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滴灌条件下施氮量对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滴灌条件下施氮量对不同氮效率品种关键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半干旱区滴灌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参考。试验于2021—2022年开展,以氮高效品种(T-43)和氮低效品种(LX-3)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N0 (0 kg hm–2)、N1 (150 kg hm–2)、N2 (300 kg hm–2)和N3 (450kg hm–2)。分析滴灌水稻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可以增加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量(1.99%~26.02%)和氮素积累量(25.67%~97.69%),提高水稻产量(23.75%~66.75%);但过量施氮(450 kg hm–2)会减小对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导致结实率和穗粒数下降,使氮素主要集中在秸秆中,最终降低水稻对氮素的利用效率。(2)在同一施氮条件下,T-43的有效穗数、结实率、抽穗期叶片和穗部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均高于LX-3 (分别为1.65%~5.19%、0.42%~8.47%、7.61%~19.68%、19.81%~40.73%、19.81%~30.23%和20.14%~49.65%),最终产量高于LX-3 (4.23%~28.47%)。(3)氮素利用效率对施氮量的响应存在品种间差异(P<0.05)。与LX-3相比,T-43有更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回收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高1.05%~25.23%、5.86%~20.05%和10.09%~18.01%)。综上所述,在滴灌栽培条件下,选用氮高效品种(T-43),配施300kg hm–2氮肥表现出更佳的氮素吸收转运能力和更高的产量,能更好地利用养分资源,是本试验最佳的品种和施氮量组合方式。

关键词: 滴灌水稻 氮效率品种 干物质积累 氮素积累 氮素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氮条件下NaCl浓度对大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低氮条件下耐盐大麦种质资源对氮素吸收利用的规律,本文以大麦品种'花30'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获得的耐盐纯合新品系DH20和'花30'(亲本对照)为材料,通过幼苗水培对相关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无盐条件下,低氮较正常氮处理水平均降低了DH20和'花30'的苗高、地上部干重、氮素积累量、气孔导度、叶绿素荧光参数,但无显著差异;在中盐(150 mmol·L-1NaCl)条件下,低氮处理对新品系DH20的苗高、地上部干重、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率、氮素利用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Fv'/Fm'值的影响均显著低于对'花30'各相应性状的影响;在高盐(450 mmol·L-1NaCl)条件下,DH20和'花30'的苗高、干重、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均很低,但无显著差异.经对大麦氮代谢关键基因表达分析发现,在低氮+中盐处理的条件下,DH20的HvNR1、HvNRT3.1和HvNRT3.3等氮利用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促进幼苗对氮的吸收利用.说明耐盐大麦新品系DH20在中盐胁迫条件下具有对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的潜在能力,可以作为大麦育种中氮素高效利用的重要基因资源.

关键词: 大麦 新品系 耐盐 低氮 氮素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氧化锌纳米颗粒光催化降解T-2毒素性能分析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T-2毒素的高效、绿色降解,本研究采用绿色温和的溶剂水热法制备出结晶度高、分散性良好的0D ZnO纳米颗粒光催化材料,并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瞬态光电流响应等表征手段对其性质以及光催化降解T-2毒素性能、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得到平均粒径约为43.23 nm的ZnO纳米颗粒,经条件优化后可以在240 min内通过光催化降解去除超过95%初始质量浓度为5μg/mL的T-2毒素,降解动力学常数达0.029 9μg/(mL·min),催化剂最佳质量浓度为0.5 mg/mL,最佳适用体系的pH值为5~9。光电表征结果确定了ZnO具有良好的光吸收和响应性能以及电荷分离性能,并确定羟自由基在T-2毒素降解中起主导作用。本实验结果可为相关领域绿色高效降解、转化和去除T-2毒素提供有效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T-2毒素 光催化降解 ZnO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3"模式下种鸽氨基酸理想模式的研究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2+3"模式下种鸽氨基酸理想模式.依据扣除法原理,根据现有氨基酸需要量标准和目前的研究结果规划出一种氨基酸模式,依次将模式中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色氨酸(Trp)、苏氨酸(Thr)、亮氨酸(Leu)各扣除20%,而非扣除的氨基酸保持其水平不变来确定扣除某一种氨基酸后对"2+3"模式下种鸽生产性能和血液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确定出理想的氨基酸比例.试验选择同一批次的144对种鸽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72对种鸽哺乳4日龄乳鸽,另一组为72对种鸽哺乳10日龄乳鸽,两试验分别各设6个处理组,为6种氨基酸模式,每个处理12对种鸽(重复),按照50%颗粒料+50%的原粮配制种鸽饲粮.结果表明:各处理乳鸽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扣除20%赖氨酸处理较高,且该组乳鸽死亡率低;各处理种公鸽血液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种母鸽血液中天冬氨酸含量以扣除20%赖氨酸处理最低,且显著低于扣除20%蛋氨酸、色氨酸和亮氨酸处理(P<0.05).综上,"2+3"模式下种鸽理想氨基酸模式是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水平为0.88%、0.55%、0.65%、0.2%和1.5%.

关键词: 种鸽 理想氨基酸模式 2+3模式 生长性能 血液氨基酸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PCR产物混池重测序检测梨褐皮关联SLAF标签多态性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己知梨褐皮关联的SLAF标签(Marker286117)序列上存在4个SNP位点,共有4个基因型(a~d)的基础上,使用PCR加混池重测序技术鉴定该SLAF标签在64个梨品种中的多态性.共获得7.1 Gb原始数据,通过编译的SNP-rseq和Calculate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64个梨样品获得的平均read数量为117 642条,满足分析需求.在该SLAF标签上新发现2个基因型(e和f).6个基因型中c为原始类型,在栽培种砂梨和白梨中鉴定到b、d和e基因型;a和f基因型则出现在拥有西方梨血统的样品中.对基因型和表型统计后发现,c基因型存在时,梨果皮为褐色,不含c基因型时为绿色.该规律不仅适用于东方梨,在西方梨的一些样品中也适用.混池重测序技术降低了测序成本,相关技术手段能够应用于简化重测序后续的验证和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 SLAF标签 SNP 多态性 重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GI杂粮重组优糖米综合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粮食与油脂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优糖米、青稞、苦荞、鹰嘴豆为主要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不同配方的杂粮重组优糖米。通过分析其质构指标、蒸煮指标、糊化度、水溶性指数和吸水性指数,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再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杂粮重组优糖米的综合品质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各配方的杂粮重组优糖米的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GI)均低于55,表明产品均有着较好的抗消化作用。通过综合评价体系确定以各杂粮总质量为基准,当苦荞、青稞、鹰嘴豆和优糖米添加量分别为30%、30%、10%和30%时,所制得的杂粮重组优糖米综合品质评分最高。

关键词: 杂粮重组优糖米 预估血糖生成指数 配方 品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流行于猪群中的一种新发肠道冠状病毒,能引起猪腹泻、呕吐、脱水甚至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威胁。PDCoV可在猪、禽类和牛体内复制,甚至在人体血浆样品中检出,具有潜在的公共安全问题,存在引发大流行的威胁,深入开展PDCoV的致病机理研究对该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其入侵宿主细胞以拮抗干扰素反应、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自噬、抑制细胞焦亡途径来逃避宿主免疫应答,以及其他影响PDCoV复制的分子机制方面对其致病机理进行总结,为后续科学研究和有效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德尔塔冠状病毒 致病机理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种质评价及自交菌株菌丝遗传特性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2个香菇供试菌株进行生理(细胞不亲和)、生化(酯酶同工酶)、表型(农艺性状)评价,筛选出遗传距离较远且优势互补的2个菌株XG4619和XT08作为亲本。采用原生质体单核化制备两亲本的单核菌株,获得菌株XG4619单核体3个(b19,b20和b28),XT08单核体5个(T21,T24,T28,T29和T30)。将XG4619和XT08的单核进行单单杂交获得杂交菌株4株:b19×T21,b19×T24,b20×T30,b28×T30,通过出菇试验选择1株性状优良的杂交菌株b19×T21收孢子进行单孢子分离,获得减数分裂产物(单孢子)195个,在所获单核中选取2个交配型为A1B1的单孢萌发的单核菌株与50个交配型A2B2为单核菌株进行两两自交,获得自交菌株100株,对自交菌株菌丝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个香菇菌株在体细胞不亲和性、酯酶同工酶、农艺性状方面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F2代自交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浓密度、菌落边缘形态等方面存在显著的遗传多样性,说明减数分裂产物(孢子)发生了重组,因此自交菌株也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以通过自交进行种质创新。

关键词: 香菇 资源评价 单核化 自交 菌丝 遗传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担子菌类食用真菌双核体生物学性质研究进展及其启迪

菌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担子菌类典型食用真菌,如香菇、灵芝、金针菇、糙皮侧耳、刺芹侧耳、黑木耳等,其生活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双核体。双核体可以通过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生成单核体,可亲和的单核体之间通过质配形成具有锁状联合的双核体。目前对食用真菌单核体的研究结果拓展了对单核体和双核体生物学性质特性的认识。双核体细胞作为一种单倍双核存在形式,具有许多不同于二倍体的生物学特性,许多研究者对双核体的等级秩序、适配性、稳定性等生物学性质开展了一些研究,相关研究结果为菌种种性维持、杂交育种创新、遗传学研究范式建设等工作带来诸多启迪。对双核体在作为菌种中表现出的增量性、可育性、全能性等特性的分析,可以为解决食用真菌菌种种性长期维持稳定的问题带来启迪。双核体细胞核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以及互补关系对杂交育种创新可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核间等位基因在双核体细胞中存在不同的表达水平,为从双核体视角研究食用真菌的科学问题提供新思路。对食用真菌双核体的研究有可能形成更加具有学科特色的食用真菌研究范式。

关键词: 双核体 单核体 等级秩序 适配性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天然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协同增效研究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打孔法、倍数稀释法测定丁香等12种植物精油对常见食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以评估抑菌效果。选择较强抑菌活性的精油复配,利用倍数稀释法研究协同指数(SI),选取一种复配精油对冷鲜鸡胸肉进行保鲜,研究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计数和风味变化。结果表明:12种植物精油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为0.3~7.3 cm,MIC为0.98~125 g/L,MBC为3.91~500 g/L。筛选出4种精油两两复配,得到4种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沙门氏菌的协同增效组合,SI最低值分别为0.750、0.375和0.375,其中牛至-松针精油组合明显抑制了鸡胸肉冷藏期间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上升幅度,货架期延长了5 d。该研究筛选的植物精油对食品病原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复配增效可有效降低MIC,牛至-松针精油组合对冷鲜鸡胸肉保鲜效果良好,可用于天然食品保鲜剂研发。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协同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