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岛棉种质资源机采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海岛棉种质资源机采农艺性状,为机采海岛棉亲本选配和品种培育储备候选材料。【方法】选取125份零式果枝海岛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机采海岛棉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25份海岛棉种质资源间差异大,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12个性状变异系数在3.54%~23.85%,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96~2.10,株高与始果枝高度、始果枝节位、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始果枝高度与始果枝节位、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中部果枝长度与中部果枝夹角、下部果枝长度、下部果枝夹角,呈极显著正相关;12个机采海岛棉农艺性状转化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8.59%,分别为始果枝高度因子、果枝因子、茎粗因子、衣分因子、铃数因子和铃重因子;125份海岛棉种质资源分为五个类群,其中第Ⅴ类群机采性状表现良好,代表品种为新海43号、新海55号、石河子V7-4、K426、新78、16DJC01、新库K2442、新库198-1。【结论】125份海岛棉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第Ⅴ类群机采性好,获得了21份机采性好的海岛棉育种材料,可以作为创制机采棉的基础材料。


8种杀虫剂对藜麦田甜菜龟叶甲的田间防效评价
《农药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8种杀虫剂对藜麦田甜菜龟叶甲的防治效果,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甜菜龟叶甲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茎叶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8种杀虫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藜麦安全无药害。药后1、3 d时各杀虫剂处理对甜菜龟叶甲的防治效果为3.87%~46.66%和15.60%~62.07%,其中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 15.00 g a.i./hm~2对甜菜龟叶甲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杀虫剂处理。药后7 d时各杀虫剂处理对甜菜龟叶甲的防治效果为52.46%~73.56%,其中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 15.00 g a.i./hm~2、70%吡虫啉WG 42.00 g a.i./hm~2和20%啶虫脒WP 90.00 g a.i./hm~2对甜菜龟叶甲的防治效果达到70%以上。[结论]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70%吡虫啉WG和20%啶虫脒WP对甜菜龟叶甲的防治效果较好,建议在生产中交替轮换使用。


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与脱色工艺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粗多糖提取及多糖脱色工艺,为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多糖的纯化及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釆用热水提醇沉法提取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粗多糖,研究提取温度、时间、次数对巴尔喀什蘑菇多糖得率的影响;选择脱色时间、脱色温度、活性炭和H2O2含量为影响因子,以多糖脱色率为研究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巴尔喀什蘑菇多糖脱色工艺,确定最佳脱色工艺条件。【结果】热水提醇沉法提取巴尔喀什菇子实体粗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时间6 h、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巴尔喀什菇子实体粗多糖得率为15.6%。活性炭最佳脱色工艺为活性炭用量25%、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45 min、pH值3,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80.4%;双氧水最佳脱色工艺为H2O2含量10%、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3 h、pH值9,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86.23%。【结论】利用热水提醇沉法提取巴尔喀什蘑菇粗多糖工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H2O2脱色法和活性炭脱色法对巴尔喀什蘑菇多糖的脱色效果受不同工艺条件的影响差异较大,H2O2脱色率比活性炭脱色率高,是巴尔喀什蘑菇多糖脱色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巴尔喀什蘑菇 多糖提取 活性炭脱色 双氧水(H2O2)脱色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花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土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化肥减量配施两种不同黄腐酸钾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的影响,采取盆栽试验模拟大田花生种植,以不施肥、纯施化肥为对照,设置100%化肥配施100%有机肥、75%化肥配施25%有机肥、50%化肥配施50%有机肥、25%化肥配施75%有机肥和施用100%有机肥处理,探讨了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LOC)和惰性有机碳(ROC)在花生不同生育期内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各处理SOC及其组分含量在花生各生育期均表现为:花针期显著高于结荚期和成熟期,其中DOC和MBC含量结荚期显著高于成熟期(P<0.05);各处理SOC及其组分含量均表现为:25%化肥配施75%生化黄腐酸钾处理显著高于不施肥、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50%化肥配施50%矿源黄腐酸钾处理显著高于不施肥、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其中花针期25%化肥配施75%生化黄腐酸钾处理SOC、DOC、MBC、LOC和ROC含量分别为133.0 g/kg、284.4 mg/kg、269.7 mg/kg、30.76 g/kg和111.2 g/kg,50%化肥配施50%矿源黄腐酸钾处理SOC、DOC、MBC、LOC和ROC含量分别为130.9 g/kg、250.5 mg/kg、251.7 mg/kg、29.86 g/kg和110.8 g/kg。综上,化肥减量配施生化黄腐酸钾对SOC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整体优于配施矿源黄腐酸钾,化肥减量配施黄腐酸钾花针期含量显著高于结荚期和成熟期(P<0.05),其中25%化肥配施75%生化黄腐酸钾处理对提升SOC及其组分含量效果最佳。


不同品种恰玛古(芜菁)营养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品种恰玛古(芜菁)营养功能成分的差异,综合评价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恰玛古品质特性,为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优质恰玛古种质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的白色小恰玛古、黄色恰玛古、紫色恰玛古和白色大恰玛古4个恰玛古品种为材料,分别测定粗纤维、总糖、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矿物元素等34种基础性营养指标和3种功能性成分指标;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恰玛古品质。【结果】在测定的34种基础性营养指标中,不同品种恰玛古中的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粗纤维、可滴定酸、总糖、还原糖、蔗糖、VC、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元素指标有显著性差异,3种功能性成分指标中粗多糖、总黄酮、皂苷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在不同的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性(P<0.01)或显著性差异(P<0.05)。提取获得的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8.882%(反映大多数原变量信息)。黄色恰玛古综合评分排序最高,白色小恰玛古次之,紫色恰玛古和白色大恰玛古分别为位列第3和第4。【结论】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恰玛古的营养功能成分之间存在品种间差异,而水分和总氨基酸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基本稳定,不同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获得4个主要成分可以表征不同品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黄色恰玛古为品质最佳品种。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中华辣椒果实发育期相关的miRNA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的成熟过程是一个受基因调控表达以及多种通路协作完成的复杂的过程,其中microRNA在调控基因表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索辣椒果实中miRNA及其靶基因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功能,构建了中华辣椒(Capsicum chinense)绿熟期、转色期、红熟期不同成熟时期果实的小RNA文库,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其调控过程中的信号通路.结果表明,三个时期分别获得22 138 507、17 692 000和14480 729条miRNA序列,共鉴定出149条保守的miRNA.其中,绿熟期到转色期下调表达和上调表达的miRNA分别有3和7条,绿熟期到红熟期下调表达和上调表达的miRNA分别有26和22条,说明microRNA参与了果实成熟的过程.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它们可能参与了乙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茉莉酸介导的信号途径.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辣椒成熟中的激素调节变化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的理论依据.


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的调控效应,分析滴灌条件下春小麦产量的提升潜力,为确定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适宜施氮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 11 个新疆审定的春小麦常规品种和 1个现阶段正在培育的品系为材料,设置4 个施氮水平处理,研究施氮量对不同春小麦品种(系)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籽粒灌浆趋势均呈现为"S"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高籽粒千粒重后,积累的有效籽粒干物质重不增反降,但下降程度有所减缓.新春6 号、新春37 号、核春137 表现为灌浆强势品种,新春11 号、新春21 号、新春29 号表现为灌浆弱势品种.100 kg/hm2低氮水平下,新春17 号和核春615 产量达最高水平;200 kg/hm2 中氮水平下,新春 6 号、新春 11 号、新春26 号、新春29 号、新春37 号、新春39 号、核春121 和核春514 共8 个春小麦品种产量达最高水平;300 kg/hm2高氮水平下,核春137 和新春21 号产量达最高水平.[结论]4 个施氮水平下,最大灌浆速率Vmax与平均灌浆速率V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灌浆速率Vs与灌浆总天数T均呈负相关.公顷产量Y与千粒重A、最大灌浆速率Vmax、平均灌浆速率Vs、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所用天数Tmax、灌浆总天数T均呈正相关.


新疆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疆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及14 个地(州、市)差异分析.[方法]以2005~2019 年新疆绿色农业发展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评价新疆及14 个地(州、市)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结果]2019 年新疆绿色农业发展综合得分较 2005 年提高 4.28 分,其中,农业经济发展提高 3.75 分,资源减量下降 4.11分,资源环境安全提高4.63 分;2019 年新疆14 个地(州、市)绿色农业发展综合得分最高为伊犁州直(10.64分),其次为阿勒泰地区(9.92 分),最低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2.95 分).[结论]新疆绿色农业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农业经济和资源环境安全发展态势良好,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资源利用率成为新疆绿色农业发展的短板;新疆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整体上为北疆高、南疆低、东疆居中;新疆14 个地(州、市)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呈现北疆地区高且向新疆东部和南部不均匀递减态势,克州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麦根腐平脐蠕孢引起新疆小麦根腐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小麦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为制定该病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麦根腐病株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选择新疆试验区的代表性菌株检测致病力,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主要生物学特性。【结果】试验区代表菌株(KS1-3、YL26、TC30及ML26)均具有致病性;经鉴定该病病原菌为小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PDA培养基最为适合菌菌株的生长,温度5~35℃、pH值4~10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温度30℃,最适pH值7,对光照不敏感,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蛋白胨。【结论】新疆小麦根腐病病原为麦根腐平脐蠕孢B.sorokiniana,其主要生物学物性与多数菌物相类似,较喜温喜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