷比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陆地棉品种脱叶性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30个陆地棉品种脱叶率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明确脱叶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对脱叶率及挂枝率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出脱叶性及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研究结果发现脱叶率与株高、始节高、始节数存在正相关,总叶片数与脱叶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果节数与脱叶率存在负相关,有效果枝数与脱叶率存在显著负相关,挂枝率、叶绿素SPAD值与脱叶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结果显示除脱叶率、挂枝率性状外,总叶片数、有效果枝数shows叶绿素SPAD值可作为评价品种脱叶能力性状的关键参考性状.参试陆地棉品种脱叶率差异较大,最终筛选出综合脱叶性状较好的3个品种,包括'新陆中14'、'新陆中15'、'新陆中40'.本研究为适用于机械采收的棉花脱叶性种质资源创制及脱叶性状指标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陆地棉 脱叶性状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高粱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新疆本土高粱(Sorghum)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并筛选萌发期有效抗旱指标,以来源于不同地区的207份高粱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高粱萌发相关的10个指标进行分析,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高粱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高粱的各萌发指标均受到影响.其中,相对发芽势与萌发抗旱指数相关性最强,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328%,分别反映高粱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萌发及发育情况.根据综合得分将207份种质划分为5类,即高度抗旱种质12份、抗旱种质28份、中等抗旱种质87份、干旱敏感种质64份和高度敏感种质16份.筛选出高粱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为相对芽鲜重、萌发抗旱指数、相对干物质转运率,建立了可准确评估高粱萌发期抗旱性的回归方程,为高粱萌发期抗旱性种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粱种质 干旱胁迫 主成分分析 萌发期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绶曲霉ACB1042与四种酰胺类杀虫剂的相容性及其对亚洲玉米螟的室内联合毒力

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 ACB1042与4种酰胺类杀虫剂的相容性及混配后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毒力。【方法】以4种酰胺类杀虫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悬浮剂)、 10%溴氰虫酰胺OF(油悬剂)、 10%四氯虫酰胺SC和20%四唑虫酰胺SC的田间推荐浓度为初始浓度,采用血球计数法和十字交叉法分别测定这4种杀虫剂对红绶曲霉ACB1042孢子萌发抑制率、菌丝生长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的影响;通过喷雾法测定红绶曲霉ACB1042和20%四唑虫酰胺SC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值以及LC50的红绶曲霉ACB1042与LC50的20%四唑虫酰胺SC以体积比9∶1, 4∶1, 1∶1, 1∶4, 1∶9混配处理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LC50的20%四唑虫酰胺SC与LC50的红绶曲霉ACB1042以体积比4∶1混剂处理玉米螟3龄幼虫后于24, 48, 72, 96和120 h体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以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活性。【结果】4种杀虫剂在田间推荐浓度下对红绶曲霉ACB1042的孢子萌发率、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杀虫剂稀释倍数增加,抑制作用减弱,其中20%四唑虫酰胺SC 10倍稀释浓度(0.1 RC)与红绶曲霉ACB1042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红绶曲霉ACB1042孢子萌发抑制率、产孢抑制率和9 d菌丝生长抑制率依次为0, 2.15%和0.78%。红绶曲霉ACB1042与20%四唑虫酰胺SC以不同体积比混配后的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icient, CTC)均大于120,其中20%四唑虫酰胺SC与红绶曲霉ACB1042以体积比4∶1混用后协同增效作用最好,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LC50值为2.359 mg/L,CTC高达365;红绶曲霉ACB1042与20%四唑虫酰胺SC混剂处理后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体内POD, SOD, CAT, PPO, CarE和GST活性随着处理时间推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在田间防治亚洲玉米螟时,可利用红绶曲霉ACB1042与低浓度的20%四唑虫酰胺SC混配,从而达到增效作用。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红绶曲霉 酰胺类杀虫剂 相容性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地区玉米亲本制种种子综合活力的评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西北地区玉米亲本种子活力及适应范围,以我国西北地区41份玉米杂交亲本为试材,设置加速老化(AA)、冷浸(CS)、模拟干旱(D)及盐(S)胁迫处理,以标准发芽试验为对照(CK1),测定种子7 d发芽率及幼苗生物量等指标,结合41份亲本材料在北京、新疆石河子、乌鲁木齐及甘肃酒泉4个生态区的出苗率及种子活力、生物量指标在内的29个参数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分别以20%PEG 6000(0.033 mol/L)和200 mmol/L NaCl处理模拟干旱和盐胁迫,选取80%的种子能正常发芽的处理浓度作为筛选依据,以此标准来评价亲本种子活力是可行的.供试材料中的30份亲本标准发芽率达到85%的国家标准要求;11份材料发芽率>92%,高于玉米单粒播发芽标准.冷浸处理后,35份亲本(占比85%)的发芽率与对照(CK,)无显著差异,其中4个亲本冷浸后发芽率比CK1升高1%~18%.41份亲本的种子耐老化能力普遍较差,加速老化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仅为44%;2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10个亲本的发芽率被显著抑制,20%PEG 6000条件下8个亲本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另有10个亲本的发芽率在模拟干旱(20%PEG 6000)和盐(200 mmol/L NaCl)胁迫下均显著升高(P≤0.05);模拟干旱胁迫可显著诱导18份亲本幼苗根系的发育,其中12份亲本根重显著增加(P≤0.05).不同亲本材料在4个气候区的出苗率均表现出较大的变异,且各气候区的出苗率与冷浸发芽率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相关.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玉米杂交种亲本 种子综合活力 逆境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的种群结构及地理分布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的种群组成、地理分布和自然保有量等,为野生阿魏菇资源保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普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方法,采集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资源,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收集菌株进行种类鉴定,运用统计学分析,阐明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资源的种群组成、地理分布和自然保有量等。【结果】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资源由白灵侧耳和阿魏侧耳两个种群组成,白灵侧耳为优势种群,占鉴定总数97.23%,阿魏侧耳为弱势种群,占鉴定总数的2.77%;野生白灵侧耳种群广泛分布在新疆石河子市、托里县、裕民县、额敏县、福海县、富蕴县和青河县等7个区域,而野生阿魏侧耳种群仅分布在托里县、裕民县和额敏县等3个区域;野生白灵侧耳资源自然保有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各分布区差异明显,其中石河子市、托里县和额敏县下降幅度最大,样方内年度采集数量最低年份只有0~1株,保育形势严峻;野生阿魏侧耳资源自然保有量极少,5年内在3个分布区样方内仅采集到3株野生菌株,保育形势尤为严峻。【结论】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由白灵侧耳和阿魏侧耳2个种群组成,白灵侧耳为优势种群,且为广布种;野生白灵侧耳和阿魏侧耳资源自然保有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阿魏菇复合群 白灵侧耳 阿魏侧耳 地理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KASP技术鉴定新疆小麦抗病性相关基因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新疆小麦审定品种(系)抗病性相关基因,为小麦育种遗传改良提供材料.[方法]利用KASP技术对183 份新疆小麦品种(系)的抗病性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99 份材料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46,频率为54.10%,64 份材料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14a,频率为34.97%,3 份材料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68,0份材料携带抗白粉病基因 Pm21.新疆小麦品种(系)中抗病基因的分布频率较低,约为 26.8%.[结论]筛选出的 146 份材料可以作为新疆小麦持久抗锈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关键词: 小麦 抗病性 KASP 标记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调控对设施甜瓜生长与产量、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海南省设施栽培条件下长效肥对甜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甜瓜品种纳斯密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CK)、长效肥(K1)、长效肥(K2)、长效肥(K3)、常规施肥(CF)共 5 个处理.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施用长效肥普乐特(17-17-17)≥51%,在甜瓜伸蔓期、花果期、成熟期调查作物的农艺生长指标,成熟期测定甜瓜产量和品质指标,并测定土壤养分和植株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结果]5 个施肥处理中,CF处理的产量与裂果率均高于其它处理,CF和长效肥K1 处理品质高于其它处理.长效肥各处理甜瓜植株氮、磷、钾积累量低于CF处理.[结论]综合产量、裂果率及品质特征,长效肥(K1)可保证设施甜瓜正常生长并达到较高的商品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甜瓜 长效肥 养分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北疆机采棉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棉花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北疆机采棉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于2022年、2023年在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玛纳斯农业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选取2个棉花品种——中棉所127(V1)和欣试518(V2),设计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11株·m-2(D1)、22株·m-2(D2)和28株·m-2(D3)。比较不同处理对棉花主茎与果枝的叶长、叶柄长、叶柄直径、节间长和节间直径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2022年和2023年V1分别在D1和D2处理下的主茎和果枝的叶长、叶柄长以及节间长最小。2022年V2在D3处理下的主茎和果枝的叶长、叶柄长、叶柄直径及节间长均最小;2023年V2在D3处理下的主茎和果枝的叶柄长及节间直径最小。2022年在同一密度下,主茎和果枝的叶长及节间长均表现为V1≥V2;2023年在同一密度下,V1和V2的主茎和果枝的叶长、节间长和节间直径均无显著差异。2022年和2023年在同一密度下,V2的衣分均显著高于V1。2022年2个品种以及2023年V2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V1D3处理的籽棉产量在2022年最高,在2023年也较高;V2D3处理的皮棉产量在2年试验中均最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较优的种植密度为28株·m-2,欣试518的皮棉产量更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完善CottonXL棉花功能结构模型提供数据支撑,为北疆机采棉适宜品种、密度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机采棉 种植密度 品种 形态结构 株型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双峰驼源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及全基因组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以常规可培养方法从驼乳和驼粪中分离出3株枯草芽孢杆菌,对体外益生效果较突出的菌株F1043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目的】探究分离菌株的益生潜力,了解其功能基因和遗传基础,为该菌的应用和研究打下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体外法对枯草芽孢杆菌F10431、2N2N和2N13N的产酶能力、耐受能力、抑菌效果和饲用安全性进行益生评价,利用二代+三代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全基因组预测和功能注释。【结果】三株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其中,F10431耐肠液、胃液能力最强;都有较好的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抗氧化酶的能力,菌株F10431蛋白酶活性为(3.17±0.26) nmol/(min·mL)、淀粉酶活性为(0.48±0.04) nmol/(min·mL)、纤维素酶活性为(151.02±8.05)μg/(min·m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1.81±0.31)μmol/(min·mL);菌株F1043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明显,但对沙门氏菌抑制较弱;溶血性测试均不产生溶血环,饲用安全。【结论】本研究分离出3株益生性能优良的驼源枯草芽孢杆菌,对体外益生效果较突出的菌株F1043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将测序数据提交至NCBI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MW721260。从基因层面阐明了其益生菌特性的功能机制和基因组特征,为相关益生菌制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新疆双峰驼源 枯草芽孢杆菌 益生菌 全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